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月, 2007

報導 關於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來自 六月, 2007

巴西: 國家網路政策辯論新一回合

  30 六月 2007

在巴西,能讓大眾達成共識的議題本來就不多。不過當有人想要干預網路自由時,更會有許多人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政治立場,這也是本週Eduardo Azeredo(最近企圖透過陰謀控制巴西網路使用者的國會議員)所遭遇的情況。憲法與司法委員會延後審定他想促成的網路犯罪法案,而來自部落圈的影響力是造成這個結果的重要原因。 Se tinham como objetivo atenuar a polêmica causada pela primeira versão do projeto de lei sobre crimes virtuais, as alterações anunciadas pelo senador Eduardo Azeredo (PSDB-MG), relator do...

(短訊)日本:媒體與政府的距離拿捏

  29 六月 2007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密友古森重隆(Komori Shigetaka)最近出任新職,擔任日本放送協會(NHK)經營委員會委員長,引發政府是否干預公營媒體運作的爭議,部落客Meipong提出這項議題、分析部落圈與主流媒體的看法,並分享她個人的觀點。 作者:Hanako Tokita

伊朗:第二次文革?

  26 六月 2007

在伊朗,各區域的大學正經歷一股安全部隊的鎮壓潮。凡是六到八人的基進團體,學生聯盟的成員,或是獨立自主、敢於懷著異議思想或論述的教授們,不是在這幾個星期裡被逮捕拘禁,就是正聽候紀律委員會的判決發落--有些是被指控為對嚴格的伊斯蘭服裝戒律不敬。 以世俗、改革思想淨化學術殿堂,這樣的行為被巴斯基民兵(Basiji,波斯語為「民眾動員軍」之意)及一些保守派稱為第二次文化大革命。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這位什葉派精神領袖、伊斯蘭共和國的奠基者便宣稱,需要對全國各地的大學進行文化革命。在那之後的兩年之內,多所大學被迫關閉,許多學生和教授也遭開除。 以下是幾位部落客分享他們對於最近這些事件的看法和憂慮: 數名Amir Kabir大學學生遭囚禁 在Amir Kabir大學,伊斯蘭學生團體--獨立學生聯盟舉行的年度選舉中,數名學生因在校園刊物上登載侮辱伊斯蘭共和國的文章,而遭到逮捕。被居留的學生們說,他們雜誌的標誌被人竄改,藉此破壞他們的自由學生聯盟。 Cityboy談到Amir Kabir大學越來越常用暴力手段對待學生: 當Arman Sadeghi和Ismail Salmanpour這兩個伊斯蘭學生基進團體的成員,試圖進入位於德蘭黑的Amir Kabir大學時,受到校園警衛的攻擊。 這裡是上述事件的錄影: 這位部落客寫到: 幾位該大學的學生,持續地絕食以抗議對那七名學生的逮捕,他們現在被拘禁在鼎鼎大名的Evin Prison監獄;也抗議藉由騷擾、禁止、驅逐和毆打參與行動的學生,來對他們學術行動施壓。 可曾記得第一次文化革命 改革主義者、前任的國會眾議員Ahmad Shirzad表示[Fa],那些被二次文革煽動的人士,應該想想當年伊斯蘭革命裡,發動第一次文化革命的後果為何。Shirzad寫到,許多伊朗的學生和學者遭到開除,並被要求遵守嚴格的紀律;但幾年之後,當權者回過來看檢視他們的決策,發現文化革命沒有是發揮功效的。 尊重或汙辱? Kadivar感到 [Fa]學術殿堂深陷危機,她談到那些被拘捕的學生。總統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 的一場演講,力促對抗世俗派的教授,因此有些教授遭到開除。他也提及還有三名學生死因可疑,有些學生被送往紀律委員會,以及暴力攻擊大學的安全部隊。 這位部落客說,政府將威權強加在民間體系,而這也是伊朗當局在外交政策上所作的事情。Kadivar表示,長期來講,這種政策只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和危機。她的結論是,若政府以尊重而非汙辱的手段對待學生,將會是比較好的方法。 別談政治 Retorik說[Fa],在他的Modares大學裡,已經有好幾位學者和教授被停職了。他難以置信地發現,他們竟然不能在大學的政治學課堂上討論時政! Sanjaghak則說[Fa],她的學生們擔心明天會不會就被抓去紀律委員會,「我們可憐兮兮地召開會議,以捍衛自己的權益,並期待被痛打一頓。」...

