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in · 八月, 2007

最新文章 Justin 來自 八月, 2007

肯亞:非洲氣候變遷,肯亞當地及海外人士發聲

  21 八月 2007

英國知名週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與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等新聞媒體,向來不斷關注非洲氣候變遷議題,而在筆者環境系列文章中,首篇文章匯集了兩股聲音,一為非洲當地的部落格肯亞環境及政治新聞部落格(Kenvironews),二是美國丹佛市的醫師Pius Kamau。這些聲音引領我們了解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尤其是肯亞,氣候變遷已開始影響當地民眾健康以及農耕。 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瘧疾案例遽增,肯亞環境與政治新聞部落格現正辯論此現象是否與當地年均溫升高有關。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於2001年發表第三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內容特別關注高地區域的瘧疾情況。該報告指出,蚊蚋生命週期短暫但強韌,又為瘧原蟲寄生宿主, 「只要環境溫度微幅上升,原先常年涼爽區域就會爆發瘧疾危機」,「未來氣候變遷可能加劇東非等高地瘧疾威脅」。 「高地瘧疾」已在非洲多國蔓延,儼然已成為氣候變遷及衛生辯論中的關注議題。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評估報告近一步表示,「由於瘧疾過去傳播的資訊不足,因此無法判定地球暖化是否與近來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及衣索比亞等高地國家瘧疾疫情升高有關。」 來自奈洛比基貝拉(Kibera)貧民區(如圖)的多名醫生就瘧疾議題提出寶貴意見,以社會文化及社會底層觀點來解析問題,彙整如下。 無論疫情原因或科學證據如何,基貝拉貧民區的醫療人員正與瘧疾抗戰,當地Ushirika診所主管George Gecheo說:「瘧疾是我們面對的主要疾病。」Senye診所位於貧民區的Soweto市場,該診所護士Dorah Nyanja也表示:「我每天照顧的瘧疾病患比其他病症病人多。」 該文末處還提到肯亞衛生署如何防治瘧疾。 現居丹佛的肯亞籍Pius Kamau醫師,日前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晨間節目訪問,他在節目中評論氣候變遷對肯亞家中咖啡園的影響,有興趣人士可連結至該評論錄音-肯亞旱災,農田遭殃。 Pius Kamau醫師在節目中評論表示,已發展國家民眾生活習慣 (例如購買星巴克咖啡及高耗油休旅車)所造成的環境變遷,正逐漸危害他肯亞家人的咖啡園生計,彼此關聯可謂休戚與共,另外此篇評論還檢視了身處已開發國家 的肯亞人所製造的碳排放量及其對原鄉的影響,他認為海外肯亞民眾必須設法節約且減少自身碳足跡。 原文作者:Juliana Rotich 校對:Leonard

哥倫比亞:麥德林城,從綁票危城到文藝復興之都

  19 八月 2007

第一集「發聲」播客節目開拔至孟加拉,介紹當地的Nari Jibon中心,節目中幾名來自首都達卡(Dhaka)年輕女子,在該中心一起利用網路會話練習自我表達。這週節目型態有所改變,內容分為上下兩集。 節目第一部分中,我們將介紹哥倫比亞大城麥德林(Medellín)的過往今昔及人事,內容包括其動亂歷史、當今脆弱的和平局面,以及數學家出身的麥德林市長。日前麥德林市長打算在該市最貧困的地區建造一座大型現代圖書館。 接著,節目第二部份將著眼HiperBarrio計畫,多名參與計畫的麥德林部落客,在該市山區教導青年勞工使用公民媒體的工具。   麥德林介紹(MP3) [22:14m]: 立即播放 | 以彈跳視窗播放 | 下載   麥德林介紹(AAC) [22:13m]: 隱藏播放器 | 以彈跳視窗播放 | 下載 今天的播客節目邀請以下人物: Hector Aristizabal,InaginAction電影集團董事長。 Adam Isacson,華府國際政策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資深合夥人。 Aldo Civico,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衝突應變中心主任。 Juliana Rincón,部落客,全球之聲寫手,西班牙文部落格社群Medallo Bloguero創始人。 節目開場背景音樂是Paloseco Brazz交響樂團所演奏的“Madrugada a la Gil Evans”,音樂來源由ccMixter提供。節目片尾曲“Del Cielo Que Nos Robaron”則是由哥倫比亞民謠歌手、部落客Lizardo Carvajal所演唱,依循Creative Commons 2.5授權條款,收錄在iSummit 2006 DVD。 為兌現先前節目所做承諾,特此放上由YouTube提供的麥德林纜車影片: 另外,部落客Andres...

