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Leonard 來自 十一月, 2007
日本:薄酒萊風潮不再?
時間一到11月第三個星期四午夜,日本民眾立刻打開薄酒萊新酒(Beaujolais Nouveau)慶祝,自八零年代泡沫經濟高峰期以來,迎接薄酒萊似乎已成為年度固定活動,這項傳統至今仍在,許多人群集在餐廳和酒吧,希望搶在第一時間享受今年新釀的美酒,有些人不只飲酒,更浸淫其中,以薄酒萊沐浴。 薄酒萊上市也成為部落客的熱門話題,masakoski表示: 我先前還沒嘗到今年的薄酒萊,所以請哥哥到附近的7-Eleven便利店買了一瓶,真是美味! 雖然日本目前仍是全球最大薄酒萊消費國,但銷售量卻不斷下滑,部落客各自認為的原因不同。 tokorin25指出,人們開始懷疑外界是否誇大或高估薄酒萊的品質: 我明白為什麼薄酒萊風潮已不復在,因為人們都已實際嘗過味道了。 另一名部落客表示: 雖然商家提供無限暢飲,但我無法喝太多,因為並不是那麼美味,反而有點太淡,一般紅酒比較好喝,但當我聽到「開賣」二字時,就會激起我想喝薄酒萊的衝動,而且又是個慶祝活動,那比較像是豐年祭吧。 東京一間餐廳外的廣告上寫著:「2007年薄酒萊開賣!每杯600日圓,每瓶3200日圓。」 這位部落客也諷刺這項傳統: 好久好久以前,幾個喜歡喝紅酒的人辦了一場遊戲,比賽誰能先喝到薄酒萊,後來便廣為流傳,成為今天的局面。我一直在想像歐洲紅酒行家看著日本的現象,那些跟流行的日本人大叫「首賣日的薄酒萊最棒」,行家們只想著「笨蛋,那只是遊戲,遊戲而已!」日本人總是這樣,跟著別人歡度西洋情人節和聖誕節。 高中學生sovversivo creazione的觀察是: 11月第三個星期四便是薄酒萊開賣日,我最近常常聽見相關消息,日本也買下大多數薄酒萊,其實這種酒的價格在法國便宜許多,這樣聽起來,好像我們國家很富有,但物價隨石油價格不斷上揚,我也擔心家裡開支不足,許多東西都愈來愈貴了… 我覺得尋找新能源很重要,既然我們已太過富有,難道日本不該重新思考節能與能源使用效率嗎? 原文作者:Hanako Tokita 校對:Trust
全球之聲一週間 1119-1124
因應相關事務更動,即日起,全球之聲一週間提前刊登。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歷史總不安於只是歷史,繼續影響著現世的事物與人們,並以不同的形式和面貌重現。一場舞蹈表演,讓人再度想起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歷史情結,學校最後決定禁止演出,但止不住各方部落客探究下去,文化與政治切割與否之論再起,不過與此同時,雖然難獲大眾注意,但也有消息指出,以巴社會中仍有個人藉不同方式默默合作著,試圖帶起希望;伊朗政府覺得亡者已矣,不願再揭開1988年的政治謀殺歷史,但生者仍追,不斷追索司法正義和真相,於是伊朗政府再度動手,將人們丟進大牢,以為異議聲音會因此消失,但部落格仍擴散傳遞消息;孟加拉過往反對獨立的政黨從歷史中重生,該黨領導人一句話又吹皺一池春水,眾人紛紛群起抨擊,顯然儘管是歷史,仍舊易燃如昔。 當然,也有些人覺得歷史或政治對於我們,猶如遙遠星球上的一粒砂,沒有興趣亦沒有動力理會,選擇記錄更貼近生活的社會層面議題,除了情緒,部落客也點出更重要而廣泛的結構性癥結,讓部落格不只是叫囂、憤怒或同仇敵愾,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男童強暴案尚未落幕,法國籍受害者的母親在悲憤之餘,也要求該國政府必須有其他作為,才能避免又見遺憾,並盡量平撫受傷的心靈;敘利亞船難屢見不鮮,部落客點出原因或許在於規範落實不夠嚴謹,讓海上航行無法安全,成為賭上性命的冒險;核能與否的議題從未平息,再生能源近幾年更是眾人焦點,但與其等待大企業起心動念,部落客呼籲由小單位開始,聚沙成塔或許好過等待。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敘利亞:論辯外交政策走向
