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 2006

報導 關於 Economics & Business 來自 十二月, 2006

古巴: 美國新國會與對古巴政策

  30 十二月 2006

原文:Bloggers on the New US Congress and the US policy on Cuba 作者:Carlos Gradaille 譯者:Leonard 校對:scchiang 美國上個月期中選舉結果出爐,讓民主黨重掌國會多數,這項改變會影響美國對古巴政策的未來,但部落圈裡卻未多所討論,部分民主黨及共和黨議員均支持解除對古巴的運輸及旅遊禁令,前加勒比海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桑德斯(Ronald Sanders)撰文,刊登於美國記者金成(David Kinchen)的部落格上: …美國對古巴政策短期內若要出現大幅轉變,仍與民主共和兩黨在國內選舉的結果緊密相關,反卡斯楚及古巴裔美國人團體影響力仍大,也依然大力遊說。 不過無論是美國政治人物、國際社會及卡勒比海國家,都希望美國與古巴回歸正常化。 古巴一部落格Por la izquierda[ES]於11月24日貼出一篇文章,明確談到美國期中選舉結果,以及如果美國對古政策會有改變,可能會有哪些[ES]: 我已讀過數篇文章,有關於美國民主占國會多數後,對古巴政策的可能轉變,聽起來還不錯,我也每天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振作,別讓佛羅里達州南部少數人影響他們的外交政策。 古巴裔美國邁阿密記者阿瑪戈(Armando Armengol)在部落格Cuaderno de Cuba[ES]中,自12月21日起陸續張貼許多新鮮的觀點,他引述古巴國會議長的談話,認為美國對古巴政策是個優先次序問題[ES]: …古巴國會議長阿拉工(Ricardo Alarcón)談到美國對古巴政策時,認為未來改變機會不太樂觀,因為還有伊拉克戰爭問題在前,只要阿拉伯國家情勢持續惡化,卡斯楚之弟勞爾(Raúl Castro)持續準備接班,華府對古巴策略就不會有太大變化。 阿瑪戈也分析美國兩大黨可能採取的策略,也認為國會新生態和過去相比不一定較有利: 就選舉考量而言,民主黨可能即將進入地雷區,不僅無法突顯共和黨政府無力制定政策帶動古巴轉型民主,最後還可能得背負敗責,眼前態度看似對民主黨有利,但他們除了繼續擔任在野黨,未來也得為立法錯誤負責。 另一篇文章中,阿瑪戈更深入探討阿拉工的言論[ES],並思索阿拉工和勞爾對美態度為何反差如此大: (阿拉工對美國的負面和悲觀)態度與勞爾似乎反差很大,勞爾已兩度表達願意與美國對話。

