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 2007

報導 關於 藝術與文化 來自 五月, 2007

瓜地馬拉:老校將拆與教師罷工

  17 五月 2007

校對:mountaineer 瓜地馬拉公立學校教師「再度」上街抗議,要求政府「特赦」,別將他們的「罷工行動」列為違法,此次復活節前抗爭已是當地教師這一年第二度罷工,他們的訴求並非改善制度或學校,而是爭取薪水上調12%,以下是兩項情況的對比: 1. 在San Pedro La Laguna地區,面對當地市長有意拆除城鎮內一所小學,一群教師於是自願無薪工作。 部落客兼記者Claudia Navas則提到市政當局決定: San Pedro La Laguna市長Guillermo Magdalena Batz González濫用職權,企圖拆除Humberto Corzo Guzmán城鎮男女合校,打算利用原址興建市場,這將限制許多孩童的受教權,也危及全體居民的人權。 部落格depuis d´Europe[ES]的Pablo Emilio也支持上述言論,他描述整個故事後,再與教師抗爭事件兩相比較。 瓜地馬拉已有太多問題待解決,(我認為)政府有意拆學校建市場根本是麻木。 2. 雖然教師罷工,教育部仍將發給他們配有微軟軟體的百元電腦,許多部落客都在討論此事: Javier Aroche[ES]說: 政府官員缺乏遠見,竟然未使用免費軟體,這樣可省下更多錢,買更多設備,我更遺憾的是國內沒有團體推廣使用免費軟體,因為這將大大影響政府決定。 Ermita[ES]也同意這項說法: 有些人或許認為,免費軟體或開放原始碼只是些電腦迷的自娛作品,但我們如果把一些數據拿給政府看,情況也許會更有趣。 與此同時,也有人在討論這些教師是否該獲得這些設備,Luis Figueroa[ES]表示,若政府還提供百元電腦給罷工教師,縱然每部電腦只需100美元也是浪費錢。 部落格Albedrio[ES]作者則指出,瓜地馬拉現在公立教育都還不足,討論這個議題(譯註:成立私營的學校和機構)很荒謬…機構的現代化與教育職員的加強也很迫切。 瓜地馬拉的教育現況是,有些教師只關心是否加薪、犯錯能否特赦與平價電腦,該求學的孩子卻待在家裡,只能利用微軟軟體學習,而家長則面臨部落客所描述的種種困境,如在San Pedro La Laguna發生的學校拆除。 ORIGINAL AUTHOR: Renata Avila

愛沙尼亞:糧食與和平

  13 五月 2007

校對:Leonard 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的軍人銅像衝突事件雖已逐漸退燒,但要和平落幕仍言之過早: 5月9日可能再有動亂,愛沙尼亞警方正全力戒備;親俄羅斯的青年團體仍在莫斯科遊行示威;政客與部落客均持續議論情勢發展。 先前全球之聲翻譯小組曾翻譯過發生於4月26日的暴力事件報導,以下為居住在塔林的Live Journal用戶orang-m在5月3日寫的一篇完整報導: 糧食方面 今天我在愛沙尼亞美食展場攝影一整天。 展場人潮移往會議室之後,我獨自穿梭在擺滿食物的展示桌之間。 現場有許多賣相及美味俱佳的產品:碳烤香腸佐神奇醬料、某種膠狀的肉類料理(kholodets)、各式各樣的肉製品、布丁、甜點、起司麵包、果汁及杏仁餅。 拍攝工作結束後,我坐在窗台大啖香腸。 一名身著愛沙尼亞國服的60多歲老婦人走向我:她是一家肉製品攤位的顧問。 我們聊了各式各樣美味食譜。 然後她聽到我用俄語講電話。 她說:「我拿些東西給你吃好了,人潮會在休息時間移到這裡,到時連剩菜殘羹都沒有。」 她開始對我說俄語,之前我們是用愛沙尼亞語交談。 然後,她把我餵得飽飽的。 展場的食物真的很好吃。 我為何寫下這些? 所有混亂均由人心開始。 當有人將他者視為敵人──他就是有問題的人。 連醫生也不會幫助他。 為何我總是遇到好人? 以下是一則這篇文章的回應: ulixes::這陣子我一直希望能夠寫一些正面的事情來鼓勵你,不過最終仍舊是你寫了這些激勵人心的文字,謝謝。 和平與世界都是奠基於人與人的關係,但突然間世界與和平均被國家政治給粉碎了,於是人們感到自己像是無助的白痴,後來我讀了你的文章,這才讓我安心一點,其實世界與和平仍然存在,人與人的關係也還在,各位保重。 — Live Journal用戶kocmoc在這裡放了幾張軍人銅像新址(塔林軍人墓地)的照片。