「創意敘利亞」部落格論壇的本月議題如下,勢必將引發部落格許多議論: 敘利亞外交政策 無論是土耳其、伊朗、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美國、俄羅斯或法國,敘利亞該與哪個國際或區域強權建立良好關係?對於鄰近區域諸多衝突,敘利亞應參與其中或旁觀自清? 首先Wassim認為,敘利亞應維持既有外交政策,尤其是繼續強化與俄羅斯、土耳其與伊朗的關係。 阿拉伯主義之死以及區域國家倒向以色利和美國,顯示必須重新評估局勢,敘利亞也已完成評估,此刻既然伊朗仍握有主控權,敘利亞便不需在任何議題提高彈性,但不能依侍現有成就,必須更努力以強化敘國的影響力,否則只會坐吃山空。 Qunfuz雖然基本上同意Wassion,但強調目前的衝突實際上與宗教無關,不過有許多人企圖將衝突與宗教連在一起。 許多人將目前的區域歧見導向為宗教衝突,但其實敘利亞政府主張政教分離,而哈瑪斯是個遜尼派組織,其實對立的雙方差異在於,一方歡迎美國與以色列形成霸權,願意開始美軍設立基地、願意讓美國控制資源,也願意無條件開放區域經濟讓西方資本進入,而另一方不願屈服,我認為敘利亞站在正 確的一方。 Tarek Barakat表示,真正的答案應該是與所有國家保持良好關係(包括以色列): 在敘利亞重回多樣世界之前,伊朗甚至是土耳其都能提供許多幫助,敘利亞需要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程度上遠超過這兩國需要敘利亞之處,因為兩國都能給予敘利亞伊朗無法提供的影響力,縱然基於戰略利益矛盾,敘利亞無法獲得美國的支持,起碼不要激怒美國。 SimoHurtta覺得敘利亞與鄰國關係的重要性遠高於和歐盟及美國的關係。 敘利亞應該要專心尋找團結國家與區域的元素,以創造更緊密的中東政治及經濟聯盟,唯有合作能確保中東不再陷入數十年內戰,唯有合作能挽救阿富汗與伊拉克的信念。 Ehsani認為敘利亞政府存有錯誤觀念,誤以為美國很快便會離開伊拉克,這個看法將危及外交政策及利益。 如果未能認清現實,敘利亞將會付出巨大代價,敘利亞過去不斷抵抗美國入侵,已經讓該國成為美方的目標,第一項代價就在黎巴嫩國 內,原本敘利亞能完全控制黎巴嫩政局,卻突然大逆轉,黎巴嫩前總理哈理理(Hariri)遭暗殺案是最後的導火線,很快便讓敘利亞被迫放棄前總統阿薩德 (Hafez Assad)過往三十年的戰略。 原文作者:Yazan Badran 校對:Nairobi
敘利亞:哀悼罹難船員
上週在敘利亞的海岸邊,有一陣陣哀傷浪潮襲來,因為消息指出,由敘利亞人擁有與營運的喬治亞籍船隻Haj Ismail號及其他九艘船在黑海遇上風暴翻覆,船上17位船員只有2人生還,全員年紀最長者不過33歲,敘利亞沿岸城市Tartous居民Abu Fares與船員及其家族互有私交,他對於這起悲劇的感觸是: 類似災難每年反覆發生,到最終Tartous看著這些哀痛將麻木以對,人們無法見家人最後一面、無法為他們安葬、無法在墓前憑弔悲泣,母親們的心將永遠懸在半空中,呆望著窗外,等著電話鈴響或信差捎來奇蹟。 這篇真情流露的留言引來許多回應與對船員的祈禱。 其中Dubai Jazz想問:「難道無法避免意外重演嗎?」 Abu Fares回答: 我不願在傷口上灑鹽,但就數據而言,每年翻覆的敘利亞船隻數目如此多,顯示其中必有問題,尤其在黑海航行的船隻風險極高,大多已 經老舊、維修不善,或是已屆使用年限,西歐地區的港口認為這些船隻已不安全,不願讓它們入港,許多船隻當初甚至不是供海運使用,因此最終命運不是逾期航 行,便是沒入無情大海之中。 原文作者:Yazan Badran 校對:abstract
吉爾吉斯:政黨爭權時刻
