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藝術與文化
我在烏克蘭,唾棄自己的母語
在 2022 年初,我們曾經試圖向那些俄羅斯的主戰派說明我們的立場,但我們的努力卻終告失敗;事到如今,「說俄語」帶給我們的不過是傷痛而已──那種全然不被理解、被狠狠否定的傷痛。
台灣:賽德克簡史
台灣的賽德克族也曾有過一段為了自身權益、挺身對抗日本殖民政權的歷史。
印度古吉拉特邦:男生、女生該怎樣?
粉紅或藍色,漂亮還是勇敢:我們的童年竟充斥著這許多關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支配著我們的一舉一動;讓我們直到成人,也擺脫不了。
蒙特內哥羅:年輕歌手獻聲反戰,唱出孩子們的心聲
這首反戰歌曲和相關影片,是由 Vijesti 傳媒所發布,旨在鼓勵各界投入援助烏克蘭的人道行動。
俄羅斯:反戰人士逃離鐵腕
他們擔心著自己的未來、關閉的國門、往後的生計;但多半還是為留在家鄉的親朋好友感到憂心──對於迫害的恐懼,仍在眾人的心頭縈繞不去。
金馬獎:香港禁片在台大放異彩
北京抵制金馬獎,反為香港獨立電影打入國際市場起到助攻之效
藝界人士以「三指禮」對緬甸反政變抗爭進行聲援
當我們相遇、舉起三指,便知道抗爭未息、希望仍在。
中國下架著名盜版網站:只因侵權,抑或另有意圖?
網友臆測本次關站事件與習近平抵制「西方文化價值」的意識形態戰有關
泰國數位藝術家筆下的常民處境與民主追求
現在該是我們起來反抗,為自己、也為以後的世代,爭取一個光明未來的時候了。
孟加拉獨立影人鏡頭下的疫情
全球之聲訪問了孟加拉電影公司Tong-Ghor Talkies共同創辦人Zuairijah Mou,該公司於2020年11月釋出了一系列以Covid-19疫情為脈絡的短片。
《瑪法達》之父與世長辭
經典漫畫人物瑪法達成為「反抗現實、但也對未來保持信念」的共同象徵
白俄羅斯詩人反思故鄉發生的動盪:「這是一個分裂國家中的游擊行動」
詩人Valzhyna Mort表示:過去幾個月來我們看到最大的弱點是,政府對其人民所知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