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 2006

報導 關於 人權 來自 七月, 2006

尼泊爾:新一輪談話

  28 七月 2006

校對:Sweet尼泊爾部落格圈迫不及待地期待毛派與七黨聯合即將展開的對話。 United We Blog集體部落格上有幾篇文章:毛派詭辯 不願歸還霸佔的財物,尼泊爾和平進程:緊盯週五的高層會議,尼泊爾的春雷…閃耀卻不得要領-二,尼泊爾預算:幾個數字與毛派的反對,獨立軍隊(尼泊爾軍隊好似另一個政府),尼泊爾的村莊故事:毛派鎖住屋子、父母被解僱,兒子不當兵。 「看著他們穿著乾乾淨淨,臉上也沒有鬍鬚,我總覺得他們不會再回到叢林了」…一名叫做Aasish的男孩說過的話我一直記著,尤其是每當我看見鬍子刮的乾乾淨淨的毛派領導者Prachanda, Dr. Baburam Bhattarai,以及Krishna Bahadur Mahara。 INSN發表了兩篇從別的地方轉貼來的Dr. Baburam Bhattarai的訪談。Bhattarai是兩名毛派主要最高領導者其中之一。 我們希望廣大人民能夠享有完整的民主;包括被輕賤的窮人、女性、賤民、受壓迫的國族主義者、Madhesis(喜瑪拉雅山腳下縱谷平原的居民)…我們的意識形態並非教條式的固執己見。我們注重的是科學,按照21世紀的需求而發展。如他們所說,馬克思主義並非教條,而是一種行動的指引…我們的叛亂或行動都是獨立,完全沒有其它勢力操控的。我們沒有尋求任何支持–不管是人力或物力–不管向任何人….美國發表的言論–完全沒有根據且令人困擾的言論–…時代已經改變,但是Moriarty似乎還滯留在冷戰時期的心理預設之中…直到CA選舉之後我們才會放下武器,在那之前,沒有人會放下武器–不論是尼泊爾軍或是PLA…在每個地方,包括南非、拉丁美洲與中美洲,或是北愛爾蘭,沒有任何一個衝突中的政黨會在最終的政治問題解決之前就放下武器…尼泊爾的經濟已經落入私人手中了。百分之九十五都屬於私人產業。所以根本沒有私有畫的問題,一切早就已經私有化了…我想在幾週內,我們會見到臨時憲法誕生。 Democracy For Nepal(DFN)提出了聯邦制的構想與一部臨時憲法。DFN也談到了臨時君主政體、臨時軍隊、臨時國會,以及四月革命跟四月會議。DFN與Samudaya上頭都有許多ANA會議的照片,這是在尼泊爾國外與尼泊爾人有關的最盛大的一次會議。Samudaya部落格的Sarahana談到了印度作家Arundhati Roy: 問道在這個武裝異議份子遭到軍隊瓦解,而非武裝異議份子遭到訕笑、置之不理的民主政體中,做什麼才是對的?Roy 承認她對民主的信仰已然耗盡…需要領導者花上數十年的時間才能讓這個國家復原。 Madhesi: United We Stand上頭有一篇Dr. Govind Shah寫的文章,有關國家建立過程中對Madheshi社群的社會包容。Reason And Revolution說看見中國與毛派開始對話是件好事。Random Jotting關心受困在黎巴嫩的尼泊爾人。 在BBC線上新聞有一篇的標題是「身處戰區 受困又受怕」,報導說到受困在黎巴嫩的尼泊爾人的困境,缺乏尼泊爾使館的幫助,一名尼泊爾工人,Gopal Ghimire擔心客死異鄉。 Blogdai對於和平談判的機率十分悲觀。 毛派會破壞和平談判,Madhav Kumar Nepal會向毛派哲學靠攏,Girija Koirala這個老人會在年內死去,Sujata Koirala會繼承總理寶座,當前的Koirala國會永遠不會舉辦任何選舉,Paras,不再是王,將會被放逐。RNA會容許毛派自己在行動之前就奪取政府,James Moriarty會在九個月內辭去美國大使職位,印度會對毛派的政變企圖與殘暴行為袖手旁觀,中國會與槍砲結盟,默默地支持毛派….有點意思吧,嗯? blogdai的預言一直都很準,所以尼泊爾,等著看吧,混亂就要來臨。 延伸閱讀: Nepalis Protest Against Middle East War – OhmyNews...

