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七月, 2007
- Breaking News 重大消息
- Censorship
- Development 發展議題
- Disaster 災害
- Economics & Business
- Elections 選舉
- Environment 環境
- Ethnicity & Race
- Film 電影
- Food 飲食
- Freedom of Speech 言論自由
- Gay Rights (LGBT)
- Good News
-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 Health 衛生
- History 歷史
- Humanitarian Response
- Humor 幽默
- Indigenous 原住民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 Labor 勞工
- Law 法律
- Media & Journalism
- Migration & Immigration
- Music 音樂
- Photography 攝影
- Protest 抗爭
- Refugees 難民
- Religion 宗教
- Science 科學
- Sport 運動
- Technology 科技
- Travel 旅遊
- War & Conflict 戰爭與衝突
- Women & Gender
- 人權
- 公民媒體
- 思維
- 政治
- 教育
- 數位行動
- 文學
- 藝術與文化
- 語言
- 青年
- 四月 2020 1 篇作品
- 三月 2020 1 篇作品
- 二月 2020 1 篇作品
- 一月 2020 1 篇作品
- 九月 2019 1 篇作品
- 七月 2019 2 篇作品
- 四月 2019 1 篇作品
- 三月 2019 1 篇作品
- 二月 2019 1 篇作品
- 一月 2019 2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8 3 篇作品
- 十月 2018 1 篇作品
- 八月 2018 2 篇作品
- 七月 2018 1 篇作品
- 六月 2018 1 篇作品
- 四月 2018 2 篇作品
- 一月 2018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7 1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7 3 篇作品
- 九月 2017 1 篇作品
- 八月 2017 2 篇作品
- 七月 2017 1 篇作品
- 一月 2016 2 篇作品
- 五月 2015 2 篇作品
- 三月 2015 4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4 1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4 2 篇作品
- 九月 2014 1 篇作品
- 七月 2014 1 篇作品
- 五月 2014 1 篇作品
- 四月 2014 2 篇作品
- 三月 2014 1 篇作品
- 二月 2014 1 篇作品
- 一月 2014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3 3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3 1 篇作品
- 八月 2013 1 篇作品
- 六月 2013 2 篇作品
- 五月 2013 1 篇作品
- 一月 2013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2 2 篇作品
- 九月 2012 2 篇作品
- 八月 2012 1 篇作品
- 七月 2012 1 篇作品
- 六月 2012 1 篇作品
- 五月 2012 3 篇作品
- 四月 2012 1 篇作品
- 三月 2012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1 1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1 1 篇作品
- 九月 2011 2 篇作品
- 八月 2011 1 篇作品
- 七月 2011 3 篇作品
- 六月 2011 1 篇作品
- 五月 2011 2 篇作品
- 四月 2011 4 篇作品
- 三月 2011 4 篇作品
- 二月 2011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10 1 篇作品
- 十一月 2010 1 篇作品
- 九月 2010 1 篇作品
- 八月 2010 1 篇作品
- 七月 2010 3 篇作品
- 三月 2010 3 篇作品
- 二月 2010 2 篇作品
- 一月 2010 2 篇作品
- 十月 2009 3 篇作品
- 九月 2009 4 篇作品
- 八月 2009 3 篇作品
- 七月 2009 4 篇作品
- 六月 2009 2 篇作品
- 五月 2009 3 篇作品
- 三月 2009 3 篇作品
- 二月 2009 4 篇作品
