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來自 十二月, 2006
曼谷爆炸案
原文:Bombs in Bangkok作者:Preetam Rai翻譯:Portnoy 對迎接新年來說,曼谷的一連串爆炸案並不算一個好的開始。市中心的炸彈使得兩個人罹難,多人受傷。 lost boy取得了其中一個爆炸現場的照片 今天晚上6點45,距離我住的公寓,也就是曼谷的勝利紀念碑附近約三百公尺處,有炸彈爆炸,使得一人喪命,四個人受傷。這起意外發生在世紀第一商場(Center One Mall)隔壁的公車站。我大約在7點半左右到達,現場瀰漫著驚恐與不知所措。約400公尺平方的區域已經被封鎖,那裡有許多軍人、警察、以及法院檢驗專家,當然還有圍觀群眾。 曼谷的人們正試著想出到底是誰在幕後主導這幾起攻擊。幾乎在每次恐怖事件發生的下一刻,泰國南部的伊斯蘭叛亂份子就會被認為是主謀,但這次有部份官方人士宣稱流放在外的前總理塔克辛的支持者或是目前政府的反對者才是幕後黑手。Lost Boy認為: 我想所有人都在猜「是誰幹的」吧,在這種時刻,各種猜測紛紛出爐,像是南方的叛亂份子,目前政局的操弄者,或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集團都有可能。但不論是誰做的,他們一定是高度組織化的團體;而這都只是猜測。今年在南方曾經發生過同步爆炸案(十月23日Yala的幾間銀行),但是暴力從來未曾遷徙到曼谷。 Mai mei arai表示: 有人宣稱這是塔克辛支持者的傑作,而非南部叛亂份子,我個人認為不太可信。 其中一個迴響這麼說「哇,好吧,這總是要發生的,只是早晚的問題,真的。南方永遠不會平靜」。曼谷一直以來都遠離南方發生的暴力…直到現在。 Mike在MetroBlogging Bangkok的一篇相關文章後回應說: 我認為這代表獨裁政府即將垮台。伴隨著令人難堪的股市重擊,以及現在,曼谷最嚴重的恐怖攻擊,他們還有什麼執政的合法性。這些事情都在他們執政之後發生,而且事前也都有警告。他們不懂如何管理國家,而且也不保護這個國家。 另一則迴響則反映了大多數喜愛曼谷的觀光客以及外國居留者的心聲: 我感到難以置信的驚訝,以及難過,因為想到這樣的紛爭與仇恨竟然在亞洲最美的城市底下醞釀。我希望一切都能否極泰來;泰國人不應該遭受這些噩耗。 Bangkok Pundit與Gnarlykitty徹夜持續在部落格上報導爆炸的消息。
伊朗: 部落客看海珊之死
原文: The Iranian Blogestan on Saddam Hussein's death作者: Hamid Tehrani譯者: Leonard校對: PipperL 部分伊朗部落客討論到伊拉克前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之死,也回想起兩伊戰爭。 Alpar認為2006年對獨裁者而言運氣不佳,他說週一新聞標題可能是:「新年伊始 少了四個獨裁者」,Alpar也寫道伊朗人民將慶賀海珊之死,不過伊朗政府可能很快就會忘記,也提醒讀者有關兩伊戰爭受難者、難民及其他[Fa],他也提出以下問題:海珊之死會讓我們的獨裁者得到教訓嗎?伊拉克民眾究竟如何看待此事?海珊可曾想過他會以如此屈辱方式死去? Haji Washington刊出一篇文章題為「怪獸之死」,他觀察到在美國電視頻道畫面裡,海珊都與阿拉伯領袖一同入鏡,但美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於兩伊戰爭期間訪問伊拉克,也曾與海珊並肩,但電視台卻未播放這段畫面[Fa] 。 Shabnameh表示海珊一直都想成為英雄,而且死得像是英雄一般。但其實海珊未來將列屬於歷史的陰暗面,而且Shabnameh認為殺掉獨裁者並未解決問題,獨裁者會死,但獨裁制度仍在,他希望或許部分曾受海珊壓迫者今天能感到快樂[Fa]。 Mattati說「今天有個等同於撒旦的人死了,這個人曾殺害我們數名親友」,他不禁想問獨裁者們會藉此得到教訓嗎?[Fa] Rozmaregiha說海珊已死,我們也應該將過去卅年獨裁遺留下來的事物一併掩埋,他認為:「現在該由伊拉克人民動筆寫下歷史新頁」[Fa]。
孟加拉:大屠殺記憶與勝戰日慶祝