伊朗: Gonu颶風災民,巴勒斯坦危機,石刑暫緩執行

  25 六月 2007

兩週前,Gonu颶風襲擊了阿曼和伊朗的Sistan及Balouchestan省。伊朗部落客報導說,這個貧窮省份的災民沒有得到足夠的政府救援,許多人得不到食物、飲水和醫療。他們批評政府的無所作為和媒體的沉默。 颶風災民和媒體的沉默 Nazi Kavyani寫道,數千災民處於危險之中,而且有很多伊朗人從未聽到過有關災民狀況的任何新聞。 該部落客說: 35萬人正面臨著瘧疾和霍亂等疾病和災難。最多僅有30%的人口能獲得飲用水。從最近幾次地震災民可怕的情況看來,伊朗的緊急援 助管理一直是一個問題。由於該地區道路被毀或阻塞,即使是緩慢的緊急救援也無法送達。災難事件的新聞發佈,既少且弱;國有的伊朗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IRIB)對災難的嚴重程度和廣度保持沉默。此刻,發生更嚴重災後綜合症的可能性,正急劇升高。實際上,很多伊朗境內的人也意識不到這場被掩蓋的災難的 細節和範圍。 Razeno 說, 數月前他/她前往 Sistan和 Balouchestan省。部落客中說,生活在那裡的人儘管他們從伊朗得到的只有貧窮,仍然驕傲的認同自己是伊朗人。該部落客說,由於Gonu颶風,30% 的人口得不到水,並且身受各種疾病感染的威脅。該部落客進一步舉例說,令人驚訝的是,伊朗政府和媒體為拉丁美洲的洪災進行動員,但迄今為止沒有行動起來,為這個貧困省份的伊朗人提供幫助。 Futurama 請求部落客和記者聚焦於這條消息,幫助人們瞭解這一災難。他說,人們最需要的首先是食物和水,然後是醫療保健。 伊朗的自然災害不是伊朗部落圈的唯一話題。一些部落格談到了巴勒斯坦危機。 上帝驚訝,垂死的民主 Haminjori說,上帝一定對巴勒斯坦哈馬斯和法塔赫最近爆發的戰爭感到驚訝。該部落客說,他們的主要目的一定是戰爭本身……現在他們無法與以色列作戰,他們只能自相殘殺。 Jomhour說,一週內有100名哈馬斯和法塔赫成員喪生——不是被”佔領軍”——而是被巴勒斯坦人殺死。該部落客報導,一群哈馬斯成員圍繞著一名法塔赫成員的屍體跳舞。對此,伊斯蘭共和國電視台保持沉默。 Mohmmad Ali Abtahi, 前副總統和一名神職人員說,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昨天解散了哈馬斯領導人Ismail Haniyeh領導的聯合政府,而美國支持這個決定。Abtahi稱此舉為民主之死。他說,美國的中東政策是該地區民主的真正障礙。 石刑暫緩執行 但並非本週所有的伊朗部落格都是負面消息。看來現在至少有一個消息令許多人快樂。 伊朗當局已暫緩一樁石刑執行令。 在Myedan,我們讀到:...

利比亞:阿拉伯語已死?

