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思維 來自 八月, 2007
蘇丹:在「後伊斯蘭」時期對抗愛滋
來自突尼西亞Djerba的部落客Zizou,在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的衛生愛滋防治部工作。蘇丹不像北邊的鄰居--埃及,愈來愈能夠接受現代觀念的蘇丹,已經進入了「後伊斯蘭」時代。 Zizou提供了一個一張照片作為證據:他的一位同事圍著面紗(Niqab),讀著一篇關於俄國同志的學術論文。 「我同事對弱勢族群很有興趣,尤其是同性戀者。她甚至進行了一項研究,共訪問超過100位男女同志,同時她仍戴著面紗。」。 如果要說明蘇丹的「後伊斯蘭」時期,再也沒有比這個女孩更好的例子了。當北方的阿拉伯鄰居們仍越來越陶醉於伊斯蘭政治的時候,蘇丹已經走過了它的伊斯蘭時期。沒有人想念那段時期。對我周遭的人們來說,那段時期沒有帶來任何東西,只有不好的回憶。 當時蘇丹人相信伊斯蘭教條的施行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但這項政策的施行結果令許多人失望,而且許多人的生活卻變得比以往更差。多年來,大多數蘇丹人對開放的風潮十分歡迎。 Zizou很快地指出,儘管某些地方抱持自由主義,蘇丹社會仍然是非常保守的,而這使得愛滋防治計畫遇到挑戰。他說:「開放,沒問題!但不能太多…你不可能從倡導禁慾一下子跳到推行保險套。」 但是他從餘燼中的閃閃火光得到希望,就像他那戴著面紗的同事。這位同事還說,如果蘇丹通過了法國風格的法律,她就再也不戴面紗。 原文作者:Jennifer Brea 譯者:heee 校對:FoolFitz
伊朗:女性部落客成為言論過濾的目標
Mehdi Mohseni’s blog Jomhour [Fa]在伊朗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社會與政治議題之消息來源,若想了解伊朗的部落格圈,絕對不可以錯過它。這個部落格每天約有1000名的讀者造訪。 問:你可以介紹自己和你的部落格嗎? 我的名字是Mehdi Mohseni,在1979年出生於Qom。我學的是土木工程;也算是個獨立記者。我從2002年開始部落格的書寫。 問:你是伊朗西南部的人,可以跟我們談談當地的部落客嗎?我指的是那種專門寫些自己家鄉事的部落客。 你也知道,部落格是種沒有疆界的媒體,部落客可以在伊朗的任何地方寫作,而且擁有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讀者。我想的確有些人會在部落格上提供他們家鄉或當地的資訊,但一般來說這類專注於當地訊息的部落格寫作比較不會受到注目。 女性站上火線 問:網路過濾機制對伊朗部落客造成了什麼問題?駭客們有惹出任何麻煩嗎? 就跟其他人一樣,部落客在伊朗也遭遇了各種困難。許多伊朗網站,特別是政治類的,都已經被過濾了。近兩年來,言論過濾、審查的情況越來越 嚴重,尤其女性所寫的部落格;如果你是個女人,部落格就有被過濾的風險,無論是何種內容。此外,改革派和民族主義者所開設的政治性網站、部落格,也是過濾 的目標。但受過濾機制打擊最嚴重的還是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如學運、工運和女權運動人士的部落格。 而對部落客來說,駭客稱不上是麻煩,目前只有官方的網站遭到入侵過。對一般人而言,緩慢、高價、低品質的網路連線速率等科技問題,才是較大的麻煩。 超越想像 問:你對近幾年伊朗部落格革命如何評價? 雖然不能給出嚴謹的科學分析,但我想我可以說說自己的主觀看法。我認為社會上的人們擁有很多壓力,而部落格是一個抒發己見的好管道,也許這就是為何有這麼多女人和女孩寫部落格的原因。最近也有不少中年人士,開始利用來說出自己的意見。 問:你如何看待部落格對社會的影響? 在日益嚴格的審查制度以及新聞媒體的缺席之下,雖然我們不能盡信從網路上得到的訊息,但部落格確實成就了某些超越想像的事。部落客能夠引發社會對一個議題的關注,並迫使政府做出回應。 原文作者:Hamid Tehrani 校對:Julys
摩洛哥:男女合班哪裡好?
