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 2007

報導 關於 Environment 環境 來自 九月, 2007

俄羅斯:可再生能源會議

  29 九月 2007

Web2.0終於降臨巴爾幹地區,入口網站SeminarskiRad.com基於分享原則,並設計免費課程供塞爾維亞學生學習,近來快速竄紅,幾天前,該網站在Blogger平台上建立部落格副刊(塞爾維亞文,SRP),報導與塞爾維亞年輕人相關的話題。 首篇文章[SRP]由共同創辦人Milos Stefanovic(代號Kiskovic)撰寫,報導最近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辦的可再生能源會議,這場會議希望教育年輕科學家落實環保,以下是該文的翻譯: …可再生能源是地球的未來,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應做領頭羊,教育年輕的發明家,「歐洲可再生能源教育網 絡(EURONETERS)」於9月3日至7日在莫斯科集會,…來自馬其頓、立陶宛、希臘、塞爾維亞、白俄羅斯及俄羅斯的教授群集於「全俄農業電氣化 研究院」開會,太陽能任務小組會議結束後,接著便是教育網絡執行委員會的會議,來自歐洲各國立大學的教授自願熱心參與,不僅關注未來發展,也建立共同學習 教程,包括印行新手冊、成立線上實驗室、投資實驗室器材等,期望學生在進行創新計畫與機會時,整合研究與可再生能源應用。 今日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力、水力、太陽能、生質燃料與地熱能,1990年至2003年間,可再生能源佔德國全國供電比例由不 到3%增至近9%,同期德國電力消耗增加淨額為5%,發電過程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則減少約13%。根據英國的「可再生能源責任法」,合格的電力供應商必 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供電比重;「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亦將推廣永續及可再生能源列為優先目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再生能源與農業電氣化單位在莫斯科的主席是Dmitry Strebkov教授,他也主持EURONETERS太陽能小組的會議,會議中發表數篇報告及教學法,科學家圍坐在圓桌旁交換經驗,對話一直持續到學生研 究展示間。Igor Tyukhov教授研究太陽移動對太陽能板影響的教學法,他也向與會者講解教學法內容及參與者;主辦單位也讓與會人士前往參觀製造太陽能板的實驗室,這些 面板之後組合為太陽能集中器,便可提高電力產量,這個裝罝最高可生產100萬瓦特的電力。 EURONETERS執行委員會會議則由組織主席Spyros Kyritsis教授主持,科學家們同意經少部分修改後,繼續實行原有計畫,他們也以掌聲恭喜成員達成多項成就,包括新完成的數件教學工具、Kiril Popovski及同僚完成的地熱能專書、Strebkov與Tverjanovich完成的太陽能集中器專書、Arbusov與Evdokimov撰寫 有關太陽能光伏(photovoltaics)的著作、Axaopoulos與同僚對太陽能熱轉換的著作等,Vytautas Adomavicius強調氫能對未來的汽車產業發展十分重要,Viktor Bashtovoy教授則表示,只要擁有適當科技,生質能便可有效供應暖氣及發電使用。 Petros Axaopoulos展示太陽能教育軟體,以提升有關可再生能源的教學品質。 Milorad Bojic提及讓學生進行線上實驗的可能性,透過網路讓各研究機構分享實驗過程與成果,學生便不需長途跋涉至其他地區展示研究結果。 這些教學素材廣泛使用在義大利與瑞典多所大學,位於哥斯大黎加聖荷西的聯合國和平大學亦採用相同素材,因為學生相當滿意這些教學法,故執行委員會鼓勵增加更多教學活動。 原文作者:Ljubisa Bojic 校對:Justin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26 九月 2007

編按:此篇文章為作者Juliana Rotich於9/24,前往聯合國紐約總部,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時,使用twitter所作的實況報導。當時所用的twitter頻道請見此,亦可參閱聯合國現場報導。 專題會議(一):適應--從脆弱轉為具備復原力 引言人:聯合國副祕書長米吉洛博士(Asha-Rose migiro) 主持人:丹麥(Denmark)首相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 主持人:巴貝多(Barbados)首相亞瑟(Owen Arthur) 各國總統及首相於會議期間分別向大會致詞,談論各自國內情況。荷蘭、模里西斯(Mauritius)等領袖暢述氣候變遷之適應措施,其他領 袖則論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各國領袖多半已認知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威脅,惟獨捷克(the Czech Republic) 以氣候變遷未獲科學共識為由,質疑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報告有失平衡,並呼籲聯合國應設立調查小組,研究該報告結論是否確切。捷克總統認為全球 暖化不是危機,不過稍後他戲謔表示,大家應該節省能源,好讓會議室降溫,語畢引來全場掌聲,也化解了會議僵局。 非洲各國代表在會中均提出實例,說明氣候變遷在非洲各國所造成之影響。迦納(Ghana)總統以下的談話反映了非洲各國領袖對現況看法: 對非洲及其他窮困發展中國家而言,氣候變遷已嚴重威脅日常一切所需。人類不當剝削環境、工業國家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這些都是氣候變遷原因,而迦納等國已逐漸感受其危害。降雨異常、旱災、沙漠化、洪災等天災不但直接衝擊人類安危,也影響農作物、糧食及飲水安全等問題。 以下為各國如何適應氣候變遷之實例。荷蘭首相表示,該國與惡劣環境之對抗其來已久,荷蘭成功發展多項創新解決方案, 例如築堤及建造水上浮屋等先進水資源管理系統,另外會中還提到其他適應氣候變遷的實例,如造林、使用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模里西斯及馬達加斯加兩國代表更提到運用生質能源。除了荷蘭,島嶼國家在環境變遷下也十分脆弱,巴貝多首相在會末發言中表示,環境變遷關係著島國生存。 註: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於年初發表報告書,內容表示氣候變遷對非洲影響格外顯著。 專題會議(二):適應 引言人:聯合國副祕書長米吉洛博士(Asha-Rose migiro) 主持人: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Jan Peter Balkenende)、孟加拉臨時政府首長艾哈爾德( Fakhruddin Ahmed) 原文作者:Jualian...

