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 2007

報導 關於 北美洲 來自 十一月, 2007

巴勒斯坦:美國學校禁止巴勒斯坦舞蹈表演

  23 十一月 2007

一間美國學校取消巴勒斯坦民俗舞團的演出,巴勒斯坦部落客Haitham Sabbah解釋了他為何對此感到憤怒。 據報導,因為有人抱怨巴勒斯坦舞團的演出將冒犯到猶太人和以色列人,因為表演內容涉及以色列軍人毆打並折磨巴勒斯坦人,督學Joseph Onofrio指出,由於已有若干父母質疑表演內容是否適合小孩觀看,他已經取消演出。 Haitham Sabbah問了兩個問題: 到底是誰覺得被冒犯?美裔猶太人,並非以色列人…還是以色列人也覺得受冒犯? 他們被什麼冒犯?「因為表演內容涉及以色列軍人毆打並折磨巴勒斯坦人」,他們會覺得被冒犯是因為受害者描述加害者的形象? 報導也引述第一公理教會教堂(First Congregational Church)資深神職人員David W. Good所言:「這場表演…應該是文化性、而非過度政治性的。」 對此Haitham Sabbah認為,David W. Good的解讀才是政治性,而非文化性的,他認為這顯示出Good完全不知道對以色列佔領的抗拒,也是巴勒斯坦文化的一部份。 此外,報導也引述Good指出,這場舞蹈雖然只是傳統舞蹈,表達了對以色列佔領時的挫折,以及描述宵禁、檢查哨與遭拘留的真實情形,但已經 讓觀眾中的一名男學生感覺受到冒犯,因此感到憤怒,認為巴勒斯坦人就連在談論和平的舞蹈中,也完全不想要雙邊和平,表演結束後,這名學生追逐表演者,怒氣 沖沖地指著表演者。 這讓Haitham Sabbah感到不滿,因為舞者並未攻擊觀眾,也沒用手指指著觀眾,卻是表演者(受害者)被處罰,而男學生(攻擊者)沒事。 Haitham Sabbah指出,取消表演是很糟糕的行為,緊接而來的將是默許監督、以及恫嚇無力發聲的少數民族。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環保:部落客討論能源議題

  21 十一月 2007

多位部落客討論到能源議題,包括核能、「能源隨插即用」、中國「潔淨能源計畫」與環保資料中心等,無論在南非、中國或美國,部落客都在思索能源問題的解決之道。 Ian Gilfillan想問「為何人們還在考慮核能?」也探究為何相較於煤炭,核能依然有人支持。 若態勢將是核能對抗煤炭,人們似乎不必考慮,面對目前全球暖化,再加上燃煤發電造成巨大環境成本,核能似乎勢在必行。 但是,這個前提卻忽略再生能源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他之後考量再生能源的種種利益、核能發電的弊病、再生能源計畫範例之後認為: 核能並非再生能源! 若全球都改用核能發電,世界鈾礦總量只剩下九年份,鈾礦價格將因此大漲,各界也將瘋狂研究利用鈾礦的新科技,例如核能產業便提議二次處理用過的核燃料,目前這種作法風險與成本極高。 「碳智慧」部落格的Rory也從中國、南非與印度的供需脈絡下,檢視核能與再生能源,試圖解釋為何各國又打算走上核能的回頭路,他也分析從傳統化石燃料改用再生能源的挑戰,並提出所謂「隨插即用能源」的想法: 再生能源也面臨供給短缺的窘境,原因在於雖然科技日新月異,但主流能源產業並未大規模發展,而小規模再生能源儘管阻礙更多,但潛 在利益也更高,例如分散發電設備後,便讓地方社區更有機會發展與參與(也就帶來更多工作機會),而且也毋需讓任一科技走向單一標準,要因地制宜,況且未來 能源計畫也可能與今日徹底不同。 「中國對話」部落格中,Rachel Wasser提及中國的「潔淨能源計畫」: 中國九成用電仍來自效能低落的燃煤發電,但中國已大膽設定擴充再生能源產業目標,中國真能達到永續能源的地步嗎? 美國共筆部落格「世界變遷」的Jeremy Faludi撰文探討電腦計算領域,尤其是資料中心環保化,Google、Amazon等企業及部落格平台都利用資料中心提供網路服務,這些資料中心耗電量龐大,作者便在文中討論提高資料中心效能的方式,並記錄環保電腦研究、技術與報導的最新消息。 最後,「綠車」部落格的Carl宣布將舉行零非洲拉力賽。 「零非洲拉力賽」將成為耐久戰,並展現有益地球車輛的可行性與實用性,歡迎以電力、太陽能、油電混合燃料、氫氣及生質燃料為動力的車輛參加」。 原文作者:Juliana Rotich 校對:FoolFitz

