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各國的年輕導演在紐約接受獎項,他們所拍攝的短片發人深省,從多樣性、移民與社會融合等主題切入,對社會和諧與多元文化的可能性提出建議。
Plural + Youth Video Festival(聯合國青年影像展)在設立之初,便將年輕人視為社會改革的有力行動者;主辦單位也在頒獎典禮上讚許年輕導演們投入於影片的心力。
一起來看看幾部獲獎影片:
Gift(禮物)一片由Pang Jia Wei、Ryan Tan Chuan Min與馬來西亞的拉曼學院共同製作,贏得了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組的獎項。透過影片,我們得以觀看、聆聽一個多元國家的構成。
The New Portuguese(新葡萄牙之子)探討葡萄牙的移民:無論是移居首都里斯本的葡萄牙人、或是在葡萄牙出生的外國移民第二代,都得竭盡心力在他們視為家園的城市與國家裡尋求接納與立足之地。
Wish(盼)的主題是當代中國的家庭。影片裡有個小男孩,他的父母出外到遠方的城市工作,他則跟著祖父一起生活。影片探討父母設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經濟條件,卻可能碰上意料之外的難題。
I am Quiaqueña(我是吉亞卡女人)反映了一位年輕女子的思考,她的家鄉吉亞卡(La Quiaca)地處阿根廷與玻利維亞的邊界,這樣的地理與政治條件讓個人的歸屬問題變得一點也不單純。
假若兩人之間存在著一道巨大的歧異,就算共享再多的相似之處也無以彌補。以色列的Between Us Two(我倆之間)說的就是這麼一段故事。
在Our Hood(我們這一群)這部影片中,由肯亞首都奈洛比貧民區街童所成立的樂團Wafalme Crew,在歌聲與自白中描述音樂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引領他們突破困境並且懷抱積極的人生觀。
短片Exile Song(離鄉之歌)記述年輕男子寫信給大半輩子都在異鄉工作的父親,提醒父親,當他想念故鄉的畫眉歌唱或棕櫚樹時,就回家來。
在Belong(歸屬)這部片裡,幾位生活在芬蘭的移民談到遠離家國的經驗,並分享某些讓他們對新家園產生歸屬感的事物。
在Plural + Youth Video的頁面可以欣賞另外幾部獲獎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