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來自 七月, 2009
柬埔寨、泰國:網路民族主義
最近推出的ilovethailand.org(我愛泰國)網站在網路上惹出爭議,泰國總理艾比希(Abhisit Vejjajiva)表示,希望網站能重建泰國形象,並讓泰國在近期動亂後團結,問題在於網站宣稱今日柬埔寨部分土地為泰國「失落領土」。
全球公民「團結為伊朗」
7月25日星期六,全球民眾有機會參與世界數十個城市舉辦的集會,共同支持伊朗人民爭取民主、自由及基本人權。
吉爾吉斯:即將建立反恐中心
7月15日,吉爾吉斯總統巴奇耶夫(Kurmanbek Bakiev)接受美國《紐約時報》訪問。 他在受訪時表示[俄文],將於吉爾吉斯南部設立反恐中心:
巴西:赦免非法移民新法將公佈
在歷史上,巴西是許多國籍人民上岸之處, 這種開放態度讓巴西擁有多元文化特質,真正成為民族融爐,過去政府支持以移民方式,增加這個南美大國的人口;
馬來西亞:總理就任百日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Najib Abdul Razak)於上週就任滿百日,他是馬國第六任總理,也提供民眾以下「優惠」:過路費八折、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小販執照更新費用減半、提供低價屋宅給低收入戶、鼓勵沙巴(Sabah)與沙勞越(Sarawak)居民出生登記、沙巴與沙勞越道路及公共設施興建、增發3000件個人計程車許可證。
迦納:對歐巴馬演說不夠滿意
剛果部落客Alex Engwete張貼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向迦納國會演說內容的法文翻譯版本,這是他就任總統後,首度訪問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後來有兩位讀者回應,均對歐巴馬演說不甚滿意。
孟加拉:透過外籍人士之眼
外籍人士社群在孟加拉相當活躍,其中許多亦在非政府組織中任職或擔任志工,有些人亦經營部落格來分享生活經驗,內容時常比國際媒體對孟加拉的報導更真實,對於前往孟加拉的人士或本地人都非常有用,在本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中,筆者將整理部分外籍部落客討論的話題。
非洲:歐巴馬使用新媒體與人民互動
Hot Secrets部落格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使用新媒體促進與非洲一般民眾對話,文章開頭寫道:「可曾想過詢問肯亞之子任何問題嗎?各位希望歐巴馬親自回答你的問題嗎?」
美俄關係因出訪重整?
和平與主權、民主與人權,這是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稍早訪問俄羅斯時,與總統梅德維德夫(Dmitry Medvedev)會晤討論的議題,希望在全球不景氣與氣候變遷的現況下,發展出面對混沌世界的方針。
日本:八種語言列入瀕臨滅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二月發佈「世界危急語言地圖」,精確記錄約2500種瀕臨消失語言的憂慮情況,若我們回想日本政府在二次大戰結束前,於19世紀併吞琉球群島與愛奴族居住的北海道,實施多項語言與文化統合政策,語言瀕危情況也就不令人意外。
白俄羅斯:總統赦免美國律師
美國國會代表團於6月30日訪問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議員與總統魯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會晤,席間議員要求白國總統赦免美國律師塞瑟(Emanuel Zeltser),塞瑟於2008年8月「因『企圖從事商業間諜行為』與使用偽造文件遭判刑三年」,魯卡申科同意後,在當天便簽署赦免書。
摩洛哥:部落客不同意記者見解
Anne Applebaum近期撰文,以不同標題刊登於《華盛頓郵報》(「摩洛哥,不同於伊朗的選擇」)及Slate網站(「摩洛哥與歷史和平共處」),在摩洛哥部落格圈、Twitter及論壇引發不少討論,該文認為摩洛哥是民主與伊斯蘭教共存的典範,可供伊朗借鏡,民眾批評文章過度簡化摩洛哥政權,並將西方價值投射於其他國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