科威特:當觀光景點只剩購物中心

  13 五月 2007

校對:Justin 科威特部落客感到相當憤怒,因為每當外國代表團來訪,本地人員總是帶他們去購物中心參觀,難道這是科威特唯一能展現、能誇耀之處嗎? kuwaitism的Q很不滿,官員總是帶著外國訪客去購物中心: 看到這種新聞,各位會跟我一樣難過嗎?現在我們只有「大道購物中心」能展現給外賓看嗎?購物中心很好、很新,…但那只是個很多星巴克咖啡與服飾店的購物中心而已,為何我國總理與官員會帶著巴林總理與官員,藉由興建另一棟購物中心以顯示我國的偉大? Qias則提出另一個可造訪之處: 我們總是抱怨科威特很空洞,沒有好地方可去,不如去Tarik Rajab 博物館吧,展示品融合伊斯蘭藝術與生活,我一去再去也不覺得無聊。 Forzaq8則是逐漸對當地報紙失去信心: 這或許只是件小事,但假若報紙都不查證自己的報導內容,還有誰會做? k thekuwaiti則遺憾科威特的Virgin商店結束營業: 內政部最終還是決定對付科威特Virgin背後的老闆,強制關閉商家的部分理由包括:經銷與出版非法產品,租賃店址未獲執照等。 Athbee在部落格無心分享他在科威特的一個老故事: 有天我和一位朋友經過一間購物中心,我很意外他竟然笑容滿面,因為我知道他平常並不太笑,但自從踏進購物中心後,他卻好像微笑成癮一樣。 我更意外的是,後來他居然開始向咖啡館的人們與路人打招呼,好像他要競選公職一樣!我事後得知,他經常來到這間購物中心,所以跟這裡的人很熟,他們習慣相同,都會戴著手機藍芽和頭巾或牛仔褲,有時還會帶著葵花籽分送給其他人。 The Stallion則領著我們到另一間購物中心,參加科威特船艇展: 昨天我開車前往Al-Kout購物中心,參加2007科威特國際船艇展,我在下午四點半抵達,現場人員卻告訴我,開幕時間從三點半延到六點半!其實我很高興聽到這件事,我才能悠閒地逛完展示攤位,不必和大批民眾擠! HILALIYA的Amer提到其他壞消息: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網路整備指數」,科威特跌了八個名次,從46名滑至54名。 Jibla的Ateej Al Souf則提供一段影片,內容為過去「科威特電視」樂團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的演唱會: 「科威特電視」樂團在紐約聯合國日慶祝活動上,展現全國音樂發展的卓越成就。 intlxpatr則談到眾人普遍的感受,也告訴我們科威特當地的新活動。 我很痛恨自己總是在活動隔天,才在報紙上讀到相關報導,這些都是我很想參加的酷活動,所以我才與各位分享此事。

