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ard · 十二月, 2006

最新文章 Leonard 來自 十二月, 2006

伊朗: 部落客看海珊之死

  30 十二月 2006

原文: The Iranian Blogestan on Saddam Hussein's death作者: Hamid Tehrani譯者: Leonard校對: PipperL 部分伊朗部落客討論到伊拉克前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之死,也回想起兩伊戰爭。 Alpar認為2006年對獨裁者而言運氣不佳,他說週一新聞標題可能是:「新年伊始 少了四個獨裁者」,Alpar也寫道伊朗人民將慶賀海珊之死,不過伊朗政府可能很快就會忘記,也提醒讀者有關兩伊戰爭受難者、難民及其他[Fa],他也提出以下問題:海珊之死會讓我們的獨裁者得到教訓嗎?伊拉克民眾究竟如何看待此事?海珊可曾想過他會以如此屈辱方式死去? Haji Washington刊出一篇文章題為「怪獸之死」,他觀察到在美國電視頻道畫面裡,海珊都與阿拉伯領袖一同入鏡,但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於兩伊戰爭期間訪問伊拉克,也曾與海珊並肩,但電視台卻未播放這段畫面[Fa] 。 Shabnameh表示海珊一直都想成為英雄,而且死得像是英雄一般。但其實海珊未來將列屬於歷史的陰暗面,而且Shabnameh認為殺掉獨裁者並未解決問題,獨裁者會死,但獨裁制度仍在,他希望或許部分曾受海珊壓迫者今天能感到快樂[Fa]。 Mattati說「今天有個等同於撒旦的人死了,這個人曾殺害我們數名親友」,他不禁想問獨裁者們會藉此得到教訓嗎?[Fa] Rozmaregiha說海珊已死,我們也應該將過去卅年獨裁遺留下來的事物一併掩埋,他認為:「現在該由伊拉克人民動筆寫下歷史新頁」[Fa]。

古巴: 美國新國會與對古巴政策

  30 十二月 2006

原文:Bloggers on the New US Congress and the US policy on Cuba 作者:Carlos Gradaille 譯者:Leonard 校對:scchiang 美國上個月期中選舉結果出爐,讓民主黨重掌國會多數,這項改變會影響美國對古巴政策的未來,但部落圈裡卻未多所討論,部分民主黨及共和黨議員均支持解除對古巴的運輸及旅遊禁令,前加勒比海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桑德斯(Ronald Sanders)撰文,刊登於美國記者金成(David Kinchen)的部落格上: …美國對古巴政策短期內若要出現大幅轉變,仍與民主共和兩黨在國內選舉的結果緊密相關,反卡斯楚及古巴裔美國人團體影響力仍大,也依然大力遊說。 不過無論是美國政治人物、國際社會及卡勒比海國家,都希望美國與古巴回歸正常化。 古巴一部落格Por la izquierda[ES]於11月24日貼出一篇文章,明確談到美國期中選舉結果,以及如果美國對古政策會有改變,可能會有哪些[ES]: 我已讀過數篇文章,有關於美國民主占國會多數後,對古巴政策的可能轉變,聽起來還不錯,我也每天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振作,別讓佛羅里達州南部少數人影響他們的外交政策。 古巴裔美國邁阿密記者阿瑪戈(Armando Armengol)在部落格Cuaderno de Cuba[ES]中,自12月21日起陸續張貼許多新鮮的觀點,他引述古巴國會議長的談話,認為美國對古巴政策是個優先次序問題[ES]: …古巴國會議長阿拉工(Ricardo Alarcón)談到美國對古巴政策時,認為未來改變機會不太樂觀,因為還有伊拉克戰爭問題在前,只要阿拉伯國家情勢持續惡化,卡斯楚之弟勞爾(Raúl Castro)持續準備接班,華府對古巴策略就不會有太大變化。 阿瑪戈也分析美國兩大黨可能採取的策略,也認為國會新生態和過去相比不一定較有利: 就選舉考量而言,民主黨可能即將進入地雷區,不僅無法突顯共和黨政府無力制定政策帶動古巴轉型民主,最後還可能得背負敗責,眼前態度看似對民主黨有利,但他們除了繼續擔任在野黨,未來也得為立法錯誤負責。 另一篇文章中,阿瑪戈更深入探討阿拉工的言論[ES],並思索阿拉工和勞爾對美態度為何反差如此大: (阿拉工對美國的負面和悲觀)態度與勞爾似乎反差很大,勞爾已兩度表達願意與美國對話。

