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關於 Jordan 約旦

約旦:維基百科與先知穆罕默德

  9 三月 2008

在阿拉伯世界正掀起一場風暴,起因是維基百科拒絕從維基百科上移除描繪先知穆罕默德圖像的要求。超過十八萬人提出和連署此一要求。

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指出:

來自世界各地超過十八萬人加入線上抗議活動,以抗議維基百科歐洲語言頁面上,展示從14、15、16世紀波斯和奧圖曼帝國所取材的圖片。

(短訊)約旦:媒體監督團體將出現

  17 五月 2007

作者:Amira Al Hussaini 約旦部落客Lina連結到一則新聞,其中指出來自五個阿拉伯國家的記者準備組織媒體監督團體,以反抗區域內政府對媒體記者限制愈來愈多。根據報導,20位來自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摩洛哥與利比亞的記者將於六月份,於開羅發起「自由媒體工作者聯盟」,埃及裔美籍的社會學家與人權份子Saad Eddin Ibrahim亦表達支持。

海珊死刑影片重新引燃全球死刑存廢爭議

  6 一月 2007

原文:Saddam execution video re-ignites death penalty debates worldwide作者:Sameer Padania翻譯:abstract校對:Portnoy 過去四個月,我們試圖介紹和脈絡化一些我們覺得有必要讓廣泛的閱聽人看見及辯論的影片。今天以特別介紹的是一個全新的人權影片。 你可能是跟百萬人一樣,在網路上找到這影片-或是你決定不看。某個人-你的朋友、同事、或親朋好友-也許轉寄這影片給你,或打電話給你提及這影片。你也可 能已在電視新聞看過這影片的片段。不管怎樣,你很可能對這影片有意見,因為它使得2007年的一開始就讓人難以忘記。如同政治漫畫家blackandblack’s畫的: 點這裡在新視窗進入blackandblack的blog。 如果有任何人還對「看管」(sousveillance)會在今年大受注目有什麼疑慮,海珊的影片應該能打消所有懷疑。海珊,這位前任伊拉克獨裁者,他被處決的過程被手機全程拍攝,而這影片除了可能是史上最多人看過的網路影片之外,特別之處也在於它重新燃起了人權議題上的一個長期的、全球的爭議:死刑。 伊拉克的部落客Raed Jarrar在他的部落格放了官方和非官方版本的行刑影片。我個人覺得,這是我所看過最使人心神不寧的影片之一,所以,要看影片的人請注意…. 從伊拉克政府對非官方版影片的憤怒,和許多主要媒體報導中的矛盾反應(詳見阿爾巴尼亞籍英國記者/攝影師Onnik Krikorian的說法)來判斷,他們是唯一對攝影手機能通過安全檢查夾帶進入死刑執行室真正感到驚訝的。如果拍攝影片的人在絞刑執行前交出攝影手機,世人絶對不可能看到官方版影片安靜、謹慎剪接、細緻淡出的背後。 真正從海珊的影片所浮現的故事,是政府對海珊死刑執行過程的說法,與實際上更為混亂的事實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這激發了人們-以及許多部落客-去思考我們生長的這個年代的宿命,以及宿命的本質和適當性,至於海珊此生的功過,則較少受到討論。 