過去幾週在吉爾吉斯有些政治事件,讓當地部落客之間出現揣測、討論與爭議,自總統巴奇耶夫(Kurmanbek Bakiyev)宣布解散國會與內閣總辭後,國會大選預計於12月16日舉行,此次約有五十個政黨參與其中。 Edil Baisalov提及,由代總理Almazbek Atambaev領導的社會民主黨於11月10日時,已於芭蕾暨歌劇院舉行了第八屆黨員大會,並已宣布政黨名單,代總理更宣示將確保大選公平透明: 身為黨主席,我將盡力確保選舉自由公平,因為若不公平劃分選區,會影響選舉前後的國家團結,歷經一場革命就夠了,不需要第二次。 而在AKIpress的論壇上,Aibek1961對於上述發言留下相當幽默的回應: 自由選舉對我國算是新體驗,但如果選舉宜的自由公平,社民黨就要敗選了。 親總統的政黨Ak-Zhol約 一個月前才剛成立,也已舉行黨大會及宣布政黨名單,候選名單人選包括憲法法庭主席Cholpon Baekova、政府書記Adahan Madumarove及五名前國會議員,但部落客相當不滿前國會議員Kabai Karabekov立場丕變,他在四月罷工時極力反對政府,現在卻加入親政府政黨,例如bored表示: Karabekov丟臉到極點!我覺得意外,也很失望。 Yad態度則較為務實: 其實一點都不需要意外,我比較意外他之前竟能偽裝為在野人士這麼久。 前總理Felix Kulov現在是Ar Namys黨的黨主席,因為司法單位正調查該黨黨代表,故尚未公布政黨名單,Kulov在AKIpress的記者會上表示: 若12月16日國會選舉出現大規模造假現象,再加上食品價格不斷高漲,明年春天肯定很不好過。 原文作者:Asel 校對:FoolFitz
環保:部落客討論能源議題
多位部落客討論到能源議題,包括核能、「能源隨插即用」、中國「潔淨能源計畫」與環保資料中心等,無論在南非、中國或美國,部落客都在思索能源問題的解決之道。 Ian Gilfillan想問「為何人們還在考慮核能?」也探究為何相較於煤炭,核能依然有人支持。 若態勢將是核能對抗煤炭,人們似乎不必考慮,面對目前全球暖化,再加上燃煤發電造成巨大環境成本,核能似乎勢在必行。 但是,這個前提卻忽略再生能源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他之後考量再生能源的種種利益、核能發電的弊病、再生能源計畫範例之後認為: 核能並非再生能源! 若全球都改用核能發電,世界鈾礦總量只剩下九年份,鈾礦價格將因此大漲,各界也將瘋狂研究利用鈾礦的新科技,例如核能產業便提議二次處理用過的核燃料,目前這種作法風險與成本極高。 「碳智慧」部落格的Rory也從中國、南非與印度的供需脈絡下,檢視核能與再生能源,試圖解釋為何各國又打算走上核能的回頭路,他也分析從傳統化石燃料改用再生能源的挑戰,並提出所謂「隨插即用能源」的想法: 再生能源也面臨供給短缺的窘境,原因在於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但主流能源產業並未大規模發展,而小規模再生能源儘管阻礙更多,但潛 在利益也更高,例如分散發電設備後,便讓地方社區更有機會發展與參與(也就帶來更多工作機會),而且也毋需讓任一科技走向單一標準,要因地制宜,況且未來 能源計畫也可能與今日徹底不同。 「中國對話」部落格中,Rachel Wasser提及中國的「潔淨能源計畫」: 中國九成用電仍來自效能低落的燃煤發電,但中國已大膽設定擴充再生能源產業目標,中國真能達到永續能源的地步嗎? 美國共筆部落格「世界變遷」的Jeremy Faludi撰文探討電腦計算領域,尤其是資料中心環保化,Google、Amazon等企業及部落格平台都利用資料中心提供網路服務,這些資料中心耗電量龐大,作者便在文中討論提高資料中心效能的方式,並記錄環保電腦研究、技術與報導的最新消息。 最後,「綠車」部落格的Carl宣布將舉行零非洲拉力賽。 「零非洲拉力賽」將成為耐久戰,並展現有益地球車輛的可行性與實用性,歡迎以電力、太陽能、油電混合燃料、氫氣及生質燃料為動力的車輛參加」。 原文作者:Juliana Rotich 校對:FoolFitz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從強暴案伸張正義
