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匈牙利村莊對核廢料貯存場設置的抗爭方式

1990年匈牙利村落—鄔法魯(Ófalu)舉辦市民大會(Town hall meeting)。拍攝自Atlatszo.hu, CC BY-NC-SA 2.5。

本報導故事由匈牙利阿特列次調查報導公益組織( Hungaria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on-profit, Atlatszo )以英文匈牙利文所撰寫。下文為組織內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夥伴所發表的編輯版本。

據數次獲報,匈牙利博達(Boda)附近村落在進行地質調查,藉此評估當地是否適合作為長期的核廢料貯存場。由於使用過的核子燃料不能再(按以往作法)送至俄羅斯,匈牙利需要貯存場來貯放帕克斯核電廠(Paks Nuclear Power Plant)和帕克斯二號反應器(Paks2 reactors)用過的核子燃料。

關於博達和當地貯存場建置適宜性的研究尚無定論;然而,只有少數人記得,過去已曾在匈牙利發現兩處「完美」核廢料貯存場。但因為當地人組織動員、反對國家相關政策及核電廠,這兩處最終都沒有成功建成。以下是在匈牙利最後十年社會主義下,「小人物」和強大國家力量抗爭的故事。

鐵幕後反核廢料運動

自1960年以來,匈牙利兩個核廢料貯存場,主要係用來貯放醫療、教學設備和一些帕克斯核電廠的核廢料。這兩處之其一為索伊曼(Solymár)貯存場--它曾自1960年運作到1974年,而另一處則是運作至今的布什珀克西拉(Püspökszilágy)貯存場。

阿特列次調查報導Átlátszó investigative) 記者和Energiaklub Association的專家合作研究關於社會主義崩解前,包裝和貯放核廢料的紛亂文件和謠言。包含在匈牙利布什珀克西拉(Püspökszilágy)村莊周遭高背景輻射、核廢料貯存場周遭會有有害物質滲透入地下水的傳言。

他們調閱官方文件、拜訪村落和核廢料貯放場,得出當地人所接觸的背景輻射程度是未知的結論,並且需要15-20年來進行透氚和放射性碳核廢料的透徹研究。

儘管有了兩處貯存場,匈牙利對貯放空間的需求卻越來越高,並開始探尋其他可能的地點。記者兼律師亞努西・哈瓦西(János Havasi)將此過程記錄了下來,並在1989年以此為題出版成書。

1981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了四個可能的地點。其中三個被最終遭到淘汰,最後一個則予以保留——毛格雷葛雷村(Magyaregregy),並規劃為貯放帕克斯核電廠中低階放射性物質的地方。

在地人感到非常震驚與訝異,尤其是他們從未得到正式通知,僅有一些風聲而已。有些人開始私下動員,其中一位活動人士為當地醫生—拉尤基・比哈里(Lajos Bihari)—這是他自事發以來,第一次公開提起這個事件。

他告訴阿特列次組織,這個被考慮作為核廢料貯放藏的地區富含煤和其他礦物,如果要拿來埋藏核廢料,之後就沒辦法開採這些礦物;他認為,為了下一代兒孫和未來,有保護這些礦物資源的必要性。

他說服當地負責產業的黨委書記支持其觀點、進而說服副部長拉斯洛・卡波伊(László Kapoly)來勘查這個地區;在過程中,當地人說服副部長當地並不適合作為核廢料貯放場。

1982年,工業部委辦的一項研究得出當地不適宜作為核能設施的結論。主因是當地土壤容易移動、水會因此滲漏,並提到該區有多處的湧泉。

在地質調查的基礎下,有明顯科學依據來撤回核廢料貯存場的建造計劃。然而,部分在地人所記得的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有些年長的居民提到是因為某些共產黨的菁英喜歡在這個地方狩獵,如果核廢料棄置於此,就不可能在這裡狩獵了。

另一個村落的反擊

在毛格雷葛雷村(Magyaregregy)的案例之後,關注焦點緊接地轉移至另一個村落—鄔法魯村(Ófalu)。居住在貯放場預定地的在地人同樣也沒有事前接收到這項決議的相關資訊。他們只是注意到幾台重型機具出現在當地,進行地質調查。經過幾次的市政會議,計劃才得以被揭露。