聯合國和非政府組織對海珊死刑處決的批評… 不能忘記的是,國際社群仍舊對死刑持反對意見,聯合國國際人權宣言[各國語言版本的語音檔在此]中將生命權奉為上綱,儘管新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他上任的第一天需要重提此一宣言。的確,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Louise Arbou直接向伊拉克政府呼籲,延後二位共同被告-海珊同父異母的哥哥以及情報顧問Barzan Ibrahim al-Tikriti,和前革命法庭庭長Awad Hamed al-Bandar的死刑執行,並指出對審判公平性的質疑。 聯合國法外處決、即審即決、或任意處決特別報告的起草人Philip Alston認為,基於三個理由,海珊的死刑處決明顯的違反人權法律: 缺乏公平的審判、伊拉克政府駁回海珊的上訴、使受刑人蒙羞的死刑執行方式。換句話說,除了聯合國及人權法律基於生命的權利反對死刑之外,這次死刑的執行以及之前的準備階段也都違反了人權法律。而現在義大利總理Romano Prodi敦促聯合國進一步的批准全面性延遲死刑的法案。 在國際上發起反對死刑運動的人權組織,像是人權觀察和國際特赦組織等強烈地批評海珊的審判和處決。Malcolm Smart是國際特赦組織中東及北非部的主任,他說: 審判海珊的主要貢獻應該是確保正義,以及確認在他當權時所犯下的大規模反人權案件的真相和責任。但是,他的審判卻是充滿嚴重瑕疵。它只將被視為「勝利者的正義」。而且,對於阻止冷酷無情的政治屠殺一點幫助也沒有。 …所以伊拉克政府歸咎這些指責 海珊的審判和死刑處決方式讓伊拉克政府面臨國際譴責的風暴,伊拉克政府已著手調查那則未經官方認可的行刑影片。呼應著虐囚門事件(譯注: 2003年英美聯軍虐待伊拉克戰俘事件)的政治餘波,調查已指出,非官方的影片來自於兩名法警,雖然海珊受審時的檢察官,也是十四位目擊海珊行刑之一的Munkith al-Faroun宣稱,是兩位資深官員公開的在死刑執行室內以攝影手機拍攝行刑的過程。紐約時報曾指出,這二位官員中一位是曾任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的Mowaffak al-Rubaie,但稍後更正,表示他們錯誤地引用了Mr Faroun的說法。 世界各地部落客對海珊死刑影片的回應 不論是誰拍下了這段行刑的手機影片,影片所揭露的產生了巨大衝擊。看看伊拉克部落格圈、黎巴嫩、伊朗和北非以及其它地方,已有不少區域政治上的討論談到了海珊的死刑處決。決定在伊斯蘭宰牲節(Eid al-Adha)的早上處決海珊的憤怒也已被充分闡述。Raed Jarrar覺得震驚,而Abu Aardvark質疑在此時間點行刑的動機,Leilouta則直接把處決形容成記憶中小時候獻祭的羊隻。但這手機拍攝下的影片亦引發另一番討論-而因為處決一個因種族屠殺而被判處死刑的人,卻讓關於死刑的辯論重新被激起,這般諷刺也沒有被討論者放過。 全球之聲的Salam Adil在海珊的幽靈一文說的的很中肯: 每個人…和…他們的…任一個親人,似乎都已匯集了伊拉克部落客對於海珊死刑的反應。 但是,現在更需要的是分析。所以我誠心試著理解伊拉克部落格圈發出的連串意見。 在全球之聲上,Jose Murilo...

