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Disaster 災害 來自 一月, 2010
海地:匯款比援助更快
由於海地電話線路逐漸修復,海外親人的匯款陸續抵達,幫助甚至國際援助都尚未前進的區域,在1月12日強震發生之前,海外匯款便至少占海地國民生產毛額(GNP)的三成。
全球之聲在海地:前進當地
海地南部於1月12日發生強震後,全球之聲組織編輯及作者小組,提供有關搜救、援助與重建工作詳細報導, 其中一項挑戰在於海地公民媒體規模相對較小,目前鮮少有海地人使用網路工具公開傳遞消息或表達己見,
加勒比海:準備好下一次地震了嗎?
許多鄰近海地的加勒比海國家的居民,都因1月12日七級地震的報導與影像而震驚。許多人加入救濟工作,有些人則認真的探究海地的歷史,以及加勒比海在長期重建工作中所該扮演的角色。
海地:「1+1=3」
日子變得「超超超」漫長,而這禮拜過的超超超快。地震讓1+1=3這則評論是 @olidups(Olivier Dupoux)在推特上總結許多海地人現在必定存在的感受,而發生在1月12日摧毀首都太子港與周圍地區的地震已經過了10天了。
沙烏地阿拉伯:表彰水災時捨身救人的巴基斯坦英雄
2009年11月底,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二大城吉達(Jeddah)遭逢嚴重的水患,民眾歸咎於公共設施貧乏與市政工地管理不善。許多人因水患喪生,但若沒有法曼阿里汗(Farman Ali Khan)這位巴基斯坦人的英勇行為,恐怕會有更多人失去生命。
海地:「我們都只有八天大」
讓全世界目光轉向海地的1月12日那場災難性地震已過了8天,死亡總數仍不確定,太子港與其他地區的援助工作持續進行。一場強烈的餘震在1月20日清晨驚醒了許多人,但僅有相對少數的新增災情。許多海地人很快就回去關心與生存相關的問題,而援助人員回去尋求社區急需的食物、用水與醫療。
日本:幫助海地太遲、太少
整座城市宛若戰場,房屋倒塌、橋樑斷裂,高架橋已破碎成好幾段,地面幾乎像液體翻攪,數千人死亡,數十萬人無家可歸,這座災區城市的居民如同戰爭難民,在瓦礫堆裡翻找親人的遺駭,卻徒勞無功。
南亞:2009年回顧(Part 2)
這是我們透過公民記者的觀點,回顧2009年南亞國家所發生的一些主要事件的第二部分。如果您先前錯過了第一部分,連結在此。
海地:網路地圖記錄災害及援助
以下介紹幾個人道援助團體所使用的地圖,幫助傳遞海地震災區域的最新消息,大地震發生至今將近一星期,大規模餘震頻傳,地圖和衛星影像成為極為可靠的資訊。
海地:首都以外的情況
大部份對於震災之後毀滅情況的報導,一直聚焦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與其附近。然而其他許多鄰近震央的區域也受到影響,部落客便快速指出這點...
海地:震災後的公民影片
加勒比海國家海地於1月12日發生芮氏規模7.0強震後,處境相當危急,當地民眾亦無私互助,例如徒手在瓦礫堆中救出生還者、提供臨時庇護所、給予醫療援助,或是藉由部落格、Twitter、手機簡訊及影片傳遞外界亟欲瞭解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