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政治 來自 八月, 2007
伊朗:政府持續向媒體施壓
伊朗政府上週加強對媒體施壓,親改革派的期刊《同胞》(Ham Mihan)於7月3日遭到查禁。 伊朗勞工新聞通訊社 Ilna 因報導罷工與大學校園中的動盪情勢,也遭暫時關閉,主管亦因此辭職。 許多部落客論及與日俱增的國家檢查,有些曾為《同胞》撰稿的記者也抒發感受。 意料之中的痛苦 Jomhour很遺憾[Fa]今後見不到《同胞》,在伊朗政府一聲令下,這份完善、包容、勇於批判政府的刊物就此消失。 Hanif提到[Fa]伊朗媒體不斷遭到關閉,認為伊朗人應早就習以為常,但聽到《同胞》遭禁時,我們還是很意料。 Ghomaar表示[Fa],任何期刊在伊朗能撐過一年都算奇蹟,禁刊相當平常,他也提醒Ilna通訊社持續面臨壓力,管理階層遭替換,可能也會關閉。 為《同胞》撰稿的記者Maryam Sheybani說[Fa],實在很不願與這本期刊告別,雖然只有43期,但一直努力與眾不同,也正因為不同於眾多刊物,所以當局無法忍受,非得查禁不可。 改賣香菸吧 Varesh語帶諷刺地表示[Fa],書報攤乾脆不賣雜誌,全部改賣香菸好了,反正鼓勵人抽菸不會遭罰。 Sanjaghak指出[Fa],政府關閉一家刊物後,隔天好像沒事一樣,他自問為何學新聞?若是個人興趣無妨,但恐怕很難做為職業。 Mahjad刊登[Fa]數家遭禁刊物的照片,他認為政府企圖將知名記者逼離媒體,因為政府厭惡所有會思考或刺激他人思考的人。 他人對伊朗的認識為何? 因為網路封鎖與審查,使伊朗民眾難以獲得部分資訊,不過從西方媒體上,西方民眾似乎也只能得知伊朗的片段消息,有些部落客希望建立跨越資訊落差的橋樑。 部落格「伊朗觀點」指出,當西方人得知她來自伊朗後,問她的第一個問題是: 政治情勢有機會改變嗎? – 伊朗隨時都在變化,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變,不過一切都不明朗,這個政權似乎覺得如果要繼續下去,唯一方法便是禁止年輕男女在公共場合接觸、女性只能穿著 黑色服裝、男性不准抹髮膠等…我或許有點太誇張了,這樣說似乎有些離譜,但有時確實令人感覺如此。 多數人似乎不想再來一次革命,…他們希望一切能夠慢慢地愈變愈好,而非愈變愈糟。 能相信美國嗎? Anthony Loewstein是位作家兼部落客,最近前往伊朗,想要了解當地人民對各項議題的觀點,他在部落格裡寫道: 伊朗人對美國政府及其意圖,看法都一致地相當負面。許多記者、編輯與部落客甚至都明白表示,害怕美國攻擊伊朗核子設施。知名女性記者兼部落客 Azadeh Akbari...
伊朗:伊朗社會中心的一瞥
Christian Alexander是一位美國的部落客,他以伊朗部落格為題,撰寫了他的學士論文。在這篇專訪中,他和我們分享了對伊朗部落格的意見。他同時也是Sounds Iranian部落格的撰稿人,在這個部落格中,一些研究者交流他們對伊朗部落格研究的想法。 問:請簡介你自己並告訴我們關於你對部落格的興趣以及你對伊朗部落格感興趣的地方? 我對部落格的興趣是有點意外。我一直對科技很感興趣,特別是網路。網路定義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科技,它是一個革命性的發明,對人類文明有驚人的影響。 在大學時,我決定將畢業論文結合自身對科技的興趣、以及科技對社會之影響,主要的研究範圍為殖民以及後殖民的非西方歷史。我的指導老師,是一位對19世紀伊朗和中東歷史的專家,他建議我深入調查近來很活躍的伊朗部落格。 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在研究伊朗的部落格以及其相關文獻。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我對伊朗社會和文化的興趣。我上了波斯語課程,也開始以自已的網摘部落格追蹤連結伊朗部落格圈。 從我繳交論文後的一年多,我繼續的透過新聞、部落格,以及在我研究期間累積的其它來源,追蹤伊朗的消息。我積極地期待將我的部落格研究擴大至包括其它國家和區域,以分享伊朗研究的議題(像是接近性、進步性等等),我維持著對伊朗部落格圈的熱忱。 從計程車文化到核子危機 問:你認為伊朗部落格可以提供我們不能在大眾媒體找到的伊朗印象嗎?能舉個例子嗎? 我肯定地認為,特別在伊朗,部落格提供了一個平易近人的另類觀點,而通常和在美國的傳統媒體所提供給我們的,有相當大的歧異。對我而言,這是伊朗部落格斯坦(Weblogestan)做出最重要的貢獻。 註:Weblogestan為一網路俚語,表示波斯語部落圈「國度」。以上解釋引自這裡。 在我的研究中,最有趣及令人興奮的發現之一是伊朗部落格圈的觀點。這觀點奇妙的混合他們世界的親密和陌生,提供了一個比傳統媒體更為複雜、微妙且有同理心的伊朗圖像。 事實是,我接觸到的這群人給我重要的活力感(empowerment)。從伊朗的「計程車言談」的觀點( View From Iran’s “Taxi Talk”)學習計程車文化的複雜或是從Mr. Behi學習到關於日常街頭生活,都給了我對伊朗社會中心的一瞥,那是傳統媒體所遺漏的故事。