馬拉威:兩性平等的數位浪潮

  17 十一月 2007

近來在馬拉威部落格圈掀起了一陣女性新聞記者投入部落格寫作風潮。不久前,blogger.com 上面幾乎難以找到馬拉威女性部落客,但現在情況已有變化。這篇文章裏,我們將跟隨著四名馬拉威女性新聞工作者的部落格,看看她們不只留下個人記錄,更寫下 對馬拉威的報導。 她們分別是:Eunice Chipangula,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職位最高的女性;為國際新聞通訊社撰寫特稿的 Pilirani Semu-Banda;Penelope Paliani-Kamanga,每日時報的專欄作家;Stella,只透露單名的部落客,她目前在某家電台工作。 Eunice Chipangula 與二項馬拉威第一 Eunice Chipangula從今年二月起開始Standing Upon God's Promises 部落格,開格第一篇章就是本人自介。她是第一位贏得英國Chevening 獎學金的馬拉威廣播人,讓她有機會在卡爾地夫的威爾斯大學進修新聞學碩士。回到馬拉威後,她被擢昇為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的副總經理,這是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出任這個職位。在文章,她只有簡單提及,從一月份起她轉任國際合作部、稍後又到勞工部擔任副祕書長。 令人驚訝的是,馬拉威人並不太認識Chipangula,套用她自己的話,她想成為一名上天派來看顧馬拉威的使者。 Chipangula在部落格上發表了九篇文章,大部份都是關於馬拉威的性別不平等與性騷擾議題。另有二篇文章是談別的,一則是放寬合法墮胎條款,另一篇是關於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 在勞工政策的和諧,合力對抗非法移工。她有些文章則是評論馬拉威法律委員會在今年4月份召開憲政會議上提出的建議。 在移工議題上, Chipangula認為: 如果這個地區和全球要有效地管理和取得移民和國家雙方互利,在全國性的調合政策、國內及國際間的立法就須更加努力,促進成功整合。勞工的跨境遷徙是最顯而 易見的移民方式,區域內的國家對此須更加用心。區域內的架構、機制須要透過區域協力計畫、或是雙邊、多邊協定,來管理規範會員國之間的移工問題。 Chipangula認為,SADC成員國家把勞工與移民政策法規分開,沒有一個國家對移工問題採取平和的手段。她的結論是建議SADC和全世界非常需要更好的移民政策,而不是越來越多的管制與措施。 Semu-Banda與馬拉威的邊緣社團 馬拉威部落格圈裏另一位女性新聞工作是Pilirani Semu-Banda,她從2005年起就用本名出現在部落格,但在過去二年間只有貼出自己的模樣和照片。2007年3月起,Semu-Banda 在部落格上貼出為國際新聞通訊社所撰寫的非洲報導。 不同於先前提及的部落客 Chipangula,Semu-Banda並未作自我介紹。她可能是外界最熟知的馬拉威作家,Semu-Banda的寫作多半是關於當地的貧窮、弱勢者日常的生活掙扎。今年3月份的文章,她用二位馬拉威人的衰落故事,反襯了國際貨幣基金、Jeffrey Sache等高知名度經濟學者的謟媚讚揚中,馬拉威國內日益交迫的貧窮現實。 Semu-Banda 以Grace Kafere、Jackson Malire二個人為她報導貧窮的主軸。前者是一位被裁員的行政公務員,失業後從生活寬裕變成了一天只能吃一餐。後者是位夜間巡邏員,被迫拍賣自己的單 車,現在只能靠徒步去工作。Semu-Banda寫道: 這兩人淒涼的景況不只是發生在他們生活週遭,大部份的馬拉威人都處於相似的惡化貧窮裏苦苦掙扎。聯合國發展計畫(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最近所發佈的Human 人類發展報告都證實了這種情況。 Semu-Banda 繼續指出,UNDP2006年「人類發展指數」,在全球177個國家中,馬拉威的貧窮情況從2005年的第10位滑落到第11位。十年前,馬拉威排名稍好,位第161名,顯示了過去十年間下滑五位名次。...

