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Uganda 烏干達

部落客的Web2forDev會議筆記

  14 十月 2007

Web2forDev 是首度結合參與性網路和農村發展的會議。在2007年9月25~27日舉辦於義大利羅馬。與會的部落客包括了用英、法語寫作的非洲記者。 Brenda Zulu,是一位來自甘比亞的記者與部落客,她訪問與會者在Day Zero 學到的東西。 我問他們在會議中學到什麼,可以帶什麼回到自己的國家: 「迦納資訊與知識分享網絡(GINKS)」的助理: 我打算來建立一個當地語言的影像網站,並把它翻譯成英文。這次會議讓我了解到許多人透過部落格知道我的故事與相關資訊。影音部落格強化了我的知識與分享的技巧。人們易受影音的吸引,希望可以同時看到或聽到故事。我在會議上學會了使用delicious 社會書籤,wikis和標籤等工具。如果不應用標籤功能,你的故事就不會有這麼多人讀到。 William Eziniwa Nwangwu,奈及利亞的區域資訊科學中心講師: 我曾經質疑 web2.0有何必要?它不是新瓶裝舊酒嗎?我了解它如何被使用,但身處學術圈,我有時不免憺心:維科條目的作者是誰?其資訊是否經過同儕的審校?在我工作的單位,我會限制人員參考維基百科。 第三天, Brenda訪問了肯亞「農產品交易」的Wycliffe Ochieng Arua 這是一個很棒的會議,尤其我們可利用現有的Web 2.0 工具把非洲當地的工作更往前推。農民將很樂意運用這些方法。我正看著一隻手機,透過聲音的互動來回應肯亞當地調頻廣播電台節目。 我學會了許多知識,了解部落格與wikis,所以打算在我們的組織中建立一個部落格。 我們習於既有的網絡去聯結草根層級的人民與民間組織。 Chris Kgadima 張貼了他採訪SANGOnet ICT(資訊及通訊科技)服務部門的經理Matthew de Gale 的播客節目。Matthew 談及公民新聞的計畫,期望推廣 Web 2.0在非洲農村的使用 SANGOnet 是一個推廣資訊通訊技術的非政府組織,在非洲南部當地推廣支援相關的ICT計畫。他們日前設立了〈公民新聞〉計畫,希望提高非洲農村使用 Web2.0 工具在相關的發展議題。Matthew 解釋他們打算如何提供必要的技能與機會,讓社區可以利用Web 2.0 改善生活。 Brenda Zulu 也報導了非洲農村與影音部落格場次的情形。影音部落格--可放大非洲農村的聲音嗎? 非洲農村未來可以利用影音部落格的Web 2.0應用,擴大草根聲音把故事分享給更多的觀眾。 Prince Deh 也分享了製作影音部落格的經驗。他曾經創作影片發佈在部落格,因而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迴響。不過他也憂心農村地區網路線路鋪設的問題,希望能盡快解決,以擴大 Web...

(短訊)烏干達:讓我們和平共存

  18 八月 2007

Black Looks張貼「烏干達性少數族群組織」的新聞稿:「在此次歷史性活動中,烏干達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人士於兩個月前集結高等法院前,要求司法保障我們的私隱、尊嚴與財產,我們並未挨告,我們也未犯法,而是政府必須有所作為,阻止官員歧視同性戀與跨性別人士。」 作者:Ndesanjo Macha

