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 2007

報導 關於 Travel 旅遊 來自 八月, 2007

伊朗:美國部落客在「打倒美國」的土地上

  22 八月 2007

View from Iran 一直是很吸引我的一個部落格。這位在伊朗的美國部落客在down with America 書寫她的日常經驗。這位美國部落客Tori Egherman現在已離開伊朗。她和她的丈夫最近剛出版一本關於他們四年來居住在伊朗經驗的圖文集。我和她談到她的部落格、書以及在伊朗的真實及虛擬生活。 問: 請介紹你自己、你的部落格及書 過去四年,我住伊朗時我發現我需要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認同。線上,我化身為書寫部落格 View from Iran 和Mideast Youth美 國部落客 Esther Herman。對其他人來說,我還是Tori Egherman。我的丈夫和我在德黑蘭住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在那裡我們為日復一日的議題掙扎著,經營小生意的問題和更認識他的家人(他長大後的時間都在 荷蘭和美國,在我們到德黑蘭之前,他已經有22年沒有見到大多數的家人。) 我們的部落格一開始只是和家人和朋友溝通的方式,然後很快的變成一個較為公共的論壇。我們的書,<<伊朗:從這裡的觀點>>是一本文集以及我和Kamran 在伊朗的期間所拍下的照片。照片訴說著我們在伊朗經驗的故事和呈現難以想像的伊朗。Kamran和我對伊朗日常生活的公眾觀點感興趣。許多書處理了歷史上的伊朗、伊朗之美以及種族的伊朗。我們的書則是關注日復一日的伊朗。(點擊這裡可以看到本書的Flash介紹)。 「一個陌生人在德黑蘭」 問:作為一個美國人,居住在以「打倒美國」作為國家口號的伊朗有什麼感想? 身為在伊朗的美國人,讓我覺得不舒服的經驗屈指可數。我所遇到的伊朗人是那樣的有禮貌和親切。我所到的每個地方人們對於見到美國人感到興 奮。在我居住在伊朗的期間,我遇到各行各業的伊朗人:從宗教的、世俗的到革命的,以及在此其中的每種行業。有次我遇到一個嚇我的人。當我告訴Kamran 那個人嚇我,他說「那個人啊?!」那個人嚇每個人,不因為你是美國人而嚇你,所以不必擔心。 有次我和丈夫以及一位英國友人到Bandar Abbas,那是伊朗靠近波斯灣的一個阿拉伯區域。我跟我的丈夫及友人Kate說:我不會告訴任何人我是美國人。在美國攻擊伊拉後的混亂持續著,這令我對 向阿拉伯人曝露我的國藉感到緊張。在機場,我們搭計程車,那位司機猜測性的問Kamran 我們從那裡來,Kamran 回答,我的朋友是英國人,我的妻子是美國人,但她想要我告訴大家她是從加拿大來的。司機笑了,解釋的說我們都是兄弟姐妹,然後就開始了反政權的抱怨。那是 我唯一的一次決定成為加拿大人而不是美國人,但我健話的丈夫阻擾了這個計劃。 在伊朗許多人有著反美情緒,而我的丈夫Kamran遇到少數這樣的人。你必需了解的是,在伊朗,殷勤好客勝過意識形態和信條。我總是說殷勤好客是伊朗的第一宗教。如果我遇到有反美情緒的人,他一定會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放話羞辱。 所以說,我討厭「打倒美國」的高調口號。我記得我在麥加(Mecca )看過伊朗的朝聖者高舉握拳的手喊著「打倒美國」。當我想抱怨的時候,我的伊朗友人說:「那不意謂著什麼,為何要庸人自擾」?我告訴他們「當我參加宗教儀 式時,我們不會『高喊打倒伊朗』!我們不會走上街頭高喊反對你的國家」。這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在伊朗,這種標語或口號微不足道。但在美國,有著很多意義。 計程車言談 問:在<部落格伊朗:從這裡的觀點>裡有個分類叫做「計程車言談」,你可以稍微說明一下嗎? 我們就像是許多伊朗人一樣,沒有自己的車(或司機)。每天Kamran和我至少要搭2次的計程車,有時候更多。有時我們搭私人計程車,有時 則搭公共計程車。公共計程車是有固定路線沿途載客。不論是那種,我們發現自已參與著無數話題的對話之中:政治、社會、文化、體育、健康...。我的一位朋 友推測,伊朗的計程車是一種非正式的投票系統。 計程車司機會告訴你,他們之中的三分之一為情報單位工作。許多我在伊朗遇到的人確認了這樣的數據。三分之一也許是有些高估的數據,但無疑的許多司機得向情報單位報告。計程車是一個非正式的網路,在某種程度上,是伊朗最有效的傳播網路。謠言和新聞被討論著,笑話流傳著,很有料的八卦也從此而來。舉例來說,在最近一次對女性服裝的鎮壓,計程車司機有著最多的資訊。他們知道哪些場合可以伊朗女性溫和(但立場堅定)地討論此事,他們也知道女性在何處受到了身體騒擾。 部落格教化(humanize)伊朗 問:你如何評估部落格在伊朗的影響? 部落格主要的影響是讓人們有個意見和經驗的論壇,而這些不能在公開場合被討論。在伊朗,很少有機會可以公開討論或是和陌生人相遇結交新朋友。部落格圈為許多伊朗人提供了這個機會。 我認為部落格的影響在伊朗的政治領域很有限。另一方面,我認為部落格為居住在伊朗以外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對伊朗生活有價值的觀察。部落格教化伊朗。 印象vs.真實 問:你認為,在西方,我們有著對伊朗正確的印象嗎?你認為部落格可以扮演西方和伊朗之間的橋樑嗎?...

