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 2007

報導 關於 Lebanon 黎巴嫩 來自 四月, 2007

法國總統選舉:非法國的外界觀點

  30 四月 2007

譯者:chy7211 本週末,超過六千萬法國人在第一回合法國總統選舉裡投下他們的一票,範圍限縮至候選人名單上的兩位:保守黨右翼人民運動聯盟(UMP)候選人尼可拉斯.薩克奇(Nicolas Sarkozy)以及社會黨(Socialist Party)候選人瑟珙蓮娜.賀雅爾(Ségolène Royal)。將同時面對五月六日的決勝大選。 自從五年前的總統大選後,特別是經過2005年暴動以及頭巾爭議(headscarf controversy)之後,移民及種族已成為政治辯論的核心議題。 這次選舉並結合了法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女性總統候選人,可能在星期日獲得自1965年以來,史無前例最高的投票數。 這裡有個對於這次選舉的界外觀點,來自法國海外的投票者、前法國殖民地裡關注此議題的部落客們、以及比例持續成長的半法國人(hyphenated French)。 在法語系圈 對薩克奇鮮少好感 如同許多法語系民族,Vive la Francophonie對於薩克奇是否能在處理法國種族問題以及促進法語系世界的和諧關係,抱持懷疑態度。 晚上八點半聽到薩克奇,我馬上淚盈眼眶。他想要保護我,想要這個大法國家庭的兄弟情誼,他反對“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s).”當下只要閉一隻眼似乎他幾乎能夠成為一個社會民主黨員了!薩克奇最後以反對終身監禁刑罰,並提出退休年齡保障在65-70之間等政見結束。下個要面對的是:RCJ Coassgen宣佈的歐洲公投…。 …對於喜好賀雅爾有其他論點:受歡迎的陪審團、在國會裡一定比例的代表性、請願的權利、將少年犯送至軍事訓練管制、在地的住宿學校、彈性安全制(註)、以及可能對於其他法語系族群更為關注,因為她來自塞內加爾。 剛果-布拉薩市 在明日的剛果布拉薩(Demain Le Congo Brazzaville)裡,Mouvimat很清楚他對薩克奇絕無好感,認為世事無絕對;但如果贊成薩克奇贏,不知到時法國是否會操控在薩克奇之下。 如果理性伴我們度過了第一輪初選,那麼再也沒有什麼是肯定的了,就算我們承認投票是精準地預測其結果。投票已成為一種精確的科學嗎?當然不是!但我們曉得它對於心志擺蕩不定的人的影響,以及那些沒有意見、會說出:「多數人是正確的,所以我也會投給大多數人的支持者!」 如果薩克奇贏了,他將使法國人後悔。但這些人本身就充滿矛盾,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寧願出兵,然後沈溺在自己的矛盾中…如果他贏了,在15天內他將擁有所有力量… Mouvimat 繼續在文中稱薩克奇是資產階級的”典範(standard bearer)”,距離最高權力僅一步之遙,並聲稱猶太人是”全球金融之主。” 摩洛哥:壓倒性支持賀雅爾 社區網站yabiladi.com設置的網路民調顯示,如同其他少數族裔,法國摩洛哥人仍然懷疑薩克奇(Nicolas Sarkozy),他在總票數1057票裡僅獲得7%的支持率。中間派候選人貝魯(Francois Bayrou)獲得25%支持率,賀雅爾(Segolene Royal)最受歡迎,獲得48%支持率。賀雅爾和貝魯都受益,Yabiladi解釋,從法國摩洛哥社群的角度來看,”除了薩克,什麼都好(Anything but Sarko)”。 黎巴嫩:一個中間偏右部落客哀悼賀雅爾與薩克奇 對於選舉結果,法裔黎巴嫩部落客 Frencheagle-一個偏好貝魯而非薩克奇的右翼份子-寫道:法國已選擇了”平庸與自大“。賀雅爾是個平庸的候選人,僅吐出無法兌現的承諾,而薩克奇則是自大傲慢的那一位,由他處理2005年暴動可見一著。 Frencheagle,看來他偏好選擇貝魯,認為這些結果象徵法國明顯右傾。他自身作為一個右翼份子,Frencheagle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跡象,但他並不希望薩克出任總統。 如果你計算貝魯、薩克奇及勒龐的總得票數,你會發現法國從未如今日一般保守。超國60%的法國人認為只有右派能夠解決目前這個國家所遭遇的種種問題。這只會讓我感到高興,因為我正是個右翼份子。然而,我很遺憾薩克奇進入第二輪選戰。這讓我想到未來這樣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可能成為這個共和國的總統。他曉得如何摧毀評論、如何煽動,但他絕對不曉得如何從全體利益角度,作為所有法國人民的媒介者。 突尼西亞 全球之聲作者Samsoum將突尼西亞部落格圈對於此次法國總統大選做了全面性的深度報導。來自火星的女孩質疑為什麼比起國內政治情況,突尼西亞人看來似乎更熱衷且更了解法國政治。 海外領地投票 瓜德洛普與馬提尼克Guadeloupe and Martinique 瓜德洛普及馬提尼克同樣出現持平紀錄,瓜德洛普多數投票者是投給薩克奇(42.6%)及賀雅爾(48.4%)。 海外領地的投票是在4月21日,比法國本土早一天,Internet Rapide的葛瑞格解釋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影響他們認為自己的投票是無關痛癢的。由於提早一天投票以及時差,來自法國本土的電視及收音機新聞廣播被暫時中止,以配合停止在星期五之後投票前的競選活動。...

