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察廳最近發表年度自殺調查報告,官方資料(PDF檔)顯示,去年國內共有32845人自殺,尤其是20歲至39歲的死者大增,主要原因據稱包括:一,健康問題;二,經濟與社會問題;三,家庭問題。
日本人均自殺率在已開發世界名列前茅,多年以來都試圖透過社會各階層解決此一問題,政府及其他團體時常發起各種活動,希望提升社會意識,並鼓勵民眾在沮喪低落時求助,不要認為只有自殺能解決自己或至親的問題。
當人們憂鬱沮喪之時,大多很難開口與他們討論,或是思考低潮情緒出自何處,不過有些人認為網路或許能成為協助工具,尤其對於熟悉科技的年輕世代格外有效。
在此方面而言,Twitter最近成為外界討論焦點,有些人認為這項服務最適合民眾匿名向外界求助,且140個字元的限制,恰好符合這些民眾無法以長句完整表達感受的特性。
Yamabe表示,最近新聞報導,電影明星黛咪摩爾(Demi Moore)最近因為傳送16個字的訊息,而成功阻斷一名女性自殺,讓他也開始思考此一問題:
在我思考之後,發現自殺防治與Twitter很可能是最佳組合,首先,Twitter網站的氣氛較為輕鬆,故讓留言更簡單,當人 們一出現生命令人失望或沮喪的情緒時,當然還不到想自我了斷的程度,這時的感受便可發送至Twitter網站上,吐露難以繼續生命,或許從世界上消失更好 的想法。
Twitter或許不只能用來避免自殺,也能提早處理自殺前一階段的想法,亦即那些想要死的念頭。有些自殺源於極端絕望,若人們能透過Twitter表達絕望感受,或許也能讓他們藉此明白自己並不孤獨…
許多人都想參與討論這項複雜議題,試圖分析「自殺行為」在日本的社會學意涵,因為日本社會傳統有時將自殺視為勇敢作為,這種態度不只存在於武士文化,也存在於鄉間,老人家會選擇獨自前往山中「退隱」,而不要成為家人包袱。
自殺人數在日本一直居高不下,代表背後原因也難以釐清,Ayasan等部落客亦對Twitter及網路能發揮的功能存疑。
網路上有許多即時互動的方式,例如使用Twitter、聊天室等,彼此都不知道對方身分,當然,我們還是有可能找出誰坐在螢幕前,但不可能即時確認身分,因為在這種條件之下,我覺得將人命交由如此自由互動的工具相當危險。[…]
我過去曾經寫道:「文字足以殺人」,字彙選擇、字詞使用與整句話的細節都很重要,面臨生死邊緣的人們相當敏感,他們會對每個字詞產生反應,會很快做出決定,誰能確保在電腦前互動的兩人都能以善意往來?
人們若相信網路能構成的聯繫,若能藉此讓他人打消孤獨與自殺的念頭,我當然願意恭喜,但或許他們只是缺乏想像力,透過網路與陌生人交談或許能暫時紓壓,但我不覺得網路能提供長久解決之道。
若地鐵站裡的柵欄與LED藍光無法遏止自殺潮(臥軌是在日本最受歡迎的「自我了斷」方式),部分人士認為,在部落格、Twitter與Facebook流行的時代,社群網站或許是協助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Ikeda Hayato相信社會媒體的力量。
在「傳統」形式的網路裡,人們受苦所發出的聲音或許會受到忽視,但在現今網路架構下,人際關係與資料關係均不斷公開,發聲或許即成為與他人聯繫的方式。
Wonder Shake部落格的鈴木先生透過Skype,傳遞以下訊息給我:「社會媒體所建構的空間裡,有可能創造出改變人生的決策模式」,若能夠避免自殺,這將是用決策模式改變人生的終極典範。
我最感震驚的是20歲至39歲民眾自殺人數大增,當然我們無法用科技解決所有問題,但今日網站擁有串連能力,若運用社會網絡,能改變與拯救一個人的生命,都會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