阿拉伯:一位在多倫多的阿拉伯人以及阿拉伯文化

  11 十二月 2006

原文:Arabisc: An Arab in Toronto and Arabs and Civilisation作者:Amira Al Hussaini翻譯:yourpapa校對:Portnoy 部落客 依米拉提  奧薩瑪(Emirati Osama),目前居住在北美洲,一塊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小布希執政下進入的土地。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機會進到這塊領土。幾年前,當我在國外唸書持學生簽證要來美國拜訪親戚時,因為911攻擊事件,美國海關打了我回票。在那場攻擊事件之後,所有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從此被打入美國的黑名單。從那天起,我發誓只要這個國家還是被那個狂人(小布希)統治著,自己再也不踏上這塊土地。”他如此說道。 然而,因為一次商業旅程,他來到了多倫多。在這裡他開始享受多元化的社會體制並開始學習適應這裡寒冷的冬天。 “因為曾經在歐洲生活超過五年,我還以為自己早已經適應了寒冷氣候.直到來加拿大後我才發現這裡的冷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很高興自己能夠早些來到這裡適應這裡的天氣,因為在出發前我早已聽說這裡可以冷到零下20度!”他補充了幾句。 從一趟加拿大之旅,讓我們將視線轉移到一場在埃及的部落客聚會。在這裡姍席丹(Shannseddeen)紀錄了非常個人卻貼近真實的 觀察:“遭透的道路以及糟糕的清真寺女用祈禱室”。 依據提示,要到達地點,姍席丹和另一位部落客必須先搭乘地鐵再轉乘巴士。 “當我們一下地鐵後,如潮水般的人群幾乎把所有我們可能搭乘的巴士給占住了。一如往常般,沒有等到情況好轉,我們選擇步行–為了維持我們的尊嚴”她解釋道。 但這也不是一趟愉快的步行,她這麼形容:”這條路甚至連車子都不應該走在上面” 在途中,她們在一間清真寺停下來祈禱,但即使是在這裡的女用祈禱室也沒有贏得她們的青睞。 “我們決定要到附近的一間清真寺祈禱,不幸的是,那個地方由內瀰漫出的可怕氣味將我僅存的一點力氣也給用盡了。而在這裡的女用祈禱室則是完全的被忽略了–小到令人懷疑是否為了裝飾這座清真寺而存在的”她如此說道。 於此同時,突尼西亞的部落客 默漢.麻旺.馬達(Mohanned Marwan Maddah) 寫下了自己對今日阿拉伯人的深刻見解,並對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 依照馬達的說法, 阿拉伯人分成以下幾種類型:想像自己還活在過去光輝年代的人們 /對自身背景加以否定的人 / 全然西化的人們 (當然,這些只是少數) 他寫到: “那些還活在過去的人們,他們似乎忘了所謂阿拉伯人的光輝老早就不存在了。他們說著關於阿拉伯文明的輝煌年代好像那是現在的事情一樣。對於這些人我只能說:我們都自豪於我們豐富的歷史文化曾經為過去那個遭黑暗吞噬的世界帶來光芒。但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我們如今處在一個悲慘的現況中。如果我們不思改變,可以預見的只是一個更為悲慘的未來罷了。回想過往當然是一件好事。 因為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當然也就沒辦法期待未來…而同樣重要的就是從過去我們已學到的教訓作為建立美好未來的基礎” 在評論完所有類型的人們後,馬達將特別的讚揚留給那些默默努力工作的人們。 “在所有類型的人們當中,默默努力耕耘的這群人該算是最少的了。這些人相信唯有透過勤奮和研究可以將阿拉伯人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他們不計代價的努力付出證明了阿拉伯人能力的優秀。我們所有的希望都繫在這群人手上,而我們的未來則須依靠在他們的肩膀。對於這些人我要說:讓我們手牽手 心連心 建立一個美麗的未來,我們最終將達致我們的理想,願阿拉祝福”。他如此說道。 我們最後來到了約旦。塔拉辛(Talasim)每天都張貼了許多好玩的連結圖片。今天則是一幅廣告圖片,寫道”待售: 火箭一枚,七零年代模型,古典,香檳色,附皮質坐椅及自動門窗。” 可惜的是,帥氣的火箭沒有附上標價!