(短訊)中國:Yahoo!對師濤案的道歉

  6 十一月 2007

Andrew Lih針對Yahoo!對師濤案的道歉做了一些追蹤。 譯按:金融時報報導,Yahoo! 對於並未在2006年國會舉辦的聽證會中提供所有資訊,提出道歉,報導分析,這個道歉顯示Yahoo!的策略正轉向安撫,然而未來Yahoo!在人權保護 上仍相當脆弱,因為Yahoo!在中國的合作企業阿里巴巴,其創辦人馬雲毫不掩飾他與北京當局緊密合作的意願,包括願意協助北京當局調查其使用者。 背景:2004年時,Yahoo!配合中國政府調查,將多名異議份子資料提供給中國政府,而其中一名人權份子師濤更在Yahoo!提供資 料後遭逮捕,資料包括師濤的Email帳號、信件內容與IP位址,隨後師濤遭判刑10年,引發軒然大波,美國國會曾為此舉辦多次聽證會,儘管Yahoo!宣稱,當Yahoo!提供資料時,並不知道中國政府的用意何在,後來人權組織對話基金會披露北京公安局的一份文件,指出北京公安局曾致文Yahoo!中 國,告知師濤涉嫌提供國家機密給國外機構,證明了Yahoo!對美國國會提供不實資訊,對此Yahoo!執行長楊致遠必須在11月6日出席聽證會。 原文作者:Oiwan Lam