原文:Bangladesh: Remembering genocide and celebrating victory day作者:Rezwan翻譯:Leonard校對:Portnoy 每個國家都有其特別的日子,例如孟加拉的12月16日,Drishtipat還記得35年前的這天,孟加拉正式獨立,《時代》雜誌在1971年12月20日稱之為「孟加拉浴血誕生」。 若各位有些人不清楚當時背景,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部落格名)的部落客Mash講述了孟加拉解放戰爭史,以及巴基斯坦軍隊對當地造成的創傷: 「孟加拉在1971年仍稱為東巴基斯坦,這是英國在1947年所遺留下來的畸形產物,當時的南亞大陸上有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同屬巴基斯坦領土,兩地之間則有廣大印度領土隔開,巴基斯坦兩地語言及文化皆相異,國內雖然以東巴基斯坦人口較多,但在經濟與政治上卻受西巴基斯坦人剝削與壓迫,東巴斯坦人若是說出孟加拉語、信仰印度教或從伊斯蘭教改信印度教,都會遭政府懲處,『巴基斯坦』(Pakistan)一詞直譯為『純淨之地』,他們無法對孟加拉人容忍或寬容,因為孟加拉人不是『純淨的』穆斯林。 … 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軍隊發動『探照燈任務』(Operation Searchlight),要消滅東巴基斯坦的人民聯盟及其支持者,目標要『粉碎』孟加拉人的意志。」 巴基斯坦軍隊當時在孟加拉屠殺300萬人、強暴40000女子、焚毀數百村莊、虐殺知識份子,也是全球史上極嚴重的一場屠殺。 巴基斯坦總統亞赫亞汗(Yahya Khan)曾說:「殺掉300萬人,其他人就會自動互相殘殺滅亡。」 然而美國政府卻支持巴基斯坦政府作為,1971年4月6日,美國駐達卡外交官布拉德(Archer Blood)發出知名的「布拉德電訊」,由29名美國官員聯名反對美方對巴基斯坦政策態度,由於布拉德對尼克森(Richard Nixon)與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有異議,美國旋即召回布拉德,但數百萬孟加拉人至今仍將他視為英雄。 數百萬孟加拉人在暴力威脅下逃往鄰國印度,美國支持和平的民眾也不同於政府姿態,創設「美國支持孟加拉論壇」,並於1971年11月20日在紐約聖喬治教堂舉辦吟詩會,出席詩人包括金斯堡(Allen Ginsberg)、歐洛斯基(Peter Orlovski)、桑德斯(Ed Sanders)等人,金斯堡朗讀知名詩作<九月,傑斯洛路上>,詩中描述難民生活之苦。...
伊朗: 學生抗議、地方選舉、美伊對話
原文: Student Protest, Election and USA-Iran Talks 作者: Hamid Tehrani 譯者: Leonard 根據主流媒體與部落客的報導,數千名伊朗學生12月6日於伊朗各地大學發動示威遊行,主要口號是「大學還活著」,從去年起,大學生與學者常面臨許多難題,部分學運人士被迫離開學校、學生會遭強制關閉,許多學者也遭解聘或強迫退休,有些人稱政府新政策為二次文化大革命,部落客詳細記錄這起活動,並將示威照片公布在世人面前。 大學還活著 Arash認為12月6日對伊朗歷史是重要的一天,他指出: 今天是伊朗學生日,紀念三十多年前遭國王殺害的三名學生,過去十年來,學生都在這一場表達對改革的熱情與對國家的憤怒,自從總統阿曼尼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上台,實施多項民粹主義政策,使今年學生有了更多不滿與反抗的目標。 知名攝影部落客Kosoof的部落格常遭政府滲透騷擾,他提到安全人員無法阻擋學生進入大學,他已刊出有關本次活動的照片。 15 azar報導示威遊行不同時刻的現象[Fa],他也表示安全人員無法阻擋學生進入德黑蘭大學,也指稱馬尚德、馬贊達蘭等城市亦出現數百名抗議學生,主要口號是「大學還活著」,學生也高呼其他口號,例如「獨裁者下台」、「釋放政治犯」、「女性自由即人性自由」等,學生表達支持國內女性與勞工運動。 Chapno解釋學生運動的部分目標[Fa],他表示: 學生運動是國內現有最活躍的組織活動,背後已有50年的歷史,絕不會成為政治遊戲的俘虜,…對抗貧窮、爭取自由、正義與平等一直都是學運核心價值。 部分部落客報導活動內容,其他則試圖分析運動對未來[1]的衝擊,改革派希望透過此次選舉重掌執政權。 部落客與改革派候選人對話 Alpar表示,約130名部落客在地方市鎮議會選舉前,與改革派候選人會面。 Jomhour前往伊朗南部參與會議,他認為此次活動具正面意義,讓社會聽見部落客的聲音[Fa]。 Hanif說部落客對候選人提出要求,候選人則學著了解部落客手中所擁有的媒體,他還表示我們能夠集合150名部落客,代表著對未來的潛力無窮 [Fa]。 美伊對話 部落客不只關心伊朗國內事務,也討論未來美伊對話的可能性,美國伊拉克研究小組後來發表報告,建議美國政府應直接與伊朗和敘利亞對話,不過早在報告公布之前,伊朗部落客便已論及這個主題,但意見依然分歧。...
