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有專精卻無法行醫:外國醫生在美國

左為 Michelle Bholat 醫生,洛杉磯加大(UCLA)外國醫科畢業生計畫(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 Program,簡稱 UCLA IMG Program)聯合創辦人;外籍醫生 Luis Zúñiga(中)與 Félix Argueta(右)同於 2017 年六月參與了該計畫,並可望在 2019 年經由住院醫師配對程序,前往醫療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服務數年。照片由洛杉磯加大健康照護體系(UCLA Health)拍攝、提供。

本文由 Joey Peters 所撰,原於 2018 年三月二十八日發表於 PRI.org(國際公共電台,Public Radio International);全球之聲係依內容共享協議,將該文轉載於此。

Consuelo López de Padilla 正是一般人心目中的那種醫生,受過一流專業訓練。

她曾花了十五個年頭,在自己的家鄉委內瑞拉習醫、行醫。2001 年,她離開了故鄉的安地斯山脈,前往明尼蘇達南部一望無際的平原,來到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又譯「梅奧診所」,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醫療機構之一)做了三年的研究工作。

但自從在美國成了家,她就再也沒回去過委內瑞拉,也一直無法再度行醫。

雖然 López de Padilla 多年前就已在委內瑞拉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不過如果想要成為美國的家醫科醫師,她就必須從頭再走一次美國住院醫師的訓練流程。幾年來,她一直不斷嘗試,希望能配對成功,好得到受訓機會。

她說:「我真希望不用從頭再來一遍,但現在的制度就是這樣。」

麻薩諸塞州移民與難民倡議聯盟(Massachusetts Immigrant and Refugee Advocacy Coalition,簡稱 MIRA Coalition)的資料顯示,在美國境內,像 López de Padilla 一樣曾經在自己的國家受過醫療訓練、當過醫生,卻沒有執照可在美國行醫的外國醫生,多達 65,000 人。與此同時,許多機構預期,未來幾年將會出現醫師荒。比方說,美國醫學院學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2017 年的一項研究便預估,到了 2030 年,全美的醫師缺口將達十萬人之譜。由於缺乏醫療資源的地區不斷增加,美國有些州發現到,那些沒有執照、但受過醫療訓練的外國醫生,[也許]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洛杉磯和明尼蘇達州目前都有一些計畫,在協助像 López de Padilla 這樣的外國醫生,幫助他們越過重重關卡——通過執照考試、拿到住院醫師訓練的機會等等——以便取得行醫資格。作為回報,參加這些計畫的外國醫生則必須承諾,會為缺乏醫療資源的地區貢獻所長。麻州(麻薩諸塞州的簡稱)和其他一些州把這些計畫視為既可為外國醫生鋪路,又可紓解醫師荒的範例。

根據全國住院醫師配對計畫(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的數據顯示,在美國的醫科生中,有九成都能順利在美國取得住院醫師資格;但像 López de Padilla 這種外國醫科畢業生,卻只有半數能夠配對成功。然而,自從美國國會在二十多年前設定補助上限之後,住院醫師的名額便只能微幅調升。

外國醫生常常會碰上三個難題:一、住院醫師計畫通常要找的是離開學校不超過五年的醫科畢業生;二、不管申請者在國外有多少臨床經驗,美國的住院醫師[制度]會希望他們至少有一年的國內臨床經驗;三、他們必須要研讀考試資料,好在一系列的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中獲得高分。

之所以會有這種種措施,是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能對諸多醫學院校進行認證的國際組織。

聯邦國家醫療委員會(Federation of State Medical Boards)的發言人 Joe Knickrehm 表示:「每個國家的醫療訓練,品質不一。」

目前在梅約醫學中心肌肉骨骼基因治療實驗室(musculoskeletal gene therapy lab)擔任研究員的 López de Padilla 承認,這些規定的存在有其必要,因為美國的健康服務提供者可能也會擔心,進入這個醫療體系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但她也質疑,重複學習同樣的東西,必要性何在。

她表示:「我認為,重複相同的訓練是在浪費時間,也沒把資源做最妥善的運用。」

加州和明尼蘇達州的這些計畫,正是試圖要幫助外國醫生在這樣的體制之下找到出路。十年來,洛杉磯加大的外國醫科畢業生計畫已幫助 117 名外國醫生透過配對程序,成為家醫科住院醫師。

該計畫由洛杉磯加大於 2007 年創辦。身為聯合創辦人的 Patrick Dowling 說,加州約有 500 萬人英語程度不佳,並有 1,500 萬居民為西語裔人士;[加州]對於能通西語的醫師,一向是需求孔急。

然而,Dowling 和同僚都知道,許多有能力[執業]的外國醫生不得不降格以求,改而另謀他職。

Dowling 說:「我們發現到,有很多[外國醫生]在做出賣勞力的工作。從工地、麥當勞、工友到打掃衛生,你想得到的幾乎都有。」

洛杉磯加大的外國醫科畢業生計畫目前仰賴基金會的資金來運作,而該計畫也並非來者不拒。依照 Dowling 的估計,該計畫每年有 100 至 150 人申請,約有 12 人會被錄取;所有錄取者必須擁有[能夠在美]永久居留的身分。

