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 2007

報導 關於 Jamaica 牙買加 來自 十二月, 2007

加勒比海:暴力加劇?

  27 十二月 2007

我們是否身處在一個比過往更暴力的世界?有些人認為如此,有些人覺得只是暴力事件廣受報導,今年稍早,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加勒比海地區可能是全球謀殺率最高的區域,也嚴重影響經濟成長,許多加勒比海部落客都在討論此事,這個話題也跨越了疆界、經濟與區域政治… Living in Barbados談及區域整體犯罪情況: 多數加勒比海國家與他國關係長久和平,只有少數國家曾真正與他國交戰,然而,我們如今也發現我們自己漸漸陷入了戰爭狀態。 對於出生地牙買加犯罪率日增,他也感到憂心忡忡: 若各位不清楚暴力犯罪對社會有何影響,來牙買加看看吧,高居全球之冠的謀殺率,以及各種暴行,不僅讓國家傷痕累累,也衝擊了人們生活的方式。 巴哈馬發生兩起的重大謀殺案之際,Bahama Pundit的Craig Butler認為,我們正處於「痛苦時刻」: 我國必須先找出問題的本質,才能有效處理,我認為教育與身處邊緣的年輕人受教育不足才是關鍵,我認為人們若未接受訓練,便無法思考與做出理智決定,變得容易受騙受誘惑,就我國而言,要靠犯罪奪得金錢太輕鬆愜意了。 同樣出身巴哈馬的部落客Nicolette Bethel寫道: 人們對社會有著各種恐懼,我的電子郵件信箱裡,每天都會傳來最新社會新聞的郵件,每一封的焦點都是暴力犯罪,有一封還不時更新我國犯罪率數字,還有的郵件頭條標題會出現火炎動畫符號讓你不得不注意,無論是談話節目或報章雜誌,都不斷提醒我們犯罪率有多高。 在分析巴哈馬治安情況時,她也提到多項研究指出:「當一個社會的信仰愈虔誠,也愈暴力。」 跟其他的部落客一樣,巴哈馬大學新聞系教授Daniel Henrich準備要以實際行動來做出改變。他架構出「打擊巴哈馬社會犯罪事件在危險青少年族群中激增」的策略。 就連國家元首也無法免於暴力威脅,A Limey In Bermuda「對總理收到裝有子彈的恐嚇信感到害怕」,也對於政治人物隨後的反應感覺不快。 我懷疑警方怎能那麼快公開宣稱寄件者身份。計件者可能是不滿政府的瘋狂在野黨支持者,也可能是執政聯盟內不同黨派的支持者,政治人物及其支持者應停止向下沉淪,停止對彼此的不信任。 對於國際人權日遊行人士遭暴力對待,古巴部落客也有很多話想說,牙買加的Francis Wade則試圖找出暴力犯罪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關係,家暴現象在加勒比海諸國十分普遍,Stella Ramsaroop則從蓋亞那觀點看待此事。 千里達與托巴哥的部落客對於國內犯罪率如螺旋般向上爬升也有許多想法,Jumbie's Watch張貼當地媒體頭版照片,並提出以下看法: 這就是犯罪對千里達與托巴哥人民造成的影響,這些是充滿著悲傷、痛苦與絕望的面容。 Ramblings and Reason承認「治安情況不佳,犯罪數字也不容否認…如此糟糕的景象!如此可怕的數據!」,她也在思索媒體如何影響了人們看待暴力問題的角度。 Now Is Wow表示:「過去當看見橫屍街頭的照片,人們感到恐懼又驚訝,但遺憾的是,現在我們全國上下都『已經習慣了』。」 若當地部落客的反應可以做為指標,加勒比海人民顯然不希望「習慣如此」,但Ramblings and Reason感嘆「我們已屈服於恐懼」。 犯罪猖獗迫使教會調整午夜彌撒時間,神父也拒絕謀殺案目擊者前去教堂,人們開始注意哪些地方能夠安全的喝杯小酒,哪種人可能搶劫我們,讓民眾全都躲回安全處,使人與人愈來愈疏離。 原文作者:Janine Mendes-Franco 校對:Portnoy

部落客的世界愛滋日報導

  25 十二月 2007

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當天,全球的部落客們熱烈公開地討論相關議題。每篇文章都是向這疾病的對抗者致上敬意。只有人們因錯誤資訊繼續沈默,才會讓病毒恣意蔓延。 馬拉威:說出你的故事 在馬拉威,全球之聲的作者、新聞工作者Victor Kaonpa 回憶自己第一次採訪一名公開自己為HIV帶原者的女性。 我到離首都Lilongwe 350公里遠的Zmoba偏遠地區去和這名女士碰面。我背著錄音機和筆記本,踩了二十公里的腳踏車,才能到達她住的村子。 我認為這位女士的遭遇有被報導的價值,她毫不隱瞞地公開自己是HIV帶原者。1999年,愛滋仍被視為禁忌,ARV(抗逆轉錄脢病毒藥物)還無法取得,她公然地站出來對抗當時一切不利的形勢。八年了,馬拉威現在對愛滋問題依然保持沈默是金的態度。 孟加拉:打破禁忌 在孟加拉,社會學者與愛滋人權運動者Kathryn B. Ward,製作了一系列性行為安全的海報,海報主角是一個掛在汽車後照鏡的小玩偶,手裏握著保險套,它叫「兔子先生」(Mr. Bunny)。海報上,兔子先生用孟加拉語說:「我有保險套和錢,作愛時,聰明的兔子總會記得載上保險套。」 世界各地:改變心態 Local Voice 新聞繪製一張互動地圖,顯示全世界公共衛生與HIV愛滋防制的情形。它收集了亞、非、東歐地區受過訓練記者們有關愛滋病的公開報導。 Sylvia Chebet為肯亞的公民電視台製作了一個血液安全的宣傳影帶。 有影片 加勒比:重拾希望 牙買加Yardflex 講述HIV帶原婦女們如何爭回她們的性權力 。 「你可以保有自己的性生活權力,不必因染上HIV病毒而放棄…」28 歳的 Florence Anam 是肯亞女性愛滋病友網絡的訊息專員,她告訴IRIN/Plus 新聞:「 人們多半認為染上愛滋就得被迫停止性生活。但是現在我們鼓勵非洲的愛滋感染者爭取自己的性權力,健康地正常生活。我因為性行為而染上愛滋,本以為性生活就此完蛋,好像以後就不必再打扮自己,只能坐著等死。」 普立茲危機應變中心( The Pulitzer Center of Crisis),利用精采的多媒體網站呈現了加勒比海地區的抗愛滋英雄。 巴西:愛滋治療與偏見 即便愛滋病在巴西有很高的感染率,他們努力把悲劇轉化為求生的故事。巴西政府自1996年起保證任何有需要的患者都可以得到ARV藥物治療。但部落客 Olhares da Stelinha(Pt)認為光提供醫學治療還不夠。 巴西發現了控制AIDS 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還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全球的參考範例。現在,巴西人需要想辦法停止人們對於疾病的偏見,能更自在地支持病友。終止偏見和提高預防,都必須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 原文作者:Solana Larsen 校對:Portn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