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紀念二戰台籍老兵許昭榮

今天(五月二十日)是二戰台籍老兵許昭榮的兩週年忌日。他悲慘的命運反映了台灣過去一世紀以來,被不同殖民勢力統治的複雜歷史。許昭榮於一九二八年 十一月十三號在台灣出生,在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號的政治抗議行動中自殺。他被迫替自己土地上的殖民政府打仗,先是為日本,而後是中華民國(ROC)。當他 終於能夠自主時,便全心貢獻為老兵謀福利。

台灣在二次大戰期間為日本的殖民地,許昭榮因此被日本軍隊徵招。中華民國在二次大戰後宣示台灣的主權,此時因國共內戰,他再次被中華民國軍隊徵招入伍與中國打仗。一九四九年,隨著中華民國軍隊的戰敗,他撤退回台灣。與戰死在沙場的同袍相比,算是幸運的了。

不過在白色恐怖期間(一九四九~一九八七), 由於持有一本關於台灣獨立運動的書藉,許昭榮被國民黨起訴,監禁達十年之久。他在一九六八年被釋放,在一九八〇年成為政治難民。最後落腳於多倫多,於此, 他開始透過北京台灣同鄉會尋找滯留中國的軍中同袍。一九九二年,台灣政府廢除政治異議者的黑名單後,他回到台灣,並開始將所有時間用在謀求海外台藉老兵的 福利。他發現有很多台藉老兵在國共內戰後被中華民國政府留在中國。有些老兵後來被解放軍抓去打仗,參與國共內戰和韓戰

這些老兵都被迫替奴役他們的政府打仗,michaelcarolina嘆息道

一代台灣青年,從一九三七年九月,台灣總督府強徵第一批軍夫「白襷隊」,…一直到一九五三年韓戰結束止;短短十六年間,台灣兵穿遍日本皇軍、國民黨軍,和人民解放軍的制服。

許多海外台藉老兵因為兩岸緊張局勢,無法返回自己在台灣的家鄉,成為戰爭最終的受害者。許昭榮因此決定組織運動,帶這些二戰台藉老兵回家

當年(一九八九年)三月,許昭榮在北京發起「滯留大陸台籍老兵要回家」簽名運動,獨自一人拿著白布條,走過煙台、長山島、青島、上海、杭州、廈門,親訪這些滯留中國的老兵.

這個運動使得他了解許多海外台籍老兵(包含在中國和被日本軍隊派遣東南亞國家的老兵),在政治上、經濟上、生理上的困頓。他們在二戰期間被留在陌生的土地上,他們完成了作為軍人的責任,卻被政治放逐並且沒有收到中華民國或日本的任何撫卹。

為了替其他老兵謀福利,許昭榮安排會談,進行許多抗議和絕食活動,最終在一九九四年成立了全國原國軍台籍老兵暨遺族協會

引起社會重視…政府也因此不得不正視。返鄉探親、定居,條件相繼放寬…國防部也同意將「陣亡台籍英靈」入祀台北圓山忠烈祠,並研擬撫恤事宜。

除了物質上的撫卹,許昭榮認為必須使台灣人民從台藉老兵活生生的歷史去記得二次大戰。他決定替老兵們建立紀念碑。

一九九七年起,許昭榮與協會開始與一些地方政府接洽提供建碑用地,但始終未能如願。一九九八年六月廿八日起,許昭榮等人以接力絕食靜坐方式,終於獲得當 時高雄市長吳敦義的同意協助,最後因此取位於高雄旗津海岸約三千八百坪的國有公園用地,計劃興建紀念碑及公園。

由於沒有經費,紀念公園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就這麼一直處在「計劃興建中」。…許昭榮再次向親友募款湊足卅二萬元,二○○六年十一月廿八日豎立一塊約廿噸重 「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石碑…二○○七年下半年,中央撥下第二期工程經費,卻因高雄市議會的掣肘而動彈不得;最後,議會竟決議要將「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更名為「八二三砲戰紀念公園」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日,許昭榮為了抗議高雄市議會的決定自焚身亡。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日,也就是一年之後,「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對外開放,以下是公園落成日的影片(TWIMI製作):

他成立的台籍老兵協會持續的蒐集台籍老兵的故事,並且協助台灣人了解台籍老兵在二次大戰的歷史。每年的五月二十日,人們聚集在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紀念許昭榮和所有台籍老兵。

校對:helloleadingflame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