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ard · 六月, 2007

最新文章 Leonard 來自 六月, 2007

柬埔寨:外援屢遭批評

  29 六月 2007

國際媒體密切注意柬埔寨首相洪森(Hun Sen)與外援單位的會議,在本週大力抨擊這個猶如年度儀式的會面:洪森再度承諾整肅政府內部貪腐情況,以爭取更多援款,而國際援助團體竟然在毫無質疑的情況下,便讓洪森願望成真,完全不顧外界近來對柬埔寨政府的種種指控,包括非法伐木與嚴重侵害人權等證據俱在。 異議人士部落格KI Media引述《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指出洪森表示無論其他國家政府如何要求改變,柬埔寨都能轉而仰賴中國這個援助大國: 洪森提醒西方援助單位別要求太多,中國隨時都能提供柬埔寨援助,而且毫無任何但書,Mr Illes感嘆,未來幾年內,柬埔寨也將開始擁有大筆石油收益,屆時西方的影響力將再度萎縮。 《時代》雜誌亦有文章批評柬埔寨政府及援助單位,KI Media也引述其中段落,石油同樣成為焦點: 未來可能的石油與天然氣利益將改變柬埔寨的農業經濟,也將削弱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兩年前,石油公司雪佛龍(Chevron)宣布 在柬埔寨外海發現石油,若油氣確定於2010年開始生產運作,柬埔寨將首度有機會能擺脫仰賴外援的窘境。可是從奈及利亞等國的經驗來看,國內只有極少數人 因石油而富,其餘民眾仍相當貧困,而且這項新的收入出現後,西方世界更難以透過援助要求柬國政府改革。 部落格Details are Sketchy也引用同一篇文章,但認為這些援助國只是藉給錢保住面子和自尊,他認為國際援助在柬埔寨根本無關助人,而是為了政治。 這一切行為說來諷刺,都只是為了自我,富國拿錢給貧國以滿足成就感,錢最後是否到了所需者手中,或是落入貪腐官員與相熟的企業口袋裡,富國完全不在乎,他們以為給錢就解決一切。 柬埔寨部落圈向來對政治都三緘其口,只有KI Media和Details are Sketchy這兩個重要的政治部落格,持續提出一針見血的評論。 作者:Geoffrey Cain 校對:Justin

(短訊)日本:媒體與政府的距離拿捏

  29 六月 2007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密友古森重隆(Komori Shigetaka)最近出任新職,擔任日本放送協會(NHK)經營委員會委員長,引發政府是否干預公營媒體運作的爭議,部落客Meipong提出這項議題、分析部落圈與主流媒體的看法,並分享她個人的觀點。 作者:Hanako Tokita

(短訊)俄羅斯:窩瓦牌汽車

  28 六月 2007

部落格「土耳其入侵」(The Turkish Invasion)張貼俄羅斯製窩瓦牌(Volga)汽車的文章與圖片:「各位以為蘇聯時代的著名汽車品牌只有拉達(Lada)和坦克(Tank)嗎?其實還有另個優良品牌『窩瓦』,是以歐洲最大河『窩瓦河』命名,這條河也是當年德軍『巴巴羅薩作戰』(Barbarossa)東征最遠處。」

利比亞:阿拉伯語已死?

  23 六月 2007

通常利比亞部落客討論話題多元,最近Lebeeya發表一篇文章,提及同事多麼喜愛她的巧克力餅乾,並以觸摸木頭(touch wood)的方式,希望她能避開惡魔之眼,卻意外引發人們論辯阿拉伯語是否已經死亡。 事件起始於Lebeeya提到:「各位,別再說『觸摸木頭』了,說Mashallah吧!」,這個阿拉伯語彙ma sha`a allah,意指信徒完全接受真主降臨其上的好運或惡運。部落客Suliman對此則回應: 我想你的同事會選擇說英語而非阿拉伯語,是因為美國流行文化已籠罩全球,無論是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等國皆然,據我所觀 察,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不需要阿拉伯語、巴巴里語、斯華西里語等已死語言,這些語言背後的文化並不鼓勵個人特質或表現,造成就算在阿拉伯國家裡,年輕部落客 都時常以英文表達自我想法,對你、對他們都比較方便。 Mani利用這個機會,在他自己的部落裡抒發感受,強調阿拉伯語等語言等並未死亡: 人們各有選擇自由,…所謂自由,即人們能思考、觀察、感受,並依此選擇自己的行為… 文末回應同樣非常精彩。 後來這個話題也在部落格Imtidad出現: 最近我準備對網路上的利比亞部落格進行研究,目前我已收集到76個部落格,這些利比亞作者分居於國內外,也有居住於利比亞的外籍 人士,其中一項共同點在於多數以英語寫作,或是混雜使用英語、阿拉伯語、利比亞方言,其中55個部落格純以英語寫作,11個部落格混用英語及阿拉伯語,只 有10個部落格純以阿拉伯語寫作。我想提出的問題是:為何各位只用英語或只用阿拉伯語?為什麼多數利比亞部落格都用英語? 這場論辯有時相當激烈,有些誹謗人士指控阿拉伯語象徵恐怖主義,也有些人認為這個語言的功能就在《可蘭經》之中,若各位有勇氣,建議各位瀏覽所有回應,不僅內容值得留意,也會讓各位認真思考自己的語言。 結論究竟會是什麼?全球化已成功扼殺阿拉伯語嗎?現在英語與阿拉伯語各自代表自由與恐怖主義嗎? 作者:Fozia Mohamed 校對:Portnoy

