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Migration & Immigration 來自 六月, 2007
利比亞:阿拉伯語已死?
通常利比亞部落客討論話題多元,最近Lebeeya發表一篇文章,提及同事多麼喜愛她的巧克力餅乾,並以觸摸木頭(touch wood)的方式,希望她能避開惡魔之眼,卻意外引發人們論辯阿拉伯語是否已經死亡。 事件起始於Lebeeya提到:「各位,別再說『觸摸木頭』了,說Mashallah吧!」,這個阿拉伯語彙ma sha`a allah,意指信徒完全接受真主降臨其上的好運或惡運。部落客Suliman對此則回應: 我想你的同事會選擇說英語而非阿拉伯語,是因為美國流行文化已籠罩全球,無論是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等國皆然,據我所觀 察,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不需要阿拉伯語、巴巴里語、斯華西里語等已死語言,這些語言背後的文化並不鼓勵個人特質或表現,造成就算在阿拉伯國家裡,年輕部落客 都時常以英文表達自我想法,對你、對他們都比較方便。 Mani利用這個機會,在他自己的部落裡抒發感受,強調阿拉伯語等語言等並未死亡: 人們各有選擇自由,…所謂自由,即人們能思考、觀察、感受,並依此選擇自己的行為… 文末回應同樣非常精彩。 後來這個話題也在部落格Imtidad出現: 最近我準備對網路上的利比亞部落格進行研究,目前我已收集到76個部落格,這些利比亞作者分居於國內外,也有居住於利比亞的外籍 人士,其中一項共同點在於多數以英語寫作,或是混雜使用英語、阿拉伯語、利比亞方言,其中55個部落格純以英語寫作,11個部落格混用英語及阿拉伯語,只 有10個部落格純以阿拉伯語寫作。我想提出的問題是:為何各位只用英語或只用阿拉伯語?為什麼多數利比亞部落格都用英語? 這場論辯有時相當激烈,有些誹謗人士指控阿拉伯語象徵恐怖主義,也有些人認為這個語言的功能就在《可蘭經》之中,若各位有勇氣,建議各位瀏覽所有回應,不僅內容值得留意,也會讓各位認真思考自己的語言。 結論究竟會是什麼?全球化已成功扼殺阿拉伯語嗎?現在英語與阿拉伯語各自代表自由與恐怖主義嗎? 作者:Fozia Mohamed 校對:Portnoy
印度:骯髒黃金、塔米爾穆斯林、Orkut網路社群
黃金及鑽石象徵純潔與愛情,但Passtheroti的Desi Italiana卻認為,被稱作「印度狂熱」的黃金其實很骯髒,而鑽石「恆久遠」的背後辛酸更是血漬斑斑。她還說,黃金及鑽石的需求大多來自喜愛黃金的女性,並指出黃金骯髒的緣由、血鑽石以及印度日益茁壯的鑽石市場。 [.]1991年至2002年期間,獅子山共和國(Sierra Leone)爆發內戰,而鄰國賴比瑞亞(Liberia)內戰則已長達14年,二國內戰之部分肇因為「血鑽石」,兩國皆將鑽石收益用以挹注戰爭軍火,軍火掮客、軍火走私等,情勢在聯合國實施制裁後愈加猖狂,而印度則是軍火走私中繼站之一。[..] 塔米爾(Tamil)語族為一古老聚落,多見於印度南方及斯里蘭卡(Sri Lanka)東北部,時至今日,塔米爾移民足跡已散及全球各地,包括斯里蘭卡中部、馬來西亞、南非、新加坡及模里西斯(Mauritius)。TW News的PK Balachandran針對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各地塔米爾語穆斯林撰寫一篇報導,試圖尋找三者共通特徵,重振這支衰微4百年之久的民族,內文並載有該語族遷徙的歷史。 [.]當初葡萄牙人實行港滬通行制度,穆斯林船舶因此無法穿梭往來南亞及東南亞諸港,另外在荷屬斯里蘭卡,由於穆斯林未獲國家契約許可,故亦不得駛入商業繁盛的西岸港滬。[..] 印度偏遠地區資訊教育不發達,而最近國內有部分人士對網咖業者威脅施壓,企圖抵制大型網路社群Orkut,his blog 的Roshan對這些現象只能苦笑。雖然網路社群Orkut在印度吃了不少苦頭,不過Itsmaklife 的Asif Khan分享親身經歷表示,他在Orkut認識的日本網友提醒他記得攜帶雨傘,並準備了他最愛的印度主食──鴿豆菜(Dhal),讓他得以在旅日期間一解思鄉之愁。 [.]啟程日本之前,我在orkut利用剪貼簿功能(scrapbook)認識了Gautam,他也十分高興認識我,還不忘提醒我記得攜帶雨傘,他的建議真寶貴,抵達日本翌日果真下起雨來。[..] 作者:Javits Rajendran 校對:Leonard
阿富汗: 驅逐阿富汗難民、特赦軍閥、給孤兒院的信
作者: Hamid Tehrani 校對: Leonard 部分阿富汗難民已長住伊朗多年,最近伊朗政府決定遣返阿富汗難民,引起部落客討論。阿富汗身心康復組織(Parsa)的Marine Gustavson提供相關照片,這有更多照片。 阿富汗當局認為,數千難民遣返後將造成國內混亂,於是阿富汗外長Rangeen Spanta 要求伊朗停止驅逐行動,以避免國內不穩情勢加劇。 阿富汗難民面臨難題 Habib Peyman批評 [Fa]伊朗領導人哈米尼(Ali Khamenei),他猶記哈米尼曾批判美國關達納摩灣(Guantanamo)監獄虐囚,如今伊朗政府的遣返行徑無異更勝美方,有些阿富汗人在買麵包途中即遭遣返回國。 Dialogue 3表示 [Fa],阿富汗政府未准允伊朗大學及企業進駐運作,使伊朗採取大動作反擊,另一原因則可能是阿富汗拒絕與伊朗簽訂安全協議,Dialogue 3也認為,美國左右阿富汗決策。 不應特赦軍閥 Afghan Lord反對特赦各地軍閥,他表示: 為了阿富汗的和平繁榮著想,美國及國際社會必須制裁軍閥和毒販,軍閥一律送交海牙國際法庭接受制裁,而為了國家和平及正常化著 想,罪犯均須交由法庭審判,美國及其國際盟友若想獲當地社會支持,就須以阿富汗戰爭受難者的角度思考,這些聖戰士(Mujahideen)一日不除,阿富 汗難有和平繁榮之日。 孤兒院 在Parsa Kabul 部落格上,我們讀到一封寫給孤兒院副院長的信: 敝組織關注且致力於阿富汗各地孤兒院景況及管理成效,貴院收到的資料為貴院的評估結果。此舉絕非存心非難,而是找出問題癥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