阿拉伯國家習慣將性侵害或強暴案件隱匿不報,甚至逃過了國內外媒體的窺探,不過最近有件消息登上國際媒體頭條,也讓相關討論重現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部落格圈。 這起事件的受害人是名15歲法國男孩Alexandre Robert,在杜拜遭到綁架與輪暴,更令人關心的是,三名嫌犯之中,其中一人在2003年便檢驗出HIV陽性反應。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社群部落格提供報導連結與節錄,報導內容引來讀者陣陣抨擊。 署名「杜拜罪犯」的讀者表示:「杜拜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該國司法體系跟上時代腳步之前,西方人還是別去比較好,這名可憐男孩不僅遭到暴行,連醫師行為也像個野蠻人,多數人都不知道,在那些停留在中世紀黑暗時代的穆斯林心中,異教徒和女性都是可以隨意糟蹋的對象。」 另一位掛名「匿名者」的讀者則認為,這起案件根本不會獲得正義: 如果有所謂的正義,最先遭處決者應是酗酒者與毒販,因為他們在街上與夜店惹出的麻煩更多,司法該先解決印度人/亞洲人,然後是東歐人/非洲人,之後再處理白人與本地人等其他垃圾。 本案就和其他事件一樣,最終都會不了了之,既然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有結果,又何必費時寫這篇報導呢。 另一位未署名的讀者則要杜拜醒醒: 杜拜快醒醒!如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事事奪冠,就該從最基本的教育、衛生、司法等做起,然後才花時間蓋全球最高大樓和最大購物商場。 不過來自巴林的部落客Ammaro認為,不該拿此案來醜化杜拜的名聲: 雖然此事確實駭人聽聞,但不該以偏概全,將此事當做對杜拜的刻板印象,因為當地文化仍相當溫和有禮,們對這件事非常憤怒,絕對該懲處罪犯,別忘了阿拉伯聯合國大公國在全球治安排名仍名列前茅。 SevenSummits亦持相同看法: 此事發生令人遺憾,但請別因三名性變態而誤會杜拜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裡仍是非常安全的地方,無論人們對當地人權有何批評,安 全依然是最重要的價值,當然這個國家並不完美,但肯定比許多地方更好,不過全民平等、透明與正義也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個人認為至今沒有國家真正體現這 些價值。 我祈禱這名15歲男孩沒有罹患HIV,請為他一同祈禱,並讓司法行使其應有職責。 受害男孩的母親Veronique Robert也藉助網路力量,成立英文與法文網站關注本案。 她在網站簡介中寫道: 謹將本網站獻給世界上傷痕無人發現的孩子、無法對外發聲的孩子、苦痛無處可訴的孩子。 謹以本網站獻給世界上所有母親,也包括侵犯我兒兇手的母親。 獻給所有遭杜拜驅離出境的巴基斯坦、印度與菲律賓母親,她們帶著幼子,無論身心靈都受到傷害。 這個網站歡迎世界上所有一同奮戰的母親。 淚水無關身分或宗教,我們必須團結,等到眼淚流下時,我們才不會孤單,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我們攜手一同抹去眼淚。 她也呼籲杜拜政府立即實施以下政策,以保護未來面對相同處境的孩童: 我們在此要求杜拜政府: 在警察體系中設立處理未成年男女遭強暴案件的單位。 立即尊重受害者的權力。 強暴案發生後,立即採取預防性措施,避免受害人感染任何傳染病或性病(如愛滋病、肝炎),並提供心理治療等服務。...