黎巴嫩:新教令廢止伊斯蘭教傳統罪刑

  17 八月 2007

黎巴嫩部落格圈的討論話題五花八門,從規範女性如何與黎巴嫩男性應對、到Lamia的姓名涵義,最後還提到黎巴嫩什葉派最高領袖頒佈教令(fatwa),廢除可憎的家庭名譽罪(honor killings)。 如何與黎巴嫩男性應對 今天第一篇文章的主題是男女關係。部落客Lebanon Reporter在貝魯特(Beirut)得知,原來黎巴嫩女性得學習一套規範,以了解與黎拉嫩男性的相處之道,避免造成男性誤會: 在貝魯特眼目所及的街頭女子似乎眼睛都長在頭頂上,不過她們並非自大傲慢,而是必須裝成趾高氣昂,若不表現出那種公主般不可一世的樣子,她們行事所往將處處受阻,甚至讓男性誤會,想入非非。 討厭的無聊男子前來搭訕時,妳該如何是好? 面露厭惡。挑著眉毛、一臉懷疑、哈欠連連,盡量善用臉部表情向對方表達:「你很白目」。 裝忙。假裝閱讀,或表示妳一定得立刻穿過人潮洶湧的街道,告訴他妳在等男朋友之類的,但千萬別說妳已婚,無聊男子會誤以為妳想趁老公不在時,跟眼前這位陌生男子來點刺激的。 置之不理。「妳叫什麼名字?」、「你是哪裡人?」這些問題似乎無關痛癢,不過妳一旦回答了,就很難脫身。 把周遭當作妳的地盤,表現怡然自信,不要和男子四目相交。 千萬不要面帶笑容。 藝術與神話 Einmal-Ist-Keinmal 在部落格放了一幅「Lamia」半裸的美麗畫作,Lamia是阿拉伯世界常見的名字,這名部落客分別說明Lamia在希臘神話及阿拉伯世界所代表的寓意,兩種解釋截然不同: 希臘神話:Lamia是一名心懷恨意,滿腦子想復仇的母親,親生骨肉夭折後,藉由吃掉別人小孩以達心理平衡。 阿拉伯語:Lamia意指有著美麗暗色雙唇的女孩;美妙櫻桃小嘴;暗黑堅硬的利矛;粗壯茂盛的樹木。 宗教信仰 文末,Human Province寫了一篇文章,內容有關黎巴嫩什葉派最高領袖Grand Ayatollah Fadlallah所頒布的教令,該教令廢除了家庭名譽罪。家庭名譽罪乃是專用以懲戒(處決)不當性行為及舉止的女性,由家人及親戚親自行刑。 黎巴嫩什葉派最高領袖週四頒布教令,宣布廢止家庭名譽罪,這項處決不當性行為女性的回教傳統十分「可憎」。 黎巴嫩什葉派最高領袖頒布教令,甚至出面譴責回教傳統,此種情況十分罕見,其辦公室聲明表示,頒布教令是因家庭名譽罪近來致死人數上升。 網路上還有更多有趣的部落格文章,請隨時密切注意! 原文作者:moussa-bachir 校對:Leonard

摩洛哥:男女合班哪裡好?

