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 2007

報導 關於 部落格 來自 二月, 2007

玻利維亞:要改國旗了嗎?

  26 二月 2007

原文:Bolivia: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Flag 作者:Eduardo Avila 譯者:Leonard 校對:Portnoy 相片攝影者為Patricia Vargas Claudio,經許可後使用 2005年12月玻利維亞總統大選時,國家象徵就已成為議題,當時總統候選人Jorge “Tuto” Quiroga指控對手Evo Morales企圖更改原本的黃綠紅色國旗,換成彰顯原住民榮耀的旗幟(wiphala),在競選期間,這面代表原住民的多色橫盤狀旗幟便時常出現,Morales當選後的慶祝遊行也有這面旗。Quiroga及其政黨PODEMOS均認為,這幅旗幟無法代表非原住民,唯有目前的三色旗才能象徵多元文化的玻利維亞,不過Morales及其政黨MAS強調,他們無意更換國旗。 不過後來出現原住民旗的正式場合愈來愈多,例如部落格Willy Andres出席一場研討會時,一名內閣部長所播放的投影片角落便出現原住民旗圖案;而在國營電視頻道標誌上,部落格「Plan B」作者Sebastian Molina也注意到奇怪之處,過去由黃綠紅色三個三角形的標誌消失,改為與原住民旗相仿的新標誌。官方宣稱由九個正方形組成的新標誌代表國家九個地區,但Willy Andres覺得政府意圖非常明顯。除此之外,國會亦通過新法,將原住民旗列為愛國象徵,不過Sebastian Molina也指出其矛盾之處。 我發現國會已在討論是否將原住民旗列為國家象徵,可是這一切卻與政壇現象有矛盾之處,各位知道是誰提案的嗎?竟然是在野的PODEMOS,由副黨魁Rodrigo Paz Pereira 提出,後來這項討論只停留在提案階段,並未進入正式立法程序。 重新整理一下…執政黨MAS在國營媒體將原住民旗稱為「國家象徵」,但卻不願意將之列為愛國象徵,可是為何總統府外又掛著原住民旗?他們是否對人民坦誠?在野黨PODEMOS「指責」政府企圖讓原住民旗成為愛國象徵,並表示要「捍衛三色旗及玻利維亞主體」,之後卻又在國會裡提議讓原住民旗成為國家象徵,立場究竟是什麼?他們是否對人民坦誠? 本文最初相片取自於部落格Arquitecta,由部落客Patricia Vargas Claudio所攝。

玻利維亞:嘉年華前求天放晴

  19 二月 2007

原文: Bolivia: Rain, Rain, Go Away … At Least Before Carnaval Starts 作者: Eduardo Avila 譯者: Leonard 校對: PipperL 本週末將連放四天假,嘉年華氛圍瀰漫空氣中,多數人都在注意Oruro的嘉年華,這可能是全國最知名的一場活動,而且也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確認為人類重要口傳與無形文化資產,當人們正期待嘉年華會到來,Oruro的部落客Hugo Miranda擔心,雖然法律已明文禁止,但跨區域的運輸票價可能趁機調漲。除此之外,Oruro地區也剛降下了豪雨,Miranda憂心天候可能壞了大事,他在部落格Angel Caido [ES]裡放了一些影片,記錄城市中大水不退的情況。 聖嬰現象所造成的豪雨也影響國內其他地區,Willy Andres在他的Flickr帳戶裡反映Santa Cruz降下暴雨的狀況,此次水災也直接影響到一名Santa Cruz的部落客,Claudia Peña Claros在她的部落格Inutil Ardor [ES]寫道: 我的房子遭大水沖毀,現在走進屋裡,屋頂都掀掉了,直接看得見天,牆壁也東倒西歪,好像剛經歷戰爭一樣,上週大雨過後,牆壁不斷滲出水來,使情況更加惡化。 雖然許多玻利維亞人正與惡劣天候對抗,他們還是沒有忘記嘉年華。居住於南部Tarija地區的部落客Marco,在部落格Pandemónium [ES]提到,雖然國內各地嘉年華有所不同,但多數都是為與「摯友」(Compadres)一同慶祝,Compadres一詞是由「Como(正如)」與「Padres(父親)」結合而成,人們會在此時送禮給重要的朋友。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摯友,只有真正值得尊重與忠誠的人才算是摯友,禮物則象徵著手足之情,通常你也會成為摯友子女的教父或教母,因為compadre也有「如父」或「如母」之意。 Paceño的部落客Alfonso Gumicio在部落格Bitácora Memoriosa [ES]提到,家鄉有種稱為「Pepino」的傳統,那是種可能源自於義大利的嘉年華人物,長得很像小丑,不過又揉合了玻利維亞原住民的部分特色,是種多元文化融合下的產物。 人們對嘉年華的興奮之情確實掩蓋某些重大消息,例如玻利維亞總統Evo Morales訪問巴西,重新協商天然氣的出口價格。現居於巴西的Sergio Asturizaga 在 Así Como Me Ves Me Tienes [ES]指出,過去政府所簽署的合約,讓巴西能以較低價格購得天然氣,即使國際價格高出許多。巴西總統Luiz...

