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 2007

報導 關於 Disaster 災害 來自 九月, 2007

印尼:東南亞同感強震

  12 九月 2007

原文作者:Preetam Rai 印尼蘇門答臘近海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9的地震,包括馬來西亞、印尼與印度官方均已發布海嘯警報,東南亞各國部落客也記錄他們所感受到的震動。 曼谷的Sunny寫道: 曼谷居住於高樓的部分民眾感到晃動,Silom的民眾也自辦公大樓奪門而出,鄰近Saen Saeb運河的居民也發現水位上升,我並未感受到地震,但我聽朋友說Silom路上車流量大增。 XXing在新加坡的住處也有搖晃: 30分鐘前感受到公寓開始搖晃,時間大約在晚上7時14分,持續約兩分鐘,此次晃動比前次更劇烈!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發生了大地震? 新加坡的Mr. Miyagi提到: 地震剛發生,Naomi原以為是貓在沙發下鑽動讓她有些暈眩,後來發現貓原來坐在其他地方,所以她要我也坐在沙發上感覺搖晃,卻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我向來喜歡胡說八道,於是我回答:「也許只是沙發站的地方不穩吧!」,結果卻發現不是這麼回事,為了確定情況,我們盯著桌上的水杯,結果在水面上看見漣漪。 新加坡的Thirty pounces地震當時正坐在電腦前,他因此嚇了一大跳: 坐在電腦前,我突然感覺頭暈目眩,馬上便發覺房裡的東西左右搖晃各一吋左右,於是我盡快走樓梯離開,印尼竟發生了7.9級的地震,到了地面後便感覺不到震度,但在17樓真的嚇到我了。 馬來西亞檳城的5Xmom與OngWeeWee也提到了地震情況。

宏都拉斯:風暴橫掃部落圈

  6 九月 2007

在颶風菲利克斯(Felix)逼近尼加拉瓜海岸的同時也掀起了一場部落格風暴。最新電腦模型顯示菲利克斯(Felix)正吹襲這尼加拉瓜北岸,其風眼在橫掃山脈連綿的宏都拉斯北部後,朝著內陸移動。 由於懼怕颶風的威力,宏都拉斯政府已經將遊客從Roatan的海灣島(Bay Island)撤離。海灣島是今晨最可能遭颶風肆虐的目標。Natalie Grace在旅遊部落網(Travel Blog)上對此作出報導: 強烈的四級颶風促使Grupo Taca航空公司增派飛往內陸的航班,飛機頻繁地起降以全力轉移旅客。大約有1000人已經從以純淨珊瑚礁和潛水勝地著稱的宏都拉斯Roatan島撤離。另外1000人左右則從低窪的沿岸地區和小島轉移。 上一次登陸宏都拉斯且影響廣泛的颶風是1998年的米奇(Mitch)。作為一場5級颶風,米奇無情地吹襲了關拿加島(Guanaja)整整三天。奇蹟般的是島上只有10人死亡,不過島上狀況可謂慘不忍睹。所有樹木枝葉盡失,只留下光禿的樹幹,彷彿無聲靜立的圖騰。 離開關拿加島(Guanaja)後,米奇進襲內陸,使得超過七千人在暴發的山洪和泥石流中身亡。在那之前,宏都拉斯的內陸地區從來沒有遭受 過如此颶風。由於米奇如此深入襲擊宏都拉斯幾乎達一週時間,整個大地都浸在了水中。在人們的記憶中,此前從來沒有過颶風能夠深入到像首都特古西加爾巴 (Tegucigalpa)這樣的地方。 住在相對安全的山區小鎮的Katherine Marrow,在她的部落格「宏都拉斯生活」(Life in Honduras)中談到了菲利克斯: 「沒錯,一場颶風正衝向宏都拉斯……是的,我就住在那兒!好消息是它可能和我的小鎮,Siguatepeque擦肩而過, 因為這 里地處國家的中部群山之中,這裡大概是最安全的地方了。我們還想著可能會有點微風(!?),伴隨著暴雨,或是洪水氾濫的公路,山泥傾瀉之類的。但都沒有沿 岸那麼可怕。」 La gringa 在她La Gringa's Blogicito上的部落格說道,「我們現在終於把菲利克斯當回事了」。她告訴讀者:「相信我,每隔幾小時打開郵箱讀到超級災難性颶風的消息可真不好受——特別是對我這種從來沒有領受過其威力的人來說。」她最後又補充了一些安慰性的話:「如果電話沒打通也不要心急如焚,因為這時候每個人都在嘗試著和家人或者朋友聯繫。」 Sowers for Pastors的部落客Trish目前正和她的小組在執行任務。考慮到她們正身處宏都拉斯的群山之中,可能受制於不良的道路條件,並被泥石流所圍困,她說道: 我們最關注的是連接我們所在地和主要城市間的交通可能會被沖毀,或是被山崩,洪水破壞,橋樑也可能斷裂。假如這裡的交通設施被嚴重損毀的話,肯定會影響我們。 在她較早前的一篇文章裡,她回憶起自己於颶風米奇肆虐後待在Guanaja島上的經歷,並說道:「Guanaja島和上面的居民永遠都在我的心中」 直升機飛行員的作者Bob Barbanes,曾在海灣島居住過一陣子,並在那駕駛直升機,而後返回了美國。他詳述了米奇吹襲的經歷,並志願幫助善後: 「如果當地人民在暴風過後需要一名直升機飛行員的話,我很樂意效勞!」 順便說下,究竟是誰把這颶風命名為菲利克斯(Felix)?這單字在拉丁文中意思是「歡樂」!在打這個單詞的時候,我手指不由自主地想敲成「Feliz」(西班牙文:歡樂——譯者注) 我的宏都拉斯同胞們,請一定要確保安全和做好準備。希望風暴快過,人民平安。 原文作者:Aaron Ortiz 譯者:goodbobchen 校對:FoolFitz