黎巴嫩:春天、藝術和困境

  8 五月 2007

在黎巴嫩,正式的春天在三月二十一日開始。這就是為什麼三月二十一日會被定為母親節。部落客們傾向發表更多關於愛、自然以及陽光的文章,反映出大家歡樂的心情。甚至連政治文章也是些關於如何讓事情變得更好的計畫、策略或分析。照例,這只是篇集錦,在這篇集錦中,我已收集有關於這兩類的文章。外面有更多的文章,但礙於篇幅,無法悉數列出。 先從這些張貼去南黎巴嫩出遊照片的部落客們開始: McDara 發表了這篇關於他參訪南黎巴嫩的圖文。上面是其中之一張圖片。Adiamondinsunlight也去了南黎巴嫩旅行且帶回來一些照片,她把這些照片發表在她的部落格上。 「Adiamondinsunlight」談及以短裙為主題的文章,以反映出春天的心情和它的影響 , 春天瀰漫在黎巴嫩的空氣中,且在這穿衣樂趣的季節我的心也充滿了期望。在這個溫暖的幾個月裡,我幾乎都只穿裙子。我喜歡它們乾淨的線條和它垂下的樣子,當然還有在我走路時會發出的沙沙聲。在這裡,我也喜歡穿裙子因為它使我想起了另一個珍貴的約會用語 當她將春天與愛聯繫在一起時, 「Mirvat」也發表了這篇文章 當這金黃色的光溫柔地再次侵襲我們的生活。當這害羞的春天開始了對於夏天的期望、溫度、和樂趣,我週遭的人看起來就像在戀愛中。我也正陷入愛河中。 這春天的愛已經談的夠多了。來談談藝術吧!「Ibn Bint Jbeil」帶著我們在一篇文章中以一步一步的指導來帶我們接觸以下他所說的阿拉伯設計 阿拉伯設計是有關於調和,一致,不朽。也就是如同我的已故教授Dr. Gordon Bugbee常說的「一體就是細分」。但這也是關於某種天性及自然的美諷刺地藉由一種精美的、整齊的、幾何的美學來傳達。 假如你特別對一些有關於就嚴肅話題的長篇文章有興趣,接下來你也許可以看看「Marxist From Lebanon」,他正分析著黎巴嫩的種族困境 同時Angry Anarchist正在研究猶太復國主義的社會主義困境 到底Asterix、黎巴嫩人和政客間有什麼關係? 「Abu Ali」有答案: Asterix 類推持續地留存在許多黎巴嫩人的心中。 就是他們的派別使他們困擾和堅持抵抗其他的派別,就算他們不再視黎巴嫩人是那個堅持對抗阿拉伯的村民了(大部分的黎巴嫩人不再如此認為)。每一個派別都有他們自己的英雄們:對於許多的Maronites教徒,Samir Geagea就如同Asterix這位令人景仰的自由鬥士, 然後Patriarch Sfeir就像那位睿智的督伊德教僧侶Getafix。對於許多的什葉(Shi’a)教派的人,Hasan Nasrallah的人格特質融合了Asterix and Obelix這兩個角色(這也是為什麼他穿著黑色的大袍),然而在他3月20號的媒體記者會之後,Nabih Berri也許很快地會宣佈Shi’a Asterix的這個頭銜。 這就是這禮拜全部的相關文章。下禮拜再見,祝大家春天愉快。

烏干達:速寫矛盾、複雜與生活之美

  7 五月 2007

校稿:mountaineer   在此有幾則敘述烏干達的矛盾、複雜與生活之美的描繪。 在阿帕克(Apac)地區,兩名婦女外出找尋素食的食物: 於是故事就這麼開始: 這是我所經歷最可歌可泣的覓食過程,我們並未要求很多:豆類、米飯,或許一些薄煎餅(chapatti)–一種簡易且尋常的烏干達主食,我們騎著自行車搜尋了全市鎮,到了六間不同但都是由女性主持的餐館,他們告訴我們一模一樣的答案:“只有薰肉或鮮肉,沒有豆子,沒有米,也沒有薄煎餅。”這是個由一幫在地區首長背後主持阿帕克地區食品分配的女人們,所經營策劃的反素食者陰謀,整個城市 — 至少在主要地區 — 找不到豆類,Rebecca和我呆坐在旅館內好一會,疑惑著我們該如何是好。 坎帕拉(Kampala)的Glenna Gordon說明市中心最炫的咖啡館Café Pap中的矛盾: 我在咖啡館內一張骯髒的桌上與陌生人Ali比鄰而坐,因為這是這家擁擠咖啡館的吸煙區內唯一有的空位,Pap咖啡館是烏干達版的星巴克,坐落坎帕拉議會樓下且就在要道上,擁有比星巴克更多的平庸食物及充滿階級的社會環境;在烏干達,平均每個家庭每日以低於一美元生活,而Pap咖啡館一杯卡布奇諾要價兩天的收入。烏干達有兩千八百萬人口,坎帕拉占了一千兩百萬人,而於固定午餐時間在Pap咖啡館的約有20人。 古盧地區(Gulu)的Moses Odokonyero寫到被剛果遺忘的女性,他們從家園被挾持並被烏干達陸軍第四師帶來烏干達: 三年前我在北烏干達的古盧地區,一間烏干達陸軍第四師的廢棄醫院遇到小威茲帕娃 (little Lwize Paalwa),這七歲的孩子有個沉重的任務-照顧她那罹患愛滋病且瀕死的母親Mamisha,女孩告訴我:“媽咪想吃雞蛋,可是到處都沒有雞蛋;媽咪想吃肉,但這裡也沒有肉,我們所有的只是豆子與posho(粗玉米粉製成的食物)”。 維多利亞湖的薩利島(Nsazi Island)上的Basawad敘述這島嶼的自然變遷與人類變遷: 薩利島與其他許許多多的湖上島嶼吸引了烏干達的失業者,薩利村很能反映湖上的島嶼已改變之處。‘這個村莊充斥許著泥巴與樹枝編織的茅舍,以泥濘的巷弄分隔,有少數房子由木板搭建,更少數的則以混凝土搭建。’湖水被用於飲用及清潔而無淨水設備;目前薩利島大約有2000名人口,但在不久前,1998年時這裡大約只有600人,許多人認為維多利亞湖上的群島是觀光客的天堂,某些島是如此,但像薩利島這般過度擁擠的島嶼,極度欠缺社會實質基礎建設,只會對維多利亞湖和其資源作出更多快速的破壞,尼羅河鱸魚毀滅了湖中數百種原生魚類,但現在是人類快速地毀滅維多利亞湖。 阿魯阿(Arua)地區的Pernille呈現一位正在販賣matoke(中型尺寸的綠香蕉)、番茄與一隻母雞的婦女的照片: 這張照片對我而言是南烏干達的縮影:一名身穿由kufa ulay與肯加布混合編織的服飾,提著綠香蕉、來自她農場的kawera番茄、一隻母雞與零錢袋。