阿拉伯:亞運、民主與模特兒

  4 十二月 2006

原文: Arabisc: Asian Games, Democracy and Models 作者: Amira Al Hussaini 譯者: Leonard 卡達杜哈亞運開幕式裡為何沒有未將阿拉伯遺產放入表演內容?民主與模特兒之間關係是什麼?埃及部落客又為何要求讀者看奧斯卡得獎電影《晚安,祝你好運》? 以下是北非與中東部落格本週所提出的部分疑問。 巴林的部落客Haitham Sabbah似乎對亞運開幕式不甚滿意,他質疑為何卡達政府未將任何阿拉伯代表置入演出中: 「卡達杜哈亞運開幕式的演出非常美麗,但阿拉伯人在哪裡?我們在表演中見到大船與海洋,我相信無論在每一個波斯灣國家的體育競賽 開幕式中,這兩項都是必要的元素,我們也看到壯麗的民俗傳說表演,但卻只呈現了東南亞文明而已,卡達似乎將阿拉伯從地圖上的亞洲裡抹去,我想問的是:阿拉 伯人在這些表演裡的位置在哪裡?阿拉伯文明、遺緒、藝術在哪裡?約旦、敘利亞、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國的文明在哪裡?為何主辦單位忽視阿拉伯人與文明?還是 亞洲只限於東亞國度?就算遺忘阿拉伯,那麼波斯呢?為什麼連波斯都被遺忘?」 埃及的3rby則寫到民主對人民社經水準與外貌的衝擊: 「我讀到父親在Al Quds Al Arabi發表的文章,內容其實並不吸引我,不過讓我開始思索國內人民社經情況與政治情況的關係,我從前認為國家若走向民主,社經情況就會改善,並以此做 為我國貧困的原因,父親的文章裡提到本地與義大利物價的差距,我也想起他說過從前定居開羅之前,曾在義大利遇到一些外貌很糟糕的人,如今卻和一般人無異, …我開始思索人們的外貌,為什麼在Zamaleck與Maadi的女子長相很美麗,來自鄉村的女子卻長相醜陋?為什麼埃及民謠歌手 Shaaban Abdulraheem如此肥胖,而流行歌手Amr Diab卻曲線窈窕?撇開基因與運動因素不談,我認為原因在於埃及傳統麵包與豆類飲食把人們的胃撐大,但精食就沒有這種影響,光是看人的外貌,就能分辨他 們是住在Nasr城內的大廈頂樓還是地下室,所以我國人民的身材毫無吸引力,而義大利人卻個個都像模特兒。」 埃及另一名部落客Mohammed Hisham則鼓勵讀者去看電影《晚安,祝你好運》(Good Night and Good Luck),他認為這部片反映出了國內現況: 「電影名稱叫《晚安,祝你好運》,如果你錯過了開羅電影節,不妨在網路上找找,如果不知道怎麼找,跟你的朋友借盜版來看,相信我,這不犯法!如果你不願意,就去Atabah城巷子裡買國外來的水貨,如果你還是看不到這部電影,乾脆買張機票到美國去看。用任何手 段都行,但拜託各位一定要看這部片,看的時候請各位遺忘故事背景是在一九五零年代,當時美國參議員麥卡錫指控人人都是共產黨人,最後發現只是美國人自己嚇 自己。除了遺忘故事背景之外,也把那些美國名字換成埃及名字,各位就會發現這部片是在講埃及的現勢。」 科威特的Zaydoun則不滿工人未在主要幹道漆上白線,讓駕駛上無法分辨車道,不過他也認為有無白線差別不大,反正國內駕駛根本不遵守交通規則。 「馬格里布高速公路兩個多月前就重新舖設完成,但南向第一至第四節路段的路面白線至今都還沒劃上,可見工程負責單位其實也很明白,若科威特居民與駕駛不遵守交通規則,總以為馬路是自家開的私家路,有沒有白線都一樣,根本沒有人懂得如何開車。」 本篇文章最後收錄沙烏地阿拉伯部落格Sara Mattar說法,她是到距沙國僅25公里的島國巴林求學,她有一篇文章至今已吸引83篇回應,Sara在文中細數在巴林的經驗,以及巴林人的單純。 沙烏地阿拉伯強制所有女性穿戴斗蓬,在「相對自由」的巴林,Sara以為她可以從斗蓬解放。 「我進大學時便沒有穿著黑色斗蓬,習慣改穿各種顏色的上衣與褲子,我很少跟人們談論這件事,各位若對巴林大學不甚瞭解,我要先澄 清該校九成女孩都穿著黑色斗蓬與面紗罩住頭髮,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衣著,不過法律規定人們應知所分寸,我原先決定不穿斗蓬,後來兩年還是決定穿回,因為我希 望看起來和其他同學一樣,如此就不會看來與他人不同。」 雖然Sara住家只與巴林相距45分鍾車程,她認為巴林人與沙烏地阿拉伯人相當不同。...

約旦:教宗只是引用…

  15 九月 2006

原文:Jordan: The Pope Quotes 作者:Haitham Sabbah 翻譯:Portnoy 校對: 教宗並沒有說先知穆罕默德(pbuh)是「邪惡且殘忍的」,或是說他傳教的內容以及方式是「邪惡且殘忍的」,他只是說曼紐爾二世 Paleologos這麼說過。但是你可以說這是別人說過的所以就全身而退嗎?Nassem對此感到質疑。 延伸閱讀: BBC NEWS | Europe | Pope's speech stirs Muslim anger BBC 中文網 | 國際新聞 | 教宗就其言論向穆斯林致歉