玻利維亞:報社亦加入部落圈

  23 六月 2007

儘管玻利維亞部落圈近來快速成長,但國內報社多數還沒準備好採用這項互動式科技,不過於聖克魯斯發行的日報El Deber最近終於踏入部落格世界,目前在網站首頁明顯處可見到三個新站,部落格社群網站Blogs de Bolivia[ES]讚揚這項新計畫。 新部落格包括由Zarco寫作的「蜘蛛」(La Araña [ES]),這位自稱是足球迷的作者未來書寫主題也不離球場動態,最近一篇文章提到「花園裡的狗」,這個用語是形容「自己不吃,也不准別人吃」的心態,他認為這與玻利維亞足球界面臨的情況相似,有些人總是抱怨,又處處阻擋別人成功。 由Calixto Flores del Castillo撰寫的部落格「Calixto el Desafortunado [ES]」裡,則採用玻利維亞部落圈頗受歡迎的文學敘事手法,其中一篇文章在回應讀者的不滿與批評: 人們指稱Calixto Flores del Castillo永不可能找到理想女子,因為他的理想不可能實現:女子不可能美如春日朝露、甜如糖尿病者之汗,也不可能同時如逃犯之影隨侍在側,所以他終究只是個隱士,鎮日想著遺失的美好。 可是作者認為,朋友,要追尋理想的愛,挫敗難免,可是一般人便會因懼於挫敗而放棄。 另一個部落格則是由報社記者José Andrés Sánchez主持的「El Pais de las Maravillas [ES]」,最近他在報紙上刊載有關當地El Abasto市場的消息,而在部落格中提供背景資訊、他如何收資訊息,以及他對此事的觀點: 我對這座市場的觀感五味雜陳,一方面那就像座即將倒塌壓在我們身上的高塔,裡面滿是髒污,我看到市場地上堆著蔬果都沾了泥巴,管理也不良,看著這座髒亂的市場,我覺得聖克魯斯該有更好的設施。 但假若就美學觀點,El...

智利:漏油影響漁民生計

  22 六月 2007

智利Talcahuano地區的聖文森灣(Bahia San Vicente)最近出現350公升的漏油,據Ecologia y Patrañas Diversas[ES]指出,漏油發生於5月25日,Ultramar公司馬紹爾群島籍油輪「新星宿號」為國營石油公司Enap卸油所致。 檢察官現已介入調查起因,網路報紙El Ciudadano[ES]報導,漏油是因Enap管線破裂造成;農業暨家畜服務單位則忙於搶救當地鳥類,為牠們洗淨身上油污後野放至安全地區,當地一間診所便收容超過200隻鳥類。 受害最深者莫過於環境與當地漁民,Sergio Leiva[ES]表示,Enap聘請50位漁民與員工一同清理海域,因為漁民根本無法作業,目前已處理85%的面積,港口單位已擬妥原油回收計畫,也準備築起護欄降低污染範圍,Mauricio Barrientos[ES]認為污染會殘留15年。此外,也有部分學生團體加入清理行列。   作者:Rosario Lizana 校對:Portnoy