印尼: 災難接連襲來

  29 十二月 2006

原文: Indonesia: Internet Outage and Flood in Aceh 作者: A. Fatih Syuhud 譯者: Leonard 校對: PipperL 對於即將跨越新年的印尼部落客而言,最糟的事莫過於網路連線突然完全斷線。 根據Budi Putra、Sani Asy'ari與Enda Nasution的報導,斷線主因是「台灣沿海於12月26日發生強震,損及海底電纜,也嚴重影響東亞、東南亞與南亞地區的電訊網絡」。 這起意外使印尼網路連線中斷或速度非常慢,Yulian Firdaus引用入口網站的報導,指線路修復「最慢得花上一個月」,這段時間印尼網路上的活動力將創新低,如果真得耗一個月,對於Enda Nasution等網路使用成癮者而言,實在很難想像沒有網路的日子是什麼感覺。 Willy Sudiarto Raharjo等部分印尼部落客很幸運,網路還能使用,不過他們仍抱怨連線速度極慢,更別提他們那大跌的部落格流量了。 亞齊省洪水 南亞海嘯至今屆滿兩週年,這是人類史上極嚴重的一場天災,但印尼亞齊省又再度面臨天災威脅,雖然這場洪水規模不及海嘯,但對亞齊省居民仍舊是難以承受之痛。 共有七萬民眾緊急撤離或逃往鄰近地區,水災造成約60人罹難。 對印尼民眾和部落客而言,2007年新年真是值得「慶祝」。

西語系部落格遇襲事件

  28 十二月 2006

原文: Some lessons about blog attacks in the spanish-language blogsphere 作者: Jorge Gobbi譯者: Leonard校對: PipperL 本文西班牙語版請見此:Algunas enseñanzas sobre los ataques a blogs 過去幾週陸續有知名西語系部落格遭到類似攻擊,起初是廣受歡迎的智利科技部落格FayerWayer[ES]遇襲,不僅遭駭客入侵,並刪除所有文章與回應,進入頁面只剩下駭客一篇充滿敵意的宣言,批評該部落格的創始者Leo Prieto[ES],因為部落格在事發幾小時前才完成備份,故只有部分回應遺失,部分文章也以人工方式回復。其次遇襲的是Mariano Amartino的部落格Denken Uber[ES],雖然所有文章均遭刪除,所幸他所使用的部落格平台有自動備份功能,故除了部落格短暫關閉幾小時外,沒有任何損失,只需將備份回復即可。第三個遭攻擊的是Cronicas Moviles[ES],損失相當慘重,該部落格主要提供錄影訪談,因為使用Blogger平台,所以完全沒有備份,所有內容都消失了。 雖然這些攻擊有其相似處,都在未許可情況下進入部落格後台刪除所有文章,但並無跡象顯示皆由同一人所為,不過光是看到有人會如此殘忍抹煞他 人多年辛勞,已令許多人瞠目結舌,這幾起事件也反映出經營部落格並不容易,也迫使人們必須遵守幾項基本原則,包括不時重新設定密碼、更改後台資料夾名稱 等,尤其若是使用免費部落格平台時,切記要時常備份,這些工作當然得耗時間,特別在我們有限的時間裡,還得花費寫作時間來維護部落格運作,實在很糟。