伊朗:政府持續向媒體施壓

  8 八月 2007

伊朗政府上週加強對媒體施壓,親改革派的期刊《同胞》(Ham Mihan)於7月3日遭到查禁。 伊朗勞工新聞通訊社 Ilna 因報導罷工與大學校園中的動盪情勢,也遭暫時關閉,主管亦因此辭職。 許多部落客論及與日俱增的國家檢查,有些曾為《同胞》撰稿的記者也抒發感受。 意料之中的痛苦 Jomhour很遺憾[Fa]今後見不到《同胞》,在伊朗政府一聲令下,這份完善、包容、勇於批判政府的刊物就此消失。 Hanif提到[Fa]伊朗媒體不斷遭到關閉,認為伊朗人應早就習以為常,但聽到《同胞》遭禁時,我們還是很意料。 Ghomaar表示[Fa],任何期刊在伊朗能撐過一年都算奇蹟,禁刊相當平常,他也提醒Ilna通訊社持續面臨壓力,管理階層遭替換,可能也會關閉。 為《同胞》撰稿的記者Maryam Sheybani說[Fa],實在很不願與這本期刊告別,雖然只有43期,但一直努力與眾不同,也正因為不同於眾多刊物,所以當局無法忍受,非得查禁不可。 改賣香菸吧 Varesh語帶諷刺地表示[Fa],書報攤乾脆不賣雜誌,全部改賣香菸好了,反正鼓勵人抽菸不會遭罰。 Sanjaghak指出[Fa],政府關閉一家刊物後,隔天好像沒事一樣,他自問為何學新聞?若是個人興趣無妨,但恐怕很難做為職業。 Mahjad刊登[Fa]數家遭禁刊物的照片,他認為政府企圖將知名記者逼離媒體,因為政府厭惡所有會思考或刺激他人思考的人。 他人對伊朗的認識為何? 因為網路封鎖與審查,使伊朗民眾難以獲得部分資訊,不過從西方媒體上,西方民眾似乎也只能得知伊朗的片段消息,有些部落客希望建立跨越資訊落差的橋樑。 部落格「伊朗觀點」指出,當西方人得知她來自伊朗後,問她的第一個問題是: 政治情勢有機會改變嗎? – 伊朗隨時都在變化,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變,不過一切都不明朗,這個政權似乎覺得如果要繼續下去,唯一方法便是禁止年輕男女在公共場合接觸、女性只能穿著 黑色服裝、男性不准抹髮膠等…我或許有點太誇張了,這樣說似乎有些離譜,但有時確實令人感覺如此。 多數人似乎不想再來一次革命,…他們希望一切能夠慢慢地愈變愈好,而非愈變愈糟。 能相信美國嗎? Anthony Loewstein是位作家兼部落客,最近前往伊朗,想要了解當地人民對各項議題的觀點,他在部落格裡寫道: 伊朗人對美國政府及其意圖,看法都一致地相當負面。許多記者、編輯與部落客甚至都明白表示,害怕美國攻擊伊朗核子設施。知名女性記者兼部落客 Azadeh Akbari 告訴我:「看過伊拉克與巴勒斯坦的遭遇後,我們要如何相信美國所言?」 原文作者:Hamid Tehrani 校對:ilya