阿拉伯: 燃燒的中東

  14 七月 2006

翻譯:Ahom Kuo 校對:Portnoy (GVO的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 中東永無止境衝突再次上演的第三天,以色列黎巴嫩衝突,阿拉伯博客圈有話要說。激戰雙方在憤怒,慶祝,譴責和支持之間擺盪,可以看出博客們的觀點與他們從何處而來有相當大的關係。有些人很極端, 而有些則客觀和理性,但大家都希望這次能以長久的和平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法而結束,越快越好。 來自巴林的Ali讚揚真主黨是「最值得榮耀的阿拉伯人」,還指責遜尼派參與對真主黨的陰謀,他說道: 真主黨人在第三次行動中成功的抓住了佔領者錫安(猶太)士兵。像一個魔幻般的呼吸和狂風暴雨一樣,這條新聞迅速傳遍了整個世界,到處是歡呼聲和慶祝,但阿拉伯政府保持沉默。強權國家,聯合國,國家和國際組織都要麼支持、要麼譴責了,但阿拉伯政府呢?半天以後,我們被告知阿盟已經準備好了阿拉伯各國外長關於此事件的會談,很好,然後黎巴嫩情報處長官出來說:;我們不支持,我們也不知道,我們還不負責?!?!巴林政府,出來譴責印度的「恐怖爆炸」,但對真主黨的行動也保持沉默。關於真主黨的陰謀論突然跑了出來,將真主黨邊緣化與打壓。開始時有人說這次行動是為了毀掉「黎巴嫩夏日」(一個讓黎巴嫩聚類大量金錢的計劃),然後他們又說這只是一齣戲,還有很多毫無頭緒的故事。不知為什麼,我總有種感覺整個事件是因為真主黨是什葉派的,別無其他。我不知道為什麼遜尼派跳出來反對什葉派的任何主張建議。問題是這個叫「真主黨」的什葉派正在讓他們感到尷尬,這不僅是遜尼派政治上的失敗,更是遜尼派的失敗。假裝不知道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和其他那些遜尼派政黨所作所為。 約旦的Rami給我們提了幾個沒有答案的問題… 有人認為猶太人只是在保護他們的私產嗎?換句話說,他們只是在為生存而戰鬥嗎?「上帝的國度」(猶太國)難道困惑了,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找不回威望了嗎?然後對幾乎手無寸鐵的哈馬斯和真主當游擊隊使用了「過度的武力」?或者,我們該把這個看作是和平的希望? 科威特的Moodless把這次事件看作是「愚蠢政策」… 以綁架兩個士兵來換取自己人的交易,然後發現自己已經在與一個強大到能摧毀任何東西的國家作戰了,以平民的生命做賭注;40個小孩、青年人、長者已經被害…這除了叫「愚蠢」還能叫什麼? 來自黎巴嫩的Eve在最新的一篇帖子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副殘暴、毀壞、門口台階上、橋上、樓房裡、機場及任何成為以色列空襲目標的地方傷亡的人們的景象。第二部分則向我們展現了她聯合抵抗以色列侵略的希望。 第二部分是有關於勇敢的騎士騎上他的白馬,穿越艱險,拯救那些處在人間暗道的受害者們,不惜一切代價,再說一遍,不惜一切代價。 在這一部分,我們要謹慎選擇我們的冠軍英雄,要選出好的那個。而那些讓我們陷入今天僵局的英雄們….(對了,那些還想利用黎巴嫩土地來達成個人目的的人,請好心地在等候名單上留下你的名號,等待輪到你的時候。)我們當然沒有被告知,我們算什麼,有什麼能耐擋在這些冠軍英雄之前? 這就是官方版的情節了。但是,對我來說,整個過程沒有英雄。整個事件充滿了人員傷亡…一大批的人員傷亡…和一批罪人. 毫無疑問, 真主黨是罪人。但真主黨的政策仍然具有代表性(雖然不代表全體黎巴嫩人)。我放上官方版是為了說明現在不是把衝突上升為國家間戰爭的時候,不是討論該指責誰的時候,而且這個時候不該指責任何人。現在該做的是盡快制止以色列對黎巴嫩的侵略行動,並且儘量減少人員傷亡。然後,我們就可以談了,要心平氣和的談。基於此,站在黎巴嫩的一邊,發出一個聲音,這才是官方該做的。 這些場景仍然出現在電視上,我關了聲音,靜靜的看著夜色中的貝魯特,沒有聲音,沒有眼淚,仍然那麼美麗,不問塵世 來自埃及的Jar el-Kamar從另一個角度談了真主黨的行動並試著解釋誰真正從此次事件中受益… 我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真主黨的行動要與我們的巴勒斯坦同胞聯繫在一起。我個人認為巴勒斯坦的困難處境在這次行動中被用來爭取同情和認同。現在,真主黨已經取得了更多的支持和更多抵抗的理由。也許Nasrallah天真的認為當以色列忙於在加沙的戰爭的時候是不會有時間來進攻黎巴嫩的,而且就算來了,也不過是跟以往一樣,兩邊發發導彈而已。 最後一種浪漫的結局是Nasrallah想利用巴勒斯坦當前的局勢來發起全面的綜合的伊斯蘭戰爭。這種可能性是被美國採納的,而美國認為敘利亞和伊朗得為此負責。 最後,來自巴勒斯坦的Osama在博客上發了些以色列斷壁殘垣的照片,是被真主黨炸燬的,一些以色列人躲在庇護所裡,Osama取了個標題:他們受到的苦的和你一樣多。