烏茲別克:又是一名記者之死
Alisher Saipov來自吉爾吉斯南部邊境城市 Osh,是名26歲的烏茲別克裔記者,時常報導吉爾吉斯與烏茲別克媒體所忽略的議題,尤其烏國媒體長期受政府操控,因此對於他遭到暗殺身亡的消息,烏茲別克等中亞地區部落客普遍認為是重大損失。 在他短暫但活躍的媒體生涯中,他的合作對象包括Ferghana.ru通訊社、美國之聲烏茲別克語頻道、自由歐洲廣播電台以及Uznews.net,除此之外,Alisher Saipov也時常將Osh地方發行的烏茲別克語報紙《Siyosat》,偷偷從吉爾吉斯夾帶進入烏國,該份報紙不時報導兩國境內的宗教、人權與政治議題,他先前也曾發行該報的網路版,但他身殁後便不曾更新。 neweursia部落格的Libertad率先公布這位記者的死訊。他認為這麼偉大的人被暗殺,確實是一大損失: Alisher Saipov的記者專業表現在整個中亞地區評價極高,他是個好記者、也是好人,總是樂於助人,面對困境也從不放棄,永遠堅守真理、誠實、榮譽、勇氣等原則。 Craig Murray是前英國駐烏茲別克大使,因為先前在部落格中指控烏茲別克裔的俄國富翁Alisher Usmanov涉及貪污,部落格遭到關閉 (現在已經恢復)。他最近的文章指出,烏茲別克及鄰近地區的言論自由正受到極大威脅,Craig Murray與Alisher Saipov素有私交,也很遺憾聽聞死訊: 我不敢相信Alisher Saipov已經過世,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時,他不過是個23歲的年輕人,全身充滿著活力、生命力與樂觀態度,過世時也才26歲,這是烏茲別克政府殺害異議人士的最新事例。 Azamat Report部落格公布保護記者協會對此事的新聞稿,讓人們再度討論到「安集延屠殺事件」與Alisher Saipov報導此事的貢獻。 「無辜」心靈告解部落格的Daagini表示,雖然從不認識這位記者,也從未看過報導,但仍為他哀悼。 無論人們身在何處、身分地位如何,情緒總會受遠方發生事件牽動或影響,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聽聞一件消息後,好像眼前上演一部電影,激發你原本以為不存在的思緒。 Registan.net的Joshua Foust撰文向這名遭殺害的記者致敬,細數在前蘇聯國家做記者的危險之處,自蘇聯垮台之後,記者遭謀殺事件層出不窮,且許多案件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原因在於「前蘇聯國家仍由情報人員主政,或是由舊時代官員繼續掌控政權,他們的行為也與情報人員無異」。 在文章之中,Joshua Foust列出2000年在前蘇聯國家他殺身亡的記者清單,其中烏茲別克並無任何案件,因為當地記者都是忽然失蹤,無人可確知他們是生或死。 吉爾吉斯執法單位立刻對本案展開調查,但結果不如外界預期,內政部報告當中,指稱案發原因是該名記者與Hizb-ut-Tahrir有所往來,這個直譯為「解放黨」(Hizb-ut-Tahrir)的宗教組織,在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均遭查禁。部落客Libertad對於官方報告的反應是: 大眾對此事的觀感是,吉爾吉斯執法單位試圖尋找各種跡象,希望證明烏茲別克秘密情報機關並未涉嫌殺害記者Alisher Saipov,而是因為記者個人與多個極端組織的聯繫引發殺機。 原文作者:Tolkun 校對:PipperL
玻利維亞:慶祝諸聖日
玻利維亞不久前慶祝了「諸聖日」(All Saints Day),不過當地有些特有的習慣,例如家族與社區會團聚一同烤麵包、掃墓,以及建聖壇迎接家族亡者的靈魂,「玻利維亞之聲」計畫的部分成員選擇記錄他們在這一天的經驗。 El Alto Noticias的Alberto Medrano以類似記者的筆觸回溯節日歷史[ES],並回顧這些年來諸聖日與萬聖節在當地的對比。 El Alto地區的民眾當然會帶著供品、食物與音樂前往墓園,我們希望人們在這個場合不要像過萬聖節一樣酩酊大醉,而是和親友以健康方式慶祝諸聖日。 Bolivia Indigena的Cristina Quisbert則描述當天活動[ES]: 11月1日中午,我們用王冠、馬匹、兒童、梯子等各種形狀的麵包裝飾聖壇,再擺上水果、鮮花、糖果及亡者喜愛的食物,迎接靈魂回返;11月2日,我們帶著準備好的所有東西前往墓園禱告,並把一盤盤的麵包、水果、糖果等分送參與者。 Lenguas y Comunicacion的Ruben Hilari因信仰不同,並未慶祝諸聖日,不過他分享了一位朋友前往礦鎮過節的經驗[ES]: 我的朋友當時八歲,他和母親前往採礦場的小鎮拜訪阿姨,當天正好是諸聖日,他和母親並不熟悉祈禱文,因為礦鎮居民雞犬相聞,也都注意到有陌生人出現,不過居民邀請他們一起禱告,雖然不太懂得如何祈禱,但每一戶仍熱情款待這兩位訪客。 準備諸聖日用品是項家庭活動,Compartiendo Ideas Nuevas的Graciela Romero便提到烤麵包的經驗[ES]: 自清晨五點鐘開始,烤箱便未曾停過,大家都依據個人口味和經濟考量烘焙不同的麵包,我到的時候,許多女子正在用籃子、箱子、桶子裝麵包,有些人是遵循傳統而烤麵包,有些人則是不得不烤,因為商店裡都已沒有麵包了。 Corazon de los Andes的Juan Apaza以流水式記錄他在諸聖日的經驗[ES]: 這是個家族與社區都實行已久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每個人都得放下個人思想參加活動,還得「以熱情遵循傳統規範」。這就是我對諸聖日的印象,通常人們聽到墓園時,總會聯想到悲傷難過的人們、啜注聲與葬禮般的氣氛,但實情根本不是如此!墓園眾聲喧嘩,一片鬧哄哄的景氣,音樂、笑聲和歡愉氛圍不斷,突然間有人給我一個大擁抱,還問我過得好不好,我注意看才知道原來是一年多沒見的叔叔,他之後又對我說:「這杯Chicha(玉米發酵飲料)拿去喝,你看起來很累的樣子」,我接過杯子一飲而盡。 原文作者:Eduardo...