非洲民眾的環保意識

  24 九月 2007

人們可能既是「Top Gear」節目忠實觀眾,又熱愛酷炫跑車,也愛護環境嗎?今年10月12日預計會有什麼部落格活動?捐獻至非洲的電腦流向哪裡?本週數名非洲部落客試圖回答這些不常見的問題。 以上圖片來自南非的Greencars.za.net網站,Carl Nienaber自稱為「車狂」,時常利用自己的部落格,關注對環境衝擊最小的車種,他在自我介紹頁面上有詳盡說明,也包括他的觀察: 南非關注車壇動態的媒體仍不脫「以石油為本」的思維,認為速度和性能才是汽車最重要的元素,當提到對環保有益的汽車科技時,都隱 含著排拒的態度,要不然就只強調新科技能為消費者省下多少錢,在他們眼中,環保科技等於剝奪汽車的樂趣,以燃油效能為例,這些媒體注重的並非環保功能,而 著眼於節省成本。 Carl Nienaber還有一篇文章提到南非將於2008年9月舉行太陽能車挑戰賽,令他引頸盼望,並認為此事「將能提升南非社會對替代能源的意識」。 「網路成癮者團體」部落格提醒人們,今年10月12日是「部落格環境行動日」,各位可點擊以下圖片參與活動;全球之聲也期望看到各位當天發表相關文章,故歡迎在回應區留言,我們會在10月12日拜訪各位的部落格,並收集各位當天或任何時刻與環境有關的發言。 「都市幼苗」(Urban Sprout)部落格裡,有篇文章提及「反對核能聯盟」(CANE),請各位一定要瀏覽回應區;其中討論到卵石床反應爐(pebble bed reactors)的安全性,文章中亦指出該聯盟的目標與聲明: 我們必須反對國會獨斷地為全體人民決定核能未來,大家應該聽聽一般民眾的意見,也應尊重我們的憲法人權,尤其是確保環境無核子污染的權力,不容侵犯。 肯亞環境新聞部落格全面檢視當地的科技廢棄物污染問題,認為這是個定時炸彈,而且將會每況愈下,尤其「肯亞正瀕臨資訊科技革命邊緣,手機用戶此刻更超過700萬」,Phil描述目前正急遽惡化的情形: 肯亞國內局勢已屆危機邊緣,首都奈洛比(Nairobi)Eastlands地區的Dandora掩埋場裡,滿是各種廢棄的電子 產品,包括電視機、電腦、冰箱、手機、電池等,都含有劇毒物質,由於這些垃圾產生鉛、鎘、汞等毒素,使周遭居民都面臨罹患癌症、呼吸道疾病與皮膚病等風 險。除了肯亞民眾棄置的垃圾之外,其他開發中國家每個月還以「捐獻」為名義,將數百個裝滿電子產品廢棄物的貨櫃送至肯亞。 Phil也提供超連結,讓讀者能找到更多相關資訊,以及如何能協助解決問題。 「Basawad狩獵記事」部落格的Omar張貼數個短篇節錄與超連結,注意北極熊的悲慘遭遇,他在文末表示: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仰賴生存的環境過活,我們人類理應負責照顧環境與棲地,但我們卻以各種方式不斷摧毀它,直至危險一途。 原文作者:Juliana Rotich 校對:FoolFitz

