foolfitz

最新文章 foolfitz

(短訊)俄羅斯、塞爾維亞、喬治亞:科索沃的言外之意

  26 十一月 2007

TOL部落格的Steady State,在〈如果科索沃能獨立,那麼阿布哈茲也可以?〉一文中,將科索沃與前蘇聯地區的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等地相比,寫道:「如果『科索沃法則』能被套用在前蘇聯的凍結抗爭*中,那麼莫斯科將一定會採取行動。」 譯按:前蘇聯解體後,許多國家紛紛獨立,但有些區域與其統治國的主要人口有著不同的種族或宗教,而未能獨立,其區域內分離主義者所發動的衝突被稱為凍結衝突(frozen conflicts)。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短訊)澳門:廣播靜默

  19 十一月 2007

Leocardo[pt]在廣播上聽著澳門政府的官方年度收支報告,過了40分鐘,「我就只能聽到這裡了。去年也發生過同樣狀況,澳門電臺的葡萄牙語頻道認為,還是不要繼續播出議會的答詢比較好。於是他們改為播放音樂。」 原文作者:Onnik Krikorian

(短訊)巴基斯坦:請別在報紙上高談闊論

  19 十一月 2007

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在媒體管制上越來越明目張膽,不止在日前要阿聯酋關閉了GEO電視網*,現在還禁止巴基斯坦國內報紙討論電視台被關閉之事。詳情請見Pakistan Politics。 譯註:GEO TV是一間座落於杜拜(Dubai)的巴基斯坦國際電視網,Pakistan Politics 稱之為巴基斯坦的NCC;而阿聯之所以對穆夏拉夫言聽計從,是因為他們不久前才簽訂了一筆50億美元的石油交易。 原文作者:Neha Viswanathan

全球之聲一週間 1112-1118

18 十一月 2007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網路做為一個超越地理與國境界線的媒介,我們常常可以跟千里之外的人們休戚與共。玻利維亞不久前慶祝了「諸聖日」(All Saints Day),當地部落客便一起在網路上紀錄了他們的所見所聞,與大家一起分享喜悅。印度的部落客則討論著首都班加洛,因國內政治空轉,雖有「印度矽谷」美稱,城中基礎建設卻十分落後;塔吉克部落圈也擔憂,不當官僚結構造成的貪腐問題,可能引發嚴重的公共建設危機。 美國的知名影集「慾望師奶」,因劇中涉及貶損菲律賓人民,而在菲國引起眾怒,顯示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必須更注重族群間的相處之道。另一方面,在當今的數位浪潮之下,網路成為了促進平等的最佳媒介,在馬拉威,就有三位優秀的女性新聞工作者,在部落格上以女性觀點,評論時政並探討性別議題。 在東歐,北部波羅的海旁的拉脫維亞,剛經歷一場小小的和平革命,但南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在2003年同樣以和平的「玫瑰革命」為人稱道,如今卻陷入嚴重的動盪,不同陣營互相批鬥、暴力相向,媒體也遭封鎖,看來此地的民主考驗才剛要開始;而在喬治亞,一位部落客在喬治亞與阿布哈茲(Abkhazia)的恩怨情仇之間,追憶著故鄉。 現代社會中,新聞自由常被視為民主的表徵,無數的記者為了追求真理,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但在中亞,新聞自由卻面臨相當大的危機。烏茲別克一位活躍於國際媒體的新聞工作者Alisher Saipov,因長期關注烏茲別克與鄰國吉爾吉斯的宗教、人權與政治議題,遭到殘忍地殺害;哈薩克政府也因被媒體掌握其醜聞,惱羞成怒地大規模實施媒體管制,封鎖網路、停禁報刊。但即便如此,只要強權依然當道的一天,為民喉舌的媒體工作者都將前仆後繼,抗權勢、說真話!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短訊)拉脫維亞:雨傘革命

  17 十一月 2007

圖片來源:Marginalia Marginalia 的Peteris Cedrins,寫了些關於拉脫維亞最近的「小小起義」--「雨傘革命」的感想:可見這裡和這裡。 譯註:這場自十月下旬開始,在拉脫維亞首都進行的抗議活動,起因可參考中廣新聞及全球之聲之前的報導;群眾們最後成功地讓被違法停職的肅貪局局長 Aleksejs Loskutovs 復職,且令總理 Aigars Kalvitis 解散國會並且下台。然而拉脫維亞民眾擔心,目前的政府體制不改,問題依然存在著,政府下台只是換湯不換藥。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阿布哈茲:追憶蘇呼米