男女合班真的比男女分班好嗎?摩洛哥部落客Mohammed Saeed Hjiouij於文中和各位分享他的觀點,筆者則負責英譯阿拉伯原文。 Hjioui寫道: 摩洛哥教育制度分為初等教育(6年)及中學教育(3年),兩者之間還有另外3年的中等教育。當時我在一間新學校念中等教育,入學 那年學校剛落成,頭一年我在男生班,男生與女生分班授課,不知道這是由校長的決定,還是依循教育部的政策命令。日子就這樣過去,這一年各班成績平平,學生 頂多只達到不會被當掉的最低標準。 第二年教育政策改變,開始男女合班,學生表現有了驚人轉變:考試不再是乏味的例行公事,教室成了男女學生相互切磋習藝的競技場,考試成績也一次比一次進步。這年我的法文成績十分優異,不過幾年後就忘了差不多:) 學校良好風氣延續至三年級,所有學生求知若渴,熱情不斷。 但上了中學後,一切又不同了,我主修公認難考的科系,班上同學人數已經夠少了,女生人數就更不用說了,同儕之間競爭也因此減少。 綜而觀之,我認為:男女合班能激勵學生正面學習,讓學生從書本中汲取知識,而非讀死書,這樣一來人人都有機會出類拔萃。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校對:Leonard
伊朗:伊朗社會中心的一瞥
Christian Alexander是一位美國的部落客,他以伊朗部落格為題,撰寫了他的學士論文。在這篇專訪中,他和我們分享了對伊朗部落格的意見。他同時也是Sounds Iranian部落格的撰稿人,在這個部落格中,一些研究者交流他們對伊朗部落格研究的想法。 問:請簡介你自己並告訴我們關於你對部落格的興趣以及你對伊朗部落格感興趣的地方? 我對部落格的興趣是有點意外。我一直對科技很感興趣,特別是網路。網路定義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科技,它是一個革命性的發明,對人類文明有驚人的影響。 在大學時,我決定將畢業論文結合自身對科技的興趣、以及科技對社會之影響,主要的研究範圍為殖民以及後殖民的非西方歷史。我的指導老師,是一位對19世紀伊朗和中東歷史的專家,他建議我深入調查近來很活躍的伊朗部落格。 我花了一年的時間在研究伊朗的部落格以及其相關文獻。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我對伊朗社會和文化的興趣。我上了波斯語課程,也開始以自已的網摘部落格追蹤連結伊朗部落格圈。 從我繳交論文後的一年多,我繼續的透過新聞、部落格,以及在我研究期間累積的其它來源,追蹤伊朗的消息。我積極地期待將我的部落格研究擴大至包括其它國家和區域,以分享伊朗研究的議題(像是接近性、進步性等等),我維持著對伊朗部落格圈的熱忱。 從計程車文化到核子危機 問:你認為伊朗部落格可以提供我們不能在大眾媒體找到的伊朗印象嗎?能舉個例子嗎? 我肯定地認為,特別在伊朗,部落格提供了一個平易近人的另類觀點,而通常和在美國的傳統媒體所提供給我們的,有相當大的歧異。對我而言,這是伊朗部落格斯坦(Weblogestan)做出最重要的貢獻。 註:Weblogestan為一網路俚語,表示波斯語部落圈「國度」。以上解釋引自這裡。 在我的研究中,最有趣及令人興奮的發現之一是伊朗部落格圈的觀點。這觀點奇妙的混合他們世界的親密和陌生,提供了一個比傳統媒體更為複雜、微妙且有同理心的伊朗圖像。 事實是,我接觸到的這群人給我重要的活力感(empowerment)。從伊朗的「計程車言談」的觀點( View From Iran’s “Taxi Talk”)學習計程車文化的複雜或是從Mr. Behi學習到關於日常街頭生活,都給了我對伊朗社會中心的一瞥,那是傳統媒體所遺漏的故事。每天關於伊朗-美美的核子危機的報導以及伊朗人在伊拉克的牽連(伊朗和伊拉克二國毗鄰,從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到近來的兩伊合作)建立了對伊朗的錯誤印象,而部落格的作用是要解構(deconstruct)這些印象。 但伊朗的部落格圈反映的是少部份的人口。如同在其它的「發展中」(developing)國家的內部,可否近用網路之間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形構著伊朗的網際社會(cyber-society)的觀點和意見氛圍。 在2005伊朗總統大選前的幾週幾個月看伊朗的英文部落格,很難預測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中文/英文)會勝出。明顯地,這些部落客的觀點實質上和大部份的伊朗人是不一致的。這個被部落格所引出的驚訝/震撼/否定,說明了特別的群體在廣大的伊朗人口裡是如何的特別。 科技和現代化的意識型態 問:你的論文主要的題目是關於伊朗部落格的什麼部份? 如同我之前所說,我的論文期待要結合我對科技的興趣和網路在非西方後殖民的歷史上。現在,我了解到伊朗絶不是一個正式的殖民地,然而它是一個半/準殖民的 過去,揭露出她與世界上其它被西歐及/或美國,在政治上、軍事上和文化上統治的國家的類似性。我感興趣是,這個部份的歷史如何形塑我們今日所生存的世界。 我論文這個包羅萬象的主題,是檢視伊朗在大約上個世紀,科技和現代化意識形態之間的交互作用。回頭看伊朗最近的歷史,科技總是扮演追求 「現代」(modern)的中心角色。現代性本身是一個有彈性的、改變的概念,端看你問在何時、問的是誰。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的歐洲,現代性反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