埃及:部落客又遭逮捕

  20 六月 2007

埃及政府安全單位仍持續各種理由打壓部落客,本週則是Omar El Sharkawy遭到逮捕。 6月11日,El-Sharkawy於埃及北部Talkha選區採訪國會上議院選舉時遭到逮捕,Manfe指稱逮捕過程十分羞辱人,El-Sharkawy後來費了一番功夫才從警局打了一通電話,向朋友告知被捕的消息。 Alaa Abdel Fattah指控安全單位綁架了El-Sharkawy,也未循正常規程將他起訴,許多律師也試著前往El-Sharkawy遭拘留的警局,但不斷受到安全人員阻撓,之後律師終於抵達警局,但員警卻否認他在拘留室中,故Alaa才認為他根本是遭警察綁架。 Tahyyes表示,因為難以獲得El-Sharkawy身份文件,故朋友、部落客與律師都無法向相關單位通報失蹤,Tahyyes表示,由於El-Sharkawy父母早已雙亡,故他只能倚靠朋友協助,各位可在此留言表達支持,做他的朋友。 Monem-press、Atralnada、egyptwatchman、egymasr、Ana Ikwan紛紛表達支持,並很意外他竟會在自己家鄉採訪選舉時遭受如此待遇。 6月2日,部落客Mahmoud Abdel Monem遭拘留45天後終於獲釋。 2月22日,埃及部落客Abdel kareem Nabil Soliman Amer因文章遭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其中三年刑期是因為他對遜尼派Al-Azhar的網路言論,另外一年則是他評論埃及總統所致。 作者:Freedom For Egyptians  校對:Portnoy

孟加拉:天災與部落客之責

  19 六月 2007

上週一大雨引發土石流,掩埋吉大港山邊數十間貧民房舍,造成至少134人死亡,這就像是我們每日所聽聞的不幸消息,身為部落客,各位有何反應? Arild Klokkerhaug是位企業家、部落客,也是孟加拉最大部落格平台Bandh Bhanger Awaaj的老闆,此次他再度身先士卒,希望展現部落圈面對此種悲劇能有何作為,他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表示: 有多少位部落客住在吉大港?各位當地人能否告知現場的狀況與訊息?吉大港的部落客能否團結發起活動?例如動員民眾提供糧食與衣物給災民?請試著讓各位的文章登上媒體、提出建議、親身協助,也將災情回報至網路上,我想大家都能這麼做。 他也呼籲大家採取行動: 這是部落圈的潛在力量,我們也該為此團結!部落客起來吧,讓我們一同組織活動、撰寫報導並伸出援手。 Arif Jebtik回應上述發言,批評部落客未盡責任: 我們忘了那些雨中滂沱的無助人民,因為他們從不是我們討論或風雅高尚論辯中的主題,祖國對我們是個重大議題,然而我們卻輕易遺忘祖國子民。 這些發言確實發揮龐大影響力,Bokolom等部落客開始思考如何拯救吉大港水患災民,要求停止砍伐山林以避免土石流再發生、如何協助受災戶等。   Arild Klokkerhaug與其他部落客前往吉大港,並報導當地實際情況,孟加拉部落客與全球學生也開始為災民募款,Trivuz提到個人該如何省下錢協助災民,比如說減少吸煙量、喝茶次數、講電話時間等,他也報導第二批部落客的行動,照片請見此。   Arild Klokkerhaug指出還有更多潛在力量: 無論在網路上或現實生活中,部落圈都能夠團結與動員幫助他人,這些災民未來需要長時間援助,無論是明天、下週、下個月、明年,這個叫humayun的男孩還是在這裡,他能代替母職照顧弟弟嗎?他能讓弟弟長大成人後,符合母親當初的期望嗎?部落圈能提供時間、力量與建議,幫助此次與未來無數次災禍的受害者。 身為部落客,你可曾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作者:Rezwan 校對:Portnoy

日本:愛滋病是同性戀之罪?

