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 2007

報導 關於 政治 來自 十月, 2007

當北韓遇上南韓

  9 十月 2007

第二次南北韓領導人會面對韓國的意義為何?這其中有兩個主要的話題。一個是網路公民與公眾媒體彼此之間意見的歧異。另一個話題則聚焦於這次會面在政治以及經濟層面上的意義。 不僅一些部落客反對主要幾家保守派報紙對這次會面的批判觀點。Neocross告訴我們主要的保守派報紙在兩位領導人會面之後所做出的反應。 某方面來說,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儘管這次會面與前任總統金大中首次與北韓總統會面不同,在七年之後這次會面依舊深具意義。 而各家媒體又如何回應呢?–他們的反應相當類似…當然…Chosun.com沒有提出什麼特別的意義。我可能記得不太清楚,但是當李明博擊敗朴槿惠成為總統大選最後的候選人(註:在野的大國家黨)時,新聞登上了首頁…或許南北韓會面的重要性比不上他的勝利。 Joins.com(Joongang報的網站)看起來對這次會面不太高興,你看過新聞的標題就會明白了。沒有表情也沒有擁抱…哈! 我們可以晚點再公開討論這次會面是否達成任何具有意義的事項,但真的有必要打從一開始就澆冷水嗎? Sandman比較國外與國內的新聞媒體如何不同地詮釋了這次會面。 這真的太過分了。我真搞不懂到底哪個才真的是韓國媒體。銷量最高的報紙甚至發出詛咒與斥責… 承認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有那麼困難嗎?報紙沒道理地攻擊第二次南北韓領導人高峰會的意義以及計畫,儘管我也不認為他們應該無條件地頌讚這次會面。 其他的部落客則更激烈地反對主流媒體。 MBC電視新聞揭露了Chosun、Joongang、還有Dong-a等報紙所作的重大虛構報導。這些報紙宣稱引用自國外報紙的資料也統統被發現是假造。他們故意省略了字詞,而又在錯誤之上對國外新聞做出分析。他們甚至扭曲國外新聞的正面報導。 看看這則影音…這多麼嚴重啊…我簡直無言了。 這裡有個顯著的例子。 國外的新聞報導「韓國媒體惡意批評韓國總統」,但是這些報紙卻略去了幾個字,變成「韓國人批評」。所以看起來就彷彿所有的韓國人都在批評這次會面(而這不是事實)。檢查這些報紙從美聯社通訊記者轉來的報導,我發現根本一點根據都沒有… 案例實在太多…請看看這則影片,這真的可笑到有趣。多數的公民都對今天的會面印象深刻,但這些報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甚麼他們的看法錯誤百出?… 兩家極端的媒體言論不受到部份部落客歡迎。 七年前金大中拜訪平壤讓我們的心情激昂,而這次的會面顯得比較安靜而實際。從今起會有更多的固定會面,這將會更自然且更有效地解決南北韓之間懸宕已久的問題… 然而,國內觀點對這次拜訪歧異很大。