土庫曼:總統之死 部落客觀感

  22 十二月 2006

原文:Turkmenbashi’s Death: Bloggers’ Reactions作者:Nathan Hamm翻譯:Leonard校對:Portnoy Flickr用戶blogjam照的總統 土庫曼獨裁且古怪的總統尼亞佐夫(Sapurmurad Niyazov)於12月21日清晨因心臟病驟逝,他自稱為「土庫曼之父」,著有《靈魂之書》(Ruhnama),後來不僅要求人民必讀,還宣稱每日大聲朗誦三遍即能上天堂;他將每個月份的名稱改為家人姓名,還制定一長串奇怪的規定;尼亞佐夫曾推動許多怪異的營建業,使土庫曼不時成為國際媒體的笑柄,許多通訊社發布死訊的同時,也將他過往的詭異命令再次集結成一則笑話新聞。副總理貝迪穆哈梅多夫(Kurbanguly Berdymukhamedov)暫代總統職務,原本依據憲法的法定代理人則因官司纏身而喪失資格,也有傳言指出,副總理其實是尼亞佐夫的非婚生子女。 中亞部落客很快也對此事有所評論。 Bertrand回顧尼亞佐夫的政績,並認為雖然土庫曼未來難以預測,但很多國家勢必會介入影響該國政治。 由於土庫曼地理位置及能源蘊藏優勢,西方國家、俄羅斯與中東地區必然會密切觀察,甚而試圖左右土庫曼未來動向,其他中亞國家也會留心該國發展,尼亞佐夫過去與中亞鄰國關係冷熱不一。 Neweurasia網站下設土庫曼部落格,是部落圈內少有詳細評論該國事務的部落格,其中撰有長文並引用各種資料指出,尼亞佐夫的死亡日期肯定為假,也探討他的地上及地下家族對未來國內動盪會有何影響,該部落格也持續報導當地事件,Peter即報導兩項新的重大事件發展,其中一件可能讓土庫曼更加貧困。 土庫曼專家兼Vremya Novostei記者杜諾夫(Arkady Dubnov)在RIA-Novosti通訊社召開記者會,他聲稱據其消息來源,與尼亞佐夫往來密切的財政部長札丹(Alexander Zhadan)在他死前一日即失蹤。…杜諾夫宣稱札丹掌握尼亞佐夫所有財政往來,可能有數十億元存在西方國家銀行帳戶內,代表土庫曼可能實際上比今日更窮困。 Peter還報導流亡在外的在野勢力準備重回土庫曼,以影響後尼亞佐夫時代的政治,過去他們想回國卻不得其門而入,Peter也提到就算他們成功回國,恐怕也不成氣候。 民眾普遍不知誰能接替尼亞佐夫,而且人民可能也不清楚國家如何能夠走出當下困境,西方媒體只偶爾寫到土庫曼,就像長期在外的反對勢力一樣,恐怕無法為人民福祉有太多幫助。 這篇文章也論及各國如何競相影響土庫曼新領導階層,西方世界希望說服土庫曼出口天然氣時,能夠採用不經過俄羅斯的方式,未來事態肯定會愈演愈烈。 隨著尼亞佐夫之死,人們又會開始考慮能否興建跨越裏海的能源運輸管線,這種計畫對西方國家的吸引力更大,因為他們想盡辦法要企圖壓制俄羅斯的影響力,若這條管線能夠成真,不僅符合西方的商業利益,更會成為地緣政治利器,平衡俄國與中國在中亞的勢力,這種降低能源價格的方式實在太具誘惑,西方不可能忽略。 Sean Roberts也討論到國際政治,建議美國對此應有何反應,不過他對於美國可能的作為不感樂觀。 若除去社會上的尼亞佐夫影響力及推動民主改革對美國有利,美國就應有更多動作,對於土庫曼現況發展,美國應有更明確強烈的立場,否則只會讓俄羅斯對土庫曼新領導人影響力更大,既然土庫曼蘊藏能源,俄羅斯一定會將手伸進該國內部接班鬥爭之中。 其他部落客對於尼亞佐夫逝世有些感傷,Foreign Dispatches稱尼亞佐夫死亡「是即興喜劇的重大損失」;Carpetblogger認為其他國家人民將比土庫曼人更懷念尼亞佐夫,因為他為世人帶來無限荒謬;Idiot'也有相同看法,覺得「獨裁者很好笑滑稽」(RU)。 部落客為尼亞佐夫杜撰的秘密日記裡,假尼亞佐夫說死亡對他真是今年不好的結尾,他後悔沒能見到首都「北極世界樂園」裡的企鵝,不過他很高興自己的葬禮比皮諾契(Augusto Pinochet)盛大。