烏干達:速寫矛盾、複雜與生活之美

  7 五月 2007

校稿:mountaineer   在此有幾則敘述烏干達的矛盾、複雜與生活之美的描繪。 在阿帕克(Apac)地區,兩名婦女外出找尋素食的食物: 於是故事就這麼開始: 這是我所經歷最可歌可泣的覓食過程,我們並未要求很多:豆類、米飯,或許一些薄煎餅(chapatti)–一種簡易且尋常的烏干達主食,我們騎著自行車搜尋了全市鎮,到了六間不同但都是由女性主持的餐館,他們告訴我們一模一樣的答案:“只有薰肉或鮮肉,沒有豆子,沒有米,也沒有薄煎餅。”這是個由一幫在地區首長背後主持阿帕克地區食品分配的女人們,所經營策劃的反素食者陰謀,整個城市 — 至少在主要地區 — 找不到豆類,Rebecca和我呆坐在旅館內好一會,疑惑著我們該如何是好。 坎帕拉(Kampala)的Glenna Gordon說明市中心最炫的咖啡館Café Pap中的矛盾: 我在咖啡館內一張骯髒的桌上與陌生人Ali比鄰而坐,因為這是這家擁擠咖啡館的吸煙區內唯一有的空位,Pap咖啡館是烏干達版的星巴克,坐落坎帕拉議會樓下且就在要道上,擁有比星巴克更多的平庸食物及充滿階級的社會環境;在烏干達,平均每個家庭每日以低於一美元生活,而Pap咖啡館一杯卡布奇諾要價兩天的收入。烏干達有兩千八百萬人口,坎帕拉占了一千兩百萬人,而於固定午餐時間在Pap咖啡館的約有20人。 古盧地區(Gulu)的Moses Odokonyero寫到被剛果遺忘的女性,他們從家園被挾持並被烏干達陸軍第四師帶來烏干達: 三年前我在北烏干達的古盧地區,一間烏干達陸軍第四師的廢棄醫院遇到小威茲帕娃 (little Lwize Paalwa),這七歲的孩子有個沉重的任務-照顧她那罹患愛滋病且瀕死的母親Mamisha,女孩告訴我:“媽咪想吃雞蛋,可是到處都沒有雞蛋;媽咪想吃肉,但這裡也沒有肉,我們所有的只是豆子與posho(粗玉米粉製成的食物)”。 維多利亞湖的薩利島(Nsazi Island)上的Basawad敘述這島嶼的自然變遷與人類變遷: 薩利島與其他許許多多的湖上島嶼吸引了烏干達的失業者,薩利村很能反映湖上的島嶼已改變之處。‘這個村莊充斥許著泥巴與樹枝編織的茅舍,以泥濘的巷弄分隔,有少數房子由木板搭建,更少數的則以混凝土搭建。’湖水被用於飲用及清潔而無淨水設備;目前薩利島大約有2000名人口,但在不久前,1998年時這裡大約只有600人,許多人認為維多利亞湖上的群島是觀光客的天堂,某些島是如此,但像薩利島這般過度擁擠的島嶼,極度欠缺社會實質基礎建設,只會對維多利亞湖和其資源作出更多快速的破壞,尼羅河鱸魚毀滅了湖中數百種原生魚類,但現在是人類快速地毀滅維多利亞湖。 阿魯阿(Arua)地區的Pernille呈現一位正在販賣matoke(中型尺寸的綠香蕉)、番茄與一隻母雞的婦女的照片: 這張照片對我而言是南烏干達的縮影:一名身穿由kufa ulay與肯加布混合編織的服飾,提著綠香蕉、來自她農場的kawera番茄、一隻母雞與零錢袋。

(短訊)烏干達:最佳部落格公布!

  26 三月 2007

Jackfruity 公布2006年烏干達最佳部落格獎得主,這個獎項旨在讚揚社群內的卓越作品與成果,所有獲提名者在烏干達部落格圈都極具代表性,也反映出當地部落客的才能。恭喜各位得主!我也很期待,來年人們繼續透過文字、藝術、設計與攝影表達他們的感受。 -- 追溯閱讀 烏干達:最佳部落格之特別報導

