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觀察與驚喜瞬間」討論串在推特上爆紅

Smoking Room in Japan

日本的吸煙室(照片來自 Nevin Thompson)

(原文發表於 2018 年二月二十六日)

曾任部落格發布平台 Medium 設計團隊主持人及文字設計師的名人 Marcin Wichary[今年二月]到日本進行為期數週的旅遊。很快地,他就注意到了當地生活中的「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UI):包括告示、按鈕,以及一般行事作風──諸如排隊等電車或者購買餐點一類,在日本人看來也許理所當然、卻令外來者稱奇的生活細節。

在兩週的日本之旅中,Wichary 開始用推特(Twitter)來記錄他對「日本之道」的觀察,從標示到垃圾桶,無一不包。這總數達 300 則推文的超大討論串迅速爆紅:

@mwichary 這側重於日常使用者介面的驚人討論串「日本觀察與驚喜瞬間」是最棒的、沒得比。多希望這是一個部落格。twitter.com/mwichary/statu…

— Andy Baio (@waxpancake) February 12, 2018

這是 Wichary 初次來到日本,而他馬上就注意到東京地鐵和他工作地點舊金山的灣區捷運(BART)之間的差異。

11. 當我試著不插票卡就走過收費閘門,閘門以一種相當緩慢的速度在我面前闔上。

(相較之下:BART 的閘門在我刷過票*以後*,還會狠狠砸上我的大腿,給我一片瘀青。)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 2018

Wichary 常常一邊在推特上實況轉播他的日本見聞,一邊向大家請益:像是這些標明地鐵出口海拔高度的告示。(這些告示是為了海嘯而準備的──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譯註:即三一一大地震]所引發的海嘯,在日本東北沿岸的一些地方,浪高足足超出海平面逾三十公尺):

28. 有人知道為什麼地鐵出口要告訴我這個嗎?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2, 2018

這趟日本行也以一些其他方式──像是這款在日本火車站隨處可見的類比鐘──勾起了 Wichary 的往日情懷:

150.(150!)

這是個為我量身打造的謎團。我小時候就見過這個鐘,在波蘭。

我曾經以 JavaScript 將它重現,還為它寫過一篇文(medium.com/the-outtake/th…)。所以,它現在為什麼會在這裡,到處都是!?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2, 2018

Wichary 注意到,電車和地鐵的標示常常試圖要讓人更有禮貌、增進社會和諧:

60. 開腿族:全球流行病。:·/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3, 2018

147. 這則廣告的調調滿妙的。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2, 2018

有時候,他也會研究一下日本大城市的日常生活,探討尋常經驗中的使用者介面──像是在快餐店購買餐券:

17. 有趣的機制:你在餐館前面付錢買餐券,然後進到裡頭、把餐券遞給服務生。不用給小費、吃完就拍拍屁股走人?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 2018

身為設計師,Wichary 也對日本貨幣的美學很感興趣:

23. 所有的日圓硬幣[上面]都有阿拉伯數字⋯⋯除了一種之外(五日圓)。

總的來說,只有五十日圓和一百日圓看起來像是成套的。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 2018

25. @txsector 告訴過我,一日圓的硬幣會浮在水面上。我可以證實這點。

(如你所見,這花了我一點時間。)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 2018

就像許多訪日遊客,Wichary 也覺得自動販賣機是個待解之謎:

21. 這台自動販賣機有片薄板蓋住入鈔口。我不懂這是為什麼。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 2018

63. 我都不知道我對自動販賣機這麼有感情,直到我開始見到許多自動販賣機被放在室外,承受風吹雨打、日曬雨淋。

(這就解釋了前面提到過的入鈔口蓋板。)

還有,這裡的自動販賣機看起來沒那麼噁心!──現在的自動販賣機大都越來越噁心了。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3, 2018

Wichary 也提到了日本與美國之間一些比較微妙的差異──出於迷信,美國的建築物一般沒有第十三層樓:

7. 我的旅館房間在第十三層樓,太讚了。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 2018

他在旅館房間還觀察到一個引人好奇之處:

20. 超有趣的旅館手電筒:上面沒有開關,那個讓它可以掛在牆上的東西,同時也把裡面的兩個電池分開、切斷電源。

不過,我要這個幹嘛?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 2018

在該則推文的回覆中,有人指出:在地震或其他可能會引起停電、失去照明的狀況下,手電筒就派上用場了。

Wichary 正在寫一本關於鍵盤沿革的書,所以對於日本人如何使用鍵盤特別感興趣:

我在日本用到的第一個鍵盤,就已經頗為神奇。這台自動櫃員機上的數字鍵盤是機械式的!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 2018

鍵盤上的謎團:我今天看到一堆老式的 Mac 鍵盤──包括傳說中的黑色 MacBook。那些鍵盤的 Control 鍵上,另外多畫了一個筆的符號。那是用來做什麼的?我以前從來沒看過這個。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3, 2018

謎團解開了!那個筆的符號是要讓人注意到能夠切換多種日文輸入法的電腦選單,不然它用起來就和 ^ 或 Ctrl 沒有兩樣。

這些快捷鍵到今天還是能用,但那個特別的符號和按鍵已經沒有了。我不確定他們當初為什麼要用它、後來又為什麼要把它移除掉。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3, 2018

想要閱讀該推特討論串中其餘有關日文鍵盤的部分,請到這裡

Wichary 也注意到,日本標示的資訊密度之高,可能會讓它們顯得過於複雜。

46. 這是哪門子美學?在這邊把西方文字拉細──我還滿常看到的──只是為了要配合它的資訊密度,好讓它稍微沒那麼難以忍受嗎?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2, 2018

就像許多到訪日本的遊客,Wichary 對於日本人為了避免打擾到別人所花的心思印象深刻。比方說,他就注意到,建築工地一般會貼出時間表,好讓當地民眾知道何時會有工程進行:

78. 建築工地似乎應該要事先告訴大家他們當週的施工時間表?那種公告有些還是電子的!

(我用觸控板查了一下那個比較複雜的。上面說:「解体工事」(即拆除工程)。二月四日是星期天 = 不施工)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3, 2018

到了旅程尾聲,Wichary 不只對日本人的多禮深有所感,對於日式生活之道不分地域的共通性也印象深刻。

你大概已經注意到不少[既定]模式,這是另一個──我在日本的許多發現都是照著這樣的程序走:

1. 發現某種神奇的東西。
2. 意識到這個神奇的東西到處都是,只是最低標準而已。
3. 在某些地方,發現那個神奇的東西的進化版。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17, 2018

想要一覽推特上的原始討論串,可以到這裡;Wichary 也〔於二月底〕在部落格上就他的日本之旅發表了一篇文章:

在造訪日本之後寫篇日本導覽,看來好像成了種慣例。

這是拙作,並附上其他好文的連結。如果你和我是同類型的人,也在計畫要去日本,我希望這對你有幫助:medium.com/@mwichary/marc…

— Marcin Wichary (@mwichary) February 24, 2018

本文更新:Marcin Wichary 已不在 Medium 任職。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