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來自 三月, 2014
歐巴馬、習近平荷蘭會面 蜜雪兒則於中國進行柔性外交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訪華進行「柔性外交」(soft diplomacy),為期一週的時間之內造訪了中國三個的城市,此行重點放在教育及青年充權的議題上。
印巴共同的過去與互相矛盾的歷史
印巴對領土和資源的爭奪讓兩個國家之間原本就惡劣的關係雪上加霜。惡意常傳播到課堂上,高漲的國族主義教學生用扭曲的角度看待他們的鄰居。
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對克里米亞兼併宣言的十種反應

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兩天後的 2014 年三月十八日,俄羅斯總統佛拉迪米爾.普丁發表演說表示將接納克里米亞和港口城市塞凡堡作為聯邦新成員。在此之前,外界並不確定俄羅斯是將直接兼併兩地,或任其像阿布哈茲、南奧塞提亞或聶斯特河沿岸一樣以獨立地區存在。
Taiwan Voice: 提供國際社會最新的服貿抗議訊息
受到烏克蘭#Euromaidan網上翻譯行動的啟發,台灣的運動人士於3月20日創立臉書頁面:Taiwan Voice。
縮減非洲貧富差距
儘管非洲平均國內生產毛額大量增長,數十年來這塊大陸的貧窮程度卻一直居高不下。
波士尼亞人為麵包、社會正義與言論自由抗爭
當波士尼亞第二大城圖茲拉(Tuzla)的公民走上街頭抗爭時,沒有人會預料到一週後在國際媒體的眾目睽睽之下,將發生一場席捲全國的暴動。不論近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Herzegovina)的暴動情形,是否能與媒體所稱的「波士尼亞之春」相稱,都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暴動背後更深刻的原因,以及接下來該何去何從,才是當地大多數的居民希望國際大眾與媒體關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