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Mali 馬利

馬利:以紡織業支撐經濟與文化

我們透過影片,認識與瞭解在非洲國家馬利境內,織造技術帶給民眾及各組織多少文化及經濟影響,女性團體宣稱已讓馬利在染布產業占有一席之地,藝術家用泥染布料(Bogolanfini)做為創作媒介,觀光業也因這項技術而成長。

30 三月 2010

西非掃描:什麼是NOSPETCO? 援助無用、多貢建築、與觀光治療

原文: West Africa: What is NOSPETCO?, Aid Does Not Work, Dogon Architecture and Tourism As A Therapy 作者: David Ajao 譯者: Leonard 校對: Portnoy 以下介紹本週西非部落圈的動態,第一站是奈及利亞,當地部落客都注意到NOSPETCO,但什麼是NOSPETCO?根據Deolu Akinyemi的說法: 如果各位沒聽過NOSPETCO的話,這是一種投資商品,如果人們投入45萬奈拉(奈及利亞幣),每個月能夠獲利4萬奈拉,這種 商品採取合資企業模式,讓投資者與企業所有人共享獲利,這種方式非常適合虔誠的穆斯林,因為根據伊斯蘭教信仰,他們不能用錢滾錢,只能投資與他人共享獲 利。 他後來又寫了篇文章題為「NOSPETCO還能撐多久!」:...

17 一月 2007

非洲:同性戀是種宗教?

翻譯:Portnoy 居住在法國的多哥部落客Kangni Alem思考了非洲最近的同性戀議題。換句話說,他反駁了某些非洲人宣稱同性戀是一種異教的論點。在過程中,他提到了最近幾位公眾人物的公開談話。茅利塔尼亞的女同志部落客 Le Blog de[Moi] 在Global Voice站上的文章摘要則引起其他後續討論。 同性戀與宗教 我當時正聽著法國國際廣播(RFI),恰好聽到一則報導提到世界各地人們對同性戀的恐懼,從一位喀麥隆人權運動者的口中,我學到在保羅比亞與威廉Eteki Mboumoua統治的國家裡,有些人害怕同性戀者,是因為他們認為同性戀者散佈某種新宗教..(…)而這般假設,全都來自於迷信、非洲對性的破碎概念(因為突變),以及文化衝擊和頑固無知者的虛構。 即使聖經對同性戀的隱喻也沒有將「雞姦」當成異教。聖經說的是他們傾向於墮落,而將會面臨神的處罰。但是自從這幾十年來梵蒂岡小圈圈的例子看來,「神」的處罰只會讓同性戀神父笑掉大牙。 喀麥隆最近的同性戀醜聞 喀麥隆很早就面臨這個頭條議題。兩三年前,兩個男人出現在雅溫德或杜阿拉的市政府大廳,想要結婚;許多文章紛紛討論這件事情,因為當時市長的回應就只是叫警察來處理。最近,La Metro日報的總編輯被判處六個月徒刑,原因是將某位內閣部長的名字列在同性戀者的可能名單之上。超過十個以上的誹謗訴訟都告上了雅溫德的法院,因為該報公佈了數十個喀麥隆政治界、宗教界、藝術界、以及運動界人士,說他們具有同性戀「偏差傾向」。要注意,在喀麥隆,同性之間的性行為被視為犯罪,可處六個月到五年的徒刑,以及兩萬到二十萬的非洲法郎(30到300歐元)。這件事「只是」讓喀麥隆更為恐懼同性戀罷了。 恐同與無知 時間會證明,同性戀在非洲不會再被視為神秘詭異之流。儘管我一直如此深信,但是直到例證發生在我眼前的時候,我才感受到。我的一位最好的女性朋友是有名的非洲劇作家,她和她女友在柯都努慶典時遇見我,我們歡聲大笑,並且依舊維持朋友關係。我發現非洲的同性戀發展出許多策略以便生存在這個對同志懷抱惡意的環境裡頭,我在我的小說Coca Cola Jazz書中,透過Omoneh這個角色談到了諸多策略。 喀麥隆或其他地方對同性戀的恐懼會不會只是信仰無知的宗教呢? 感謝Gloval Voices,Martinique的Le Blog de[Moi]有許多迴響 Alem的多位固定讀者在他的文章下留下了迴響。 根據Naomi: 你還記得Mugabe嗎?辛巴威的總統?在他1995年的那場演講中,他說同性戀「豬狗不如」..(…)我還想加上納米比亞總統Sam Mujoma、甘比亞總統Yahya Jammeh兩人快樂地在BBC上宣稱的:「(我私人動物園的)動物之中當然沒有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牠們依照自然法則生活」所謂的自然一直都被拿來當成藉口。 Sami說:...

2 七月 2006

法國與比利時:全球種族隔離?

African Diaspora: Hard times for Africans in France and Belgium 幾個法語的部落格,皆提到非裔移民在法國與比利時最近遭遇的困境: 篩選移民 Le Pangolin批評法國內務部長薩爾科奇(Nicolas Sarkozy)最新移民政策,他認為這項政策是為了轉移那些因首次僱傭契約(青年僱傭法)而起身的抗議者,對真正的社會議題的注意力。Le Pangolin認為,薩爾科奇主張將透過這嚴厲的新政篩選移民只是假象:

7 五月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