阿拉伯:亞運、民主與模特兒

  4 十二月 2006

原文: Arabisc: Asian Games, Democracy and Models 作者: Amira Al Hussaini 譯者: Leonard 卡達杜哈亞運開幕式裡為何沒有未將阿拉伯遺產放入表演內容?民主與模特兒之間關係是什麼?埃及部落客又為何要求讀者看奧斯卡得獎電影《晚安,祝你好運》? 以下是北非與中東部落格本週所提出的部分疑問。 巴林的部落客Haitham Sabbah似乎對亞運開幕式不甚滿意,他質疑為何卡達政府未將任何阿拉伯代表置入演出中: 「卡達杜哈亞運開幕式的演出非常美麗,但阿拉伯人在哪裡?我們在表演中見到大船與海洋,我相信無論在每一個波斯灣國家的體育競賽 開幕式中,這兩項都是必要的元素,我們也看到壯麗的民俗傳說表演,但卻只呈現了東南亞文明而已,卡達似乎將阿拉伯從地圖上的亞洲裡抹去,我想問的是:阿拉 伯人在這些表演裡的位置在哪裡?阿拉伯文明、遺緒、藝術在哪裡?約旦、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國的文明在哪裡?為何主辦單位忽視阿拉伯人與文明?還是 亞洲只限於東亞國度?就算遺忘阿拉伯,那麼波斯呢?為什麼連波斯都被遺忘?」 埃及的3rby則寫到民主對人民社經水準與外貌的衝擊: 「我讀到父親在Al Quds Al Arabi發表的文章,內容其實並不吸引我,不過讓我開始思索國內人民社經情況與政治情況的關係,我從前認為國家若走向民主,社經情況就會改善,並以此做 為我國貧困的原因,父親的文章裡提到本地與義大利物價的差距,我也想起他說過從前定居開羅之前,曾在義大利遇到一些外貌很糟糕的人,如今卻和一般人無異, …我開始思索人們的外貌,為什麼在Zamaleck與Maadi的女子長相很美麗,來自鄉村的女子卻長相醜陋?為什麼埃及民謠歌手 Shaaban Abdulraheem如此肥胖,而流行歌手Amr Diab卻曲線窈窕?撇開基因與運動因素不談,我認為原因在於埃及傳統麵包與豆類飲食把人們的胃撐大,但精食就沒有這種影響,光是看人的外貌,就能分辨他 們是住在Nasr城內的大廈頂樓還是地下室,所以我國人民的身材毫無吸引力,而義大利人卻個個都像模特兒。」 埃及另一名部落客Mohammed Hisham則鼓勵讀者去看電影《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他認為這部片反映出了國內現況: 「電影名稱叫《晚安,祝你好運》,如果你錯過了開羅電影節,不妨在網路上找找,如果不知道怎麼找,跟你的朋友借盜版來看,相信我,這不犯法!如果你不願意,就去Atabah城巷子裡買國外來的水貨,如果你還是看不到這部電影,乾脆買張機票到美國去看。用任何手 段都行,但拜託各位一定要看這部片,看的時候請各位遺忘故事背景是在一九五零年代,當時美國參議員麥卡錫指控人人都是共產黨人,最後發現只是美國人自己嚇 自己。除了遺忘故事背景之外,也把那些美國名字換成埃及名字,各位就會發現這部片是在講埃及的現勢。」 科威特的Zaydoun則不滿工人未在主要幹道漆上白線,讓駕駛上無法分辨車道,不過他也認為有無白線差別不大,反正國內駕駛根本不遵守交通規則。 「馬格里布高速公路兩個多月前就重新舖設完成,但南向第一至第四節路段的路面白線至今都還沒劃上,可見工程負責單位其實也很明白,若科威特居民與駕駛不遵守交通規則,總以為馬路是自家開的私家路,有沒有白線都一樣,根本沒有人懂得如何開車。」 本篇文章最後收錄沙烏地阿拉伯部落格Sara Mattar說法,她是到距沙國僅25公里的島國巴林求學,她有一篇文章至今已吸引83篇回應,Sara在文中細數在巴林的經驗,以及巴林人的單純。 沙烏地阿拉伯強制所有女性穿戴斗蓬,在「相對自由」的巴林,Sara以為她可以從斗蓬解放。 「我進大學時便沒有穿著黑色斗蓬,習慣改穿各種顏色的上衣與褲子,我很少跟人們談論這件事,各位若對巴林大學不甚瞭解,我要先澄 清該校九成女孩都穿著黑色斗蓬與面紗罩住頭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衣著,不過法律規定人們應知所分寸,我原先決定不穿斗蓬,後來兩年還是決定穿回,因為我希 望看起來和其他同學一樣,如此就不會看來與他人不同。」 雖然Sara住家只與巴林相距45分鍾車程,她認為巴林人與沙烏地阿拉伯人相當不同。...

阿富汗:近期發展

  2 十二月 2006

原文: Afghan Whispers: Marshall Plan, Drought and Herat 作者: Hamid Tehrani 譯者: Leonard 馬歇爾計畫在哪裡? Sanjar解釋為何阿富汗的馬歇爾計畫未能實踐,他寫道: 卡札政府成立之後,有些人建議實行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馬歇爾計畫,之後全球各國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進行阿富汗重建,實際也已有數百萬美元花費在全國各地,但這並非馬歇爾計畫。 Sanjar試圖尋找解答,他認為美國與聯合國必須確保流入阿富汗的援助用途透明。 旱災 Safrang論及阿富汗面臨旱災,該國不到十年間二度出現旱災,樂施會發出警訊,指高達250萬民眾長期糧食不足,Safrang也強調國際關注十分重要,因為阿富汗政府無力處理這項難題。 赫拉特 Demilitarized說自卡札政府成立以來,如果人們想要在阿富汗尋找地區發展典範,首選肯定是赫拉特,至少從外界看來,赫拉特是座公民社會繁榮興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