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ard · 十一月, 2007

最新文章 Leonard 來自 十一月, 2007

全球之聲一週間 1105-1111

11 十一月 2007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地球村」的概念今日幾乎可稱為老生常談,但在這個聚落裡,每日還是有不同的憾事上演,南非雷鬼樂手Lucky Dube遭人槍殺身亡,他生前不斷用音樂散播鼓吹平權,也時時試圖喚醒人們對治安敗壞的重視,他的死訊讓人們再度討論南非今日的局勢,過去的種族隔離時期已逝,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似乎不是一聲令下就能卸除;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華生的言論同樣令人不解,過去的白人優越理論從未消失,但出自一位如此地位卓著之人令人意外,也讓部落客議論紛紛;九十多年前土耳其帝國屠殺亞美尼亞人,但土耳其政府至今堅決不願承認此事為種族滅絕行為,全球各地的亞美尼亞則不斷在各國請願,希望塑造群眾壓力,然而無論這場事件如何定義,悲劇業已發生,這是土耳其無法否認的事實。 其他地區的人們則繼續為自由奮鬥努力,三年前Yahoo!提供中國政府資訊,導致人權份子師濤被捕入獄,三年後Yahoo!執行長楊致遠終於開口說了一句道歉,但此事仍舊重創中國網路言論自由;布吉納法索民眾大多與網路絕緣,但少數有機會接觸電腦的人民,則企圖透過部落格突破政府重重管制封鎖;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軍權政府再度以鐵腕強勢鎮壓民眾與社會輿論,新聞與網路等各種對外資訊管道一一斷絕,外界都在等著看,這究竟是軍事強人總統的強弩之末最後一搏,還是社會蹲下即將躍起推翻舊時代?土耳其則有部落客強調還給穆斯林挑戰與質疑宗教的自由。 查德最近爆發慈善組織領養造假醜聞,消息指稱許多富國人民所領養的非洲「孤兒」,其實並非孤兒,而是被迫離開雙親身邊的孩子,這件消息提醒世人為善的責任,除了出錢出力,更要謹慎行事,才不會讓多少悲劇以汝之善行為名發生。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哈薩克:語言學習低落

  9 十一月 2007

一個月之前,Nurgeldy在Neweurasia部落格上表示,他們正在哈薩克北部Kustanai市努力,希望提升當地社會的哈薩克語程度,他的發言在該部落格的俄語版與英語版都引發激烈論辯,有些人提及為何都市居民鮮少使用哈薩克語,為什麼哈薩克裔民眾的情況亦然。 部落客們列舉的理由包括:社會在八零年代至九零年代對哈薩克語需求不高、俄語學校與大學系所內的哈薩克語課程品質不佳,都會區年輕人缺乏學習動機、政府推廣與授課努力不足。 近來相關討論繼續在哈薩克俄語族群的LiveJournal社群進行,Miss-crazy證明[RUS]學校的哈薩克語課程水準仍然低落,而且情況還因貪污而惡化,學生只要訂閱《友好兒童報》(Druzhnie Rebyata),學校的哈薩克語成績就能得到「A」。 「義務訂閱」只是以人工方式支撐快倒閉的國營報紙,但實際潛藏其中的就是貪腐弊病,而且範圍並不限於兒童機構中。 北部地區向來是哈薩克特色最淡薄的區域,不過居住於當地的俄羅斯裔女孩Slavoyara卻表示,她的哈薩克語能力與日俱增,她特別指出[RUS]:「我現在能輕易了解眼前的哈薩克文字,也能自然以哈薩克語思考」,她的表現也贏得同學的尊敬與讚美。 原文作者:Adil Nurmakov 校對:nairobi