柬埔寨: 重寫歷史

  14 二月 2007

原文: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Cambodia 作者:Tharum Bun 譯者:foolfitz 校對:Portnoy 柬埔寨最著名的文學家,Keng Vannsak,不久前揭露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是關於十二世紀時,高棉帝國的統治者,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中文/英文)的一生。身為佛教的領導者,這位賢能的國王帶領帝國邁向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他那偉大且廣為人知的形象,成為當今人民的心裡,國族尊嚴的最佳象徵。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King JayavarmanVII 在高棉自由亞洲電台的系列訪談中,高齡八十多歲的Keng Vannsak,聲稱那古代的君王乃是「不堪的暴君,高棉帝國也因為他興建太多的廟宇,而由盛轉衰。」一位經常引用這位學者文學作品的年輕詩人,對此言論感到震驚且失望,他表示: 身為一位廣受敬重的學者,Vannsak先生應當知道,什麼題材值得引用與分析;然而他在這事件中,卻完全不顧學術標準,如此並不能為他帶來任何好處,只會降低他的信譽。 而Thom Vanak仍選擇相信,這一位前法文學者的意見,具有一定可信度。他打破沉默,寄了封表示支持的信給自由亞洲電台的編輯,希望能繼續播出那一系列訪談,即使該訪談已招致許多猛烈的批評: 親愛的自由亞洲電台, Keng Vansak教授在此地是一位廣為人們所敬重的學者,而他見解不凡的研究,也被世界各地的人所認同。請繼續播出教授的那一系列訪談,或是訪問任何一位,願意揭發高棉歷史上黑暗年代的學者。 真誠的 Thom Vanak 柴楨 歷史有它不為人知的一面。藉由研讀史料文本,史學家研究過去人們的活動,試圖回答歷史的問題,即使史學研究的材料來源無邊無際。事實上,古代高棉文 明的學者,幾乎沒有留下君王的生平紀錄,但歷史小說《君王的最後一曲》作者,柬埔寨裔的Geoff Ryman卻在書中描述,闍耶跋摩七世(勝利之盾)統一了帝國,並在吳哥建造無數廟宇。這便是二十一世紀,柬埔寨人民所相信的。在小說中,闍耶跋摩七世被視為偉大文明的象徵,一如波布(Pol Pot,中文/英文)之於可怕的破壞。 而部落客Sopheak認為,自由亞洲電台和高棉語學界都應向高棉帝國道歉。

孟加拉:一人之力能否拯救全國?