若為了歷史以及愛國的意義而讚揚身為總統的他似乎不太恰當,可是批評他為了拆解分隔之牆的這一小步努力似乎也同樣不恰當。 各種細節都被分析。 …金正日的態度跟上回金大中拜訪北韓時相當不一樣。或許唯一相同的只有他身上那套衣服…?七年前金大中拜訪北韓時,他們互相擁抱並且坐同一台車。他們在車裡的談話維持了五十分鐘。但這次他們僅僅握個手,坐上不同的車。與七年前相比,金正日的臉顯得嚴峻。 他們第一次見面所說的話只有「很高興見到您」。當盧武炫與其他高階政府官員握手時,金正日沒有任何表情,遊行軍隊站在一旁。他沒有說一個字,只站在盧武炫身後。這可以有很多種解釋,一個是金正日現在的身體狀況有問題。人們假設他已經衰老虛弱。另一種說法則是這已經是第二次會面,他不再那麼興奮。或是他打算實際領導這次會面。盧武炫政府即將下台,就算他提出許多承諾,政府一換一切都可能成空。 對於這次會面,有人衷心歡迎。 南北韓會面的景象。 讓我顫抖、興奮… 我的心跟我的眼皮一樣熱… 其他人則對為何選在此時,以及會對經濟帶來何種影響有所疑問。 2000年,前任總統金大中坐飛機拜訪北韓。 2007年,盧武炫用雙腳走過北韓邊界。我個人對這次會面的意見…我完全同意兩位領導人會面,為了和平與繁榮,這將會是統一的重要進程。 然而,我認為這為時已晚。我們在十二月要舉辦總統選舉,隔年二月新總統宣誓上任,也就是說,他只剩下四個月的時間來推動。當然他一定希望跟他同樣色彩的政府接任,延續他的政策…而這似乎不會發生。 不管怎樣…即使他什麼都不能做,他還是與金正日見面了。我真的不懂為甚麼他要在只剩下四個月任期的時候去那裡,他難道不應該在2004年就試著前往嗎?… …我並沒說他的意圖是要影響即將到來的選舉。 …人們期盼和平,但他們不再跟以前一樣那麼期盼統一。假使統一了,這代表我們必須承擔統一帶來的代價。這意味著經濟將不穩定。… 當然,長遠來看,統一對我們是必要的。 …但仍然很難否認「經濟表現比和平來得優先」…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經濟上的互賴帶來政治上的統一。 這是商場上的基本原則。要探索世界市場,首要工作就是提供免費試吃。 如果人們開始習慣了這口味,他們就會成為顧客。這是一樣的道理。 關於這次會面,想通了嗎? 咱們看看日本。日本排山倒海地進入了東南亞國家。現在,那些由日本資金培育的果實回到了日本。我對於他們的驚訝式「企業策略」感到嫉妒。 說到南韓跟北韓的關係…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由南韓來領導統一。幾年後,我們會發現北韓無法不靠南韓而獨立生存。我們應該做的更多,並且給北韓一點「甜頭」嚐嚐。 北韓的土地屬於誰?哪些人住在北韓?都是我們的人。 在我們人民的土地上…我們盡可能生活在一起。誰敢來介入或決定我們的方向?為何我們要受鄰近的強權國家騷擾?… 準備好迎接北韓突然崩解。為了縮小崩解之後的混亂,聰明的辦法是先教會北韓如何長大。 不要期待北韓因為筆伐與思想而崩解。我們用經濟原則解決這問題吧… 原文作者:Hyejin Kim 校對:swpave