布吉納法索:部落格不受審查限制

  8 十一月 2007

在布吉納法索,寫部落格並不只是種消遣娛樂,更是許多網路使用者收集資訊的眼耳。 也因此在10月11日至17日,布國前總統Thomas Sankara遭暗殺廿週年紀念期間,政府切斷網路連線,避免紀念活動的訊息傳播出去。 在這個充滿秘密的國度,部落格解放民眾心靈,在這個充滿資訊審查的國度,傳統媒體活在權力的陰影下,唯有部落客是真正的記者,他們是唯一能刊登反對政府意見的媒體。 雖然多數布國民眾尚未接觸到部落格,已有些人民和記者開始使用這項媒介,有些人轉錄報紙、廣播與電視的消息,有些人則依據所見所聞分析新聞。 不過他們也刊登遭禁的文章,部落格於焉成為爭議之所在,讓人們有機會論辯布吉納法索的政治態勢。 布國政府既然剝奪人民的表意權力,即是個獨裁政權,極權制度侵蝕國家民主空間,政府審查與自我審查囿限了媒體與表意自由尺度。 大眾與記者都覺得受到箝制,他們感覺政府所有隱瞞,地下媒體確實扮演重要角色,不過部落格讓人人都有權力表達自己而毋需恐懼,也能透過論壇分享個人經驗。 Amétépée Koffi是布吉納法索少數擁有部落格的記者,他希望部落格能對國內主流媒體產生正面影響。 他表示:「我希望見到同胞與輿論參與部落格,希望媒體能加入論辯,他們能夠為時事評析、表意與民主開創新的道路,希望一切能不受資訊審查干預。」 異議部落客 異議部落客Felix Amétépée Koffi表示,兩年前之所以成立部落格le10sident,即為了在網路上推動表意自由與公民新聞。 他的多數文章均已先發表在任職的諷刺時事實體週刊《Le Journal du Jeudi》上,他也會在部落格上張貼同事所寫的故事或評論。 布吉納法索入口網路Lefaso.net Lefaso.net為一新聞入口網站,每日刊登布吉納法索數家報紙的報導,讀者可留言回應,許多話題也在此論辯。 Lefaso.net非常不受政府喜愛,因為就數據而言,該網站的通訊共有近6000名訂戶,網站讀者每日達2500人,主要來自法國、布吉納法索、美國與加拿大。 開站四年以來,Lefaso.net已成為海外布國民眾主要資源來源。 開啟世界的微小事物 Lacour神父在他的部落格上寫著:「歡迎願意在此分享悲喜、希望、奮鬥、大愛的人們,我們也能擁有另一個世界!」 神父在布吉納法索已待了30年,他成立部落格分享熱情,寫作主題包括非洲、天主教生活、正義與和平、集郵、家譜學等。 他的第一篇文章完成於2006年4月,是封信件,寫給時任法國內政部長薩柯奇(Nicolas Sarkozy)及歐洲各國內政部長。(Fr) 他的許多文章都是為《Le Pays》日報或abcburkina而寫。 展現與推動布吉納法索文化 monburkina是網路入口網站,希望推廣布吉納法索傳統文化,為藝術家、工匠與導遊創造機會,也提供論壇讓任何對布國有興趣者可以交流,該網站上還有關於面具與傳統舞蹈的片段、宣傳愛滋病的教育影片、詩作、故事等。 新聞是我們應有的權力! 在《L'Opinion》週刊工作的記者Frederic Ilboudo也成立新聞部落格,並大聲疾呼:「新聞是我們應有的權力!」 原文作者:Ramata Sore 校對:nairobi