亞美尼亞:決議案與歷史錯誤

  6 十一月 2007

Tsitsernakaberd大屠殺紀念碑,位於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 亞美尼亞並不常登上國際媒體頭條,如果會出現於頭條新聞中,大多都是因為同一件爭議:1915年至1917年間,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究竟是否曾屠殺150萬亞美尼亞人,此事至今仍爭論不休,全球共有22國將發生在一次大戰末期的此事定義為種族滅絕,儘管萊默金(Raphael Lemkin)於1943年創造「種族滅絕(genocide)」一詞時,確實指涉猶太人與亞美尼亞人的苦難,但土耳其政府直至今日仍不願承認此一罪刑。 多數學者也認為亞美尼亞人的際遇即為大屠殺,但對散居全球的亞美尼亞裔民眾而言,讓美國承認此事才是國際串連運動的主要目標,因此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於10月10日投票,以27票對20票的結果,通過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決議,不僅躍上國際媒體頭條,也在部落格圈激起陣陣漣漪。 決議通過後不久,居住於埃里溫的Raffi Kojian便在「亞美尼亞生活」部落格裡寫道,此事成為國際媒體矚目的焦點: 今天早上我讀著眾多新聞報導,發生了有趣的事情,我連結至Google新聞查詢,想知道決議案是否有結果,搜尋得到的條目第一項便是「決議案通過」的報導,其後共有650篇有關消息,這真是件大新聞!當然報導角度與篇幅各有不一,從《華盛頓郵報》的噁心社論至眾人讚揚決議正確一應俱全,委員會主席藍托斯(Tom Lantos)在投票前便表示,委員們將用投票決定,究竟是要承認此事為種族滅絕,抑或要為軍事因素姑息土耳其,他雖然沒有明說,但就是將贊成票等於支持正義,將反對票等於向所謂的盟國壓力妥協。 雖然類似決議文在美國並非首見,但過去出於國家安全因素或外交政策,美國都避免將這些決議落實為正式法律條文,故此事讓亞美尼亞海外部落客大受鼓舞,「亞美尼亞海外生活」部落格的Lori的意見也相似: 我永生都不會忘記這一天!多麼重要的一日!人在加州的我無法收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會議實況,只能仰賴人在亞美尼亞的父親收看現場直播,再斷斷續續告知我最新消息,我現在的情緒筆墨難以盡訴,我覺得快樂、驕傲、放心、狂喜、興奮、樂觀…。我們的努力並非徒勞無功,就算是總統也不能推翻這份決議,身為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支持者,我必須承認對他很失望,而看到現任總統布希阻擋決議通過失敗,心情實在太好了!我希望向投下贊成票的27位國會議員一一握手致意,我想感謝他們不屈服於土耳其威脅,感謝他們未受土耳其遊說團體收買道德良心,感謝他們未甘於成為土耳其的傀儡。 土耳其部落格圈的反應則明顯不同,儘管種族滅絕事件發生至今已92年,土耳其政府與人民依然否認到底,也譴責不該要求美國承認此事,不過他們譴責的對象並非亞美尼亞政府,而是海外亞美尼亞民眾。得知決議案過關後,土耳其政府揚言中止對駐伊拉克美軍的後勤支援,Erkan's Field Diary是很早回應決議案消息的土耳其部落格: 這27名代表美國國民的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他X的竟然插手一段毫不了解的歷史,甘心做為種族滅絕謊言的共犯,幹得好啊,證明由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對土耳其更差,希望這些議員因為反土耳其態度,把中東弄得昏天暗地之後,至少能為美國人民做點好事。 亞美尼亞與土耳其邊境,圖為亞拉拉特(Ararat)山區的霍瑞維拉(Khor Virap)修道院。 亞美尼亞與土耳其接壤,但兩國至今仍未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主要就是因為當年事件是否為種族滅絕爭議不休。