黎巴嫩:當前的以色列侵略

  13 七月 2006

翻譯:Sweet 校對:Portnoy 對最近的黎以危機,部落客們是怎麼看待的呢?下面是個範例。雖然它無法涵蓋一切意見,但至少可以提供大概的想法。 Jamal 用他自己的方式支持真主黨行動的權利,並認為他們是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必須處理的的強有力的反對者。 真主黨展開了單方行動,他們將因此受到一些黎巴嫩內部的指責,尤其是這威脅到了難得的旅遊旺季。但無論如何,在中東區域他們得到了成百上千萬的擁護者,因為他們是世界上唯一對以色列在加薩的掠奪有所反應的組織。當然,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堅持今天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黎巴嫩和黎巴嫩的俘虜們,但他只是在唬人。事實並非如此,儘管如此也是極為正當。奧爾默特不同意我的觀點,他認為他應該殺死、焚毀5個月大的嬰兒恐怖主義者,殺更多的人,然後再去面對不可避免的談判。從各方面來看,真主黨證明了他們的強大——事實上是非常強大,而以色列並不習慣應付這樣強大的敵人。 以下是Jamal繼續陳述他認為接下來應該會發生的事: 奧爾默特可以選擇將真主黨殲滅殆盡,但這會引發一場大型區域戰爭,我不認為以色列打算面對此後果,也不認為國際社會會允許它發生。所以這個環境只給了奧爾默特一個選擇權,即選擇停止殺戮開始談判的時機:今天就開始,帶著那死去的30名平民;或下週再開始,帶著300名亡靈。我恐怕300這個數字也只是接近於滿足他的嗜血之慾而已。 這是Lebanon.profile今天在貝魯特看見的景況: 黎巴嫩的政治機構已經完全陷入混亂。政黨領導人對此局勢不知如何是好。總理西烏尼拉進退維谷。他頻繁地聯繫外國領導人。貝魯特的生活如常進行,但比平常略微安靜了些。今早我同往常一樣,有一些會議需要參加,工作忙碌。我計劃著白天晚些時候去健身,然後參加一個派對。電力等能源照常供應著。網絡也在運行。移動電話的線路完好無損。我們的電話並沒有被切斷,無論是通向國內還是國外。只有一個我接到的從敘利亞打來的電話受到靜電干擾。 我確信貝魯特北部的任一地方的情形都差不多:Metn、Kesrouwan、Coura、Tripoli、Bsherre、或Akkar。 貝魯特南部市郊和黎巴嫩南部的情況不好,但還算不上險惡。無論是規模還是死亡人數,它都不能和1982年的以色列侵略相提並論。電線和電話線被切斷了,但Saida和Nabatieh的朋友告訴我,他們的家人都很緊張,但安然無恙。 Moussa講述了他如何努力地去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安置他的家人。Abu Kais則告訴我們他聽到了什麼,然後宣洩了他對真主黨的納斯魯拉和以色列的憤怒: 根據al-Jazeera,至今為止黎巴嫩已有26位平民喪生,LBC說其中有十位屬於同一家庭。我的家人從電話中告訴我他們與貝魯特已經被徹底隔離。他們居住在貝魯特的南方,他們能看見以色列向機場跑道發射炮彈。據報導已有不只10座橋被炸燬。未經確認的報告說通往機場的隧道也被炸燬了。Rafik Hariri國際機場關閉了,黎巴嫩如今只能藉由…敘利亞向世界接觸(……)你已經得到你所想要的了,納斯魯拉, 現在請展現你所能做的。 展現你的力量, 用那些火箭。 黎巴嫩正遭受摧殘,而我所能想到的就是你那張臉: 去死吧。 以色列的懦夫們,在大馬士革和德黑蘭暴施淫威吧。懦夫! Anarchistian 熬夜至遲,在凌晨一點寫下這篇文章: 此刻是凌晨一點,我一直豎著耳朵聽著任何一點噴射機的轟鳴聲,並邊寫此文邊注意以色列的媒體報導。(從當地媒體發出的)最新報導說IAF瞄準了鄰近貝魯特的海邊城市Damour的一座橋,而一些地區的電話線因此被切斷。據報導,在各式各樣的襲擊中傷亡眾多,包括一輛救護車被擊中、NewTV與Al- Manar TV的許多新聞工作者受傷(想確認就自己去看)。而接下來,會是什麼?這一切究竟何時才會結束?如果這些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囚犯們僅僅只是「安全犯人」,監禁他們又為何增加更多不安全?其中的含義是什麼呢?難道以色列就應該將整箇中東地區變成一個大監獄,用它自己的方式來實現「和平」?