來自約旦部落圈的消息

  3 一月 2006

「約旦導演Amin Matalqa在阿曼市中心的一棟大樓屋頂表演他的武術功夫」Laith Majali攝。 新年到了,首先要祝約旦部落格圈新年快樂! 想知道阿拉伯部落格圈的方向嗎?去看看Sabbah的部落格吧,Haitham Sabbah分享了一些他自己的看法與觀察。 Zeid Nasser檢視了去年一整年有關資訊科技的現象,認為「網路犯罪對每個人來說,絕對都是2005年的頭條新聞…簡單預測如下:這個現象在2006年會持續下去。」Isam Bayazidi回報了阿拉伯維基百科的現況,「阿拉伯語的維基百科幾天前終於超過了一萬條項目,這可是非常重要的事件,世上僅有35種語言的個維基百科有這樣的規模,而阿拉伯語是其中之一。」同時,Zeid Nasser也很好奇維基百科的意義:「那麼…維基百科到底是資料參考的來源還是一場規模龐大的遊戲呢?」 時間過的很快,像約旦這樣的國家對所有加諸其上的衝擊有甚麼樣的反應和改變呢?它是否成為恐怖主義的受害者,抑或隨著潮流而逐漸進化?Rami AbdelRahman研究了發生爆炸事件的首都阿曼在幾個月內的改變,他說:「Zarqawi先生,不論你是誰,你達到目的了,我們的自由像朝霧一樣逝去,可笑的偏執成了現今阿曼的新態度!」 在語言方面,Banzeen的Ammen Malhas對橫掃阿拉伯世界的新語言現象感到有趣–Arabizi,一種新的言語,結合了阿拉伯語和英語;「我們應該很浪漫地說大家來拯救阿拉伯語(我支持這個選項,但我認為阿拉伯語需要現代化);還是當個徹底的實際派,採用這種新的”Arabizi”呢?」Wael Attili則注意到了阿曼的建築現況,他研究阿曼城中許多新的玻璃與金屬大樓,然而這個城市以往是以其白色石造房屋而聞名。 Global Voices Online » Blog Archive » From the Jordanian Blogosphere

約旦:抵禦數位恐怖主義

  16 十一月 2005

Zeid Nasser呼籲大家團結起來,揪出恐怖團體的動作,並且成為網路上的義警,監督網路上具有顛覆性的可疑行為。「最起碼,我們網路社群還有這個能耐」,Zeid這樣說。 原文鍊結

約旦:約旦人反蓋達

  16 十一月 2005

Natasha 說道,將近有三分之二的約旦人現在對蓋達組織深惡痛絕,造成改變的原因是前陣子在阿曼的旅館發生的自殺炸彈攻擊。她覺得非常難過和沮喪,因為竟然得靠著在阿曼發生的攻擊慘劇才能讓部份約旦人改變他們對蓋達組織的看法。 原文鍊結