1989年,匈牙利共產黨關於出現在鄔法魯(Ófalu)附近。拍攝自Atlatszo.hu, CC BY-NC-SA 2.5。

儘管許多科學家質疑當地是否適合作為貯放存,但工程仍持續進行,並在研究和建設準備上花費了1.5億的匈牙利福林(Hungarian forints,匈牙利貨幣名稱)—這看似是個已成定案的交易。

不過,一些當地人發起了請願活動—其中包括了法蘭斯・維克拉(Ferenc Wekler)和他的妻子。根據《發言》雜誌(Beszélő)所刊登的訪談,他強調,是他的妻子力勸他趕緊採取行動。首先,他們嘗試成立非政府組織,但事實證明,這在1985年這是不可能的;他的妻子沒有因此放棄,她組織了市民大會、要求科學家撰寫獨立評論,並和貯存場預定地附近四個村落的居民共同成立「科學委員會」。

他說:「我們在當時做了很多很新潮的事。」

維克拉表示,當時發生了許多有助於他們最終取得成功的事情。其中一項就是政治環境在1987年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變動;此外,它們設法找到支持他們、且具威望的專家,他們的名聲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力量。當中,他也提及鄔法魯村(Ófalu)當地人取得媒體支持的影響力,並說道:「(在當時)媒體終於有一個小人物對抗強權的故事素材」。有些當地人甚至求助於漢斯・布利克斯(Hans Blix,曾任瑞典外交官)—其在之後曾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總幹事。

最後,獨立科學家得出該地區在地質上不適合作為核廢料場址的結論,並得以讓建立核廢料貯存場的決議無法執行。

1988年四月,(政府)宣布了不對預定地核發許可證的決議,衛生與社會事務部部長也在1990年表示,鄔法魯村(Ófalu)將不會有核廢掩埋場。

Geological research near Ófalu in 1987. Photo by Atlatszo.hu, CC BY-NC-SA 2.5.

在1987年鄔法魯村(Ófalu)的地質調查。拍攝字Atlatszo.hu,CC BY-NC-SA 2.5。

帕克斯核電廠的代表在1990年二月舉行記者會,表明「鄔法魯村(Ófalu)當地人在政治層面做得不錯,有效運用現在匈牙利的政治局勢、化為自身優勢」,他們補充道,(電廠亦)從居民身上得到了教訓,再也不會在缺乏當地民意基礎下,就嘗試要興建核廢料貯存場。然而,他們強調,廢場址的取消是基於政治因素,而非科學性因素。

博達村是下一個丟置核廢料的地點

在同一場記者會上,也宣布政府正在博達村附近展開調查,以評估當地是否能夠作為長期的貯放場址。同時,距離鄔法魯村(Ófalu)不過幾公里遠的巴陶帕蒂(Bátaapáti)蓋了短期的廢料貯存場,並且在2012年開始使用,

巴陶帕蒂(Bátaapáti)場址也同樣具有爭議性。致力於能源議題的非政府組織—Energiaklub(匈牙利的能源團體)要求未來世代監察員(the Ombudsman for Future Generations,為匈牙利議會選出用來確保未來世代利益的副部長職位)深入調查2008年興建巴陶帕蒂(Bátaapáti)貯存場一案。

根據Energiaklub專案主管亞斯蒂・瑪賈絲(Eszter Mátyás)的發言,監察員發現巴陶帕蒂(Bátaapáti)在取得執照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亦即官員曾多次非法核發許可證。此外,在確認該地地質確實適合興建貯存場、以及地下貯放設施正式完工之前,早已有核廢料桶被放入該設施內。

瑪賈絲說,Energiaklub正在密切關注Boda的情況。根據目前的處境,風險實在很高,因為截至目前為止,匈牙利所興建的貯存場皆僅供處理中低級核廢料。

而預定在博達新蓋的設施,將計劃用來貯放帕克斯核電廠和之後帕克斯二號反應器的高放射性核廢料。

這則故事是由艾斯特・寇蒂斯(Eszter Katus)撰寫,並且由阿妮塔・庫姆維絲(Anita Kőműves)編譯,和Energiaklub共同發表在Atlatzo.hu,以作為匈牙利能源議題的調查系列報導。公司資訊由Opten提供。

校對:FangLing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