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導
喜歡塔可餅?那就感謝鄂圖曼帝國吧!
你知道在美國廣受歡迎的墨西哥經典小吃「醃豬肉塔可餅」,其實和中東頗有淵源嗎?
Ignacio Tomichá Chuvé 的永恆遺產:Besɨro 語的網路復振
緬懷 Ignacio Tomichá Chuvé ── 一位利用數位工具推動 Bésiro 復振的玻利維亞語言工作者。他所留下的影音內容,將會透過數位的方式被永久地保留下來,成為後人據以推廣 Bésiro 語及其文化的重要資產。
蒙古:恐龍能否提振觀光?
在已經出土的 400 種恐龍之中,有 80 種活躍於中生代白堊紀的恐龍,就是在蒙古的南部地區被挖掘出來的。
我在烏克蘭,唾棄自己的母語
在 2022 年初,我們曾經試圖向那些俄羅斯的主戰派說明我們的立場,但我們的努力卻終告失敗;事到如今,「說俄語」帶給我們的不過是傷痛而已──那種全然不被理解、被狠狠否定的傷痛。
《Undertones》想要津貼?那就學好荷文、當個男人
大家對於 AI 技術認識不足,連帶對於演算法中所帶有的偏見也是一知半解
「中亞文學仍是俄語的天下」──維吾爾作家 Ramil Niyazov-Adyldzhyan 專訪
雖然多數維吾爾人都身處中國,但也有為數不少的維吾爾人以中亞地區的哈薩克為家;在那裡,他們得以享有較多的言論自由。
迦納:推廣本土語言之路,絕不讓任何人掉隊
Mohammed Kamal-Deen Fuseini 是一名熱衷於以數位方式來推廣迦納本土語言的倡議人士;透過維基媒體項目,他大大地提升了迦納本土語言在網路世界的能見度。一起來看看他的努力成果。
流動的文學風景:Fiston Mwanza Mujila 談文化認同與離散文學
剛果裔的奧地利作家 Fiston Mwanza Mujila 認為:法語文壇的基本生態,正是法語系非裔作家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尼泊爾:米飯、扁豆有益健康
尼泊爾人每天至少要吃上兩次達八。這道由米飯、扁豆湯及其他時令蔬菜所組成的當地料理,並不僅僅是尼泊爾的國民美食;它也是南亞地區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傳統料理。
土耳其震災:伊斯蘭宗教領袖以童謠撫慰人心
為了撫慰卡赫拉曼馬拉什的大小災民,Ömer Faruk Amca 透過清真寺的擴音器為大家唱了首土耳其童謠。
香港故事:亡者之聲
透過一場「命案導覽」來探討「生命意義」、認識「香港現狀」。
台灣:賽德克簡史
台灣的賽德克族也曾有過一段為了自身權益、挺身對抗日本殖民政權的歷史。
新近迴響
抱歉,暫無留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