阿拉伯:亞運、民主與模特兒
原文: Arabisc: Asian Games, Democracy and Models 作者: Amira Al Hussaini 譯者: Leonard 卡達杜哈亞運開幕式裡為何沒有未將阿拉伯遺產放入表演內容?民主與模特兒之間關係是什麼?埃及部落客又為何要求讀者看奧斯卡得獎電影《晚安,祝你好運》? 以下是北非與中東部落格本週所提出的部分疑問。 巴林的部落客Haitham Sabbah似乎對亞運開幕式不甚滿意,他質疑為何卡達政府未將任何阿拉伯代表置入演出中: 「卡達杜哈亞運開幕式的演出非常美麗,但阿拉伯人在哪裡?我們在表演中見到大船與海洋,我相信無論在每一個波斯灣國家的體育競賽 開幕式中,這兩項都是必要的元素,我們也看到壯麗的民俗傳說表演,但卻只呈現了東南亞文明而已,卡達似乎將阿拉伯從地圖上的亞洲裡抹去,我想問的是:阿拉 伯人在這些表演裡的位置在哪裡?阿拉伯文明、遺緒、藝術在哪裡?約旦、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國的文明在哪裡?為何主辦單位忽視阿拉伯人與文明?還是 亞洲只限於東亞國度?就算遺忘阿拉伯,那麼波斯呢?為什麼連波斯都被遺忘?」 埃及的3rby則寫到民主對人民社經水準與外貌的衝擊: 「我讀到父親在Al Quds Al Arabi發表的文章,內容其實並不吸引我,不過讓我開始思索國內人民社經情況與政治情況的關係,我從前認為國家若走向民主,社經情況就會改善,並以此做 為我國貧困的原因,父親的文章裡提到本地與義大利物價的差距,我也想起他說過從前定居開羅之前,曾在義大利遇到一些外貌很糟糕的人,如今卻和一般人無異, …我開始思索人們的外貌,為什麼在Zamaleck與Maadi的女子長相很美麗,來自鄉村的女子卻長相醜陋?為什麼埃及民謠歌手 Shaaban Abdulraheem如此肥胖,而流行歌手Amr...
阿富汗:近期發展
原文: Afghan Whispers: Marshall Plan, Drought and Herat 作者: Hamid Tehrani 譯者: Leonard 馬歇爾計畫在哪裡? Sanjar解釋為何阿富汗的馬歇爾計畫未能實踐,他寫道: 卡札政府成立之後,有些人建議實行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馬歇爾計畫,之後全球各國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進行阿富汗重建,實際也已有數百萬美元花費在全國各地,但這並非馬歇爾計畫。 Sanjar試圖尋找解答,他認為美國與聯合國必須確保流入阿富汗的援助用途透明。 旱災 Safrang論及阿富汗面臨旱災,該國不到十年間二度出現旱災,樂施會發出警訊,指高達250萬民眾長期糧食不足,Safrang也強調國際關注十分重要,因為阿富汗政府無力處理這項難題。 赫拉特 Demilitarized說自卡札政府成立以來,如果人們想要在阿富汗尋找地區發展典範,首選肯定是赫拉特,至少從外界看來,赫拉特是座公民社會繁榮興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