瓜地馬拉:作家以部落格為轉機

  7 五月 2007

校對:Justin 瓜地馬拉民眾喜歡買啤酒和雜誌,而不願意買書;除了西班牙語,社會上還有好幾種語言同時流通;很多人都是文盲;這些都是本地作家所面臨的挑戰。瓜地馬拉的書籍不是免稅品,孩童很少讀書,連指定教材都無意閱讀,更何況是以文學做為未來職業。多數作者在瓜地馬拉難以出書,要因此賺到錢更難,作家通常也是有書寫習慣的記者、分析員、工程師等,很少人從事全職寫作,而且多數作家在本地都沒沒無聞。 不過許多作家後來發現,透過部落格,他們有機會表達看法、分享作品,並提高民眾對詩歌及短篇故事的興趣。 其中又以詩歌為相關部落格先鋒,Bicicleta[ES]的Pablo Bromo自2005年開始經營部落格,其他書寫部落格的作家包括Marré v. Marré[ES]的Alejandro Marré、revolver[ES]的Alan Mills、Palabras Mayores的Gerardo Sandoval、Tercer Perfil[ES]的Arnoldo Gálvez等。小說家Ronald Flores甚至買下了自己名字的網址[ES],甚中不只有小說作品,還有文學批評、雜感與外國書籍評論。 在部落格Buscando a Syd[ES]中,每週四都能讀到瓜地馬拉成功青年作家Maurice Echeverría的專欄。 Claudia Navas除了經營部落格Ordinaria Locura[ES],也活躍於集體部落格Panoptico Literario[ES];Wingston González[ES]在個人部落格ALFILER[ES]之外,也剛啟動一項名為LIBROS MINIMOS[ES]的計畫,結合評論與電子書,讓許多作家兼部落客能分享自己的作品,也能在附屬部落格裡相互評論。 重點在於,人們運用部落格技術與空間推廣文化,不僅吸引年輕讀者,也能將自己的想法向全世界發聲,他們至少都曾出版一本著作,也曾獲多項文學獎與書獎,利用部落圈散播作品、開放所有人批評指教,也在瓜地馬拉建構自由新文化,並透過部落格讓世界知道他們心中的話。