孟加拉:大屠殺記憶與勝戰日慶祝

  18 十二月 2006

原文:Bangladesh: Remembering genocide and celebrating victory day作者:Rezwan翻譯:Leonard校對:Portnoy 每個國家都有其特別的日子,例如孟加拉的12月16日,Drishtipat還記得35年前的這天,孟加拉正式獨立,《時代》雜誌在1971年12月20日稱之為「孟加拉浴血誕生」。 若各位有些人不清楚當時背景,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部落格名)的部落客Mash講述了孟加拉解放戰爭史,以及巴基斯坦軍隊對當地造成的創傷: 「孟加拉在1971年仍稱為東巴基斯坦,這是英國在1947年所遺留下來的畸形產物,當時的南亞大陸上有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同屬巴基斯坦領土,兩地之間則有廣大印度領土隔開,巴基斯坦兩地語言及文化皆相異,國內雖然以東巴基斯坦人口較多,但在經濟與政治上卻受西巴基斯坦人剝削與壓迫,東巴斯坦人若是說出孟加拉語、信仰印度教或從伊斯蘭教改信印度教,都會遭政府懲處,『巴基斯坦』(Pakistan)一詞直譯為『純淨之地』,他們無法對孟加拉人容忍或寬容,因為孟加拉人不是『純淨的』穆斯林。 … 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軍隊發動『探照燈任務』(Operation Searchlight),要消滅東巴基斯坦的人民聯盟及其支持者,目標要『粉碎』孟加拉人的意志。」 巴基斯坦軍隊當時在孟加拉屠殺300萬人、強暴40000女子、焚毀數百村莊、虐殺知識份子,也是全球史上極嚴重的一場屠殺。 巴基斯坦總統亞赫亞汗(Yahya Khan)曾說:「殺掉300萬人,其他人就會自動互相殘殺滅亡。」 然而美國政府卻支持巴基斯坦政府作為,1971年4月6日,美國駐達卡外交官布拉德(Archer Blood)發出知名的「布拉德電訊」,由29名美國官員聯名反對美方對巴基斯坦政策態度,由於布拉德對尼克森(Richard Nixon)與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有異議,美國旋即召回布拉德,但數百萬孟加拉人至今仍將他視為英雄。 數百萬孟加拉人在暴力威脅下逃往鄰國印度,美國支持和平的民眾也不同於政府姿態,創設「美國支持孟加拉論壇」,並於1971年11月20日在紐約聖喬治教堂舉辦吟詩會,出席詩人包括金斯堡(Allen Ginsberg)、歐洛斯基(Peter Orlovski)、桑德斯(Ed Sanders)等人,金斯堡朗讀知名詩作<九月,傑斯洛路上>,詩中描述難民生活之苦。 1971年8月1日,哈里森(George Harrison)與香卡(Ravi Shankar)舉辦「演唱會  為孟加拉」,地點就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共有40萬人參加,他們希望藉此提高世人對孟加拉的關注,也為難民募款。 孟加拉的自由鬥士不斷與巴基斯坦軍對抗,印度不但收容難民,也協助自由鬥士們奮戰。 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軍宣布投降,全世界見證孟加拉浴血誕生。 Drishtipat也記得: 我們在12月16日充滿了慶祝氣氛,之後卻蒙上一層陰影,人們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千人塚,最令人震驚的地點是Rayer Bazaar,國內最佳的醫師、教授、語言學家、科學家成了一具具開膛剖肚的冰冷屍體。 解放戰爭博物館網站有眾多線上記錄可供查閱。 孟加拉以慶典方式慶祝這一天,Back to Bangladesh張貼許多圖片,展現國民對國旗感到多麼驕傲。 Ershad Ahmed有更多照片記錄當天的慶祝活動。 Angelmorn希望孟加拉人能受解放戰爭英雄啟發。 Conversations with an optimist的Farhan記得在解放戰爭中,多少平民揭竿成為自由鬥士,為國家貢獻良多,也呼籲孟加拉部落客無論在何時都要盡力發聲。...

