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Philippines 菲律賓 來自 七月, 2007
菲律賓: 英語教育辯論
上個月,一群教育家、學者和個人團體在最高法院發起一項請願,質疑政府要求學校以英文作為教學上使用之語言。這在主流媒體上引起了激烈的辯論,當然,在部落格圈裡,也辯論著在菲律賓的學校教育中,該用何種語言才是最適當的。 Wow Manila提供了總統葛洛莉亞˙艾洛育 (Gloria Arroyo)所提, 關於學校主要教授語言這項爭議的備忘錄作為背景資料 2003年5月17日,統統艾洛育公布第210號行政命令-「確立加強英語作為教育系統第二語言之政策」。教育單位需遵循的要點如下: (譯註,菲律賓教育制度為6-4-4制,也就是6年(6歲起)第一級的小學教育;第二級中學教育(12-15歲);第三級學位制高等教育(16-19歲) 在所有級次的教育系統中,從一年級起,英語需被教授為第二語言; 英文、數學及科學至少從第三級教育起,須以英文教學; 在第二級教育的所有公共教育機構中,英語須受使用為主要的教學語言。 參與請願的Patricia Licuanan訴求大眾更廣泛地了解影響菲律賓教育的問題: 這不只是英文,這是整個教育系統。英文的退化必須放在整個傾斜的菲律賓教育的脈絡下來理解。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不只是純粹英文退 化,也是數學和科學退化,以及整體的傾斜破壞菲律賓語和菲律賓人的競爭力。確實,過度的重視英語會分散我們對其它重大問題的注意力,相反地,整體教育的提 升也會提高英文的程度。 Tugot贊成總統的此項行政命令,Blackshama的部落格也參與了這項關於語言的辯論。A nagueño in the blogosphere 同意請願者的論點。Filipina soul 對這項議題表達了二個觀點,而她的文章聚集了激烈的討論。 Philippine Schools Online回顧過去的語言議題的提案,提到現正立法傾向在學校使用英語。My Philippine Life 深入檢視菲律賓的語言政策。...
台灣:繼續划-i-panga na 1001
(照片來自casyc23。船首黑色與紅色的圓圈圖案代表mata-no-tarara(眼睛)與太陽,用以趨邪招福。) 海浪不斷翻開我的記憶,當我失去海洋給我的回憶時,就是我逐漸結束生命的日子。──夏曼‧藍波安《海浪的記憶》 在達悟族的語言當中,「達悟」的意思是「人」。雖然達悟族所生活的蘭嶼現在是在台灣的領土當中,達悟族的語言和文化是與菲律賓巴丹島的Ivatan族更為接近。 身為Austronesian的一支,達悟族人擅長於造用以捕魚的船。這木船不同於獨木舟,而是採用許多不同木材拼出來的拼板船,給一兩個人坐的小船稱為tarara,給十個左右的人坐的稱為chinurikuran。 Keep rowing: 蘭嶼的大船文化,幾乎是整個達悟民族從生理生計到心理信仰與宇宙觀的集合體。 在現代經濟方式的衝擊,氏族漁團的青壯勞動力被台灣的資本市場吸納,老一輩長者無能為力負荷大船建造的一切所需, 只能看這舊船腐朽裂解,在每年呼喊飛魚的招魚儀典時,感嘆空盪的港灣而無大船的身影。 2001年時,我們與村裡的族人,帶著從島上森林伐取的樹材,一起到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建造了一艘脫離傳統氏族漁團組織的十人大船。 當年我們詢問父親:”可以到台灣造大船嗎?makanyou(禁忌)怎麼辦?”父親也細詢了為何要去台灣造大船的用意……?”給台灣的人看,也讓他們了解,大船不只是美麗而已,而是還有我們的智慧與能力!”我們回答。沈思後的父親給了我們一個說法:”台灣又沒有我們的鬼(anito),你 們想那麼多做什麼?”之後,那一年我們順利的完成了一艘向台灣展示的文化大船……。就在完工的當時,緊接而來的是:「做好了船,怎麼不划呢?」於是,五年 後的今天,我們想與台灣的朋友分享一件事:船,不只是被展示的,更是可以航行的,我們將拜訪台灣……。 Keep rowing: 船長1016 c m ,寬170 c m,高270 cm 我們的大船取名為: Ipanga na,1001跨越號。 (ipanga na是Tao語裡的名詞,有跨越、航行之意。) ingana na表示移動,我們要到許多的地方去;而「1001」,只是因為我們的大船超過了10公尺長。 K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