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來自 六月, 2009
30 六月 2009
哥倫比亞:與水患共存記錄
哥倫比亞Barranquilla是國內最重要的海岸城市,非常具有特色,因為沒有雨水下水道系統,每當下雨時,整座城市滿是危險溢流,淹沒所有道路,在以下幾段影片中,計程車、汽車及巴士在街道上漂流,民眾則互相伸出援手。
29 六月 2009
泰國:鐵路罷工衝擊無數乘客
泰國鐵路員工在全國罷工兩天,造成超過20萬名乘客受影響,罷工主因為一項政府內閣決議,讓部分人士宣稱鐵路公司將因此走向民營,直到政府向工會保證,鐵路現代化計畫中,絕不會包括民營化,罷工才在6月23日晚間取消。
27 六月 2009
伊朗:Neda成為抗議者的象徵
伊朗抗議運動現在擁有了一個象徵和面孔:Neda。 上週六數千民眾參與抗議伊朗總統選舉結果宣布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為總統時,一名伊朗婦女,Neda被巴斯基民兵槍殺。她的死被旁觀者拍攝了下來上傳到互聯網的視頻上。她至死仍睜大著雙眼,而她生命的最後一刻超越了公民媒體和主流媒體,深入了百萬人的心。
26 六月 2009
百慕達:「不信任案」運動受挫
由於民眾激烈反對百慕達總理Ewart Brown決定收容4名前關塔那摩囚犯,此一事件讓在野黨於議會對總理提出「不信任案」。目前部落客正在回報此運動已失敗。
巴西:全國最大的大學成為戰場
當我們到達草坪時,約數百人的一群民眾正在逃跑,其中大部分是學生,而炸彈小組正向前扔震盪手榴彈(虛偽地被稱為「道義上的效應 炸彈」,因為它們釋放碎片,被打到會很痛)和催淚瓦斯。人群跑到歷史與地理系的建築物,此時集會已經停止,然後炸彈開始被投擲在停車場及建物入口處(部分 落於咖啡廳和入口坡道前)。
25 六月 2009
伊朗:抗議者打破禁忌,蔑視何梅尼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精神領袖何梅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譴責抗議活動,並警告改革派領導人不許上街頭抗議,一天之後,成千上萬的人出現在德黑蘭集會遊行。其他幾個伊朗的城市也加入抗議,一同無視何梅尼的命令,並表達他們對於6月12日總統選舉結果的憤怒。他們與伊朗的警察發生衝突,被警察的催淚瓦斯和水槍強行驅散。
北非世界觀察伊朗局勢
世界各地都在關心伊朗局勢變化,北非部落格也熱烈討論這場不斷演變的危機,有些人質疑西方媒體報導方式背後的動機,有些人批判在野總統候選人穆沙維(Mir Houssain Moussavi)的反應,但似乎多數皆支持抗爭群眾。
24 六月 2009
沙烏地阿拉伯:倫敦之行有感
沙烏地阿拉伯的部落客Prometheus[阿拉伯文]剛剛從英國歸國,他在這篇文章分享他對這次旅遊所見到的人事物的印象。 如同許多訪問英國的阿拉伯人,Prometheus對於英國首都龐大的阿拉伯和亞洲社區感到驚訝:
新近迴響
透過女性改善全球飢荒
東帝汶:多種語言合為一國
歐亞大陸上波斯語的多種面貌
很有趣、清楚的短文,感謝譯介。不過讀了原文後,幾個地方有些翻譯小建議: (1) 「舉例來說,man rafta istāda būdam(I was going)這句話中出現了文字變體……」 這句話翻錯了。原文意思是:「舉例來說,[口語中的] man rafta istāda būdam(I was going) 和書面語雖然一併出現,但這種句構在德黑蘭語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這是塔吉克比較常用的口語形式。]」 (2) Bukh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