伊朗: 學生抗議、地方選舉、美伊對話

  11 十二月 2006

原文: Student Protest, Election and USA-Iran Talks 作者: Hamid Tehrani 譯者: Leonard 根據主流媒體與部落客的報導,數千名伊朗學生12月6日於伊朗各地大學發動示威遊行,主要口號是「大學還活著」,從去年起,大學生與學者常面臨許多難題,部分學運人士被迫離開學校、學生會遭強制關閉,許多學者也遭解聘或強迫退休,有些人稱政府新政策為二次文化大革命,部落客詳細記錄這起活動,並將示威照片公布在世人面前。 大學還活著 Arash認為12月6日對伊朗歷史是重要的一天,他指出: 今天是伊朗學生日,紀念三十多年前遭國王殺害的三名學生,過去十年來,學生都在這一場表達對改革的熱情與對國家的憤怒,自從總統阿曼尼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上台,實施多項民粹主義政策,使今年學生有了更多不滿與反抗的目標。 知名攝影部落客Kosoof的部落格常遭政府滲透騷擾,他提到安全人員無法阻擋學生進入大學,他已刊出有關本次活動的照片。 15 azar報導示威遊行不同時刻的現象[Fa],他也表示安全人員無法阻擋學生進入德黑蘭大學,也指稱馬尚德、馬贊達蘭等城市亦出現數百名抗議學生,主要口號是「大學還活著」,學生也高呼其他口號,例如「獨裁者下台」、「釋放政治犯」、「女性自由即人性自由」等,學生表達支持國內女性與勞工運動。 Chapno解釋學生運動的部分目標[Fa],他表示: 學生運動是國內現有最活躍的組織活動,背後已有50年的歷史,絕不會成為政治遊戲的俘虜,…對抗貧窮、爭取自由、正義與平等一直都是學運核心價值。 部分部落客報導活動內容,其他則試圖分析運動對未來[1]的衝擊,改革派希望透過此次選舉重掌執政權。 部落客與改革派候選人對話 Alpar表示,約130名部落客在地方市鎮議會選舉前,與改革派候選人會面。 Jomhour前往伊朗南部參與會議,他認為此次活動具正面意義,讓社會聽見部落客的聲音[Fa]。 Hanif說部落客對候選人提出要求,候選人則學著了解部落客手中所擁有的媒體,他還表示我們能夠集合150名部落客,代表著對未來的潛力無窮 [Fa]。 美伊對話 部落客不只關心伊朗國內事務,也討論未來美伊對話的可能性,美國伊拉克研究小組後來發表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直接與伊朗和敘利亞對話,不過早在報告公布之前,伊朗部落客便已論及這個主題,但意見依然分歧。 Winston提議致函美國總統,要求他不要與伊朗政府談判協商,他寫道: 我認為部分人士/部落客應聚集起來,共同致函美國總統布希,建議他幫助伊朗人民擺脫現有政權,並運用美方影響力及權力加速發展。 來自伊朗的獲獎記者Maziar Bahari則有不同看法,他在《華盛頓郵報》的部落格裡張貼文章,支持美伊對話: 有天我看到布希站在越南的胡志明塑像前,我自己想著:「為什麼人們難以想像布希站在伊朗國會的何梅尼畫像前呢?」曾有五萬美國人在越南喪命,兩國現在都能往來,中東過去卅年間變動頻繁,但美伊雙方的仇恨卻因某些可笑理由而始終不變,美國民眾在11月7日的期中選舉中,已證明他們準備接受改變,美國政府也該趁此時機放棄政權改變的念頭,在毫無前提的情況下直接與伊朗對話,美國副總統錢尼(Dick Cheney)和幕僚或許很希望推翻伊朗政府,看到歌手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剛離婚,許多伊朗男人也很希望她能改信伊斯蘭教後,與他們結婚,但就現實看來,這兩件事目前都不可能發生。