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以色列人就可以清楚而愉快地確定,他們及其所愛是安全的,從而良心安穩地上床安眠,而其他人的孩子卻得在監獄和露營地中衰敗,沒有最基礎的能源、水、食物和健康照料?這樣做可以終止以色列那貌似永無止境的,認為自己弱小、貧困、受到壓迫、乖順的遵守規矩者、假裝成大衛的巨人哥力亞?(譯者註:語出聖經,其為被牧羊人大衛殺死的 Philistine 的巨人)還是會有更多?更多的要求,更多的難民(從難民營產生),這是為了替屯墾者開路?然而這一切至今不曾讓我為真主黨的行為辯護。為什麼要呢?我認為那不是正當的,即使它是個聰明的、計劃周全的、有效的復仇行動。希望這些話同樣能送給我們南方的鄰居。 Dove's Eye View的反應: 我想對你們中關心我親戚的人身安全的人說,即使機場的爆炸也沒有直接襲及到他們。記住,黎巴嫩遭遇過這樣的事情。1996年以色列轟炸貝魯特時,我母親的飛機在貝魯特上空盤旋了一個小時。我關心黎巴嫩。當我知道7月13號的黎明襲擊殺死了27名平民,包括遙遠的南方某家庭中的12位成員時,我感到悲哀。我尚不擔心我的親戚。讓我們坦誠地面對本地的種族劃分,現出醜陋的一面吧:我的村莊信奉基督教。以色列人長久以來已經瞭解這情況。他們至今為止從沒轟炸過黎巴嫩的天主教徒,所以我並不害怕。我感到厭惡和痛苦,但是沒有為我的家庭感到擔心。對於今日受罪的黎巴嫩家庭我感到遺憾。現在別問我任何其他人的任何事情,我是一個有缺點的、自私的女人,我的心今晚只能容下這麼多。 最後,對於現在,Bob發出他對和平的呼喚: 炸彈就在離我家幾英里處落下,我無法不記住這個下午,當時我正在開車返家途中,看見貝魯特的真主黨支持者正在提供過路的人餅乾跟糖果!聽到爆炸聲時,我無法不看見真主黨支持者放著煙火,在下午慶賀他們「偉大的勝利」。而明天當我看到連接我的家鄉塞達至貝魯特的橋時,我只有從心底發出吶喊:夠了!戰爭,死亡,毀滅,這些都夠了!為了被破壞的一切,為了所有的死亡,我詛咒你們,真主黨人,下地獄去吧!不,這不是以色列的錯!這是你們自己的錯!去死吧! 我們無法再過這樣的生活了!人們建設、教育,努力和平地生活,而其他人卻想著死亡、摧毀和戰爭……時候已經到了,而這個詞該出現了:和平。 我想要與以色列的和平關係,現在就要!我不在乎你們的意識形態,也不管你們在地圖上的邊界!不在乎你們的宗教信仰,不在乎一切!現在就和平吧! Mustapha 提醒大家,以色列現在所採取的攻擊黎巴嫩以求釋放它的士兵的措施是無效的: 以色列海軍正對黎巴嫩沿岸實行海運封鎖,這對由轟炸機場而造成的空中封鎖如虎添翼。顯而易見,封鎖不是為了防止將兩名士兵從海路暗運走。如果真主黨真想把士兵送離黎巴嫩,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極為樂意幫忙的敘利亞。封鎖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讓黎巴嫩人的生活更悲慘,藉此向真主黨施壓。(……)這個計劃能成功嗎? 不可能的。以色列向來低估普通民眾的不幸所激發出的凝聚力,他們用了錯誤的方式,不必要地讓整個國家都挨餓,這只會讓人們越發憤怒。 Vox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呼喚以色列直接向伊朗/敘利亞發送訊息而不是轟炸黎巴嫩。Lazarus 寄了一封信給Nassrullah 和奧爾默特。在給奧爾默特的信中他寫道:親愛的Ehud, 你是不是正在閱讀夏隆的筆記?我想知道,如果你被視為以色列的保護者,如果他們知道你在黎巴嫩的所作所為,你回到家中會不會因你的勇氣和精神而受人致意。我希望你像今日被燒死的兒童那樣死去,得個可憎的死法。調頭吧。收回你的飛機,駛走你的航船。回以色列去。這是種什麼樣的復仇?我們想知道以色列究竟想說什麼:安全和和平,但你的所作所為,卻讓安全與和平永難降臨,只要以色列依舊在我們旁邊。讓你回到家,殺死黎巴嫩人,把孩子活生生地燒死——這是成為一個男人的必經過程嗎——是典禮的一部分?如果是這樣,那麼夏隆一定是個偉大的人了。佩雷斯、內塔尼亞胡也一樣 更多的即時訊息來自Anarchistian 此篇長文: 這張新的、醜陋的、骯髒的以色列臉孔,將把整個地區捲入火焰。我一直釘在我的電腦和電視機前,看著突擊的實況。我應該停下不再看,它讓人太難受了。孩子們被集體大屠殺,整棟住宅大樓被夷為平地。我用數碼相機從電視上捕捉了一些鏡頭:一個男人帶著一個用毯子裹著的10個月大的死嬰;無頭的屍體;一個死去的小女孩在鏡頭展示著。Qana(希伯來語:死亡)到處都是。 最後(也就是現在) Haitham...