秘魯:震出國家機會

  4 九月 2007

秘魯發生大地震後,有些部落客持續追究援助為何憑空消失,以及媒體報導為何充斥情緒性言辭,其他部落客則為,這場災難也讓民眾有機會反省自身與民選官員,藉以真正落實改革,避免憾事重演,Web-ad-ass的Gonzalo del Rosario認為,有些電視台根本是以情緒性報導為自己宣傳[ES]: 電視、廣播和所有主流媒體充斥南部民眾死訊的特別報導,我真不想成為其中一部分,稱他們為「傳播媒體」對他們真是太沉重,我認為這些媒體從不在意這些消息,如果媒體所在的首都利馬(Lima)內,未曾親身感受7.5級的地震,他們就永遠不關心這些訊息。如果看到有人真心關心此事當然很好,不過也有些投機份子只想吸引注意,當他們拍到的死者愈多,收視率就愈高。 也有些人對災難時刻所提供的協助不足感到罪惡,開始反省,Globalizado的Juan Arellano便提出尖銳問題[ES]: 實情是,無論是媒體、部落格與一般民眾都在說相同的事,別有用心的計畫當然會有負面影響,但我們除了空談,究竟做了什麼?我們是否刻意讓人拍照突顯自己有幫忙?聽起來很不錯嗎?各位是否仍在溫暖家中發表文章,而真正擔心的人卻痛苦猶如受災戶? José Chlimper最近在Correo Peru撰寫文章[ES],批評地方政府貪腐無能,他指出:「地震只是更突顯這項事實、更加悲慘、更容易讓媒體採訪」;Gran Combo Club則針對該文回應[ES],同意地震也是個機會。 回應:這些想法皆與向前看相關,我認為改革「全國民防部」(INDECI)並非必要,這些機構更重要的是仰仗著一群不斷精進、有能力的成員,但一切只有減少政治人物影響才能辦到,我不贊成創設「防災部」等新部門,我們要的不是更多無法運作的政府機關,而是整修既有單位。這是我的意見,或許在這充滿煽動言論的時刻,新建議更顯可貴。 Juan Arellano也延續這項思維,探討秘魯的機會與全民的角色[ES]: 無可否認,這場地震就像催化劑,揭露出國家重大問題。我們一直忽視長久存在的弊病,官員各依其自能力或利益去面對問題。身為讀者/旁觀者,應能看出其差異,可是我們能一起努力嗎? Gran Combo Club則提及政治人物對於災後援助消失的責任[ES]: 他們竊取援款,他們與Callao地區的駕駛或Victoria地區的政府達成協議(請見Kolumna Okupa[ES]),但那些缺乏遠見、造成公務機關積弱、盜取大筆援款的大人物,卻從未因此下台,就政治角度而言,這種現象並不令人意外,我國政治人物就是如此,特別擅長癱瘓公家單位,是總統賈西亞(Alan García)讓國家落得這般田地。2001年的Arequipa震災救援成果較佳,當時還留下部分有能力的單位處理災難,但賈西亞搞砸了一切,各地都曾發生援助苦等不至的情況,阿根廷洪水時如此,1970年秘魯Callejón de Huaylas地區震災亦如此,當援款已遭盜光,自然不可能到來,我們不能再這樣姑息靜默了。 本文英文版由Eduardo Avila譯自西班牙文。 原文作者:Juan Arellano 校對:nairobi

千里達與托巴哥:首都水患

  3 九月 2007

原文作者:Nicholas Laughlin 8月31日晚間至9月1日,六號熱帶性低氣壓行經大西洋與加勒比海南部,在格瑞那達、千里達與托巴哥等島嶼降下豪雨,造成水災、土崩、樹倒,部分建築物亦有損害,Francomenz在8月31日的一、二、三篇文章裡陸續更新當地情況。 「四指與一姆指」的作者Attillah Springer在Flickr上以tillahwillah為名張貼照片,9月1日早晨時,他身處於千里達與托巴哥首都西班牙港,拍攝許多市區積水數英寸的照片: (圖說)2007年9月1日,西班牙港市區內,千里達與托巴哥中央銀行外的聖文森街。 (圖說)2007年9月1日,西班牙港市區內,獨立廣場南側,Springer說這個廣場原名「海事廣場」,照水災情況看來,應該要恢復舊名比較貼切。 (圖說)2007年9月1日,西班牙港市區內,「小心,施工中」的標誌遭大水沖倒,Springer說,西班牙港究竟是施工中?還是退步中? 9月1日清晨,政府將天氣型態定為「熱帶暴雨」,隔天昇高為「颶風」,今年第二號颶風菲利克斯剛經過阿魯巴島、波內赫島與庫拉索島北部,現正朝貝里斯及宏都拉斯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