印尼: 宗教領袖一夫多妻/議員性醜聞

  8 十二月 2006

原文: Indonesia: Polygamous Holy Man and MP's Sex Scandal 作者: A. Fatih Syuhud譯者: Leonard 最近幾週印尼部落客之間有兩項熱門話題,兩件事看似相近實則無關,一是Aa Gym公開承認娶了第二位妻子,二是從業集團黨(Golkar)國會議員爆發性醜聞。 非印尼本地民眾對Aa Gym可能所知甚少,《時代》雜誌形容他是「印尼最具魅力的伊斯蘭教師,集成功與宗教於一身」。 這位有魅力的聖人現在承認擁有兩位妻子,印尼部落客因此熱烈討論如此行為是否合禮,伊斯蘭教雖然允許一夫多妻,但並不鼓勵,除非男性能讓幾位妻子相安無事,而且該名男性絕對不能出現婚外情,因為婚外情在伊斯蘭教為一重罪。 一般穆斯林認為Aa Gym既然身為備受敬重的伊斯蘭教師,信眾高達數百萬人,理應擁有更高道德標準,故該避免擁有兩名妻子。 支持一夫多妻的男性常引述一段《古蘭經》文做為宗教佐證,不過Ridho Putradi則說「無論有什麼理由,我都不贊成一夫多妻」,這篇文章已吸引至少49篇回應留言,多數都同意他的言論,其他如Rohprimardho、Tata Danamihardja、Morning Dew、Ida Abidin、Agus Setiawan、Rani等部落客都有類似言論。 不過Muhammad Solihuddin則覺得此事無傷大雅,並祝福Aa Gym與兩位妻子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國會議員性醜聞 印尼從業集團黨國會議員札尼(Yahya Zaini)最近登上新聞版面,不過理由相當愚蠢,他與一名歌手發生性醜聞,結果被歌手的手機錄下並傳送出現,之後就如病毒般在民眾手機之間廣為流傳,部落客也對此有所討論,這起事件迫使札尼辭職,身兼印尼副總統的從業集團黨黨魁的卡拉(Jusuf Kalla)也可能開除札尼黨籍,最諷刺的是,札尼還擔任黨內宗教事務委員會主席,專門負責道德事務。

智利: 部落客看皮諾契重病

  7 十二月 2006

原文: Pinochet's Heart Attack: Bloggers Reactions 作者: Rosario Lizana 譯者: Leonard 智利前獨裁者皮諾契(Augusto Pinochet)上週末因心臟病而送往醫院,此件消息讓許多當地民眾想起他對於這個國家的意義,本文節錄部分部落客的反應: Don Chere(ES)在irreverencia(ES)寫道: 西班牙、巴西、巴拉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獨裁者共通點何在?在於獨裁者已死、入獄、流亡或離開國內政治生態,但智利則不然,造成智利的民主轉型過程崎嶇難行、漫長無比又仇恨難平,無論如何,未來歷史上的皮諾契就等於過往17年的獨裁時代。 Patricio Navia(ES)是位智利政治學家,他在部落格刊出為報紙⟪El Universal⟫(ES)撰寫的文章,提到皮諾契與古巴強人卡斯楚(Fidel Castro)的情況: 皮諾契與卡斯楚是拉丁美洲左派兩位指標性人物,現在都正與死亡搏鬥,雖然兩人對生命和權力的意志力同樣強韌,但生命終點仍不遠矣。 兩位領導人雖然將要過世,但他們在拉美歷史的地位業已確立,史書將記載他們偉大而富爭議性的功過,對右派而言,卡斯楚將永遠代表反帝國主義者的奮鬥與社會公義平等的理想,但是皮諾契則像徵軍事獨裁政權對拉美的巨大傷害。 BAD(ES)則思考,為何左派對於皮諾契健康情況反應如此平靜: 儘管皮諾契為智利社會帶來莫大苦痛,反對者卻似乎不希望他早死,反倒期望他長壽,有些人希望皮諾契久病在身,讓他親身感受人民的苦難,有些人則希望能看到他遭審判定罪。