  12 二月 2007

原文: Bangladesh: Can the power of one save the nation? 作者: Rezwan 譯者: Leonard 校對: mountaineer 目前在孟加拉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博士表示有意組織政黨參選下屆選舉,在公開信中,尤努斯呼籲人們提供支持與意見,建議他如何從基層組成政黨。 Salam Dhaka認為,今日孟加拉政壇主要政黨盡是政治對立與攻訐,尤努斯的行動將為政局帶來一股新的勢力平衡。有些人歡迎尤努斯加入政壇,並期待他能如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一樣成功。Trivuz批評各政黨長久提名腐敗的政治打手或企業家參選,而且藉由大撒髒錢的方式勝選,他覺得尤努斯加入選戰將可打破現況,選民將有機會支持尤努斯所領導政黨中的廉能候選人。不過也有人對尤努斯涉足政治的能力存疑,記者Shiblee Noman撰文回應公開信時,便質疑他政治經歷不足,並提醒尤努斯,千萬不要誤以為自己是孟加拉的救星,民主國家的權力來自於人民的認同,所以問題在於,大眾是否真的希望尤努斯成為政治人物,或這只是尤努斯一廂情願的念頭。 Addafication覺得若要拯救國家,不是期待一位好人,而是建立好的制度。 尤努斯在孟加拉社會是很重要的人,而他就該在社會中扮演好他的角色,幫助強化公民社會的功能。他這樣一個只是較成功的平民不應該跨足政治,政治的改變應交由政治人物來做。全世界沒有國家是由最成功的人來領導,孟加拉也不必如此,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問題會因一個、二個,甚至三個人的行動就能解決,我們必須淨化的是體制。 孟加拉自1月11日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後,現已回復正常。安全人員正展開行動對抗貪腐,自新緊急狀態法實施後,已有許多前國會議員、前部會首長與企業巨賈入獄,大眾都很高興政壇出現淨化的跡象,Drishtipat同意《經濟學人》雜誌的說法,認為「除了政治人物以外,孟加拉所有人都很快樂」。人們對於新的過渡政府的表現感到興奮,甚至稱呼此刻是「孟加拉人民發起的寧靜革命」,部落格「第三世界觀點」指出,社會上正流傳著一封信,呼籲孟加拉人舉行公投,將現有過渡政府扶正執政四年,幫助人民清掃腐敗的政府。 但如果政府手中只有鎚子(強硬的手段),所有問題都會被像敲釘子(硬碰硬)一樣解決。民眾現在質疑,過渡政府清除貧民窟、強制驅離當地住民,以及拆除路邊小商店的違章建築的作法,因為雖然已經開始驅離,政府卻尚未提出安置貧民與補償商家的計畫。 Addabaz支持清除貧民窟和路邊違建,而Drishtipat則為被驅離者的人權發聲。

智利:移動三條冰河

  8 二月 2007

原文: Pascua Lama, Chile: Moving Three Glaciers 作者: Rosario Lizana 校對: Leonard 你是否能想像為了開採金、銀礦,移動三條覆蓋在全球最乾燥沙漠的冰河嗎?你是否會同意立法,准許民間採礦公司擁有兩國邊境的經濟權?以下故事是帕斯瓜拉瑪礦場(Pascua Lama)的悲歌。 為了讓各位對此議題有清楚概念,部落客fcadia[ES]仔細解釋了前因後果。 帕斯瓜拉瑪礦場位於智利及阿根廷高海拔山區,北至智利的第三區(third region,即為阿塔加瑪沙漠地帶),南及阿根廷的聖胡安省(San Juan),該礦場為兩國共同擁有,目前由巴瑞克金礦公司(Barrick Gold)暫時管理,該公司將初步投資14.5億美元,探測並開採藏於千年冰河下的金礦,這些冰河是全球最乾燥沙漠之水源。 若要在這地方發展礦場工程,民間企業必須要透過立法程序,以取得超越雙方國家法之特殊權力,因此巴瑞克金礦公司先前就擬定相關法律條文,並在1997年由阿根廷總統曼寧(Carlos Menem)以及智利總統福雷(Eduardo Frei)批准通過。礦工協議書(miner agreement)使帕斯瓜拉瑪礦場擁有重要策略地位,故若此礦場工程順利進行,將來任何一家跨國公司都能效法此例,開挖智利及阿根廷邊境的天然資源。因交通不便,阿根廷邊界的水源及礦產一直未被開發,倘若資源的主權及控制權落在過渡公司手中,這些資源將任其宰割,人們好幾世紀以來不斷重視及關心這塊自然環境,但這些公司將在這裡建立一個無人能管的經濟帝國。 此外,據Atina Chile[ES]部落格的消息表示,採礦公司未有保護自然資源之措施,礦場工程包含移動三座冰河,總面積達24公頃,華斯可谷(Huasco valley)的水源全仰賴這三座冰河。 此礦場工程計畫開發1700萬盎司的黃金以及6.35億盎司的銀,預估前十年的黃金年產量大約是75萬盎司至77.5萬盎司,銀礦年產量則為3000萬盎司。 自從礦場工程一事登上智利報紙頭條,民間即出現許多抗議活動。 這有一個非正式的部落格,記載著從2006年1月迄今的相關文章,另外還有一個fotoblog[ES]部落格,相關人士在其中籌辦文化活動,告知民眾此項議題。網路部落格集Atina Chile[ES]也有一篇合力完成的文章及其內容概要,內容包括此項議題所有相關資訊。