每天關於伊朗-美美的核子危機的報導以及伊朗人在伊拉克的牽連(伊朗和伊拉克二國毗鄰,從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到近來的兩伊合作)建立了對伊朗的錯誤印象,而部落格的作用是要解構(deconstruct)這些印象。 但伊朗的部落格圈反映的是少部份的人口。如同在其它的「發展中」(developing)國家的內部,可否近用網路之間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形構著伊朗的網際社會(cyber-society)的觀點和意見氛圍。 在2005伊朗總統大選前的幾週幾個月看伊朗的英文部落格,很難預測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中文/英文)會勝出。明顯地,這些部落客的觀點實質上和大部份的伊朗人是不一致的。這個被部落格所引出的驚訝/震撼/否定,說明了特別的群體在廣大的伊朗人口裡是如何的特別。 科技和現代化的意識型態 問:你的論文主要的題目是關於伊朗部落格的什麼部份? 如同我之前所說,我的論文期待要結合我對科技的興趣和網路在非西方後殖民的歷史上。現在,我了解到伊朗絶不是一個正式的殖民地,然而它是一個半/準殖民的 過去,揭露出她與世界上其它被西歐及/或美國,在政治上、軍事上和文化上統治的國家的類似性。我感興趣是,這個部份的歷史如何形塑我們今日所生存的世界。 我論文這個包羅萬象的主題,是檢視伊朗在大約上個世紀,科技和現代化意識形態之間的交互作用。回頭看伊朗最近的歷史,科技總是扮演追求 「現代」(modern)的中心角色。現代性本身是一個有彈性的、改變的概念,端看你問在何時、問的是誰。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的歐洲,現代性反映的...
(短訊)吉爾吉斯: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
「吉爾吉斯報告」指出,政府為款待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成員國元首,興建的禮賓房終於完工,花費許多納稅人上繳的血汗錢;Mirsulzhan Namazaliev則列出清單,看看政府為確保高峰會順利進行,究竟頒布哪些奇怪又荒謬的規定。 作者:Ben Paarmann
(短訊)肯亞:政黨令人民失望
Emily論及肯亞的政黨政治:「關鍵在於,肯亞政壇內究竟有無政黨根基?答案顯然否定,原因包括:第一,低識字率與眾多貧民是民主一大詛咒,讓政黨政治無法在肯亞生根。」 作者:Ndesanjo Macha
伊朗:數百部落客支持入獄學生
伊朗部落客最近發起一項活動,提醒人們近幾個月來,共有多名大學生遭到逮捕,其中三人至今仍在獄中,他們希望號召無數部落格將名稱改為「八月五日」,依據伊朗曆法則是Mordad月的14日。 受害者家屬表示,學生年齡都是二十出頭,遭遇了生理與心理的折磨,包括言語污辱、用電纜毆打等,他們被指控的最嚴重罪名為侮辱國家最高領導人及煽動輿論。 2007年8月5日 根據14mordad部落格,這個日期是: 2007年8月5日是伊朗憲政革命101週年,但伊朗民眾仍在爭取民主,學運人士也仍難逃牢獄之災。 為支持與紀念這些同伴兼部落客,當地一群部落客決定更改部落格名稱,在當天更名為「8月5日:支持入獄學生日」(August 5th: The day of support for jailed Iranian students),縱然各位不是伊朗部落客,我們也歡迎一同參與,若要加入,請寄信至14.mordad@gmail.com。 據該部落格指出,之後幾天已有397名部落客響應。 支持計畫的Hamid City張貼入獄學生與政治犯的照片,他建議[Fa]每個人都號召十位朋友加入。 Mir指出[Fa],縱然憲政革命已過101年,今日監獄裡仍有許多勇敢的伊朗孩子。 Fardayekvatan認為[Fa],我們應多寫有關於正義、民主及入獄學生的文章,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沙漠深處的燭光。 Ganji呼籲眾人支持 前政治犯兼記者Akbar Ganji發表公開信,要求大眾支持入獄學生,Kamangir寫道: 知名政治運動成員Akbar Ganji曾入獄五年,他寫了封致伊朗大眾的公開信,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幫助入獄學生獲釋。 他在信中回憶過往獨自受監禁的經驗,也細數過往伊朗以宗教為名犯下的罪行,並指出「女權與勞工團體之所以獲得海外支持,是因為他們在各地都有相關組織,反觀學生在西方世界並無對應單位,故處境更加危險」。 部落客批評電視 其他部落客則關注其他議題,部分具伊斯蘭色彩的部落客最近批評伊朗國營電視,主要理由在於約兩週前,電視主播Farzad Hasani質問警察局長Sardar Radan是否在近期掃蕩活動虐待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