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關於 語言
報導 關於 語言
我在烏克蘭,唾棄自己的母語
在 2022 年初,我們曾經試圖向那些俄羅斯的主戰派說明我們的立場,但我們的努力卻終告失敗;事到如今,「說俄語」帶給我們的不過是傷痛而已──那種全然不被理解、被狠狠否定的傷痛。
迦納:推廣本土語言之路,絕不讓任何人掉隊
Mohammed Kamal-Deen Fuseini 是一名熱衷於以數位方式來推廣迦納本土語言的倡議人士;透過維基媒體項目,他大大地提升了迦納本土語言在網路世界的能見度。一起來看看他的努力成果。
台灣:賽德克簡史
台灣的賽德克族也曾有過一段為了自身權益、挺身對抗日本殖民政權的歷史。
緬甸:政府軍不該被稱為「緬甸國防軍」
「我懇請全球各地的讀者諸君,試著去理解我們的處境。就從為緬甸政府軍「正名」開始吧?」
文學做為探索印度-尼泊爾混雜性的入口:作家Prajwal Parajuly訪問
「他們正是書中所寫到的那一群人,說著書中角色所說的語言,而他們成了這本書的讀者。這很感人。這本書觸及到了尼泊爾最偏遠的角落。」
從瑞典到墨西哥:原住民族的語言正在消失
北歐和墨西哥、秘魯相距何止千里,但原住民認同的衰微,卻是兩地皆同。
為環境與峇里語奮鬥的印尼超級英雄
「Luh Ayu Manik Mas這個超級英雄角色的創意來源是強韌堅毅、本來就很像超級英雄的峇里女性。」
專屬拉丁美洲原住民的表情符號
原住民網路社會活動家為促進本土文化及語言,正在製作多元文化的表情符號供電子通訊使用。
Aleksandra Lun:成為知名西班牙語作家的波蘭人
「語言純粹是你選擇要生活的世界。如果你活在那個世界當中,你擁有它的語言。」
「外界世界並不了解尼泊爾文學有多豐富」:作家Sangita Swechcha博士訪問
「不只是以英語書寫的尼泊爾作家數量正在緩慢成長,從尼泊爾語翻譯到其他語研的文學作品也在獲取動能。」
紐約時報奈洛比辦公室主任徵人廣告充斥著對非洲的成見
紐約時報奈洛比辦公室主任的職位描述,重啟各界對於「西方媒體描述非洲時長期使用陳腔濫調與了無新意比喻」的辯證。
馬雅語演講:語言也是一種禦外的方式
「身為墨西哥公民,我在此要求我的語言、我們的語言和人民,都擁有相同的機會生存,並安心的生活,不必害怕有消失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