黎巴嫩:猶記內戰

  25 四月 2007

校對:nausicaa 1975年4月13日為黎巴嫩內戰開戰日,戰火蔓延15年,至1990年簽署塔伊夫協定(Taif agreement)正式結束,超過15萬人死亡,數十萬人受傷或流離失所,國內幾乎每個人都受到影響,本地團體與組織以各種活動紀念這一天,不僅提醒人們戰爭的傷痛,也希望憾事不再重演。由於今日國內各政治團體關係緊繃,猶如七零年代開戰前情況再現,使這些紀念活動益形重要。 以下羅列部分討論與提及相關問題的部落格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Blacksmith Jade提及有篇報導訪問三位目前的領袖,他們在內戰期間都是武裝份子領導人,這份報紙詢問他們是否對戰爭期間行為有所懊悔與歉意,三人除捍衛自己的立場外,他們的回答也相當有意思,或許也能從中揣測不久的將來可能發生什麼事。 部落客Sietske in Beiroet提到貝魯特最近出現一個團體,自稱為「黎巴嫩女性公民和平組織」,並張貼她們所散發的一張傳單內容,其中呼籲女性盡力阻止暴力重現,她也提到黎巴嫩人如何稱呼這場內戰: 黎巴嫩人使用阿拉伯文交談時,總是以「那次事件」稱呼,「內戰」是西方所創造的詞語,城鎮內或許某個地區有戰火,但其他地區依然生活如常。 在這篇文章裡,Courtney C. Radsch論及內戰的起因,也呼籲領袖努力避免內戰再起: 4月13日是黎巴嫩血腥內戰開戰32週年紀念,讓這個國家不再是中東巴黎,而是受宗教暴力摧殘的烽火之地,美國與黎巴嫩的政治人物應在這天反省內戰的前因後果,並學著記取歷史教訓,以免現今緊張的政治局勢再度引爆戰火,也要努力讓伊拉克內戰不會如黎巴嫩當年一樣漫無止盡。 Skylark[AR]張貼一首詩,其中告誡人民挑起戰端前因謹慎三思,他也貼出貝魯特在內戰中的情景照片,並提供更多照片的超連結。 M Barbay則提供長14分鐘的影片,回顧過去卅年的黎巴嫩歷史,希望尋求終結戰爭再來的方法。 Angry Anarchist則提出看待戰爭的不同觀點,她首先指出: 內戰爆發已屆32週年,但所有戰犯、軍隊、屠夫仍逍遙法外,更糟的是,這些人有很多都控制了政黨與政府部門。 她之後認為: 我們應摧毀內戰神話,不只是要拆解,而是要摧毀,儘管歷史經驗已為明證,有些人仍堅持姑息態度終究能拆解這項神話,但這只會鼓勵人們討論內戰,進而再度發動內戰,且對外只會重覆同樣的、與自身立場一致的官方說法。 除此之外,MFL也寫下一篇文章,總結其他人總結的任何內戰引爆原因,其中也包括黎巴嫩內戰,或者是部分黎巴嫩人口中所說的「那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