  23 六月 2007

通常利比亞部落客討論話題多元,最近Lebeeya發表一篇文章,提及同事多麼喜愛她的巧克力餅乾,並以觸摸木頭(touch wood)的方式,希望她能避開惡魔之眼,卻意外引發人們論辯阿拉伯語是否已經死亡。 事件起始於Lebeeya提到:「各位,別再說『觸摸木頭』了,說Mashallah吧!」,這個阿拉伯語彙ma sha`a allah,意指信徒完全接受真主降臨其上的好運或惡運。部落客Suliman對此則回應: 我想你的同事會選擇說英語而非阿拉伯語,是因為美國流行文化已籠罩全球,無論是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等國皆然,據我所觀 察,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不需要阿拉伯語、巴巴里語、斯華西里語等已死語言,這些語言背後的文化並不鼓勵個人特質或表現,造成就算在阿拉伯國家裡,年輕部落客 都時常以英文表達自我想法,對你、對他們都比較方便。 Mani利用這個機會,在他自己的部落裡抒發感受,強調阿拉伯語等語言等並未死亡: 人們各有選擇自由,…所謂自由,即人們能思考、觀察、感受,並依此選擇自己的行為… 文末回應同樣非常精彩。 後來這個話題也在部落格Imtidad出現: 最近我準備對網路上的利比亞部落格進行研究,目前我已收集到76個部落格,這些利比亞作者分居於國內外,也有居住於利比亞的外籍 人士,其中一項共同點在於多數以英語寫作,或是混雜使用英語、阿拉伯語、利比亞方言,其中55個部落格純以英語寫作,11個部落格混用英語及阿拉伯語,只 有10個部落格純以阿拉伯語寫作。我想提出的問題是:為何各位只用英語或只用阿拉伯語?為什麼多數利比亞部落格都用英語? 這場論辯有時相當激烈,有些誹謗人士指控阿拉伯語象徵恐怖主義,也有些人認為這個語言的功能就在《可蘭經》之中,若各位有勇氣,建議各位瀏覽所有回應,不僅內容值得留意,也會讓各位認真思考自己的語言。 結論究竟會是什麼?全球化已成功扼殺阿拉伯語嗎?現在英語與阿拉伯語各自代表自由與恐怖主義嗎? 作者:Fozia Mohamed 校對:Portnoy

伊朗: 瑞典博客眼中的伊朗

  23 六月 2007

譯註:因為原文對照片說明只簡短摘錄原作者部落格的文章,為便於讀者理解,我在翻譯時也加入了原作部落格的說明,所以本篇的譯文與英文原文有些許不同 瑞典部落客Jonathan Lundqvist幾個月前造訪伊朗,並在Global Voices 的專訪中分享了他的經驗。Jonathan 在他的部落格發表了許多關於伊朗出版品審查、日常生活、傳統和現代性的照片。同時他也不忘了展現伊朗之美。這裡的七張照片勝過了千言萬語: 前二張照片展示了伊朗出版品審查的一瞥。Jonathan說Nashravaran是主管所有國外進口印刷出版品審查的機構。Nashravaran 也會操審查雜誌之後,於不適當的內容上貼上標籤。很令人驚訝的是有人的工作是整天坐在那兒,拿著一隻大大的簽字筆把不適當的內容遮掩起來。 第三張照片,是伊朗的情侶得跑到很遠的地方約會,才能保有隱私。 伊朗約會的型態。男孩和女孩坐在蜿蜒的河邊,享受他們不受干擾的談話時間。山裡像隱秘的天堂一樣,有時候你甚至可以看到不穿戴頭巾的女孩! 第四張照片,展示了當西方品牌遇上東方服裝時,會變得如何。 Jonathan解釋道:「我看到這位在北德黑蘭一家運動服裝店工作的女孩。她頭巾上的品牌標誌,激起了我的好奇」。PUMA並未生產頭巾,但要求員工必須穿載頭巾作為制服的一部份。 (譯者補充自原作部落格上的一段說明:) 員工身為自己品牌的最佳代言人,這個女孩和另一個朋友自己把品牌的標誌繡在頭巾上。很明顯的是這張照片展示了波斯和西方衝擊 (波斯語 Gharbzadegi Weststruckness) 競爭文化間的二元性。金髮,有一點過份的化粧,以及西方品牌的標誌,明顯可見地出現在要求女性端莊的宗教象徵上。對全球化來說,這意謂著什麼? 最後四張照片分別展示電子商場、德黑蘭的一個美麗公園 (譯註: Park-e Laleh 是一個位於市中心的美麗公園,距離德黑蘭大學不遠,公園的中央有個湖,遠處的山清晰可見)、攝於伊斯法罕,令人讚嘆的橋 (譯註: Esfahan,伊朗的第三大城市,這座很壯觀的Sio-Se-Pol橋建於1602年,比五月花號駛往新大陸建立另一個帝國早了二十年,長300公尺,有33個拱形)、以及有著波斯書道(譯註:Persian calligraphy)作為裝飾的清真寺窗戶。 作者: Hamid Tehrani 校對:PipperL