  13 六月 2007

日本第一起愛滋病通報案例出現於1985年3月,根據官方數據,此後案例數目便逐年成長,不過一般大眾接受愛滋病篩檢比例很低,故無法估算確切情況為何。日本政府透過各種活動與宣傳,希望控制相關問題,但正如官方資料所示,這些策略收效甚微。 最近資料顯示,日本在控制愛滋病傳染的成果遠不如其他已開發國家,厚生勞動省的愛滋動向委員會於5月22日公布,2006年感染愛滋病與受 檢HIV呈陽性人口創歷年新高,調查中指出,2006年共通報1358起新案例,其中952人檢驗出HIV陽性反應,406已感染愛滋病,自統計以來,日 本已有12394件個案,這裡可見英文報導與日文報導,個案中男性比例占八成以上,而且多數為同性戀者。 政府推出的愛滋病檢測廣告由知名諧星Puppet Muppet擔綱演出。 雖然只有少數主流媒體報導這則新聞,許多部落客對此各有不同意見,例如矢倉便怪罪同性戀者在日本散播愛滋病: 真是麻煩,我覺得應該向同志課稅,我對男男相愛沒有意見,但我不希望這些男人散播可怕疾病,讓醫療成本增加。 另一名部落客也有類似看法: 情況非常嚴重,雖然罹患愛滋病現在「已非必死無疑」,但仍無法治癒,而且我聽說治療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當我想到愛滋病在很多同性戀者之間傳染,我在想他們是不是都認為「世界已近末日」,愛滋病只會讓醫療成本提高,我希望他們能夠盡量避免感染。 身為男同志的部落客Upappi則很關心各個部落格上的討論: 男同志注意到的是報導中提及如此字句:「男同志透過性交感染愛滋病情況持續增加」,無論是連結到雅虎新聞的部落格,或是在 mixi上的日誌,都大量討論此事,這些異性戀者對愛滋病了解不足,對同志又很無知,所以出現「他們為何這麼喜歡男生?」的反應,我覺得很可笑。但是這種 字句可能使同志遭受攻擊,若人們只憑印象,可能會誤解HIV感染的途徑。 一名HIV檢驗呈陽性的部落客提出另一種觀點: 厚生勞動省愛滋動向委員會的公告只是數據,假若政府完全依照數據決定對抗愛滋病的政策,我覺得便大錯特錯。 若是認為只要在性行為時戴保險套便不會感染愛滋,或是認為醫藥可輕易控制愛滋,都是過於輕忽的想法,愛滋病難以預防,使用醫藥控制愛滋也不容易,根本是非常困難的事。 我認為日本對抗愛滋的方式既粗糙又不成熟,未來我們究竟該如何散布有關愛滋病的知識?如何破除人們對愛滋病的歧視?唯有從這兩點出發,才能找到預防愛滋病的新方式,這些數據才真正有意義。 作者:Hanako Tokita 校對:Justin

玻利維亞:國際足協禁令剝奪樂趣

  13 六月 2007

Hernando Siles足球場位 於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的Miraflores區,是多個職業足球隊的主場,亦為國家代表隊練習場地,雖然過去三屆世界盃足球賽中,玻利維亞總是在資格賽裡 墊底,不過民眾始終相信,正是因為高海拔的地利優勢,讓國家隊能晉級參與1994年世足賽,那也是該國至今唯一出賽經驗。居住於聖克魯斯的E.在部落格 Voz Boliviana[ES]寫道:「1993年,我國通過隔年美國世足賽的資格賽,全國上下都歡欣鼓舞,充滿樂觀與民族主義氛圍,我們靠著自己的力量而有此成果。」 不過最近國際足協FIFA宣布,國際賽事未來只在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場館舉行,使玻利維亞許多場館失去主辦資格,也抹煞人民看到國家隊再度晉級的期望。 同樣身為足球迷的玻國總統莫拉列斯(Evo Morales)於是決定,將派遣高層官員赴瑞士蘇黎世,直接與FIFA主席布拉特(Joseph S. Blatter)交涉,並稱當天為「挑戰日」,全國各地亦出現反此規定的遊行與抗議場景,部落客亦群起加入反對足協。 FIFA的政策宣告激怒許多玻利維亞民眾,不分意識型態同聲譴責,聖克魯斯的Andres Pucci表示[ES]: 無論是全球最濕熱或最濕冷之處,都有人在玩足球。 有些人難在巴西下午三點的40℃高溫下踢球,也有人難在海拔3500公尺的場地踢球,但足球運動就是如此,人們會到另一個國家、場地或地區比賽。 Sergio Asturizaga是個居住於巴西的玻利維亞人,他在部落格Así como me ves me tienes裡回憶,過去人們爭論是否該在高海拔地區比賽時,布拉特曾訪問過拉巴斯[ES],當時Blatter向玻國政府保證會支持不設限制,為紀念此事,足球場外牆還高掛著一塊看板,Angel Caido [ES]的Hugo Miranda記錄了看板上究竟寫了什麼字: 我生於山中。 我在瑞士的家鄉就在歐洲最高峰旁,因此我毫不害怕高海拔。 FIFA主席布拉特寫於2000年2月11日 Miranda居住於奧魯羅,這個城市便很可能受禁令影響,他認為這項決定背後真正的意義是: FIFA只是想賺錢,為了讓贊助商掏出一樣的錢,所以一定要讓巴西、阿根廷與烏拉圭晉級世界盃。...