摩洛哥:熱、熱、熱!

  4 八月 2007

摩洛哥依然酷熱非常,讓熱浪成為英語部落客最熱門的話題。氣溫常常達到攝氏40度,又嚴重缺乏空調,部落客們似乎都深受其苦。在菲斯的外藉部落客摩洛哥的Evelyn就為選擇適合的衣飾而苦惱。 熱,熱,熱。 連日來都非常炎熱,很難找到適當的衣服穿。要清爽又同時不失體面對我來說可真是一大挑戰。我絕對相信摩洛哥人對高溫有著不同的容忍度…尤其是女士們,否則 你怎麼解釋她們竟可以在闊袍外再穿上galaba*大袍,又緊緊地裹著及至頸項的頭巾?部份甚至蓋上面紗,只露出一雙眼睛。有些還是全黑色的。我看見她們就 已經覺得熱了! * 又稱djellaba或jellaba – 連帽的外袍,摩洛哥男女常穿的服飾。 32n5w的Cory選擇以詩歌--應該說是俳句--悲嘆熱浪迫人。以下是其中幾句: 熱得擲不出石頭 也擲不出種族歧視的侮辱 孩子不再使壞 裙腳線向上升 隨溫度向上升 那可是腳踝??? 有一個主題卻意外地沒有部落客討論到,那就是摩洛哥把安全級別提升到最高,根據路透社的說法,這「表示伊斯蘭激進份子的攻擊已經迫在眉睫」。拉巴特的貓則對此有所保留: 三天過去了,一切都平靜如常,沒有甚麼事件發生。幸哉。然而,我不禁要引述火星人馬文的提問:「炸彈在哪?不是說有一枚威力驚人的炸彈的嗎!」不是說我不 為此欣慰,只是到底發生甚麼事了?當局也許是神經過敏了,敏感得要「摩洛哥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以明確的用語描述這次恐怖威脅」。一定是。 本週另一個很熱 (不是開玩笑 )的話題則是旅行寫作。華爾街日報一篇關於摩洛哥「隱秘」的文章發佈之後,好幾個部落客都有話要說。來自菲斯的觀貼批評該文章道: 唉!現在華爾街日報已屈服於以小報化的手法來寫摩洛哥了。不錯,是可悲,卻是事實。華爾街日報的水平大幅下挫了。 在一篇以「摩洛哥的神秘危險」為標題的文章,在第一段提到一個叫STAN SESSER的男人踫上了弄蛇人和假導遊。值得一提,這男人曾經在梅迪納的馬拉喀什迷過路。如果這是菲斯的話,我們大概可以理解。 摩洛哥報告也插嘴道: 來吧梅鐸,收購華爾街日報罷,反正她不可能變得更差了。 (我特別喜歡作者多次提及摩洛哥是如何「不安全」,又引卡薩布蘭卡的自殺式炸彈為例證。然而他們除了自己以外其實並沒有殺害或傷害任何人。) 最後,一個不太熱的話題是馬格里布的勇者在拉巴特的Souqs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玩具: 照片來自 馬格里布的勇者 小販在梅迪納的入口處出售這個玩兒。我不肯定摩洛哥對此的立場如何。拉登是受害者嗎?滑板下面是否隱藏了一個炸彈?(我和Q看過的)當地輿論雖然沒有譴責 拉登,但可以肯定摩洛哥大部份人都不會縱容任何的恐怖主義行動。也許它只是給遊客和外國人買的玩具罷?所有選擇都有可能,就由你自行決定。 原文作者:Jillian York 校對:scch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