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 summit)後,世界變的更好了嗎?

  20 六月 2007

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外加延伸五國)上週在德國北部的海濱渡假勝地海利根達姆舉行。世界最富裕的國家領袖群聚一堂準備對氣候變遷以及非洲國家貧窮問題達成協議,但這似乎不能滿足眾多對於全球資本主義的批評。 全球之聲在過去的幾週連結了來自印度、俄羅斯和非洲的評論。以及遠從秘魯和日本而來的示威者,參與反對這場會議的舉行。 譯者補充: 來自印度的評論: a reader's words 在八大工業國高峰會會場外的抗議活動之中。為什麼這些人要抗議呢? 答案很簡單,即使全球化讓第一世界之島一座座的開在上海和印度的班加羅爾,它同時在已開發國家也建立了一個下層社會的第三世界。 來自俄羅斯的評論: Edward Lucas 寫到在這次在德國召開八大工業國高峰會上俄羅斯的問題。大部份的會議所產生的結論都是雜亂無章的。但經由精心琢磨的陳腔濫調,在此之間,各國的差異會被盡其可能的以手段應付和模糊化。這似乎是無一例外。 來自非洲的評論: 一群與 Panos London 合作的非洲記者將從德國八大工業國高峰會的現場,在部落格上書寫他們的觀察。從六月一號起,為期九天,來自伊索比亞、烏干達、莫三比克和南非的記者,將帶給讀者新聞,及從非洲的觀點談愛滋病的問題和醫療服務、國際援助、外債免除以及氣候變遷。 我們將從德國北部的海濱渡假勝地海利根達姆、同也是八大工業國高峰會的現場報導,我們也會報導八大工業國另類高峰會,以找出八大工業國是否真的在傾聽非洲的聲音。 Jewels in the Jungle在德國持續的追蹤收集許多在網路上關於八大工業國高峰會的好文章及部落格文章(特別是來自非洲),他說道: 我對此次高峰會會談的結論並不像某些人那麼的悲觀和失望,但同時你也必須感到疑惑,八大工業高峰會究竟和誰有關?他們對於解決世界上的問題有任何有用的幫助嗎? 會議就變成給政治人物的馬戲團表演,每個團體在太陽下為他們各種原因的憤怒發聲,而這和會議很少或一點關係也沒有,有人就問,何必這麼麻煩呢? Francisco Xerinda在九位非洲記者所組成的部落格AfricaVox2007上持比較正面的看法: 最近的四天這裡都被反全球化的抗議人士所占據,道路持續封鎖,警方不斷告訴我們要改道。 但這對我而言,實際的惱怒很值得。這些抗議人士對我來說有其意義。我看到當二年前民間團體向在英國蘇格蘭格倫伊格爾斯(Gleneagle)召開的八大工業國會議施壓,最後讓我的國家莫三比克免除外債(debt relief)。...