亞美尼亞:決議案與歷史錯誤

  6 十一月 2007

Tsitsernakaberd大屠殺紀念碑,位於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 亞美尼亞並不常登上國際媒體頭條,如果會出現於頭條新聞中,大多都是因為同一件爭議:1915年至1917年間,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究竟是否曾屠殺150萬亞美尼亞人,此事至今仍爭論不休,全球共有22國將發生在一次大戰末期的此事定義為種族滅絕,儘管萊默金(Raphael Lemkin)於1943年創造「種族滅絕(genocide)」一詞時,確實指涉猶太人與亞美尼亞人的苦難,但土耳其政府直至今日仍不願承認此一罪刑。 多數學者也認為亞美尼亞人的際遇即為大屠殺,但對散居全球的亞美尼亞裔民眾而言,讓美國承認此事才是國際串連運動的主要目標,因此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於10月10日投票,以27票對20票的結果,通過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決議,不僅躍上國際媒體頭條,也在部落格圈激起陣陣漣漪。 決議通過後不久,居住於埃里溫的Raffi Kojian便在「亞美尼亞生活」部落格裡寫道,此事成為國際媒體矚目的焦點: 今天早上我讀著眾多新聞報導,發生了有趣的事情,我連結至Google新聞查詢,想知道決議案是否有結果,搜尋得到的條目第一項便是「決議案通過」的報導,其後共有650篇有關消息,這真是件大新聞!當然報導角度與篇幅各有不一,從《華盛頓郵報》的噁心社論至眾人讚揚決議正確一應俱全,委員會主席藍托斯(Tom Lantos)在投票前便表示,委員們將用投票決定,究竟是要承認此事為種族滅絕,抑或要為軍事因素姑息土耳其,他雖然沒有明說,但就是將贊成票等於支持正義,將反對票等於向所謂的盟國壓力妥協。 雖然類似決議文在美國並非首見,但過去出於國家安全因素或外交政策,美國都避免將這些決議落實為正式法律條文,故此事讓亞美尼亞海外部落客大受鼓舞,「亞美尼亞海外生活」部落格的Lori的意見也相似: 我永生都不會忘記這一天!多麼重要的一日!人在加州的我無法收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會議實況,只能仰賴人在亞美尼亞的父親收看現場直播,再斷斷續續告知我最新消息,我現在的情緒筆墨難以盡訴,我覺得快樂、驕傲、放心、狂喜、興奮、樂觀…。我們的努力並非徒勞無功,就算是總統也不能推翻這份決議,身為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支持者,我必須承認對他很失望,而看到現任總統布希阻擋決議通過失敗,心情實在太好了!我希望向投下贊成票的27位國會議員一一握手致意,我想感謝他們不屈服於土耳其威脅,感謝他們未受土耳其遊說團體收買道德良心,感謝他們未甘於成為土耳其的傀儡。 土耳其部落格圈的反應則明顯不同,儘管種族滅絕事件發生至今已92年,土耳其政府與人民依然否認到底,也譴責不該要求美國承認此事,不過他們譴責的對象並非亞美尼亞政府,而是海外亞美尼亞民眾。得知決議案過關後,土耳其政府揚言中止對駐伊拉克美軍的後勤支援,Erkan's Field Diary是很早回應決議案消息的土耳其部落格: 這27名代表美國國民的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他X的竟然插手一段毫不了解的歷史,甘心做為種族滅絕謊言的共犯,幹得好啊,證明由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對土耳其更差,希望這些議員因為反土耳其態度,把中東弄得昏天暗地之後,至少能為美國人民做點好事。 亞美尼亞與土耳其邊境,圖為亞拉拉特(Ararat)山區的霍瑞維拉(Khor Virap)修道院。 亞美尼亞與土耳其接壤,但兩國至今仍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主要就是因為當年事件是否為種族滅絕爭議不休。決議案出爐後,以美國及英國部落客所撰寫的文章較多,原因除了由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投票之外,也因為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企圖阻擋本案通過。 美國部落客顯然不滿布希的舉措,部落客「無聊老人」格外憤怒,認為布希根本沒有資格對此「違反人道罪刑」發表意見。 若不是有人事前向他簡報,我懷疑他根本不知道亞美尼亞在哪裡,不知道奧圖曼帝國與土耳其人的所作所為,不知道誰是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不知道凱末爾在土耳其的歷史地位,不知道兩國之間的衝突,也不知道去維基百科閱讀相關資料,也根本不在意這些事情如何發展。布希只知道若如果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不符合美國政治利益,因為將會激怒同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的土耳其,他只懂得維護政治利益。 布希根本不該參與這場論辯,一來他毫無所悉,二來他根本無法客觀處理此事,他還提到「反恐戰」,卻沒說自己也是恐怖主義的一員…。 「冬季愛國者」部落格也同意: 就我所知,這其實是語言問題,我們不該稱之為違反人道罪刑的歷史經驗,因為如此我們將會限縮現有違反人道罪刑的定義。 兩天後,由於白宮持續施壓,不願讓決議案於11月進入大會表決,部落格上的討論也開始改變,土耳其持續揚言禁止駐伊美軍借道該國,土耳其亦「短暫召回」大使,反對決議案者開始指控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認為她不該支持第106號決議案阻擋戰事。部落格The Hill's Pundits也持相同看法: 在處理伊拉克、土耳其與亞美尼亞問題,裴洛西議長選擇了最糟的政治時機。 我們今日真的在與恐怖份子交戰,駐伊美軍逾十萬人,土耳其揚言入侵庫德族地區,民主黨參議員比登(Joe Biden)還提議讓庫德族自治區脫離伊拉克獨立,現任土耳其政府伊斯蘭色彩濃厚,而美國正在進行全球反恐戰,正是最需要土耳其協助的時刻。 但裴洛西卻選在此時將決議案送入大會討論,以政治手段威脅國家安全。 議長女士,現在尤其不適合在此事上玩政治把戲,請將美國國家安全置於國內政治之上。 Simi Valley Sophist更進一步指控裴洛西叛國: 儘管土耳其極力反對,裴洛西持續推動決議案,她的政治動機究竟為何?肯定與亞美尼亞選票無關,也絕對不是因為擔心美軍再有人傷亡。 你也許認為裴洛西在意美軍的福祉,你也許認為她在乎亞美尼亞人的歷史記憶,但我要告訴你,裴洛西只是找到另一個搞砸對伊戰事的手段,很抱歉,我看不出她有愛國心,就像越戰叛國者珍芳達(Jane Fonda)一樣。 「這不是地獄」部落格同樣認為: 歷史將會記住,這些民主黨領袖都是專門扯人後腿壞事的叛國雙面人,光是網路上不實的傳言便讓他們動搖,這會是他們的歷史罪過。 面對國內的反對聲浪,先前表態的的眾議員陸續撤回對第106決議案的支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眾多反對決議案的部落客中,只有極少數否認這場種族滅絕曾經發生,在這些美國人眼中中,國家安全與外交目標再度凌駕亞美尼亞人心目中的「歷史正義」,Cribs and Ranting部落格便認為: 美國眾議院正式將土耳其人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定義為「種族滅絕」,這是項符合政治家精神的正確決定,美國或許不是首例,但這麼做確實符合身為全球領袖與自由燈塔的風範。 可惜現實重重打擊了眾議員,縱然關係到種族滅絕,最終彰顯的往往不是真理,而是充滿偽善的現實。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原本由民主黨黨團所背書的決議案,內容譴責近百年前對亞美尼亞人大屠殺的種族滅絕行為,但為了怕激怒土耳其,民主共和兩黨眾議員開始陸續撤簽。...

