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 2014

報導 關於 公民媒體 來自 一月, 2014

對於烏克蘭#Euromaidan抗議活動的四大誤解

學者Sofiya Grachova與Stephen A. Walsh在Ucrainica Marginalis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概述外界對於#Euromaidan的四大誤解。文章指出,參與Euromaidan的烏克蘭民眾試圖向國內政府及全世界傳達的訊息,與國際媒體、外界旁觀者如何理解烏克蘭發生何事,這兩者之間有著巨大差異。 四大誤解分別為: 誤解一:烏克蘭分裂成東部與西部; 誤解二:烏克蘭的抗議活動與加入歐盟有關; 誤解三:抗議勢力由極右派主導; 誤解四:抗議活動應立刻停止,讓出空間給執政當局與反對黨領袖間進行協商。 校對:Fen

30 一月 2014

宏都拉斯:基於性向的暴力攻擊正衝擊著性工作者

儘管性工作在宏都拉斯是合法的,在許多人以及團體的眼中,這依舊是不道德的行為。那些殺害性工作者的人認為,他們可以被當作垃圾對待。在暴力行為的背後,是在宏國廣泛瀰漫的、針對性向及性別的暴力氛圍,而女性以及LGBT族群(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者)正首當其衝。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的報告指出,在過去不到一個月間,宏國第二大城汕埠(San Pedro Sula)至少發生9起性工作者遭殺害的案件。該組織並發布了緊急救援行動(Urgent Action),呼籲「對這些攻擊事件作出徹底的調查」。 譯者:Matt 校對:Fen  

25 一月 2014

資訊圖表:烏克蘭的反民主新法案

2014年1月16日,烏克蘭國會嚴重違反表決程序,通過一系列法律修正案。儘管違反程序,總統亞努科維奇於仍於當天晚上簽署法案生效。 下方這張資訊圖表,來自公民運動CHESNO [烏、英],扼要指出於2014年1月17日生效的重大立法舉措。 校對:Fen

25 一月 2014

吉爾吉斯:捷克斯洛伐克的建築遺產

Karina Ditkovskaya寫了一篇文章[俄],談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裡,捷克斯洛伐克建築義工留下來的建築遺產: 1920年代,一群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義工,在比什凱克蓋了一整個社區。將近一百年後的現在,這個區域因為它獨特的建築風格,而在吉爾吉斯首都顯得特別突出。 這群義工於1925年四月抵達比什凱克。他們響應蘇聯領袖列寧的號召,前來支援這個成立不久的社會主義帝國的建設工程。 蓋了社區與好幾座重要的工廠後,許多義工離開了比什凱克--有些人遭整肅、有些人死在二次世界大戰,有些人則回到了祖國。 這個部落格特別介紹了這些義工建造的建築物照片。 校對:Fen

15 一月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