玻利維亞:國際足協禁令剝奪樂趣

  13 六月 2007

Hernando Siles足球場位 於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的Miraflores區,是多個職業足球隊的主場,亦為國家代表隊練習場地,雖然過去三屆世界盃足球賽中,玻利維亞總是在資格賽裡 墊底,不過民眾始終相信,正是因為高海拔的地利優勢,讓國家隊能晉級參與1994年世足賽,那也是該國至今唯一出賽經驗。居住於聖克魯斯的E.在部落格 Voz Boliviana[ES]寫道:「1993年,我國通過隔年美國世足賽的資格賽,全國上下都歡欣鼓舞,充滿樂觀與民族主義氛圍,我們靠著自己的力量而有此成果。」 不過最近國際足協FIFA宣布,國際賽事未來只在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場館舉行,使玻利維亞許多場館失去主辦資格,也抹煞人民看到國家隊再度晉級的期望。 同樣身為足球迷的玻國總統莫拉列斯(Evo Morales)於是決定,將派遣高層官員赴瑞士蘇黎世,直接與FIFA主席布拉特(Joseph S. Blatter)交涉,並稱當天為「挑戰日」,全國各地亦出現反此規定的遊行與抗議場景,部落客亦群起加入反對足協。 FIFA的政策宣告激怒許多玻利維亞民眾,不分意識型態同聲譴責,聖克魯斯的Andres Pucci表示[ES]: 無論是全球最濕熱或最濕冷之處,都有人在玩足球。 有些人難在巴西下午三點的40℃高溫下踢球,也有人難在海拔3500公尺的場地踢球,但足球運動就是如此,人們會到另一個國家、場地或地區比賽。 Sergio Asturizaga是個居住於巴西的玻利維亞人,他在部落格Así como me ves me tienes裡回憶,過去人們爭論是否該在高海拔地區比賽時,布拉特曾訪問過拉巴斯[ES],當時Blatter向玻國政府保證會支持不設限制,為紀念此事,足球場外牆還高掛著一塊看板,Angel Caido [ES]的Hugo Miranda記錄了看板上究竟寫了什麼字: 我生於山中。 我在瑞士的家鄉就在歐洲最高峰旁,因此我毫不害怕高海拔。 FIFA主席布拉特寫於2000年2月11日 Miranda居住於奧魯羅,這個城市便很可能受禁令影響,他認為這項決定背後真正的意義是: FIFA只是想賺錢,為了讓贊助商掏出一樣的錢,所以一定要讓巴西、阿根廷與烏拉圭晉級世界盃。...

波蘭:反安樂死、反飛彈與反閃族語

  12 六月 2007

The beatroot了一篇關於波蘭男人死亡權利的文章,他也提到對美國反飛彈系統、以及波蘭教育部長父親反對以閃足語系寫作的文章,一如過去總是發生的事,討論區充滿了熱烈的評論。 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校對:Portnoy