全球之聲一週間1029-1104

4 十一月 2007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人人都冀望生活在一個自由且平等的世界裡,但因為這個期盼尚未實現,所以在每個禮拜的全球之聲裡,我們都聽到無數關於爭取與奮鬥的故事。 雖然許多人對自由貿易協定的效能仍有諸多質疑,哥斯大黎加仍以公民投票方式,正式通過自由貿易協定,支持者希望藉此獲得更多市場機會;眾所周知沙烏地阿拉伯是極為保守的伊斯蘭國家,女性在該國的地位甚低,但她們仍不放棄,為了丈夫或孩子的司法公平與正義奮戰,因此受到眾人注目;南韓抗爭運動向來以手法激烈著稱,最近發生的街頭示威中,又傳出工人自焚事件;社會福利政策本應照顧每一個人,但在日本,需要幫助的人民卻面對一道愈來愈高的門檻,伸長手也搆不著,因此發生有貧民活活餓死的消息,也讓日本民眾討論相關措施是否合宜,只希望這件事真能帶來某些改變。 中國則有許多農民工收入微薄,無法繳交孩子高額的學費,教育平等對他們而言遙不可及;西班牙則有傳來民眾襲擊厄瓜多移民的消息,歐洲生活較許多國家富庶,近年來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生育率降低等窘境,許多社會底層工作也找不到人手,故吸引許多移民前來,不過社會似乎尚未準備好迎接新移民,陸續傳出族群無法融合而產生的問題,例如法國先前的郊區暴動事件、丹麥的穆罕默德漫畫事件等,西班牙等南歐國家,也曾是西歐等地的移民來源,如今他們躍升為接納移民的國家,卻仍無法擺脫類似憾事發生。 全球之聲同樣在為各地的平等努力,因此推出發聲計畫,期望協助各國社會團體促進公民媒體技術普及,先前已進行過一次,提供五國計畫推廣教育活動,現已開放第二次申請,歡迎中文世界有意願的團體提出申請書,截止日期為11月30日,歡迎您把握機會。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厄瓜多:移民在西班牙遇襲