決議案出爐後,以美國及英國部落客所撰寫的文章較多,原因除了由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投票之外,也因為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企圖阻擋本案通過。 美國部落客顯然不滿布希的舉措,部落客「無聊老人」格外憤怒,認為布希根本沒有資格對此「違反人道罪刑」發表意見。 若不是有人事前向他簡報,我懷疑他根本不知道亞美尼亞在哪裡,不知道奧圖曼帝國與土耳其人的所作所為,不知道誰是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不知道凱末爾在土耳其的歷史地位,不知道兩國之間的衝突,也不知道去維基百科閱讀相關資料,也根本不在意這些事情如何發展。布希只知道若如果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不符合美國政治利益,因為將會激怒同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的土耳其,他只懂得維護政治利益。 布希根本不該參與這場論辯,一來他毫無所悉,二來他根本無法客觀處理此事,他還提到「反恐戰」,卻沒說自己也是恐怖主義的一員…。 「冬季愛國者」部落格也同意: 就我所知,這其實是語言問題,我們不該稱之為違反人道罪刑的歷史經驗,因為如此我們將會限縮現有違反人道罪刑的定義。 兩天後,由於白宮持續施壓,不願讓決議案於11月進入大會表決,部落格上的討論也開始改變,土耳其持續揚言禁止駐伊美軍借道該國,土耳其亦「短暫召回」大使,反對決議案者開始指控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認為她不該支持第106號決議案阻擋戰事。部落格The Hill's Pundits也持相同看法: 在處理伊拉克、土耳其與亞美尼亞問題,裴洛西議長選擇了最糟的政治時機。 我們今日真的在與恐怖份子交戰,駐伊美軍逾十萬人,土耳其揚言入侵庫德族地區,民主黨參議員比登(Joe Biden)還提議讓庫德族自治區脫離伊拉克獨立,現任土耳其政府伊斯蘭色彩濃厚,而美國正在進行全球反恐戰,正是最需要土耳其協助的時刻。 但裴洛西卻選在此時將決議案送入大會討論,以政治手段威脅國家安全。 議長女士,現在尤其不適合在此事上玩政治把戲,請將美國國家安全置於國內政治之上。 Simi Valley Sophist更進一步指控裴洛西叛國: 儘管土耳其極力反對,裴洛西持續推動決議案,她的政治動機究竟為何?肯定與亞美尼亞選票無關,也絕對不是因為擔心美軍再有人傷亡。 你也許認為裴洛西在意美軍的福祉,你也許認為她在乎亞美尼亞人的歷史記憶,但我要告訴你,裴洛西只是找到另一個搞砸對伊戰事的手段,很抱歉,我看不出她有愛國心,就像越戰叛國者珍芳達(Jane Fonda)一樣。 「這不是地獄」部落格同樣認為: 歷史將會記住,這些民主黨領袖都是專門扯人後腿壞事的叛國雙面人,光是網路上不實的傳言便讓他們動搖,這會是他們的歷史罪過。 面對國內的反對聲浪,先前表態的的眾議員陸續撤回對第106決議案的支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眾多反對決議案的部落客中,只有極少數否認這場種族滅絕曾經發生,在這些美國人眼中中,國家安全與外交目標再度凌駕亞美尼亞人心目中的「歷史正義」,Cribs and Ranting部落格便認為: 美國眾議院正式將土耳其人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定義為「種族滅絕」,這是項符合政治家精神的正確決定,美國或許不是首例,但這麼做確實符合身為全球領袖與自由燈塔的風範。 可惜現實重重打擊了眾議員,縱然關係到種族滅絕,最終彰顯的往往不是真理,而是充滿偽善的現實。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原本由民主黨黨團所背書的決議案,內容譴責近百年前對亞美尼亞人大屠殺的種族滅絕行為,但為了怕激怒土耳其,民主共和兩黨眾議員開始陸續撤簽。...

