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都市發展與收費橋樑

全球人口於十月底將突破70億,馬拉威首都里郎威(Lilongwe)也成長快速,其中一項跡象為湧入市集的人數,這座城市居民達百萬,兩個市集座落於里郎威河兩側,一個多販售蔬菜與農產品,另一個以服飾居多。

四年前,要從一個市場前往另一個市場,得沿著河岸往前走很長一段,跨越里郎威橋,再走很長一段才會抵達,今日已有橋樑直接連結兩地,而且與眾不同,是使用本地木材手工打造。

A hand-made bridge connecting two markets across the Lilongwe river

手工橋樑橫跨里廊威河,連結兩座市場,照片由本文作者拍攝,依據創用CC-BY授權使用

右側照片裡的橋樑由七名年輕人修建,也成為他們的生計來源,這群年輕人輪流顧橋,一早從六點開始,直至晚上七點市場收攤為止。

只要在輪班期間收到的過橋費,都歸值班者所有,其中一位成員Samuel Mbewe表示,自己已因此開了一間雜貨店。

目前每人每次過橋收取0.06美元。

本地解決失業及都市化的方式

2011年10月2日,我找到正在值班的Samuel Mbewe和Kayen Kayanka,橋樑啟用這三年來,他們從沒算過一天有多少人次過橋,但Samuel表示,每天收入介於54美元至150美元不等。

以每人0.06美元計算,相當於每天有900至2500人次過橋,但這僅供參考,因為他說有些人只付0.03美元,還有些人是朋友與同事,所以免費過橋。

Samuel Mbewe and Kayen Kayanka with friend

與朋友一同值班的Samuel Mbewe和Kayen Kayanka,照片由本文作者拍攝,依據創用CC-BY授權使用

走上這些橋樑時,感覺不斷搖晃、頭昏眼光,生手都走得很慢,但熟人走在橋上卻很習慣,好似穿著喬丹籃球鞋一樣輕快。

瑞士部落客Janique Racine曾在2007年提到,走在搖晃不已的橋上讓她差點嚇死

沒有人想低頭向下看,但一定得低頭,否則雙腳可能會卡在洞裡。

而且還有其他問題,里郎威河雨季會溢流,橋樑會在洪水中受害,但只要雨季結束,他們就會修復,今年元月便曾有一名男子冒險過河,結果淹死

今年七月,這群年輕人(目前尚無女性)組成「橋樑工會」,協議每條橋每天都要繳交1.2美元至共同基金裡,等於一年可存到4808美元,希望在成員死亡或喪親時做為急難金之用,我問他們以這筆錢做投資的未來計劃,他們回答目前沒有。

校對:Soup

1 則留言

參與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