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Protest 抗爭 來自 二月, 2011
塞爾維亞:擔任利比亞傭兵
馬爾他部落格Malta CC報導,利比亞轟炸國內的黎波里與班加西地區抗爭者時,塞爾維亞軍機駕駛也參與其中,因為兩名敘利亞籍駕駛員拒絕殺害抗爭同胞,逃往馬爾他,這則消息才因此外流。
亞美尼亞:社群網站掀起社會革命?
眼見突尼西亞、埃及與阿拉伯世界各地陸續吹起抗議潮,亞美尼亞國會以外的在野勢力也企圖起而效犬,且3月1日剛好是總統大選後衝突屆滿三週年,當時導致十人死亡;雖然國內媒體有些許報導,但國外卻對此毫無所悉。
阿拉伯世界:關於社群媒體的辯論
這幾個月來,社群媒體於示威行動中所擔任的角色被廣泛討論。尤其在近期突尼西亞和埃及的例子中,臉書和推特等網站在組織抗爭行動上占了極關鍵的角色。
摩洛哥:國王指示設置經社委員會
旅法行程結束後,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回到他位於加薩布蘭卡的皇宮,於2011年2月21日宣布將創立「經濟與社會委員會」。
摩洛哥:解釋抗爭原因
2月20日是摩洛哥的「尊嚴之日」,抗議民眾要求憲政改革與終結貪腐,而非主張推翻王室,政府反應也相對溫和,警方則盡力約束抗爭。抗議活動在全國各地舉行,
阿爾及利亞:跟進他國抗爭?
儘管突尼西亞總統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在群眾抗爭聲中逃往國外,埃及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因社會抗暴被迫請辭,阿爾及利亞民眾的街頭運動至今尚未成功。
利比亞:「我們回不去了」
利比亞人民反抗領導人格達費(Muammar al-Gaddafi)的行動歷經一星期後,仍持續進行,政府以各種手段打擊抗議群眾。
摩洛哥:示威行動蔓延全國
在廣義的阿拉伯世界中,多數國家都以「雙城」聞名,如敘利亞的阿勒頗與大馬士革、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與奧蘭、和埃及的開羅與亞歷山卓。而摩洛哥獨特的是,它有四個活耀且宏大的城市:
馬其頓:全球之聲登上電視
全球之聲作者Filip Stojanovski接受電視節目「Nie」訪問,主題為「堡壘、網路、政黨、Facebook,究竟是誰的錯?」,他提及公民媒體與全球之聲的重要性,節目裡亦節錄全球之聲共同創辦人Ethan Zuckerman在TED的演講片段。
哥倫比亞:卡車司機罷工癱瘓首都交通
自2011年2月2日起,由於哥倫比亞政府進行改革,打算廢除貨運費率表,卡車司機發起全國罷工,新聞網站La silla vacía指出,「費率表自1997年起,便規範全國貨運最低價格」。
利比亞:卡拉達維下令追殺格達費
利比亞的恐怖屠殺繼續佔據大家目光,穆斯林最高教士尤素夫.阿爾.卡拉達維下達追殺令(宗教法令),呼籲任何能下手的人殺死穆阿邁爾.格達費上校,終結利比亞人的苦難。
阿爾及利亞:抗爭引發警民衝突
2月19日,人權團體和其他民間組織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Algiers)發起示威遊行,遭到警方及親政府群眾鎮壓,造成多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