巴林:巴林政府官員控告部落客

  7 二月 2007

原文: Government Minister Suing Bahraini Blogger 作者: Amira Al Hussaini 譯者: abstract 校對: mountaineer 當你在google搜尋頁的空白處鍵入巴林(Bahrain)和審查(censorship),大概花費0.04秒會出現50萬筆符合的查詢結果。但在巴林,同樣的關鍵字搜尋的結果卻不是我們記憶中的那樣。 可怕嗎?倒也不盡然。因為最近政府在言論審查上所下的功夫並沒有讓想要自由表達意見的人完全閉嘴。隨著全國的報紙實行嚴格的自我言論審查,人民轉向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的部落格發表他們的意見。不過,為了確保「除非我們許可,否則你不能說你心裡想說的話」,政府傾向連個人的部落格都要在國家資訊部註冊。不過,這個規定尚未施行。 隨著對個人部落格的管制如火如荼地進行,當局也開始注意到全球資訊網。目前為止,由於違反許多人認為壓迫的“報業和出版法”,許多網上論壇、一個地方人權組織的網頁和一個政治社群的網頁已經被迫關閉。此外,有三位部落客也因為他們所經營的熱門阿拉伯文網上論壇而被拘留,該論壇到目前為止在巴林還是被封鎖。 在反對這個壓制性法律的背景之下,一名巴林的部落客Mahmood Al Yousif在發生反對政府關於言論自由的管制的事件發生後決定公開的直話直說。他是少數幾個勇敢地把自己的名字和長相放在部落格上的部落客之一。 但是這個名聲並非沒有代價。雖然享有巴林部落客教父的地位,Mahmood的部落格也遭到當局封鎖。當局宣稱他的部落格引導一些邪惡的言論,這些所謂「邪惡的言論」是最近要回家鄉的我在此也不敢多提的。 他最近被譽為直言不諱的公民,而這也使犯罪調查部門今天早上約他「聊一聊」。原來是他所寫的一篇文章引起一位高官的反感而向警方抗議。結果,Mahmood明天早上必須出現在檢察官的面前。 Mahmood寫道:「好吧,一個公眾人物對我所寫的反對他的文章忿忿不平,他不是和我連絡、提出他的不滿,或是把他的辯駁訴諸 公評,他直接訴諸法律程序,把我反對他的案件交由警方處理。當然,這是他的權利。不過,這無法改變一個人主觀地宣稱某人“笨蛋” 或是用任何的形容詞形容某人,或是改變他之前在上議院的表現還有在他的生涯之中一些商業的案件發動反對他的事實。」 這將會使他閉嘴嗎? 他說,「這些針對我的行動只是想以法律禁止對他的批評。如果任何類似的案子都要先訴諸法院的話,那是浪費法院的時間和精力,因為 法院有更重要的案件需要他們花許多時間來審理。或者他希望透過恐嚇讓這批評他的人不敢再批評他!可是,這對我起不了作用!我是一個關心國家的公民,我的批 評會使國家更好。所以,我不會在意這個無聊的案子,我會繼續做下去。 然而,為什麼選上我呢?因為我是眾所周知的人物,所以我容易成為箭靶!我確定我可以在很多論壇帶起許多匿名的評論和文章,在巴林 境內或境外當局都無法調查這些論壇。但是若是Mahmood Al-Yousif,哈,他曝露自己的身份,不匿名、大家都知道,而且我們知道他所有的連絡方式、他的家人、以及他的觀點。所以,我們當然要攻擊他,把他 當成殺雞儆猴的對象! 此外,我之前認為這些政府官員每天應該忙得連抓癢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有空在網站或部落格上面漫遊找尋他們所認為抵毀他們高尚的 名譽的言論。從這次的事件判斷,我現在知道我是嚴重地弄錯了。不過,我在這個部落格批評其他的政府官員也很久了,沒有其他人那麼不怕麻煩地把我送上法庭或 是向警方控訴我。我應該修正我之前的評估,不要概括化,而是把這位高官視為特殊的案例,也許,真的有可能,只有這位官員不夠忙碌。總理先生,可以請你給這 位官員更多的公文填滿他的時間嗎?也許這樣他會花更多的注意力在他的工作上,讓他以及他的部屬能更樂意且迅速地提供必要的服務給大眾。」