烏克蘭:政治事務過量

  10 六月 2007

4月2日,烏克蘭總統尤申科(Victor Yushchenko)宣布解散國會並提前選舉,但總理亞努科維奇(Victor Yanukovych)及其盟友則主張總統無此權力,(這裡與這裡有 先前全球之聲的報導)。本週,尤申科將新上任的檢察總長皮斯肯(Svyatoslav Piskun)解職,他的立場亦傾向亞努科維奇,內政部長圖什柯(Vasyl Tsushko)因此指控總統濫權,鎮暴警察則搜索檢察總長辦公室,尤申科的回應則是將內政部下轄軍隊改由總統直接指揮,亞努科維奇同樣批評總統作為,內 政部則表示將拒絕接受此項命令,引發外界不解,究竟內政部下轄軍隊的指揮官為何人,隔天尤申科將更多軍隊調往首都基輔,不過多數在途中便遭代表政府的交警 攔下。 此次衝突極為複雜,結果也尚未浮現,不過有一事可確知,無論這些政治人物究竟是代表何種政治勢力,民眾都深受政治事務過量(及氣候異常炎熱)所苦。 當地新聞週刊《Korrespondent》兩位記者於5月25日時,在部落格(RUS)上提及烏克蘭近來的政治與氣候情況,以下為部分內文。 《Korrespondent》總編輯Vitaliy Sych: 我覺得,政治人物所見的現實已與我們毫無交集,一切都結束了。 我們在電視上所見情形是:國會打算彈劾總統,總統企圖開除總理,憲法法庭法官遭指控收取數百萬賄款。觀眾看了之後心想:那又如 何,一切都已失去意義,重要的政治消息那麼多,多到已失去所有價值,如果明天電視上播出總理或總統悶死並吃掉三個嬰兒,人們的反應也只是:真是有趣啊。 烏克蘭政事已變成一齣肥皂劇,永遠不會下檔,對人民生活也不再有任何影響。 本地企業家對此早已心知肚明,過往選舉將屆,都會使多數重大計畫延後一年,但現在人們早已不注意選舉,因為選舉已成常態,昨天我 讀著英語的《基輔郵報》(Kyiv Post),我也曾在那間報社工作,烏克蘭從未像今日一般,吸引如此多外資前來,從前大概每個月報上會有一間消息,報導市場上新增某件大型投資案,現在每 週都有五、六則類似新聞,就連國際評等公司的經濟預測報告中,烏克蘭也已終止跌勢。 一般而言,政局不穩會使人感到焦慮,但現在人們一點也不在乎。 一切都結束了,政治已悖離人民生活。 但拜託告訴我一件事,如果我明天出城去烤肉過夜,而政府剛好宣布首都進入緊急狀態,他們還會讓我回到市區嗎? 《Korrespondent》國家版編輯Olga Kryzhanovskaya: 昏昏欲睡的王國 這個國家頻臨緊急狀態,三權分立下的兩權已失去其合法性,神奇的是基輔市區內卻毫無任何跡象,感覺不出緊繃氛圍,人們平靜地討論 週末行程,沒有人急著看新聞,經過兩個月的政治衝突,似乎所有人都已對政治高層動態失去興趣,夏日、高溫、啤酒,沒人想管政治。經濟正常運作,銀行、商 業、地鐵都營運如常,彷彿什麼問題也沒有,新聞報導檢察總長辦公室遭突襲搜索,就好像是另一部成龍主演的動作片。醒醒呀,大家,以憤世嫉俗眼光看待政治人 物有時是好事,但完全冷漠或毫不關心便有些危險,回想2004年的情況,如果當時沒有數千人走上街頭掌控局面,國家會發生什麼事?如果只有300名走路工...

(短訊)越南:美國不常見種族主義

  9 六月 2007

VietPundit很不滿有人認為美國是個種族主義國家:「事實上,美國的種族主義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少,來自越南的我就很清楚:越南人痛恨中國人,中國人無法忍受日本人,日本人看不起韓國人,韓國人憎惡日本人,各位可以自行完成整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