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篇文章時建議一邊聽這首歌:黃色啄木鳥牧場(Sítio do Pica-Pau Amarelo) [pt]。這首歌曲出自巴西經典電視劇的原聲帶,此劇改編自Monteiro Lobato所寫的童書。
歌曲由歌手Gilberto Gil演唱,可以在他的網站上找到,按此開啟新視窗播放。
最近幾個月,巴西公民媒體為文學、審查制度、種族主義和教育吵得不可開交,導火線是國家教育委員會(NCE)建議學校教科書不要再收錄知名作家Monteiro Lobato的作品《皮特的狩獵》Caçadas de Pedrinho 。
在1980年代,Monteiro Lobato的作品《皮特的狩獵》被改編為知名電視劇,至今仍在某些葡萄牙語系國家播放。1990年代晚期,此作品改編成巴西全國學校使用的教材,同時也是政府發送給公立學校學童的計畫用書。
然而,去年(2010)年底,有市民投訴國教會,表示這本書並沒有遵守課程指引 ,尤其是關於「沒有偏見、刻板印象或是教義學說」部分,而這些都是明列出來的標準,其中涵蓋「對目標讀者而言,文章的性質、主題、插畫性質和可能的解讀」。Sergio Leo解釋:
(前略)國教會的專家分析這則投訴後,不得不承認這本小說的確呈現出種族主義,並得出以下結論:除非有提供教師和年輕讀者指引資訊,告訴他們1933年的巴西確有種族主義,而且不應把作者Lobato對黑人的描述看做正常行為,否則這本書不應該列在分發書本的名單中。
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反對國教會的建議。其中,巴西文學院(Brazilian Academy of Letters)裡的知識份子便抗議此舉。部落客Jarbas在部落格Boteco Escola (公立學校)上,將這則事件形容成「教學審查」。
另一部落格Música Pura (純音樂) 指出,文學是文化遺產,不能隨著概念創新而重新校對字句。共產黨員Aldo Rebelo則發表嚴厲批評針對《皮特的狩獵》的禁令,並把它比擬為設立「巴西文學法庭」。
部落客Valdeci在部落格Mais de 140 caracteres (超過140種角色)提出呼籲,不僅表示支持Lobato,也支持所有勇於挑戰政治正確的作家:
如今國家教育委員會將自認為有權利侵入全世界的出版業,彷彿自己是唯一的真理守衛者,收回Monteiro Lobato, Machado de Assis, Castro Alves等作家的書,因為他們「膽敢」無視政治正確的虛假而寫出他們的故事(他們所處的時代根本沒有政治正確這概念)。
Monteiro Lobato是名優秀的作家,寫出讓好幾代巴西兒童開心的書;他也被看作國家英雄,對國家文化遺產有重大貢獻。
Silvana Nunes在Meu caderno de poesias (《我的詩手札》)中,引用創作童漫Turma da Mônica (《莫妮卡黨》)的巴西作家Maurício de Souza,為Lobato的作品辯護:
此時,他正打一場對抗退步之戰;從以前到現在,他都為孩子播下最好的想法,寫出最好的書本。
然而,BloQ 引用César Baldi所說,認為這種為Lobato辯護的理由:那本書寫成時種族主義概念還有限,根本否認長期以來黑人所受到的歧視。
Alma Carioca (Carioca Soul) [pt]的部落客Terezinha Pereira則質疑國教會和特別秘書處在分析此則投訴時所採用的標準:
他們可能根本無法想像虛構人物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並不全然等同於作者的想法。但假如虛構人物和作者的想法類似呢?難道這不是一個在學校激發學童辯論的好題目嗎?
部落客Idelber Avelar在O biscoito fino e a massa (The cracker and the mass) [pt]從教育觀點看待這起事件:
我們需要審視故事背景,看那些形容人的稱號、歧視行為、明確的種族塑造、對人或是性別的仇恨等等,在故事當中是遭受制裁還是被當成正常的行為…應讓學生從批判的角度來閱讀,而非當成模範來複製。這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這麼簡單;而Lobato這案例又特別困難。
對Sergio Leo 而言,多數批評國教會報告的人根本從未看過Lobato的小說,只透過改編的電視劇來認識他的作品,而電視劇基本上並沒有「種族主義或其他不合適的東西」。
Entretantos (Meanwhiles) [pt]的Rafael Rodrigues引用Alberto Mussa,相信是時候放棄巴西沒有種族主義或是偏見的想法。在Alberto Mussa原本發表在文學期刊的文章中,他要求說服他:
說服我,黑人孩童在偉大的Lobato所寫的某本書中,讀到種族主義的字句時,不會覺得受到騷擾、歧視、煩憂困擾。說服我,這類書籍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誠正身心,而我們依法有義務保護其身心。
主流媒體和部落格對Monteiro Lobato事件爭議的討論逕渭分明:前者覺得審查方式妥當,並且設定好議題,為某些案例中錯誤的討論加油添醋。
與此同時,部落格圈子的討論則較為深入議題,並呈現出各類觀點,有支持也有反對,但一般媒體讀者或觀眾並沒有辦法接收到。
校對:Portn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