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回顧與新一代

New York 9/11 Museum, photo by PeterJBellis (CC-BY)

紐約911博物館,照片來自Flickr用戶PeterJBellis,依據創用CC-BY授權使用

蓋達組織(al-Qaeda)針對美國發動的911恐怖攻擊事件已屆十年,這起事件改變西方與中東互動的模式,改變人們對伊斯蘭主義的看法,也對觀光旅遊及跨越國界造成新的限制,以下一系列短片中,全球各地年輕人都在討論後911時代的意義。

Salmaa Elshanshory在事件發生時居住於美國德州,身為信仰伊斯蘭教的美國人,她認為無知雖形成負面刻板印象,但社區態度正面、友善與慷慨,也在攻擊事件後幫助許多陌生人,她覺得這一代民眾學會在變局時與陌生人同在,也懂得用積極態度面對一切。

Hisham Almiraat來自摩洛哥(註:他是全球之聲作者),他認為穆斯林與阿拉伯人遭到誤解,許多政府和媒體誤以為他們全都支持攻擊行動,犯案兇手也擅自宣稱代表阿拉伯世界行動;十年過去,阿拉伯獨裁政權、狂熱與極端主義漸漸退燒,愈來愈多群眾運動企圖推翻高壓政權,希望社會更加公平。

匈牙利民眾Krisztian Gal表示,雖然該國距離美國很遠,當地消防員與學校仍舉辦活動,追思在911事件喪生的民眾,他意識到因為身在局外,反倒能用不同觀點看待此事,而串連不同文化與國家更能改善世界政治與國際關係,他也決定將這項態度融入工作及生活中。

德州居民Cristina Balli記 得當時社區籠罩在恐懼之中,邊界成為代罪羔羊,認為會帶來危險,人們也很害怕移民,演變成我們與他們之間的敵對狀態,但其實攻擊者並非透過美墨邊界入境, 且拉丁裔社區也與攻擊事件毫無關係。過往數十年來,美墨邊界文化交流頻繁,如今卻成為一堵高牆,她認為嚴重影響社區生活方式和互動關係。

更多影片請見「911世代影片計畫」網站,這項計畫由英國文化協會Our Shared FutureTransatlantic Network 2020合作促成。

本文縮圖為2008年9月11日的「光之紀念碑」,照片來自Flickr用戶milkmit,依據創用CC BY-NC-ND 2.0授權使用

校對:Soup

1 則留言

參與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