阿拉伯:亞運、民主與模特兒

  4 十二月 2006

原文: Arabisc: Asian Games, Democracy and Models 作者: Amira Al Hussaini 譯者: Leonard 卡達杜哈亞運開幕式裡為何沒有未將阿拉伯遺產放入表演內容?民主與模特兒之間關係是什麼?埃及部落客又為何要求讀者看奧斯卡得獎電影《晚安,祝你好運》? 以下是北非與中東部落格本週所提出的部分疑問。 巴林的部落客Haitham Sabbah似乎對亞運開幕式不甚滿意,他質疑為何卡達政府未將任何阿拉伯代表置入演出中: 「卡達杜哈亞運開幕式的演出非常美麗,但阿拉伯人在哪裡?我們在表演中見到大船與海洋,我相信無論在每一個波斯灣國家的體育競賽 開幕式中,這兩項都是必要的元素,我們也看到壯麗的民俗傳說表演,但卻只呈現了東南亞文明而已,卡達似乎將阿拉伯從地圖上的亞洲裡抹去,我想問的是:阿拉 伯人在這些表演裡的位置在哪裡?阿拉伯文明、遺緒、藝術在哪裡?約旦、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國的文明在哪裡?為何主辦單位忽視阿拉伯人與文明?還是 亞洲只限於東亞國度?就算遺忘阿拉伯,那麼波斯呢?為什麼連波斯都被遺忘?」 埃及的3rby則寫到民主對人民社經水準與外貌的衝擊: 「我讀到父親在Al Quds Al Arabi發表的文章,內容其實並不吸引我,不過讓我開始思索國內人民社經情況與政治情況的關係,我從前認為國家若走向民主,社經情況就會改善,並以此做 為我國貧困的原因,父親的文章裡提到本地與義大利物價的差距,我也想起他說過從前定居開羅之前,曾在義大利遇到一些外貌很糟糕的人,如今卻和一般人無異, …我開始思索人們的外貌,為什麼在Zamaleck與Maadi的女子長相很美麗,來自鄉村的女子卻長相醜陋?為什麼埃及民謠歌手 Shaaban Abdulraheem如此肥胖,而流行歌手Amr Diab卻曲線窈窕?撇開基因與運動因素不談,我認為原因在於埃及傳統麵包與豆類飲食把人們的胃撐大,但精食就沒有這種影響,光是看人的外貌,就能分辨他 們是住在Nasr城內的大廈頂樓還是地下室,所以我國人民的身材毫無吸引力,而義大利人卻個個都像模特兒。」 埃及另一名部落客Mohammed Hisham則鼓勵讀者去看電影《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他認為這部片反映出了國內現況: 「電影名稱叫《晚安,祝你好運》,如果你錯過了開羅電影節,不妨在網路上找找,如果不知道怎麼找,跟你的朋友借盜版來看,相信我,這不犯法!如果你不願意,就去Atabah城巷子裡買國外來的水貨,如果你還是看不到這部電影,乾脆買張機票到美國去看。用任何手 段都行,但拜託各位一定要看這部片,看的時候請各位遺忘故事背景是在一九五零年代,當時美國參議員麥卡錫指控人人都是共產黨人,最後發現只是美國人自己嚇 自己。除了遺忘故事背景之外,也把那些美國名字換成埃及名字,各位就會發現這部片是在講埃及的現勢。」 科威特的Zaydoun則不滿工人未在主要幹道漆上白線,讓駕駛上無法分辨車道,不過他也認為有無白線差別不大,反正國內駕駛根本不遵守交通規則。 「馬格里布高速公路兩個多月前就重新舖設完成,但南向第一至第四節路段的路面白線至今都還沒劃上,可見工程負責單位其實也很明白,若科威特居民與駕駛不遵守交通規則,總以為馬路是自家開的私家路,有沒有白線都一樣,根本沒有人懂得如何開車。」 本篇文章最後收錄沙烏地阿拉伯部落格Sara Mattar說法,她是到距沙國僅25公里的島國巴林求學,她有一篇文章至今已吸引83篇回應,Sara在文中細數在巴林的經驗,以及巴林人的單純。 沙烏地阿拉伯強制所有女性穿戴斗蓬,在「相對自由」的巴林,Sara以為她可以從斗蓬解放。 「我進大學時便沒有穿著黑色斗蓬,習慣改穿各種顏色的上衣與褲子,我很少跟人們談論這件事,各位若對巴林大學不甚瞭解,我要先澄 清該校九成女孩都穿著黑色斗蓬與面紗罩住頭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衣著,不過法律規定人們應知所分寸,我原先決定不穿斗蓬,後來兩年還是決定穿回,因為我希 望看起來和其他同學一樣,如此就不會看來與他人不同。」 雖然Sara住家只與巴林相距45分鍾車程,她認為巴林人與沙烏地阿拉伯人相當不同。...

阿富汗:近期發展

  2 十二月 2006

原文: Afghan Whispers: Marshall Plan, Drought and Herat 作者: Hamid Tehrani 譯者: Leonard 馬歇爾計畫在哪裡? Sanjar解釋為何阿富汗的馬歇爾計畫未能實踐,他寫道: 卡札政府成立之後,有些人建議實行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馬歇爾計畫,之後全球各國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進行阿富汗重建,實際也已有數百萬美元花費在全國各地,但這並非馬歇爾計畫。 Sanjar試圖尋找解答,他認為美國與聯合國必須確保流入阿富汗的援助用途透明。 旱災 Safrang論及阿富汗面臨旱災,該國不到十年間二度出現旱災,樂施會發出警訊,指高達250萬民眾長期糧食不足,Safrang也強調國際關注十分重要,因為阿富汗政府無力處理這項難題。 赫拉特 Demilitarized說自卡札政府成立以來,如果人們想要在阿富汗尋找地區發展典範,首選肯定是赫拉特,至少從外界看來,赫拉特是座公民社會繁榮興盛的城市。