俄羅斯:部落客討論詹姆斯‧華生

  5 十一月 2007

詹姆士‧華生,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遺傳學家,在以下的言論被英國週日泰晤士報十月十四日的人物傳略引用之後,引起國際譁然。 他說,他「本來就不看好非洲的前途,」因為「我們所有政策都是以他們智力與我們相同的論據為基礎的–而所有的驗證都顯示並不盡然,」而且我知道這個「燙手山芋」會是很難說出口的。他的希望是每個人都平等,但他也反駁說「跟黑人員工打交道的人會發現並非如此。」他說,你不能以膚色來歧視 人,因為「有很多有色人種的人是很有天份的,但是如果他們在較低階水平未獲得成就,就不該升等。」他寫道,「我們並沒有確實的理由去預期,在地理區隔下各 自演化的人們,應該有完全一樣的智能。我們雖渴望人人享有同等力量,但人類某些生來既有的特徵並不足以讓此願望實現。」 這則具有爭議性的新聞也擾動了俄語部落格圈。 美國的LiveJournal用戶karial描述[RUS]了她與詹姆士‧華生的私人會面: 九一一事件兩週後,我見到華生。在自我介紹與握手之後,他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那麼,我們[指美國]是不是要去阿富汗完成你們[指蘇聯]還沒能做完的事?」 […] 我先前已經被提醒過華生常會提一些政治不正確的事。我當天坐在講座裏手握麥克風,準備隨時站起來聲明華生的見解並不代表此研討會籌辦者 的立場。不,我並不覺得擔任像言論審查員的角色有趣–它非常討人厭–而且我真的希望可避免這個任務。但是,很遺憾的,若不這樣作我們有可能會面臨官司。 我承認有好幾次確實把麥克風的開關打開,準備站起來。而每一次華生都在越線邊緣停下來。但是他總是比任何其他名人演講者更靠臨界邊緣,我覺得他好像在虛張聲勢,甚至有點幸災樂禍。 這次–如果你讀了原文的話–他一樣在幾乎越界時慢下來。不過有點越過線。而很多人正在等待這個時機。 不管他年紀多大,華生是很棒、很有趣的講者。在他那場講座的前半場中,我們以為他並不知道為什麼他會被邀請來參加這場研討會;他用各種 想法來起頭,然後都講到一半就停下來。他用舊型投影片,正方形底片框的那種,不是九零年代流行的透明片。然後他輕易地,沒用幾個詞句,就將剛剛起頭的線都 連結起來,呈現它們如何突顯出研討會的主題。所以可以這麼說,至少在六年前,他的想法清楚,記憶力佳。華生所有的政治不正確都是故意的。 我們能可笑地議論,如他這等重量級的名人能否允許自己說出政治不正確的想法。不論這是自由人對體系提出的厚顏挑戰,或是一艘花了大把努力所造出用以確保平等或接近平等的船底下的一個破洞。 以下是對這篇文章的幾個評論[RUS]: doctor_iola: 其實我覺得,一個高度言論自由的國家本身會有這麼強烈的政治正確態度是弔詭的。 karial: 謝天謝地有政治正確態度。不然你也不會是醫生。在上世紀之交的IQ測驗,一度顥示東歐人比美國原住民還低。你想每天抗爭來證明那不對嗎?或想一直聽到穿10號以上衣服的女人既不性感又無法自我滿足的評論? drauk: 我還是覺得,政治正確態度(尤其是當今的極端版本)跟平權是不同的。 karial: 很遺憾,這些是相近的概念。因為,怎能在講平權的同時,卻把某一群人(基於種族、族裔、性別、身材大小)跟某種特質給根深蒂固地綁在一起呢?例如,所有俄國人都是小偷。沒錯,他們會請你去面試[工作],但是他們一直假想你很可能會偷東西。 媒體的報導形塑了大眾的認知。 puh: 這麼多吵吵鬧鬧,就是因為一個老人決定說出他心中所想的(而且,非常可能,他的確是這樣說的)? karial: 具有公眾形象,尤其是科學界人士,必須理解不能「隨意脫口而出」 – 他不是在私家廚房,他的話是會引起公眾反應的。 莫斯科的LiveJournal用戶ivanov-petrov寫道[RUS]: 我當然是個圈外人,這些問題似乎離我很遙遠。但是如果類似的事發生在俄羅斯的話,我會非常難過。我知道這種事曾在俄羅斯發生過,甚至嚴重兩倍以上。我不認為這種事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事實上它真是爛透了。 […] 我實在不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對的。知道他到底說了什麼話是很重要。但是對我而言,這好像都只是個人的說話權利 – 以某些團體不想聽這種話的權利。以及誰的自由比較強硬… 假設所有因素都相同,那麼我會為個人加油。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評論區中進行著的對話之一。 taichi_777: 就我所知,每個人都同意「黑人」具有歐洲人所缺的某種適應能力,以及他們專擅於許多種運動項目,而白人並不會對此而感到被侵犯。我的意思是,如果那個人的理論有科學根據,那麼對非洲人就不應該是甚麼多嚴重的事。先不論統計學,畢竟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存在過。 :) 天曉得,或許每個種族都有它的利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 alamar: 對大多數人而言,統計數字是微妙的東西,但它確是推測的最佳基礎。 taichi_777: 完全同意,尤其是當論及智力數據時。在個人層次常會有奇蹟發生 – 我認識學校成績低但是高IQ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