台灣:瘋媽祖

  3 五月 2007

  就像月巴說的:這禮拜中台灣都在瘋一件事,那就是–大甲媽祖遶境。 根據林美容教授的研究,媽祖是台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媽祖生日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有的祭祀活動都環繞在其生日前後舉行。「迎媽祖」的巡境活動 是很熱門的活動,最近這幾年,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參加。 參加媽祖繞境的人都在做什麼?根據月巴的說法:扣除跟著一起走的和發願無償供應涼水飲料的人,重點就是傳統習俗:鑽轎底。相傳鑽過媽祖轎底的信徒們,來年就能好願。 2006年,青輔會舉辦一個媽祖繞境研習營,講解媽祖信仰,並帶有興趣的年輕人參加中部大甲媽祖繞境的活動。信眾會跟著媽祖繞境走八天(約三百公里),全程素食。 Nycfour在大甲媽祖繞境青年探索隊體驗日誌說媽祖繞境對信眾的重要性:其實很多人心裡藏了很多心事、很多苦楚平常找不到人宣洩,也無法說出口、找人討論,每年就是等待媽祖來,可以持香助禱,把心中所有的委屈與苦楚,趁每年一 次媽祖過境時,把所有心事說給媽祖聽,所以她們每年一定會在街頭巷口等待媽祖路過,媽祖對於長者來說,比心理醫生還要有用。 因為媽祖在台灣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有許多儀式表現出地方勢力的競賽。舉例來說,在媽祖繞境之前,地方勢力會競爭頭香,贏得頭香的可能就是該地區最有勢力的團體。又比如說在彰化,有所謂的搶轎,因為人們相信媽祖會保佑所在地的人。 秀岑在大甲媽祖繞境青年探索隊體驗日誌談到搶轎的現況:在信徒心中,只要媽祖所到之處,將會得到庇祐,因此會發生所謂「搶轎」的狀況,尤其在彰化,搶轎的情形最為嚴重。在媽祖駐駕彰化南瑤宮前,抬轎的轎夫會換成刑警CID,當地人士會想盡各種方法來阻止神轎前進,例如:煙火瀑布、炮陣等,並安排壯士去搶涼傘,不過今年南瑤宮信徒並沒有成功,CID真的太多了,讓我覺得像是重大刑案才會出現的人力。 大甲媽祖繞境的活動吸引無數人參加,然而,這麼壯大的繞境活動(指專門繞境,沒有其他目的地)是最近這二十年才有的。根據亦君的文章:今天我們拜訪320年歷史的北港朝天宮,雖然北港朝天宮不在大甲媽祖繞境的路上。事實上,在1988年之前,大甲媽祖之所以出巡是因為要來朝天宮參拜父母,因為朝天宮有奉祀媽祖的雙親,所以每年媽祖生日都會來拜見雙親。然而,1988年之後大甲鎮瀾宮決定不再去朝天宮,因為他們不想表現自己媽祖的等級比朝天宮媽祖低。 是什麼讓大甲鎮瀾宮感覺比其他媽祖廟等級來的高?根據黃國洲的文章,1987年,大甲鎮瀾宮帶著他們的媽祖到中國去一趟回來之後,因為媽祖信仰源自中國,他們自己覺得比台灣其他的媽祖廟要來的正統。 有些人認為,即使不考慮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對媽祖信仰的影響,台灣與中國的媽祖還是有些不同。 根據林美容教授的研究:媽祖原是海神,台灣先民攜之渡海來台,保佑平安,在台拓墾以來,迭獲庇佑,媽祖已然台灣化,由海神而成雨水之神,「大道公風,媽祖婆雨」的傳說更助長迎媽祖常帶來雨水的事蹟傳播。 當一些人質疑媽祖背後的政治勢力,許多人只是把媽祖當作是一個宗教信仰。 Miki說:宗教,是有光的所在。像孩子一樣,在一片模糊黑暗中,只被光吸引。我喜歡正信宗教帶來的光明力量,在這群默默行進的信徒身上,信仰的力量,變得很正向。 電影「練習曲」有自己的部落格,部落格的作者提到他們電影中的媽祖:「拍攝這部片後,我對『信仰』重新有不同的認識。」對宗教,陳懷恩自有一套看法,他認為「宗教不是用來懷疑,而是用來相信的」 我們會看到我們想看到的,也許這句話用在宗教上是再合適也不過了。雖然我不在台灣,而且我也說不上是媽祖的信徒,不過我還是很快樂地看著網路上媽祖繞境的影片過過乾癮。我相信媽祖,因為我相信祂的子民。 假如對大甲媽祖繞境有興趣,可以參考大甲媽祖繞境新手指南,也許就像Arkun說的:深深感到媽祖進香是極佳的健行/深度旅遊行程,更兼有食宿招待,打著燈籠都找不出這麼好的行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