委內瑞拉:12/3大選日

  2 十二月 2006

原文: Venezuelan 3D 作者: Iria Puyosa 譯者: Leonard 12月3日將是委內瑞拉政治新里程碑,民眾將投票選出下一位總統,雖然候選人超過十位,但實際上主要競爭者有二,一為社會民主黨的羅薩雷斯(Manuel Rosales),一為現任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經過八年任期後,查維茲希望選民再讓他執政六年。 這也是委內瑞拉史上社會意見最分歧的選舉,包括大眾媒體與新聞節目都加入這場選戰,各有明顯不同立場,許多國營媒體均為查維茲競選連任宣傳,而多數民營媒體對羅薩雷斯報導篇幅較大。 雖然多數民調結果顯示查維茲將勝選,但也有少數民調認為羅薩雷斯將在最後一刻扭轉勝敗,各家民調數字相去甚遠,有些認為查維茲與第二名的差距達25%,有些則顯示羅薩雷斯的當選得票率將領先查維茲10%,沒有人能確知12月3日當晚會發生何事,傳言與玩笑指無論何者敗選,都會宣稱選舉不公或引發暴力事件。 由於局勢詭譎不明,委內瑞拉部落客組織總統大選的公民報導網絡,所有關於本次選舉的內容都統整於「Elecciones 3D」的欄目下。 參與Elecciones 3D的部落客包括朝野雙方支持者,以及對政治有所懷疑者,不過他們目標相同,都真心追求對委內瑞拉最好的出路,其中關於政治立場、民調、新聞論辯無數,亦有參與選戰的親身經歷。 Maléfica述說他在首都卡拉卡斯選前最後一天所見: 昨天我看到支持政府的團體拿著海報在Parque Central商業區造勢,羅薩雷斯的支持者剛好從遠處走來,高喊著選舉口號與查維茲的支持者對抗,然後他們又往下一個地點前進。(…)我也看到所謂的「選戰旅遊團」,一群瘦巴巴的白人美國佬跟著查維茲的支持者前進,其中有些人也穿著紅色T裇,我的朋友說他們是擁有委內瑞拉身份證的合格選民,我倒想上前問問他們,說不定這些人連本地菜餚hallaca是什麼都不知道。 投票所在選前幾天陸續成立,幾位部落客將參與投開票作業等選舉事務,這些工作是從已登記的選民手冊中隨機抽取而來,他們已開始報導相關過程。 Crónicas的Zeitan提到由於政府派來的主席未出現,讓他成為某個投票所的主席,他也描述了收到選票時的異常現象,例如封條、投票規則、印泥遺失的情況,不過軍方派來參與選舉作業的人員保證,選舉日當天一定會提供印泥,除此之外並未發現其他問題。 Zeitan還表示: 我所在的投票所似乎都是反對黨人士在處理相關事務,沒看到任何來自查維茲陣營的人,中央選委會人員也沒出現,只有負責修護投票機的人來了。 Kareta也有類似經驗,因為官方指派的出席未出現,讓她成為某個投票所的主席,遺失的物品也與Zeitan所在的投票所相同,這似乎是個普遍的問題,因為其他不同省分的投票所亦傳出同樣消息。 因為愈來愈多部落客參與Elections 3D計畫,使相關文章在部落格圈裡增加迅速,許多人對於公民媒體經驗感到很興奮,Enigma ExPress在一篇情感宣言裡,稱Elections 3D體驗就像是進入一塊「暫時自治區」。 究竟Periodismo de Paz以及To2Blog.com/elecciones3D概念是什麼?這是個資訊網絡,是種政府原本禁止的活動,是種委內瑞拉網路社群的同步運動,我們在這一刻成為一體,但沒有任何承諾或效期的限制,各位要瞭解,我們在此刻與未來48小時將擁有權力,而且比電視、廣播與其他媒體的權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