庫德斯坦:土耳其和伊朗的庫德族

  12 七月 2006

翻譯:FoolFitz 校對:Portnoy 這星期,庫德語部落格圈中掀起了一股勢不可擋的論潮,關於暴行、絕望,那些在庫德族人生命中永遠無法改變的事情。 這星期讓我們從庫德面向以及他所張貼的文章開始,敘述一名東庫德斯坦(西伊朗)的小孩,在偷麵包被逮到後所受到的殘酷刑罰。那些照片是那麼不可置信地令人難過,一名幼小的孩童被卡車輾過他的手臂,以此作為刑罰……看了之後,胸口就好像被連續重擊一般……。他的文章也間接提到一名庫德裔女子,Malak Ghorbany,她被判以亂石處死之刑。大眾對於Malak這個案例,以及伊朗地區庫德族人的宿命,反應十分強烈,尤其是來自Rastî的Mizgin: 那位死於亂石之下的的庫德女性,Malak Ghorbany,她的判決引發了一些緊張的情緒,而這則新聞在ADNKI率先被刊出。你知道,最深得我心的是,在這星球上,每個波斯人是那麼喜歡吹噓他們自己有多麼地文明。他們甚至批評土耳其野蠻、凱末爾主義的行為;可笑的是,那些波斯人卻做出完全相同的事情…特別是對庫德族人。 而這裡有一個偉大的、文明的波斯人國家,忙著執行一些跟石頭同樣古老的死刑,也就是這偉大文明的波斯人國家有著異樣狂熱的事情。國際特赦組織的資料顯示,伊朗已經於2002年底廢除死刑;但這段拘束期對這個嗜殺的國家卻是太長太久,就在2003年9月,他們又從新開始了。 Rasti 也給了我們另一個主題,這星期可以在庫德語部落圈討論,那就是北庫德斯坦(東南土耳其)。在她張貼的”從玻璃屋觀望“的迴響中, Mizgin大力抨擊土耳其政府以鎮壓策略對抗東南地區的庫德族,聲明政府越是壓迫,人民的反應就越容易被得知。而對於庫德地區56位地方首長為拯救Ro jTV電視台而發起請願書,Mizgin做出了以下評論: 那文章接著分析有多少控訴來自不同法院轄區,多少獲判無罪、多少正持續進行…等,而文章 3結束在最近幾則針對?斯曼(Osman Baydemir,註1)的控訴。持續在進行的訴狀,其中一部分便是抗議奧斯曼和其他55位DTP黨的市長,寫信給丹麥首相拉斯穆森( Anders Fogh Rasmussen)支持Roj TV,並從阿瑪度市(Amed)派遣救護車運送 gerila的屍體回到他的家中。其中最可笑的控訴。 或許就是指控奧斯曼「對不同種族和地域的人予以敬重而構成公然汙辱」。這項指控來自於一本雜誌的專訪。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會因尊重不同種族與地域的人民而遭指控為恐怖份子?你能想像在美國因為說一句「歐斯蘭先生」( Mr. Abdullah Ocalan,註2 )就被當成恐怖份子嗎? 除了土耳其,沒有其他地方。 奧斯曼並不是唯一因可笑的指控而困擾的政治家,但他的確是眾矢之的。這與他的聲望相符。在這個國家,聲望似乎是個頗危險的玩意兒。 註1: 土耳其迪亞巴克爾市市長,自1998年起即因領導人權協會而遭受多項指控。站在支持庫德族的政治立場。 註2: 庫德工人黨分離主義游擊隊首領,從1984年與土耳其政府軍進行武裝對抗,1999年被補後遭判終身監禁。 Vladimir在他的部落格從荷蘭到庫德斯坦中寫道,土耳其共和國花費了更多的國家預算在東南部的庫德地區,然而就如同Vladimir指出的: 如果土耳其政府真的花了那麼多錢在庫德地區,就表示他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錯了。從庫德地區近期的少女自殺率、就學率來看,土耳其政府所應該做的,是在政策上的根本改變。 現在把鏡頭往南移,移到南庫德斯坦(北伊拉克),來自Hiwa Hopes的Hiwa謹慎思考著巴札尼(Barzani ,註3)所說的,「庫德族多年來一直被當作籌碼」,是否正確;而答案……是個響亮的「Yes」!而美國庫德族觀點部落格則報導了他發現他任性的弟弟恣意回到了巴格達,而不聽他的勸告。 註3:庫德人的民族英雄, 庫德民主黨(KOP)的領袖。

