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 2010

報導 關於 藝術與文化 來自 二月, 2010

巴基斯坦:讓風箏翔起

在巴基斯坦許多地區,特別是在拉合爾(Lahore),民眾會依據傳統以放風箏來慶祝巴桑特節(Basant, 春天之意)。然而這項傳統已經被中斷了好一陣子。2005年時,一位巴基斯坦律師在拉合爾法院主張「巴桑特節」不僅是一種印度教的民俗,還是個危險遊戲。

27 二月 2010

埃及:進退兩難的情人節

先忘了你所認識的情人節。在瀏覽埃及部落格圈後,你會閱歷很多和情人節有關卻相互抵觸的反應和想法:有些人就是慶祝這個時刻、有些咒罵、有些譏它愚蠢、有些則相信它與宗教相背離。

26 二月 2010

巴基斯坦:禁放風箏

Hamza Ahmad Qureshi及Momekh在部落格Lahore Metblogs寫到2005年巴基斯坦禁止放風箏,並討論合理化該禁令的愚蠢理由。巴基斯坦的許多地方,特別是在拉合爾(Lahore),傳統上人們藉由放風箏來慶祝巴桑特(春)節。

23 二月 2010

伊朗:綠色歌曲支持抗議活動

「綠色運動」(伊朗的反對黨)運用各種方式對抗伊朗的執政黨。一些伊朗的部落客建議人們將手機鈴聲換成「喔,伊朗」。這首在伊朗家喻戶曉又備受歡迎的頌歌,能夠表現他們與抗爭運動團結一致的心。以下是這首歌的一部分:

22 二月 2010

印度:電影裡的文化政治

本文重點不在於印度寶萊塢電影《我名可汗》(My Name is Khan),而是印度與美國民眾對電影的看法及原因,若觀察印度部落格裡的相關文章,可發現一項特別現象,多數人都在分析該片與印度文化政治的關係,而非電影本身的美學價值。

21 二月 2010

各地行動圖書館樣貌

行動圖書館已成為許多圖書館系統的標準配備,將書籍送至無法前往圖書館的民眾手中,由於路況惡劣或缺乏經費,部分地區無法使用巴士或卡車當做圖書館,故小推車、驢拉車、摩托車等其他載運方式便應運而生,繼續送書至社區。

19 二月 2010

拉丁美洲塗鴉藝術概覽(下)

在公共空間裡,街頭藝術(或都會藝術)代表社區、邊緣團體及年輕人企圖發出的聲音,也無視於私人財產權的概念,拉丁美洲亦未置外於這股潮流,有些拉美街頭藝術不同於嘻哈運動,聚焦於政治訊息及奮鬥故事,直接訴諸於觀眾。

13 二月 2010

秘魯:網路美食影片

秘魯飲食文化極其多元,部分原因在於國內地形變異大、多種文化交融於飲食中、現代料理手法結合傳統食譜等,本文將介紹幾段網路影片,或許能吸引你親手嘗試烹調幾道秘魯最著名的料理。

12 二月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