中國&迦納:環保與經濟

  12 九月 2007

全球化浪潮下,許多國家均面臨兼顧環保與經濟成長的難題,以下兩篇文章,「酸甜滋味」與「以法國為師」,將分別敘述迦納及中國面臨的情況。 中國打算興建一座產能達400百萬瓦特的水力發電廠水壩,迦納則承諾供應中國可可原料,Carbon Copy部落格的Rory Williams指出,此經濟合作將造成大規模森林濫伐,直批經濟合作背後的負面效應。 …迦納原本的森林覆蓋率達到36%,但至2000年時,覆蓋率已縮減至10%,都市擴張、木材出口、國內燃料需求都是造成森林面積縮減的原因,國內每年造林1萬公頃,但森林消失面積卻是造林的5倍,遠不及永續發展的目標。 劉江強(譯名)在China Dialogue部落格發表「以法國為師」一文,提及綠色國內生產毛額(Green GDP),該概念係指用以衡量各國扣除自然損失後的經濟成長指標;馬軍(譯名)在China Dialogue的文章還有更多綠色GDP資訊,並解釋為何中國需採納此概念。劉江強舉例明確表示,中國必須向法國的環保法規看齊,依循該國模式解決複雜的環境問題。 法國環保法規的優點在於其他法律不可與其牴觸,參照之下,中國環境保護法龐雜且毫無實質用處,違反規定的企業或當地政府不需面對罰則,造成惡性循環不斷。若能將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精神納入中國憲法,環保法規的法理地位及權力象徵將可大大提升。 最後,China Dialogue還有一篇關於印度第三自由運動的文章,John Elkington在該文描繪經濟力量可如何嘉惠窮人和促進環保,他還提出印度可加入中國行列,成為「永續發展軸心國」一員。 原文作者:Juliana Rotich 校對:Leonard

伊朗:部落客抗議環境災害

  8 九月 2007

多名環保人士與部落客參加8月27日的抗議活動,抨擊政府漠視危機與違憲,造成伊朗Bakhtegan湖逾2000隻紅鶴死亡,伊朗關注環保議題的部落客記錄這場生態災難,並提供有關抗爭行動的細節。 給我個理由 記者兼部落客Mojgan Jamshidi主持[Fa]「環境監督者」部落格,她邀請所有關心伊朗環境的朋友一同加入抗議,拒絕讓政府以修築道路或水壩為名毀壞天然資源,她拿出伊朗憲法內有關保護環境的條文並指出: 我們要質問政府,究竟是誰該負責落實憲法第45條及第50條?當不符合永續發展的建設阻斷Bakhtegan湖與Urmieh湖水源,造成2000隻紅鶴在短時間內斃命,政府有沒有善盡責任?我們要質問國會議員,過去30年他們可曾為自然資源毀壞進行任何一次調查? Mojgan Jamshidi亦批評司法體系怠惰,未懲處任何摧毀自然公園與資源的兇手。 「綠色部落格」表示[Fa],部落客與環保人士於8月27日為超過2000隻紅鶴死亡而哀悼,「綠色部落格」也製作數張貼紙供部落客使用以表達支持遊行之意,所有貼紙上都有紅鶴圖片與遊行的時間地點。 「山林觀察」則張貼遊行現場照片,他說[Fa]自己曾與政府環境部副部長納賈費(Dlavar Najafi)談過,納賈費強調總統與最高領導人都重視環境,但他不懂,為何政府高層都口口聲聲說自己關心環境,卻還容許破壞自然環境情況發生。 有些居住於外國的伊朗部落客也認為此事重要,並撰寫相關部落格文章,「人性精神」聯結至數張照片並認為: 民間環保團體成員在伊朗環境部前抗議,不滿現任政府的環境政策,多數人為國家山林與自然資源未受妥善照顧,卻遭任意摧毀而忿忿不平。 原文作者:Hamid Tehrani 校對:nairobi

千里達與托巴哥:首都水患

  3 九月 2007

原文作者:Nicholas Laughlin 8月31日晚間至9月1日,六號熱帶性低氣壓行經大西洋與加勒比海南部,在格瑞那達、千里達與托巴哥等島嶼降下豪雨,造成水災、土崩、樹倒,部分建築物亦有損害,Francomenz在8月31日的一、二、三篇文章裡陸續更新當地情況。 「四指與一姆指」的作者Attillah Springer在Flickr上以tillahwillah為名張貼照片,9月1日早晨時,他身處於千里達與托巴哥首都西班牙港,拍攝許多市區積水數英寸的照片: (圖說)2007年9月1日,西班牙港市區內,千里達與托巴哥中央銀行外的聖文森街。 (圖說)2007年9月1日,西班牙港市區內,獨立廣場南側,Springer說這個廣場原名「海事廣場」,照水災情況看來,應該要恢復舊名比較貼切。 (圖說)2007年9月1日,西班牙港市區內,「小心,施工中」的標誌遭大水沖倒,Springer說,西班牙港究竟是施工中?還是退步中? 9月1日清晨,政府將天氣型態定為「熱帶暴雨」,隔天昇高為「颶風」,今年第二號颶風菲利克斯剛經過阿魯巴島、波內赫島與庫拉索島北部,現正朝貝里斯及宏都拉斯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