俄羅斯 & 喬治亞 : 簽證、美酒、世貿組織

  10 六月 2007

筆者曾翻譯一篇cyxymu的文章,內容不僅與俄國放寬喬治亞國民簽證限制有關,也牽扯到喬治亞在俄國加入世貿組織一事中扮演的角色。俄國與身為獨立國協(CIS)成員的前蘇聯加盟國向來實行互相免簽證制度,但俄喬兩國卻於千禧年開始實施簽證制度(雙方事前不時討論放寬簽證限制),原因在於俄國長期支持喬治亞分離主義地區,兩國緊張情勢因此升高。不過由現今情勢看來,俄國將對部分喬國人民開放簽證: 惟有天真的人才會相信,俄國會出自善意而放鬆簽證限制,其背後目的是為了讓俄羅斯入會代表團能順利抵達喬治亞,以利進行世貿組織入會事宜。俄國全面拒發喬國人民簽證像是一根棍子,相形之下,俄國對部分喬國人民開放簽證只是一棵小紅蘿蔔。 不過我認為喬治亞將持續要求兩國邊界檢查哨合法化,喬治亞先前才關閉了Psou河及Roksk隧道的檢查哨,但前陣子俄國又在相同地點非法增設檢查哨,於是喬治亞要求讓喬治亞籍海關官員進駐這些檢查哨。 雙方齟齬的事例不僅於此,俄國還對喬治亞礦泉水及酒類實施禁運,倘若以上問題未解決,喬治亞要如何同意俄國加入世貿組織?我認為喬治亞不會同意俄國入會。 當然,我認為不僅俄國民眾迫切希望加入世貿組織,俄國政界也持同樣期待,由於遲遲無法加入世貿組織,俄國政府一年損失近十億美元,是故俄國總統蒲亭針對入會事宜向喬治亞施壓。 我瀏覽過的部落格中,就屬Cyxymu的部落格人氣最旺,其內容主要與阿布哈茲共和國(Abkhazia)相關,我覺得主筆者身分若非衝突下的難民,即是國內顛沛流離人士,該部落格全名為「蘇乎米(Sukhumi,阿布哈茲首都)回憶、戰爭、痛楚」,其文章近乎以此主題作為焦點,最近部落格也出現一些關於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衝突的文章。該部落格時常放著蘇乎米及阿布哈茲境內各地照片,版主常藉此書寫懷舊文章,而網友也會在文章回應中緬懷過往,部落格訪客及回應次數絡繹不絕,替該部落格營造了活絡氣氛,網友經常在文章回應中,以趣味十足方式交流阿布哈茲近況。 照片攝於2006年8月13日,喬治亞首府提比里西(Tbilisi)。感謝Lyndon Allin 提供照片 作者: Lyndon Allin 校對: Leonard

烏克蘭:政治事務過量

  10 六月 2007

4月2日,烏克蘭總統尤申科(Victor Yushchenko)宣布解散國會並提前選舉,但總理亞努科維奇(Victor Yanukovych)及其盟友則主張總統無此權力,(這裡與這裡有 先前全球之聲的報導)。本週,尤申科將新上任的檢察總長皮斯肯(Svyatoslav Piskun)解職,他的立場亦傾向亞努科維奇,內政部長圖什柯(Vasyl Tsushko)因此指控總統濫權,鎮暴警察則搜索檢察總長辦公室,尤申科的回應則是將內政部下轄軍隊改由總統直接指揮,亞努科維奇同樣批評總統作為,內 政部則表示將拒絕接受此項命令,引發外界不解,究竟內政部下轄軍隊的指揮官為何人,隔天尤申科將更多軍隊調往首都基輔,不過多數在途中便遭代表政府的交警 攔下。 此次衝突極為複雜,結果也尚未浮現,不過有一事可確知,無論這些政治人物究竟是代表何種政治勢力,民眾都深受政治事務過量(及氣候異常炎熱)所苦。 當地新聞週刊《Korrespondent》兩位記者於5月25日時,在部落格(RUS)上提及烏克蘭近來的政治與氣候情況,以下為部分內文。 《Korrespondent》總編輯Vitaliy Sych: 我覺得,政治人物所見的現實已與我們毫無交集,一切都結束了。 我們在電視上所見情形是:國會打算彈劾總統,總統企圖開除總理,憲法法庭法官遭指控收取數百萬賄款。觀眾看了之後心想:那又如 何,一切都已失去意義,重要的政治消息那麼多,多到已失去所有價值,如果明天電視上播出總理或總統悶死並吃掉三個嬰兒,人們的反應也只是:真是有趣啊。 烏克蘭政事已變成一齣肥皂劇,永遠不會下檔,對人民生活也不再有任何影響。 本地企業家對此早已心知肚明,過往選舉將屆,都會使多數重大計畫延後一年,但現在人們早已不注意選舉,因為選舉已成常態,昨天我 讀著英語的《基輔郵報》(Kyiv Post),我也曾在那間報社工作,烏克蘭從未像今日一般,吸引如此多外資前來,從前大概每個月報上會有一間消息,報導市場上新增某件大型投資案,現在每 週都有五、六則類似新聞,就連國際評等公司的經濟預測報告中,烏克蘭也已終止跌勢。 一般而言,政局不穩會使人感到焦慮,但現在人們一點也不在乎。 一切都結束了,政治已悖離人民生活。 但拜託告訴我一件事,如果我明天出城去烤肉過夜,而政府剛好宣布首都進入緊急狀態,他們還會讓我回到市區嗎? 《Korrespondent》國家版編輯Olga Kryzhanovskaya: 昏昏欲睡的王國 這個國家頻臨緊急狀態,三權分立下的兩權已失去其合法性,神奇的是基輔市區內卻毫無任何跡象,感覺不出緊繃氛圍,人們平靜地討論 週末行程,沒有人急著看新聞,經過兩個月的政治衝突,似乎所有人都已對政治高層動態失去興趣,夏日、高溫、啤酒,沒人想管政治。經濟正常運作,銀行、商 業、地鐵都營運如常,彷彿什麼問題也沒有,新聞報導檢察總長辦公室遭突襲搜索,就好像是另一部成龍主演的動作片。醒醒呀,大家,以憤世嫉俗眼光看待政治人 物有時是好事,但完全冷漠或毫不關心便有些危險,回想2004年的情況,如果當時沒有數千人走上街頭掌控局面,國家會發生什麼事?如果只有300名走路工...