  15 八月 2007

男女合班真的比男女分班好嗎?摩洛哥部落客Mohammed Saeed Hjiouij於文中和各位分享他的觀點,筆者則負責英譯阿拉伯原文。 Hjioui寫道: 摩洛哥教育制度分為初等教育(6年)及中學教育(3年),兩者之間還有另外3年的中等教育。當時我在一間新學校念中等教育,入學 那年學校剛落成,頭一年我在男生班,男生與女生分班授課,不知道這是由校長的決定,還是依循教育部的政策命令。日子就這樣過去,這一年各班成績平平,學生 頂多只達到不會被當掉的最低標準。 第二年教育政策改變,開始男女合班,學生表現有了驚人轉變:考試不再是乏味的例行公事,教室成了男女學生相互切磋習藝的競技場,考試成績也一次比一次進步。這年我的法文成績十分優異,不過幾年後就忘了差不多:) 學校良好風氣延續至三年級,所有學生求知若渴,熱情不斷。 但上了中學後,一切又不同了,我主修公認難考的科系,班上同學人數已經夠少了,女生人數就更不用說了,同儕之間競爭也因此減少。 綜而觀之,我認為:男女合班能激勵學生正面學習,讓學生從書本中汲取知識,而非讀死書,這樣一來人人都有機會出類拔萃。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校對:Leonard

蘇丹:部落客憑弔政治先烈

  12 八月 2007

本周蘇丹部落格圈有兩項重要議題:一為已故政界人物,蘇丹前任副總統加朗(JohnGarang)博士,再來則是蘇丹政府接受聯合國決議,同意維和部隊進駐達佛。 Sudanese Returnee在部落格中稱許加朗博士: 已故加朗博士也許是蘇丹史上最偉大的政壇人士,他篤信基督,來自蘇丹南部的丁卡族(Dinka),對蘇丹社會問題有不同見解,自有一套真知灼見。 Black Kush也在個人文章 中稱許加朗博士: 前任副總統加朗博士是一名自由鬥士,兩年前搭乘直升機於蘇丹南部叢林失事,不幸身亡,當時蘇丹民眾點蠟燭、獻花圈以紀念加朗博士,並發動支持蘇丹和平計畫,但當初和平的願望正逐漸走向絕望。 Black Kush另外發表一篇文章,內容關於近日蘇丹接受聯合國決議,同意維和部隊進駐達佛: 蘇丹成功發動外交政變,終於同意聯合部隊進駐達佛。聯合國非洲聯盟達佛任務團(UNAMID)將接管達佛維和任務:此任務團將以非洲聯盟為主要武力,不受聯合國第七憲章所轄,不要求叛軍解除武裝,不以制裁作為威脅。電台廣播說,此次聯合國第1769號決議文是經過通盤考量決定。 Kizzie如實描繪出蘇丹民眾的自卑情結: 我們不斷自輕,討厭自己,盼望成為他者,認為他人比自己優越,自己較次等,我們必須將自己從精神奴役解放! 蘇丹女孩總希望能有白皙皮膚,夢想嫁入豪門,她們覺得白就是美(他國女性亦如此!) Kizzie的另一篇文章則指出阿拉伯世界對達佛報導嚴重不足,文中提及的阿拉伯人Nabil Kassem,拍了一部達佛紀錄片,名為馬背上的聖戰士。 The Sudanese Thinker則運用SWOT分析,粗略審視蘇丹。 一名蘇丹南部醫生Konyokonyo寫出當地酗酒問題: 數天前,我隔壁鄰居被發現陳屍家中,死者友人表示他夜夜酗酒,上週又有另一個傢伙被送進我的診所,病入膏肓,檢查結果發現有肝衰竭跡象,他也長期酗酒。 類似的故事不斷在祖巴(Juba)鎮上演,結局也都大同小異,例如多人被發現陳屍樹底,而如今情勢愈趨嚴重,但鎮民明瞭當地酗酒問題嚴重,但並未思考解決之道。不幸的是,民眾竟開始在上班時間,就在辦公室裡喝了起來。 最後,旅居阿曼的蘇丹人Amjad再度發表了一篇電影評論: 昨晚我終於有機會跟朋友一起看電影版辛普森家庭。 …總之,電影很好看,但如果你還沒看過,我會建議等到DVD發行後再租來看,儘管電影值得一看,但還沒好看到非得上電影院不可。 原文作者:Drima 校對:Leon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