印度:部落客對孟買炸彈攻擊的反應

  11 七月 2006

翻譯:Portnoy 孟買今天遭遇多起炸彈攻擊。搭乘火車通勤的人們在一條軌道上(西部軌道)被炸彈奪走了生命,七輛不同的火車同時發生爆炸。爆炸發生時間大約是下午六點25分,正好是孟買通勤的尖峰時段,下班的人潮正離開南孟買,準備回到郊區。估計目前約有180具屍體。幾分鐘之內,孟買救助部落格馬上有了新訊息、迴響、以及願意提供協助的人們。這個部落格於去年成立,目的是用來應付洪水災情,彌補了資訊與傳播的隔閡。這篇文章要求讀者提供想要聯絡的人的電話號碼。Metroblogging Mumbai正持續更新這個主題。這是一個開放的回應串。 India Uncut部落格的Amit不斷在他發表的文章中更新情況的演變。當主流媒體的報導依舊愚蠢且一無所知的時候,Jayesh有更多孟買的最新消息。Blogpourri評論了某主流電視新聞台的裝模作樣。NowPublic上有由公民記者Dharmesh Thakkar拍下的照片。Pajamas Media整理了來自主流媒體與部落格的鍊結。India Writing部落格上有一段話特別獻給在大眾運輸系統上結交的朋友: 給「火車上的朋友」,給所有的朋友:記住這個城市失去了什麼,我們要以團結一致、不被暴力打倒作為榮耀我們對他們回憶的方式! Gaurav Sabnis 替這城市以及人民感到哀傷 對這座城市來說,今天很不好過,這場悲劇對我也有所打擊。我以及我認識的人很幸運地沒有成為今天的受害者,但是西部幹線是「我的」幹線。我常常在那些軌道上坐著火車旅遊。想到將近200人就死在我熟悉的生活地景之上,讓我膽顫心寒,憤怒難耐,悲慟不已。 Contrapuntal 問為什麼是孟買 並且向前看,希望不要產生強烈後續效應。 為什麼是孟買?為什麼總是孟買?因為這城市很大很繁榮,所以如果你想要幹票大的,孟買自然是首選。(為什麼大家都愛去孟買?) 拜託,千萬拜託不要產生強烈的後續效應。我寫的很沒條理。我不是在寫論文好嗎?火車,一個無防備的點,要下手簡單到讓人害怕。之前沒有發生過類似事情才真是奇蹟。那現在呢?你要怎麼檢查每個登上孟買火車的乘客? Waking up twice 談論到此時此刻許多人做出的無理假設。 Ultrabrown 針對恐怖攻擊以及媒體報導的畫面擷取做了註記。The Renegade of Junk 談到美國右翼部落客沉醉在他們自己設定的標準模式中無法自拔。 許多美國右派部落客試著要將這些炸彈攻擊和他們在國內支持的布希愚蠢政策連在一起,像是bongopondit在迴響中指出的。其他的則努力地用根本不存在的線索去分析這起事件。例如Captain Quarters部落格的Captain Ed。 Scout 提到在這個時候卻不在印度的心情 以及他在電視上看到這則新聞的感覺。 人們替我們印度人感到憂傷。他們沒有辦法想像這種炸彈沒被檢查,而恐怖主義是政治科學課課程之一的生活。但是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避免不了。此時不在印度讓我看事情更尖銳,我同時從兩個角度去看這件事情,但結果反而更讓我傷心。 Dhoomketu 談到這場爆炸 以及他今天學到了什麼。 On the Ganga Mail 回想起這座城市。 這就是孟買:你不用到這個城市去親眼看它。那些深入印度的電影已經跟著孟買一起成長,儘管我連一步都沒有踏進去。這也是為什麼孟買的悲劇會讓比哈爾坦和孟加拉人如此受傷。孟買對每個看印度電影長大的人來說都算是第二故鄉。 Dilip 前往其中一個爆炸的車站, 並且寫到了一台小客車被迫載滿乘客。 一個 flickr 叫做黑色孟買的相片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