新加坡:緬甸僑民連署拒絕重覆納稅

  7 六月 2007

新加坡的緬甸部落客指出,緬甸民眾正在發起「拒絕雙重課稅連署」活動,最終希望將連署交給新加坡總理。 海外緬甸民眾除了得向駐在國繳稅之外,還要交稅給當地的緬甸大使館,若不從,大使館將拒絕提供任何領事服務。 部落格「Burmalibrary.org」提供緬甸雙重課稅政策的背景介紹: 例如居住於日本的緬甸民眾,便要將所得的一成上繳緬甸駐東京大使館,每月最低也得交10000日圓;美國僑民每月也得付10%的 所得給駐美大使館,通常金額約為65美元,而且這些僑民都已經向美日兩國政府納稅。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南韓、澳洲的緬甸人面臨情況都相似,唯一的例 外大概只有英國,因為英緬兩國簽署了稅賦協定。 這份連署書內指出,儘管星緬雙重課稅豁免協議於1999年簽定,並於2001年1月1日生效,新加坡的緬甸民眾仍得兩邊納稅,因此才發起行動,希望獲得新加坡政府的行動與協助。 DTASG團體表示: 在法律專業人士建議下,我們已根據星緬雙重課稅豁免協議第26條規定,與新加坡稅務單位進行數次溝通與討論 依據第26條,新加坡稅務單位已正式研究此項問題,下一步應與緬甸稅務單位進行溝通。 此協議顯然對緬甸民眾有利,我們也已擁有清楚的策略與行動計畫,不僅保護自身權力,更要讓此事圓滿解決。 部落客Lin Lat Kyal Sin與TZA呼籲讀者盡量散播連署活動消息。 Ka Daung Nyin Thar希望在新加坡的緬甸勞工能團結,共同參與這項活動,讓新加坡總理必須與緬甸政府協商遵循協議。 參與此計畫的人們成立了DTASG部落格,從5月22日至7月1日,新加坡的緬甸勞工都可上網填寫連署書,其中也提供文件下載及寄送地址。 連署書內請填寫姓名與證件(簽證、護照)編號,更多活動資訊與必要表格請見DTASG部落格。 作者:May Hnin Phyu 校對:Portn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