烏干達: 最佳部落格之特別報導

  19 三月 2007

原文鏈接:Uganda: Special Report on Best of Blogs 作者:Joshua Goldstein 翻譯:Joyce 校稿:PipperL 上週烏干達的部落客們為舉行第二屆烏干達部落客快樂時光活動拜訪一家位於坎帕拉的馬提歐酒吧,除了為會會朋友及討論面對來自國家的主要挑戰外,這群人並提名了第一屆烏干達最佳部落格獎名單;某種程度上來說,2006年是烏干達部落圈覺醒的一年,在寫作品質及陳述公共議題上有巨大的增長。Jackfruity所發想的最佳部落格獎是個表揚那些既促進公益且獨特的部落格及其內容的好方法。 給那些未曾貼近烏干達部落圈的全球之聲讀者,接下來你會看到八位烏干達年度部落格提名者的簡介,你可把這當作是類似那些在大型頒獎典禮上順暢的蒙太奇影片。這則快速的評論企圖展現烏干達部落圈在書寫形式、主題與個人特質上難以置信的多樣性。 部落格Building the Nation自2005年六月就開始叛逆地書寫部落格,他寫關於他的惡夢、在烏干達的公車旅行以及他的祖母如何能聽他調咖啡的聲音區分是否有加牛奶(譯註:原文有誤,可見作者部落格),他是我所謂麥克羅羅學院那掛的,那是一群就學於麥克羅羅大學的在校生及畢業生,他們經常書寫關於在烏干達的每日冒險。 最近更名為‘Once Upon Ish,’的部落格Dear Mr. McCourt,作者是在印度新德里念書的烏干達學生Inktus,她以書信體的方式書寫對於生活的省思給她最愛的作家-法蘭克.麥考特-安琪拉的灰燼的作者,Inktus也寫當她參加印度古魯步行與在印度的墨西哥人間的對話,她召集陌生人並提議向他們購買咖啡。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是烏干達最有爭議性的部落格,作者兼叫囂者 Dennis Matanda 在位於坎帕拉的銀行業上班。他發表了針對烏干達人性格、政治家言行及經濟依附狀態的激烈批評,他發佈的某些文章是全非洲最刺激的。 Ernest Bazanye大概是全烏干達最風趣的人,他是個作家兼記者,並在烏干達兩家英語日報之一的新視野日報寫每週專欄。他聲稱自己是‘無法抑制的火爆青年;易怒的莽夫’,他寫關於些當代藝術家、在句子中使用fuchsia這個(gay般的)詞彙以及坎帕拉的夜生活冒險。 I've Left Copenhagen for Uganda是35歲的佩妮萊,所經營的部落格。她從2005年六月就來到烏干達,從事援助工作。佩妮萊居住並遊遍烏干達北部的西尼羅河區域。她的足跡直到蘇丹邊界,六拜訪了境內流亡人士(IDP)的營地,並在烏干達小鎮中採購雜貨。 部落格200 Coin Has Fish的作者Ivan Presents是另一位來自麥克羅羅學院的入圍者,Ivan書寫關於她居住在一個面臨不斷銷減供電的城市的感覺,以及親友們的閒談鬼扯。 Twisted Nation是一位自稱從高中中輟,然後成了電影製片的脫線先生(Mr. Magoo)的部落格,他的部落格設計-全能之眼(all seeing eye)-也被提名為最佳設計獎。脫線先生書寫他協助過的電影、全球娛樂產業的反思,以及在一部被美國軍事愛滋病調查網站 連結的 YouTube音樂錄影帶中,尋找他的朋友。...

非洲:給領導者的小秘訣

  3 十月 2006

原文鏈接:Africa: a tip for African leaders作者:Ndesanjo Macha翻譯:scchiang校稿:Portnoy 肯亞創業家(Kenyan Entrepreneur)了解怎樣能讓一位非洲領導人名留青史: 「如果你是一位想要在歷史上留名的非洲領導人,你要不就要是一個完全的瘋子,像是依迪・阿敏(Idi Amin,前烏干達軍事獨裁者)或是博卡薩皇帝(Emperor Bokassa,前中非共和國軍事領袖,自封中非帝國皇帝),或是一個完全的英雄,像是尼爾森・曼德拉(Nelson Mandela,前南非總統);兩者之間沒有中間地帶。這也是為什麼永遠不會有電影為了莫伊(Moi,前肯亞總統)而製作--他既不是瘋子也不是英雄。 他只是個比普通還普通的獨裁者,統治著另一個貧窮的非洲國家。」

非洲:同性戀是種宗教?

