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美洲
阿根廷:五月廣場的祖母們/不知所終的孩子們
他們的女兒從 2013 年起,便一直和「祖母們」保持聯繫;但一直到了 2019 年,才同意進行 DNA 測試。他還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和兄長。
巴西人類學家 Lilia Moritz Schwarcz:「種族歧視讓巴西停滯不前」
最近一起「黑人青年命喪超市」的事件,再度喚起大眾對於巴西種族問題的關注。全球之聲專訪了 Moritz Schwarcz,來幫助大家深入了解此一事件的〔社會/歷史〕脈絡。
黑人青年命喪超市,巴西網民心有戚戚
「第一次被攔下來搜身的時候,我十一歲。⋯⋯我那時和我哥哥一起,正要去購物中心看電影。」
數位新聞工作者路易斯.卡洛斯(Luis Carlos)在委內瑞拉被消失
路易斯.卡洛斯「是委內瑞拉異議記者中最顯眼的面孔之一」。
蓋亞那文壇巨擘留給後世無盡的想像
「拜他之賜,加勒比海的原住民、當地的風貌〔⋯⋯〕乃至於本土神話都〔⋯⋯〕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他改變了加勒比海文學寫作、閱讀的方式。」
社區報讓巴西人對國內最糟環境災難永誌於心
這份報紙誕生自當地攝影中心的一個工作坊;災難倖存者在工作坊中表達對於巴西主流媒體是否願意報導他們故事的擔憂。
孟加拉:重金屬音樂的瀕亡之地
孟加拉的重金屬樂迷各個意氣消沉。原應於首都達卡舉辦的死亡金屬演唱會,儘管門票完售,依然遭受中止。
匿名精障病患身份公開,得到移民經驗傑出畫家美名
多年來,墨西哥藝術家Martín Ramírez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會畫畫的精神病患。現在這個敘事正在改變。
美國年輕非法移民暫緩遣返計畫DACA背後的故事
「美國人這個詞彙不該由擁有一份文件與否來決定。這個詞彙的定義比較仰賴於為這個國家貢獻的意願,以及在需要的時候盡全力幫助他人的意願…」
對話巴拉圭藝術家Enrique Collar,談論他對認同的追尋
「藝術本身是不舒適的,你永遠無法感到舒適。」現居荷蘭的巴拉圭藝術家Enrique Collar表示。
從足球迷到書蟲:巴西反抗勢力的千張臉孔
此處我們列出了一些巴西內部媒體的標題,這些標題並未出現於英語媒體中。
一字一句,讓因紐特語在社交媒體上復興
學習因紐特語、用因紐特語說話和思考,能夠讓因紐特的年輕人對我們的社群及傳統價值更有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