  14 十一月 2007

cyxymu,將其部落格奉獻給「追憶蘇呼米,其戰火與傷痛」的部落客,花了整個九月下半整理蘇呼米(Sukhumi)之役的史料,這是在阿布哈茲(Abkhazia)與喬治亞(Georgia)的戰爭中,給予喬治亞軍隊決定性打擊的一役。他以自己獨特的理論寫了一篇鉅細靡遺的文章,探討這場衝突何以發生:他認為戰爭背後的動機在於,蘇聯希望令喬治亞加入獨立國家國協。 也有多位讀者提供他們在蘇呼米最後幾天的經歷,我翻譯了其中兩段,但最好的幾篇因為篇幅太長,只好割愛… 這場追憶在9月27日達到高潮,cyxymu提出了自己對這些史料的想法: 今天,距離我最後一次立足故土,已經是第十四年了;自從1993年9月27日離開家鄉後,我就不曾回去過。那是蘇呼米仍存在之時的最後一天。如阿布哈茲人 所言,「他們射殺了那城市的靈魂。」如果要尋找我們喬治亞人與其他阿布哈茲朋友之間的共通點,那就是,這天在我們之間劃出了一道永遠無法跨越的裂痕。對喬 治亞人來說,那天是場夢靨,數以千計的百姓被闖入的阿布哈茲軍隊殺害;成千上萬的喬治亞人攜家帶眷要逃離這場噩夢,卻造成無數骨肉分離的悲劇。但對阿布哈 茲一方來說,這卻是佔領蘇呼米的勝利之日。我們之間永遠不會有公約數。 我並不絕望,我相信我們將重回蘇呼米,而阿布哈茲人和喬治亞人也能夠和平共處;但前提是,必須揪出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戰犯加以嚴懲。 筆者在此似乎該將譯文中的主觀情緒稍做沈澱,這場衝突之所以會升級到「戰爭罪」的規模,我相信交戰的雙方都有責任(或可參見人權觀察報告)。我認為這麼做的價值在於,這已是過往之事,當事人的心態變得太根深蒂固,導致難以被法庭或衝突後的判決所影響;另一方面,或許能以不那麼嚴厲、「真實而一致」的無害方式,重建彼此那座在1993年燒毀的橋樑。這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了。 cyxymu 也在九月底寫了關於一支阿布哈茲的特別部隊,在與喬治亞軍的前哨戰之後掠奪百姓,以及他們是如何被一名在加入阿布哈茲軍之前,服務於俄羅斯維和部隊的軍官所領導。其文的標題為「вот такие у нас миротWARцы」,是一句無法翻譯的雙關語,意指「那是我們的維和部隊」,但俄語的「維和部隊」又與句中的「戰爭」的發音相似。而幾天之前,他寫了一場在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使緊張情勢升高的交火。 10月1日,cyxymu 以一系列圖片紀念Gagra之役的第15週年,這是一場喬治亞-阿布哈茲爭戰中較早的衝突。他在文中介紹這些圖片: 這些圖片攝於發生在蘇呼米的最後一場衝突裡,在在顯示了,戰爭不是讓你逞英雄、出鋒頭的事情,它只會帶來血流成河;被戰爭殺死的不只是將士,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也受到波及。他們只是居住在城裡而已。 我希望透過這些照片,能夠讓悲劇不再重演。 不久之前,cyxymu 寫了他對蘇呼米的計程車的回憶。(此文以一略帶悽涼的註解做結--「在1992年8月14~15日之間,蘇呼米計程車停車場變得空空如也,因為大部分的車子都被阿布哈茲偷走了,而剩下的則被喬治亞軍隊取走。」)他也簡略地提到那位引發群情激憤的前喬治亞國防部長Irakli Okruashvili--cyxymu 猜想,大家已經買好爆米花準備看這場『好戲』了。 不少見多識廣(有時可說是十分激情)的讀者留下了各式各樣不同觀點的迴響,有些人甚至是這場戰爭的目擊者,對其所知甚深。

(短訊)土耳其:叛教非罪

  8 十一月 2007

「在這個時代,改變信仰已經不應該被視為罪過,事實上,這是一種天賦人權。人們有權力選擇相信或質疑伊斯蘭教義。」土耳其部落客Mustafa Akyol 寫道。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短訊)捷克:「外國人味」

  6 十一月 2007

聞起來有「外國人味」--或許這間捷克公司是這麼想的。據每日捷克報導,這間位於的帕爾杜比採(Pardubice)的Foxconn科技公司,日前簽署了一份抗議旗下來自烏克蘭、保加利亞或白俄羅斯等東歐國家員工的請願書,他們認為這些外國人的生活及衛生習慣非常糟糕。該公司目前有6千500名員工,有超過2千名是外國人。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短訊)緬甸:再次封鎖網路

  4 十一月 2007

Agam寫道,緬甸僧侶在番紅花革命之後,於10月31日再度走上街頭,然而軍政府的反應卻是將正言直諫的聯合國官員驅逐出境,並再次封鎖對外的網際網路。聯合國特使的來訪,帶給人民一些希望,也許軍政府在特使來訪期間能夠稍微自制。 原文作者:Preetam 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