  2 七月 2006

翻譯:Portnoy 居住在法國的多哥部落客Kangni Alem思考了非洲最近的同性戀議題。換句話說,他反駁了某些非洲人宣稱同性戀是一種異教的論點。在過程中,他提到了最近幾位公眾人物的公開談話。茅利塔尼亞的女同志部落客 Le Blog de[Moi] 在Global Voice站上的文章摘要則引起其他後續討論。 同性戀與宗教 我當時正聽著法國國際廣播(RFI),恰好聽到一則報導提到世界各地人們對同性戀的恐懼,從一位喀麥隆人權運動者的口中,我學到在保羅比亞與威廉Eteki Mboumoua統治的國家裡,有些人害怕同性戀者,是因為他們認為同性戀者散佈某種新宗教..(…)而這般假設,全都來自於迷信、非洲對性的破碎概念(因為突變),以及文化衝擊和頑固無知者的虛構。 即使聖經對同性戀的隱喻也沒有將「雞姦」當成異教。聖經說的是他們傾向於墮落,而將會面臨神的處罰。但是自從這幾十年來梵蒂岡小圈圈的例子看來,「神」的處罰只會讓同性戀神父笑掉大牙。 喀麥隆最近的同性戀醜聞 喀麥隆很早就面臨這個頭條議題。兩三年前,兩個男人出現在雅溫德或杜阿拉的市政府大廳,想要結婚;許多文章紛紛討論這件事情,因為當時市長的回應就只是叫警察來處理。最近,La Metro日報的總編輯被判處六個月徒刑,原因是將某位內閣部長的名字列在同性戀者的可能名單之上。超過十個以上的誹謗訴訟都告上了雅溫德的法院,因為該報公佈了數十個喀麥隆政治界、宗教界、藝術界、以及運動界人士,說他們具有同性戀「偏差傾向」。要注意,在喀麥隆,同性之間的性行為被視為犯罪,可處六個月到五年的徒刑,以及兩萬到二十萬的非洲法郎(30到300歐元)。這件事「只是」讓喀麥隆更為恐懼同性戀罷了。 恐同與無知 時間會證明,同性戀在非洲不會再被視為神秘詭異之流。儘管我一直如此深信,但是直到例證發生在我眼前的時候,我才感受到。我的一位最好的女性朋友是有名的非洲劇作家,她和她女友在柯都努慶典時遇見我,我們歡聲大笑,並且依舊維持朋友關係。我發現非洲的同性戀發展出許多策略以便生存在這個對同志懷抱惡意的環境裡頭,我在我的小說Coca Cola Jazz書中,透過Omoneh這個角色談到了諸多策略。 喀麥隆或其他地方對同性戀的恐懼會不會只是信仰無知的宗教呢? 感謝Gloval Voices,Martinique的Le Blog de[Moi]有許多迴響 Alem的多位固定讀者在他的文章下留下了迴響。 根據Naomi: 你還記得Mugabe嗎?辛巴威的總統?在他1995年的那場演講中,他說同性戀「豬狗不如」..(…)我還想加上納米比亞總統Sam Mujoma、甘比亞總統Yahya Jammeh兩人快樂地在BBC上宣稱的:「(我私人動物園的)動物之中當然沒有男同性戀或女同性戀。牠們依照自然法則生活」所謂的自然一直都被拿來當成藉口。 Sami說: 動物沒有同性戀?這位總統先生看的動物紀錄片看的不夠我多,他如果看的夠多,他就會發現所有我們人類視為墮落的行為,其他動物都依照著自然法則實踐著。 Le Blog de[Moi]是一位女同志的個人部落格,她近來對於無法在工作場所公開自己的性向而感到憂愁,一位名為The Specialist的訪客留下以下的文章,肯定GVO社群大大促進了人際之間的聯繫: 我透過GVO發現了你的部落格(…)。你對非洲同性戀的分析十分有意思(我對這個議題極不瞭解)。你說:「喀麥隆或其他地方對同性戀的恐懼會不會只是信仰無知的宗教呢?」我同意,我還認為這是一種恐懼不同他人的宗教。

法國與比利時:全球種族隔離?

  7 五月 2006

African Diaspora: Hard times for Africans in France and Belgium 幾個法語的部落格,皆提到非裔移民在法國與比利時最近遭遇的困境: 篩選移民 Le Pangolin批評法國內務部長薩爾科奇(Nicolas Sarkozy)最新移民政策,他認為這項政策是為了轉移那些因首次僱傭契約(青年僱傭法)而起身的抗議者,對真正的社會議題的注意力。Le Pangolin認為,薩爾科奇主張將透過這嚴厲的新政篩選移民只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