  3 十一月 2007

西班牙巴塞隆納一列火車上,一名16歲的厄瓜多移民女孩獨自坐著,突然一名講著電話的西班牙男子走上前,沒來由地多次毆打她,列車上的攝影機拍下事發經過,內容不僅引來厄瓜多等各國部落客一陣撻伐,也讓人們思索移民在西班牙的地位。「Cobertura Digital」部落格的Christian Espinoza對此事感到難過,但也明白肇事者並不代表西班牙全體民眾[ES]: 我們在家看到這段影片,不禁憤怒而流淚,每當外國人來到厄瓜多,我們每個人都善待他們,當然不是所有歐洲人或西班牙都像那名行兇 者,西班牙當地媒體與民眾也一致譴責,在Vanguardia.es網站上,便有超過900篇留言抨擊這起事件,但我們希望西班牙社會能更進一步有所作為,而不是輕易遺忘此事。 「狡猾國家」部落格的西班牙民眾Andrej Nicolás Hillebrand除了提供影片連結,同樣批評該名兇手[ES]: 在這世上有些民眾,我們絕不能輕易放過他們,這樣一名成年男子,不能因為心之所欲,不能因為不喜歡女子的樣貌,不能因為她是個外國人,就隨便揮拳動粗,這種事令我作噁,我無法想像這名男子竟自認有權攻擊與污辱外籍人士,看到女孩遭毆打令我痛心,相對於這名男子欺負可憐女孩以展現男子氣慨,這個女孩才有資格活在這裡,那名男子根本沒有資格。 在影片中,眼見突如其來的攻擊行為,另一名乘客卻別過頭去,未出手制止,這種冷漠令Gabby Corsales感到不解[ES]: 我不敢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居然有人無動於衷,車廂裡還有另一個人,他原本能夠幫助小女孩,但正如許多人所說,他可能是嚇壞了,所以沒有伸出援手,光是要行兇者道歉還不夠,我們必須用激烈的懲罰方式,才能抑制種族主義或仇外行為在西班牙與其他國家發生。 除了部落客快速回應,厄瓜多總統柯雷亞(Rafael Correa)也有所反應,但Cambiemos Ecuador並不相信總統對小女孩的關心[ES]: 幾天前在西班牙,一名西班牙懦夫攻擊我們的同胞,她到當地只想要更好的生活,希望安穩地工作,我國總統出面承諾小女孩及其家人,還出言威脅西班牙政府,總統很勇敢,演得幾乎像是真心誠意,如果還能流下眼淚,就能提名奧斯卡獎了。 移民在西班牙的景況時常成為部落客討論話題,「Autentico Ecuatoriano」部落格的Uhr認為,多數同胞都在當地尋找機會[ES],應該要團結地站在一起: 無論是西班牙人或厄瓜多人,只要他們懂得與周遭人們和平共處,努力工作與負責任,能夠相互尊重,不會作出困厄生活下的野蠻行為,我都願意與他們站在一起。 另一篇文章中,Uhr懇求在西班牙的厄瓜多同胞,尊重西班牙當地的習俗[ES],不要讓部分西班牙人覺得歧視厄瓜多人理所當然。 原文作者:Eduardo Avila 校對:Nairobi

瓜地馬拉:思鄉情懷

  2 十一月 2007

在瓜地馬拉,人民無論是在國內遷徙或移民外國都司空見慣,過去內戰與貧困時期,部分民眾認為家鄉沒有出路,故被迫離開故鄉與親友,前往首都或其他已開發國家,希望尋找生存機會或改善生活品質,許多人生命也確實因此大為改觀。 Diario Meridiano[ES]便訴說一名女子決定離家的故事: Ericka Carolina Hernández是名單親媽媽,決定將孩子託給雙親,離開位於瓜地馬拉高地的故鄉Soloma,冒險前往美國洛杉磯,但並未成功,跨越邊界前進90公里後,便遭到美國移民署逮捕,她表示:「這是我首次離家,我別無選擇,一定得冒這個險,因為家鄉沒有工作機會。」 不過對於海外的瓜地馬拉人而言,部落格便像是網路世界中的一塊家鄉,讓他們知曉故鄉事,與故鄉保持聯繫。 一名生於San Pedro Soloma、現居美國的部落客表示[ES]: 我曾一度認為,我與家鄉文化距離已無比遙遠,我和同鄉人無比疏離,後來我在網路上搜尋,希望能找到與Soloma有關的絲毫訊息,結果我發現了幾個部落格。 部落格除了是維繫社群的橋樑,亦為尋求海外同胞支持的管道,如Santa Eulalia Village Blog[ES]寫道: 我們呼籲在美國工作的同鄉,團結給予Q'anjob'ales這個團體支持,我們必須鼎力協助社會運動,拒絕外界剝削Huehuetenango地區農民與原住民的天然資源。 主要聯繫的部落格則是Ewulene in US: Q'anjobal Ewulense協會是為重建Santa Eulalia的天主教堂而成立,該教堂在九零年代初因無名火而付之一炬,為了這項目標,一群出身Santa Eulalia、現居於洛杉磯人們共同努力,開始向協會成員募款。 這些透過部落格串連的社群裡,甚至還保有原本在瓜地馬拉實行的習俗,例如Q'anjob'al協會便有自己的女王,還維持原住民儀式,如San Pedro Soloma Blog[ES]指出: Victoria González出生於洛杉磯,不過她的雙親來自於Soloma與Santa Eulalia,她也在今年6月23日加冕為美國Soloma公主。 海外部落客對原鄉總懷有思念情愫,Cuilco Blogdiario[ES]認為: 晚上我讀了Culico居民所寫下的訊息與詩句,我感覺自己好像重回年輕時所居住的小村莊,從前我們週六時常在Tio Cundino Ruiz飲酒作樂,真是段令人難忘的快樂時光。 每每看著遷徙所帶來的意外結果,以及部落格如何維繫整個社群,便讓人感到驚喜。 原文作者:Renata Avila 校對:FoolF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