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關於 The Future of ICT for Development
報導 關於 The Future of ICT for Development
質疑資訊傳播科技對本土文化的衝擊
2003年原住民及資訊社會全球論壇會議的日內瓦宣言[rtf檔]中提到:
資訊傳播科技(ICT)應用以鼓勵及支持文化多樣性,並且保存與推動本土人、民族或部落的語言、特性以及傳統知識,
行動金融:深入銀行未開發地帶
未來幾年因為行動金融服務發展,將有無數低收入、無銀行帳戶的民眾受惠,許多人已透過手機繳費或匯款回國,甚至在虛擬銀行中儲蓄,根據「貧民協助顧問團」(CGAP)及「GSM協會」(GSMA)的近期研究,至2012年時,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無銀行帳戶的手機用戶預計將成長至17億人。
資通訊科技幫助社會發展案例
全球之聲先前兩篇文章關注未來資通訊科技可能面貌,本文將簡介目前狀態,前半論及資通訊科技的幾項問題,後半以幾項資通訊科技計畫為例。
災害管控與資通訊科技功能
災害管控是什麼?其中包括哪些階段?用語在各國容或有異,例如在紐西蘭會強調4R,亦即準備、因應、重建與降低;印度則將災害管控繪製為以下圖表:
手機與電腦串連的資通訊科技發展
前一篇文章以宏觀角度分析資通訊科技促進人類發展的未來,本文筆者將整理個人、團體、企業與政府可使用的新工具,以發展新的資通訊科技相關計畫。
殘障人士與資通訊科技發展
Silatul Rahim Dahman向馬來西亞獨立新聞網站Nut Graph記者Cindy Tham表示:「我或許全盲,但網路讓我的殘障降低一半」:
印度:高齡者資通訊科技是否周全?
10月1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長青日」,今年主題為「慶祝國際長青日十週年:邁向全齡社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當天致詞時表示:
資通訊科技與原住民知識傳遞
乍看之下,原住民知識與網路的關係似乎很緊張,原住民知識匯集某一地區特定的信仰、習俗與表現,而網路向來以跨越國界與隔閡自豪。
非洲:科技恐懼症是否成為阻礙?
資通訊科技有利人力發展的承諾很偉大,有些人認為手機有助於擴展新市場,這些行動工具在有些國家已跨入不同領域,包括銀行(行動提款機)、醫藥(讓鄉村民眾獲得所需專業資訊)和公共服務等。
行動科技擴充你我手中權力
「我們得找Nimai來看看廚房線路,麻煩你去找他」,在九零年代時,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母親希望父親出門一趟,親自到電工Nimai家裡,請他到我們家來檢查損壞電線,那時候沒有別的方法能聯絡電工。
社群媒體能否讓小額貸款持續?
大銀行嚴格的信用條件讓尋求貸款的小商戶望而卻步,這些個體商人或是沒有資本,或是沒有資金,或者是如一些大銀行聲稱的那樣,這些個體商人的信用額度太低了。在這時微金融機構就能給予他們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