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The Bridge
所有藝術都是政治性的:與Patricia Kaersenhout對話
「我們對於自己是受害者或掠奪者總有話說。」
蒙特內格羅自由鬥士主題電影尋求讓反法西斯價值長存於世
「透過對一名平凡人生命奮鬥的研究及分享,我們希望提醒年輕世代我們現在所享受的種種權益是怎麼被贏來的…」
白人救贖者與賴比利亞的學校
對某些非洲國家來說,將教育體制外包給得到豐厚贊助的外國NGO,是很難抗拒的誘惑。但最脆弱的族群卻成為為此付出代價的一群人。
影視作品如何幫助委內瑞拉人面對國家的分崩離析
身陷食物短缺、犯罪率攀高的現實之中,委內瑞拉人在《飢餓遊戲》和《陰屍路》裡找尋意義。
以大麻鋪展的獨立之路
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身為石油與天然氣產國,其政府有足夠能力藉產油的龐大技術和基礎設施使該國成為加勒比共同體和大麻工業的領導者和重要推手。
伊朗攝影師Mehrdad Naraghi:「沒有媒介會被『用到盡頭』」
「沒有媒介會被『用到盡頭』。只有藝術家會枯竭。」
沒什麼羞恥的:哈薩克的線上倡議活動幫助年輕人保護自己的性健康
UyatEmes.kz誕生的目的是要處理在哈薩克這個前蘇聯國家中關於性教育汙名化的這個問題。
來自敘利亞東古塔的年輕寡婦談論她被迫成為難民的經歷
「請記住我的故事,我的名字是Safa。我今年三十歲,我和三個孩子被迫離開家園。現在我一個人孤伶伶的,又悲傷又疲憊。」
他的世界如斯:V.S. 奈波爾之謎
「奈波爾的有些作品我希望自己不用再讀一次,也有些他的作品讓我得以認識這個我所生長的世界。」
當伊朗書法遇上漫畫以及西方流行文化:Jason Noushin的畫作
「流行文化以及傳統波斯書法的影響彼此對立,但兩者結合之後的視覺效果很和諧。」
從狗熊到超級英雄
影片中,一個來自馬利(Mali)的無證移民,攀上一棟高樓,然後──就這麼一次──成了人生勝利組。
抱歉,我不會說英語。我說的是攝影語言
「所以總是能有什麼被捕捉成影像、總是能有什麼被編織成為一則向世人訴說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