- 一月 2009 2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8 4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8 2 篇作品
- 十月 2008 3 篇作品
- 九月 2008 6 篇作品
- 八月 2008 1 篇作品
- 七月 2008 3 篇作品
- 五月 2008 2 篇作品
- 三月 2008 1 篇作品
- 二月 2008 1 篇作品
- 一月 2008 1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7 2 篇作品
- 十一月 2007 2 篇作品
- 十月 2007 2 篇作品
- 九月 2007 2 篇作品
- 八月 2007 2 篇作品
- 七月 2007 2 篇作品
- 六月 2007 1 篇作品
- 五月 2007 3 篇作品
- 四月 2007 1 篇作品
- 三月 2007 1 篇作品
- 一月 2007 3 篇作品
- 十二月 2006 1 篇作品
報導 關於 語言 來自 七月, 2007
摩洛哥:天氣熱,話題更熱
七月的摩洛哥真是酷熱,平均氣溫都在40℃以上,雖然不如去年,但對當地居民已夠難過,外籍人士更感痛苦,居住於費茲(Fez)的部落客Evelyn in Morocco便覺酷暑難耐,他說:「現在費茲非常、非常熱,走到戶外就好像有什麼重物壓在身上。」 拉巴特(Rabat)天氣顯然涼一些,部落格Braveheart-does-the-Maghreb裡提到: 我本來打算寫拉巴特有多熱,但後來看到這個就決定作罷,縱然在最熱的日子,我仍算是幸運,涼爽海風徐徐,入夜甚或有些寒意,還得裹上被單入眠,看來似乎沒什麼好抱怨吧。 除了天氣,網路論辯也同樣熱烈,最近一篇路透社的報導質疑,是否該將摩洛哥方言達里加語(Darija)列為官方語言,達里加語目前並無統一的書寫體,摩洛哥的官方語言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另稱為Fus’ha),殖民時代留下的法語則廣為商務及經濟圈使用,諸多報章雜誌亦使用法語,來自費茲觀點率先在部落格中提及此事,並歡迎讀者回應。 首先回應的xoussef認為: 我們需要讓達里加語擁有書寫體。在其他國家的語言中,書寫體和口說體基本上無異,懂得讀寫便能獲得如報紙上的許多資訊,然而摩洛哥民眾若要讀報,卻需要學另一個新語言,而不只是字母拼法。不過現在有任何人打算制定達里加語的書寫體嗎?顯然沒有。 部落客without French[AR]的看法則是: 我不反對用達里加語和群眾交流,這正是方言的功能,但若要制定達里加語的書寫體,讓它成為科學語言,根本是笑話一則,有此想法的人要不是從未入學學習標準阿拉伯語,就是以阿拉伯語作為第二或第三語言…,而且這些人恰好都說法語… 「摩洛哥報告」同樣論及此事: 現在摩洛哥人打算如何?去年秋天,法語雜誌《TelQuel》的姊妹刊《Nichane》發行後立刻遭禁,不過現在已重新出刊, 那就是第一本以達里加語印行的雜誌,無論是歌手或饒舌樂手都以達里加語創作,廣播和2M(電視台)也常用達里加語發聲,據路透社報導,現在也有達里加語詩 作集結成冊,達里加語已是摩洛哥文化核心的語言。 最後,四洲的KEP告訴我們,費茲地區的夏日休閒活動竟然是去麥當勞,他說: 麥當勞在費茲是個很酷又適合聚會的高級場所,不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家長還會帶小孩去和麥當勞叔叔合影。 照片由四洲的KEP提供。 原文作者:Jillian York 校對:julys
菲律賓: 英語教育辯論
上個月,一群教育家、學者和個人團體在最高法院發起一項請願,質疑政府要求學校以英文作為教學上使用之語言。這在主流媒體上引起了激烈的辯論,當然,在部落格圈裡,也辯論著在菲律賓的學校教育中,該用何種語言才是最適當的。 Wow Manila提供了總統葛洛莉亞˙艾洛育 (Gloria Arroyo)所提, 關於學校主要教授語言這項爭議的備忘錄作為背景資料 2003年5月17日,統統艾洛育公布第210號行政命令-「確立加強英語作為教育系統第二語言之政策」。教育單位需遵循的要點如下: (譯註,菲律賓教育制度為6-4-4制,也就是6年(6歲起)第一級的小學教育;第二級中學教育(12-15歲);第三級學位制高等教育(16-19歲) 在所有級次的教育系統中,從一年級起,英語需被教授為第二語言; 英文、數學及科學至少從第三級教育起,須以英文教學; 在第二級教育的所有公共教育機構中,英語須受使用為主要的教學語言。 參與請願的Patricia Licuanan訴求大眾更廣泛地了解影響菲律賓教育的問題: 這不只是英文,這是整個教育系統。英文的退化必須放在整個傾斜的菲律賓教育的脈絡下來理解。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不只是純粹英文退 化,也是數學和科學退化,以及整體的傾斜破壞菲律賓語和菲律賓人的競爭力。確實,過度的重視英語會分散我們對其它重大問題的注意力,相反地,整體教育的提 升也會提高英文的程度。 Tugot贊成總統的此項行政命令,Blackshama的部落格也參與了這項關於語言的辯論。A nagueño in the blogosphere 同意請願者的論點。Filipina soul 對這項議題表達了二個觀點,而她的文章聚集了激烈的討論。 Philippine...
新近迴響
拉丁美洲很少談起男性遭受的性別暴力
透過女性改善全球飢荒
東帝汶:多種語言合為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