喬治亞:革命理想破滅時?
南高加索地區三個國家明年竟陸續都要舉行大選,實在不是個好現象,外界向來認為喬治亞是其中相對民主國家,而且相對於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政府過去以 武力鎮壓群眾,喬治亞在2003年11月發動的「玫瑰革命」過程平和許多,讓現任總統薩卡施維利(Mikhail Saakashvili)上台,但最近喬治亞卻首開負面先例,未來三國反對陣營在選舉前後可能都會不斷抗爭。 在聽來諷刺的「穩定國家」部落格中,便刊登一篇文章名 為「喬治亞的瘋狂…」,並提供連結至TOL Georgia的報導,這兩個部落格都是由「Transitions Online」這個組織所成立,特別為喬治亞開闢的區域也值得鼓勵,他們對此次事件報導眾多,除了不時更新,現正報導國內獨立媒體遭攻擊的情況,本文所拮 取的照片攝於首都提比里西(Tbilisi)市中心,感謝Flickr用戶Davit Rostomashvili提供。 繼關於Kavkasia電視台與Imedia電視台斷訊報導後,TOL Georgia提出可怕的結論: Imedia電視台記者遭人用武器威脅,還被轟出電視台,手機也被拿走了。 掌控內政的部隊進入電視台,一人遭毆打。 有多少民主國家會發生這種事? 也許政府會指控Imedia電視台由俄國叛徒掌控…真是可恥,我國現在就像個獨裁國家… 根據喬治亞官方說法,目前提比里西一切問題都是死對頭俄羅斯在背後搞鬼,國際媒體報導稱,總統薩卡施維利將元凶直指莫斯科當局,例如國內安全機構便公布影片與錄音,內容為在野領袖與據稱是俄國情報人員的人士接觸,喬治亞也召回駐俄大使。 在野陣營否認指控,Unzipped的Artmika等部落客則認為,喬治亞政府與總統本人是拿俄羅斯做為代罪羔羊,掩飾國內本身問題。 我認為總統真的有嚴重的間諜恐慌症,過去蘇聯時代也常以此病徵讓異議噤聲,正如預期,他將一切都歸咎於俄國及俄國情報人員身上, 對於任何覺得地位不穩的領袖而言,這都是便宜行事的方法,他以前用過這個招數,此今爾後,任何對政策或政府不滿的聲音都等同於叛國,往日再現,這也很適合 用來爭取西方世界持續支持。 這位亞美尼亞部落客Artmika現居英格蘭,提及有位喬治亞的朋友不斷提供國內情況細節,根據Unzipped部落格的文章,兩邊情況都已趨近失控,但他認為主要責任在於政府以鐵腕作風驅散抗議群眾。 我的喬治亞朋友住在提比里西,也批評在野人士行為不當,他一方面譴責政府不該使用大規模武力,另一方面也覺得在野者有錯,不該挑 釁警察,也沒準備好與執政者對話,「雙方行為都很醜陋」,我相信在野陣營也沒有比政府好多少,光看成員名單就令我不舒服,而且抗議期間的口號更是荒謬至 極,但我知道,當執政者動用大批武力鎮壓平民,政府便一定有錯,因此我仍譴責政府。 他的結論是,「只要薩卡施維利仍在位,喬治亞便不會出現民主與平靜日子」,在他另一個部落格中,則張貼衝突照片。回到TOL Georgia部落格內,部落客jibs呼應Artmika的意見,認為政府只會怪罪俄羅斯。 只要聽聽喬治亞總統關於國內情勢的最新談話,除了強制驅離反對群眾之外。 他又將一切怪罪俄國了。 我想俄國人可能得打包搬家至南美洲,才不會成為喬治亞內政的代罪羔羊吧。 這一切怎麼能怪在俄羅斯頭上?難道抗爭當天湧現的七萬人都是俄國的傀儡嗎?...