Dowling 還說,參與該計畫的醫生不但能得到在社區診所服務的實際經驗,還能得到該計畫出具的推薦信。很多時候,外國醫生是不能夠直接參與治療的,只能透過在執業醫師身旁見習,來取得申請住院醫師訓練所需要的一年臨床經驗。這些外國醫生之所以只能見習、不能進行治療,是因為他們沒有[在美行醫的]執照;相較之下,擁有美國學位的醫科畢業生,一出校門就能實際參與治療,只不過還是需要經過住院醫師的訓練,才能獨立執業。

明尼蘇達州的外國醫科畢業生計畫已於 2015 年啟動,不但幫助了一些外國醫生找到醫療訓練的機會、也幫助他們準備執照考試。這個計畫由州政府出資、運作,也為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和聖保羅(St. Paul)地區的外國醫生,提供了四個住院醫師名額。

該計畫的協調員 Yende Anderson 說,在今年夏天,住院醫師的名額將會增為六名。受訓完畢的醫師,都必須在州內醫療資源缺乏、醫師人力不足的地區執業五年。截至目前為止,尚無人受訓完畢。

對 López de Padilla 來說,明尼蘇達州的這個計畫幫助她得到三個在社區診所見習的機會。她目前正一邊準備考試、一邊在診所見習。

面對令人望之卻步的重重障礙,有些外國醫生放棄了;在努力了將近十年之後,Afsaneh Moradi 也選擇放棄。她最初是為了和丈夫、家人相聚,而在 2007 年從伊朗來到波士頓地區。赴美之前,畢業於醫學院的她,已在位於德黑蘭(Tehran)西南方約 130 公里處的庫姆(Qom)行醫七年。

Moradi 說,在搬到波士頓後,她大概花了五年的時間,準備、參加各種申請執照所需的考試。在接下來的四年裡,她申請過數百個住院醫師缺。Moradi 原本只申請內科住院醫師的職缺,但她很快就把申請範圍擴大到其他科別——例如精神科。

Moradi 道:「我真的是能申請的都申請了。」

她也盡可能多多隨醫見習;甚至一度每天花上三小時,通勤到麻州伍斯特(Worcester)的聖文森醫院(Saint Vincent Hospital)擔任志工,達半年之久。

今日的 Moradi,同時兼著三份工:她是醫事助理課程的講師、劍橋健康聯盟(Cambridge Health Alliance)的研究員,也是薩默維爾(Somerville)公共圖書館的社工。

四年都申請不到住院醫師缺,Moradi 已經是心灰意懶了。她[終於]在去年放棄申請,也不打算再試。她覺得自己被拒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美國住院醫師的名額太少,而需要這個職位的醫科畢業生太多的緣故。

「你想被拒絕多少次?」她說:「我看不出這有什麼意義。」

她也對麻州代表大波士頓地區(Greater Boston)北部選區的民主黨州參議員 Jason Lewis 說了自己的故事。Lewis 州參議員發起了一項法案,希望麻州能建立一個[特別]委員會,來了解外國醫生所面臨到的障礙,並研議解決之道。

他表示:「雖然麻州有世界一流的健康照護體系,但我們仍有許多未盡完善之處,讓病人覺得就醫是件麻煩或者很花時間的事。」

Lewis 州參議員並且說,[嘗試]為沒有[美國]執照的外國醫生找尋出路,也許能稍微改善這些狀況。

目前麻州參議院已經通過 Lewis 州參議員所提出的法案版本。如果這個法案能順利走完所有立法程序,並經[州長]簽署成為麻州法律,這個特別委員會將有一年的時間,來研擬對策,並將他們的建議提交給州議會。

雖然這過程難免要花點時間,但麻州移民與難民倡議聯盟立法事務主任 Amy Grunder 表示,明尼蘇達州的外國醫科畢業生計畫,便是由一個類似的委員會所催生。她也強調,醫界相關人士(諸如麻州各執照委員會)應該也會希望對未來可能的相關變革,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

「你會希望能讓各方共聚一堂,即便他們也許意見相左。」Grunder 說著,並補充道,這樣他們才能「一起思索怎樣才能好好處理眼前的問題」。

Morandi 說,她自己是希望麻州能找到可行的方法來減輕外國醫生的負擔,即便這些方法不一定能幫得上她的忙。

「這不是要降低標準;那不是我們想要的,」她說。「這是要善用有能力的人。」

[譯註:據一位有過類似經驗的長輩所述,要在美國成為能夠獨立執業的醫師,無論是本國或外國的醫科畢業生,皆須先通過 USMLE 前兩階段的考試,方有申請住院醫師訓練的資格。其後,透過全國性的住院醫師配對程序,向有缺額的醫療機構提出申請;一經配對成功,便可順利進入住院醫師訓練流程——唯沒有美國臨床經驗(至少一年)的申請者,配對成功的機會很低,此為對外國醫生較為不利之處。除了住院醫師訓練之外,有志在美從醫者也得通過最後一階段的 USMLE 考試,才算取得獨立執業的資格。而外國醫科畢業生,即便在自己的國家執業有年,仍須完整走過一樣的流程。這位長輩表示,雖然他起初也覺得這樣的重複有些浪費時間,但在美國受訓的經驗最終讓他改觀,覺得這不但有助於精進醫術,更重要的是,能增進對美國醫療環境及文化的了解,進而提供更貼近當地病患需求的醫療服務。略為不同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