非洲可曾有好事降臨過?

  8 十月 2007

Kizzie 最近接到某個激起蘇丹部落客憤怒的問題: 我們停留美國期間,當地一個猶太裔美人團體(包含人權運動份子、作家、教授),邀請我們午餐。我們聊了有關中東、伊斯蘭主義、人權等話題。當我的 老師建議我來談談我所熱愛的故鄉--非洲大陸。她問道:「非洲可曾有好事降臨過?」我不能描述自己當下五味雜陳的感覺,是哀傷,是悲憤,抑或兩者兼具?同 時,這種唱衰非洲的悲觀情緒緊緊壓我的心口。我試著提醒自己那片土地上仍是有些好事,但不管怎樣我仍舊無法回復往日的自我。 …非洲不是只有達佛、盧安達、獨裁暴政、低度開發或是愛滋病。 提到達佛,Black Kush 記下又一次期望終止悲劇衝突的和平談判: 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仍要進一步觀察,哪些反叛人士會參與,SLM領導人Abdel Wahid el Nur的反應等等。 他同時貼上一幅漫畫: 年輕的Dalu 小姐,是一位居留美國的蘇丹人,她寫了兩篇有趣的文章,第一篇有關種族主義,第二篇則提到對蘇丹裔美國人的自我認同問題。 關於前者,她寫道: 我非常引以為傲,即使聽起來、讀起來都不怎麼有趣。一般而言,蘇丹人是非常具種族優越感的。 我有些阿拉伯裔的蘇丹朋友,在若扯上宗教和種族之時,我們常會起衝突。聽起來有點荒謬,我們當時還只是小孩子而已呢!現在我知道當初那些不好的用語 和衝突,是由於彼此家庭的影響。我曾經打過一個小孩,因為他竟稱我為奴隸(abeed/abid);而另一次則賞了某個小女孩一巴掌,因為她說我的皮膚像 焦油。 X的,我們都是蘇丹人啦! 而關於她的自我認同: …我大多時自認為是蘇丹人,但對我所不熟悉,卻非得跟他們用蘇丹語交談的蘇丹親友而言,我仍是個美國人。對於美國當地人,我則成了一個蘇丹女孩。也許有時這二者都是,有時都不是。(這就是一文不值的嬉皮客世界入口。) Drima,寫了一篇爆料文章,標題為:「喀土穆,一座變化激烈的城市」,它是關於發生在蘇丹首都另一面緊閉門後的酗酒、藥品濫用、瘋狂轟趴等現象。 SudaneseReturnee很高興,他還不擔心回到Juba後的問題。而Juba 當地人,Konyokonyo醫師則記述了南部愛滋病的情況。 令人憂心的一面是許多年青人漠不關心,把愛滋病當成其它疾病一樣。有這麼簡單嗎?在80年代中期,愛滋病被認為是剛果語裏的一種疾病名稱,主要是娼妓賣淫之類的性病。只有進出風化場所的人才會染上它。在南部蘇丹,這樣的認知仍未改善。 年輕人幾乎不可能禁酒,也不會對婚姻伴侶絕對的忠誠,所以,「保險套」?算了吧。它不方便取得,還有人認為套上保險套會失去性的「甜密」。 在埃及的蘇丹人遭歧視的情況讓Zoulcolm X憤怒。 新聞上說,埃及士兵射殺越過邊境要逃到以色列的蘇丹難民,真的令我很生氣。去年有好幾百位埃及人到喀土穆工作,他們搶走了一些低階工作,如建築工人、餐廳侍應等。這些工人並不是住在少數種族的地區,他們被善待,可說是豐衣足食。 而在開羅市區的蘇丹移民遭遇了一些比邊境槍殺還要慘的事,他們有時被埃及警察欺負,或是要面臨許多愚蠢的種族主義。蘇丹人之間甚致開始互砍殺,信不信由你,他們在開羅還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幫派。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呢?為什麼在喀土穆就不會產生埃及移民的幫派?難道因為他們不是黑人。他們來到我們的國家。搶走我們的工作機會享受了美好的時光,但是我們的同胞到了埃及卻被像爛泥一樣地對待死了也無人聞問。 Path2Hope 為了一位因為無能醫療致死的事故而悲傷。 那個土匪,哦抱歉,我指的是那位收費檢驗的醫師,這位天兵醫師,他診斷道:病人患有中風。 幾天後,患者到了約旦,當地的醫生卻給了他們另一種震撼,好消息是病人並不是中風,但壞消息是稍早的醫治方式,對患者年邁的身體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其實她不過只是缺乏鈣質而已! 她過逝一個月了,最後還是受不了醫治失當的副作用,na lil-lah wa ina ilehi raje'oun(唉,願她安息,阿拉與她同在。) 仍讓Path2Hope感到欣慰的是: 在蘇丹,我可以聞到”hilu-mur”的香氣 (一種蘇丹果汁)。每一戶人家掛著自己作的“sweetness”(一種醃肉磨碎後加在食物裏)。這些氣味提醒了快來臨的回教齋戒月,我喜歡齋戒月,處在穆斯林社區,你會發現那段期間裏總有神奇妙事。 原文作者:SudaneseDrima 校對:FoolF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