塔吉克:貪污與能源問題
本週塔吉克部落格圈討論的主要話題,起自於新任國家財政暨貪污管控局局長Sherhon Salimov月薪僅300美元,該單位員工薪資則更低,此事非常怪異,因為低薪資正是造成塔吉克公務員貪污的一大主因,也常致使政府決策不透明。 缺乏公共政策專業也常會導致嚴重後果,環境政策即為一例,「塔吉克經濟」部落格指出,俄國聯合能源系統公司負責人Anatoly Jubais來訪,提議在沙雷茲湖(Sarez)的天然水壩上建造水力發電廠,該文作者擔心,這項計畫可能為整個區域整來災難。 我聽聞在沙雷茲湖建造水力發電廠的構想,但完全不合理,此事又再重演,塔吉克科學研究院代表Ilolov表示將會考慮這項意見,之後就沒下文了。 原文作者:Vadim 校對:FoolFitz
印度:班加洛基礎建設不佳
班加洛(Bangalore)是本文焦點,這座城市除了是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Karnataka)首府,外界也常稱之為印度矽谷,班加洛過往曾是印度「花園城市」,今日已演變為基礎建設極差的巨大都會區,地方政府似乎每幾個月便遭撤換,幾週前現任政府又遭解散,改由總統直接領導,Churumuri的文章清楚描繪目前政治狀態的輪廓: 卡納塔克邦由兩黨輪流執政、政權不斷更替的情況,小說人物雷普利先生就算沒有放棄,可能也會火冒三丈,根據星期六的最新發展,JDS與BJP兩黨又將合作,問題在於,這次結合的蜜月期會有多長?能夠做完19個月的任期嗎?還是不到一年?或是三至六個月?又或者不到三個月就夭折? 從事創投業的Alok Mittal在VentureWoods部落格中,分享搭飛機到班加洛的經驗: 我星期三為了參加BangaloreIT.in的活動,來到班加洛,因為交通問題和抗議事件,來回機場便花費四小時,當天晚上光是要通過機場安全檢查,就耗費超過一個半小時! 資訊科技是班加洛部落格圈的主要話題,並不令人意外,而在幾年前開始風行的開放式會議(Barcamp)方面,班加洛也領先印度其他城市,下屆會議預定於11月中舉行,但「無線烏托邦」部落格的Rajiv Poddar卻表示,他對於開放式會議已失去興趣,可能不會參加: 在我看來,第三屆會議已是最高峰,之後便每下愈況,開放式會議吸引人之處便是模式簡易,很容易了解參與者及討論主題,但一切卻變得愈來愈難以入門,人們根本無法快速掌握第四屆會議內容,我想第五屆也不會改善。 Jace則對上述看法有所懷疑: 焦點活動確實讓開放式會議的重要性降低,不過Rajiv似乎誤會,當社群找到討論重點後,自然會希望傾向自我管理與前進,讓開放式會議留給努力爭取曝光機會的新社群,當初設計的整體模式也鼓勵人們這麼做。 班加洛亦為許多資訊科技企業及研究室所在地,筆者最近訪問印度微軟實驗中心的Jonathan Donner,討論全球出現的「未接來電」現象,各位可聽聽看Jonathan對印度、盧安達、肯亞、牙買加、菲律賓的此一現象有何看法。 聊完科技,我們來品嘗美酒,「班加洛猴子」部落格的John和Don撰文評論印度多種酒品,例如他們對於Seagrams Nine Hills Chenin Blanc的評語是: 老實說,我們覺得這種酒的甜度並不適合開胃菜,可能較適合佐甜點或餅乾,各位想喝香檳的時候,這種酒也是不錯的選擇。 原文作者:Kamla Bhatt 校對:nairo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