捷克:給美國國務卿萊斯的一封信

  3 二月 2007

原文:Czech Republic: A Message to Condoleezza Rice 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翻譯:abstract 校對:Portnoy 在捷克的第二大城布爾諾(Brno,中文/英文)的一道牆上,有一封集體信是給美國國務卿萊斯女士的信。當Swobodin v Brne發現這封信時,他請他的朋友把萊斯女士照片及非洲奴隸圖片左手邊的文字翻譯成英文: 親愛的國務卿女士 請不要忘記您的祖先身為奴隸的起源 他們終於得到屬於他們的自由 請將自由與和平也給予其它的人們 誠摯的 布爾諾人民

阿拉伯:來自杜拜和科威特的購物中心觀察

  1 二月 2007

原文:Arabisc: Action from Dubai and Kuwait's Shopping Malls作者:Amira Al Hussaini譯者:abstract校對:豬小草 這整個世界是一個舞台,而位於海灣地區最大型的購物中心-杜拜的City Centre,更是舞台中的舞台。 巴林的部落客Mohammed Al Mubarak最近去了一趟這購物中心,真的一點也不誇張,他看到世界從他身邊經過;他總結地說: 很多人來回穿梭...有個人也有家庭;有阿拉伯人,印度人,西方人和來自其它國家的人;有美女,大肚腩的男人,小孩,衣著簡潔俐落的人和其它不同穿著的人;一個人走過剛好攝影機在拍攝中;人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購物袋;年輕人跑過去,其中有些人穿著相當怪異;女人和女孩穿著有點緊身的衣服;也有女人和女孩身著伊斯蘭的罩袍從頭到腳包裹住...這確實是杜拜City Centre購物中心的一天 同時,科威特的部落客Bo Sale7給了我們一個關於那些經常出入科威特購物中心的女孩兒們的未公開預演片段,這些女孩兒…..以為自己是時裝秀舞台上的模特兒!這裡是他所寫,而Al Mubarak卻並未想告訴我們的一些細節: 每次去購物中心,特別是海洋購物中心(Marine Mall),我覺得我的眼睛有點不對勁,想要對那些女孩和她們的時尚有所反應。她們所謂的時尚,讓她們看起來像是一種不知名物種的生物。時尚之於那些女孩的關係,就像是病毒之於發燒。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突然爆發的,沒有任何研究或計劃,直到發狂或致死。很多女孩看起來就像廉價博物館裡的蠟像,臉是隨便畫的,有些是藍色有些是綠色,髮色和髮型都差不多,連衣服也都一樣。她們好像不知道女人與生俱來是有不同身材、體型、髮色、膚色與臉部特徵。很多女孩和女人對一些穿著打扮都出自名家設計的黎巴嫩女孩感到反感。但他們似乎沒看到這些正在科威特上演的悲劇。這些人說科威特女性是海灣地區最優雅的,因為他們被看見在歐洲或黎巴嫩購買她們的所需物品。我個人卻看不出那些衣著不對、化妝不合的女孩有什麼優雅。不是所有流行的物品都適合我們,也不是所有的彩妝品都可以讓我們看起來更美。女性對自我以及外觀的重視是為人所樂見的,但她們應該使用能使她們看起來更好的產品,而不是讓她們看起來像怪獸或是不知名物種的生物。 海灣國家包括了巴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安曼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