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捷運頻中斷引眾怒

新加坡捷運(SMRT)本月數度出問題,除影響大批旅客,亦讓許多人開始討論國內運輸系統的品質與效能,初步調查後,鐵軌共發現61項缺失,另有13輛列車出現瑕疵。

照片來自Gintai部落格

Unbranded BreadnButter回顧新加坡捷運的興衰,提及該公司曾創先例,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都會鐵路公司:

新加坡捷運於2000年初次公開上市,自詡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都會鐵路公司,十多年後,這條系統原本備受讚譽,如今卻頻頻出問題,甚至在購物尖峰時段停駛。

Ravi Philemon對比新加坡捷運與星國社會的歷史起落:

我之所以認為,新加坡捷運的歷史正是星國史,是因為國家早期領袖制定嚴格的國家治理規範,繼任者認為體制絕不會出差錯,只需要任命值得信賴的幕僚,一切都會沒事。

自2010年起,捷運陸續中斷超過40次,歹徒兩度闖入列車停放場破壞車廂,讓人產生安全疑慮,但捷運公司從未為此承擔任何責任,遭外界質疑安全出現漏洞時,更推卸給保全公司。

為安撫眾怒,政府立即成立委員會,調查事故原因,Political Writings向委員會提出多項問題

調查委員會即將成立,深究種種事故為何會發生,哪些人未遵守程序、哪些人未善盡維修之責、維修制度是否符合製造商的建議、系統是否超過當初設計負荷上限等。

Reinventing the Rice Bowl認為新加坡捷運公司應該要有競爭者

同一路線有兩家營運商或許不切實際,但至少該成立獨立公車營運商與捷運公司競爭,而不要同受一家公司壟斷,希望捷運公司能因此更快處理現有缺失,只要競爭愈多,就愈可能增加投資,讓旅客有更好的體驗。

Desparatebeep質疑捷運公司的財務優先考量:

我不打算深入分析捷運公司的財務報表,但顯然許多錢流向管理高層及主要股東,而非維持定期檢查,讓民眾感到憤怒與不平。

照片來自Gintai部落格

My Singapore News擔心為改善服務品質,票價很快就會上漲

第二點是設備異常、加強維修,若增加維修與服務,以及更常替換設備,代表成本會提高,不可能光是增加維修次數,卻維持現有技師人力。

無論結果如何,通勤民眾的荷包肯定會燒出一個大洞,因為獲利必須不斷進步,通勤民眾負擔就會加重。

The Blue Sweater認為捷運公司追求營利,不符合公眾導向的宗旨:

追求獲利肯定是危機背後的一項因素,人員、維修等必要開銷都因此裁減,另一項原因可能是企業為求獲利的原則,並不符合該公司應服務的公眾導向宗旨。

我不是主張大眾運輸再度收歸國有,但民營化與企業化的方向確實令人起疑,迫使我們得重新思考,如何在民間管理與政府規範之間求取平衡。

Encountering Urbanization期望在論辯之後,能促進政府與民眾加強對話

停駛事件確實造成不便,我也很慶幸朋友、同事與網路用戶都在討論,人們常稱新加坡是「保母國家」,政府事事都要照顧人民,在這種 情況下,公務員與公家單位該扮演什麼角色,或許服務中斷與眾怒能形成一股力量,促使政府與人民繼續對話,畢竟城市若要具備彈性,不只需要具彈性的基礎建 設,更需要願意參與的民眾,協助擬定創新的解決方案,讓城市能夠獲益。

Singapore Recalcitrant則批評捷運公司管理高層

服務頻頻出問題,令通勤大眾失去信心,也突顯管理人士缺乏效能,一兩次問題就應足以警告管理高層,系統可能已出現缺失,必須花費心力找出問題並糾正,但該公司卻自我滿足於現況,沒想過如何改善。

校對:Portnoy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